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炸能量传递特性
1
作者 程兵 汪海波 +3 位作者 程扬帆 汪泉 吕闹 韩体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1-929,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爆炸能量传递特性,开展常规柱状装药和4种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爆炸实验,借助高速纹影拍照系统和冲击波超压监测系统捕获了爆炸波的传播历程和监测爆炸压力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炸... 为了探究不同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爆炸能量传递特性,开展常规柱状装药和4种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爆炸实验,借助高速纹影拍照系统和冲击波超压监测系统捕获了爆炸波的传播历程和监测爆炸压力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炸能量传递规律,以及管材对其能量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炸之后,爆轰产物和冲击波均先朝着切缝方向向外传播,非切缝方向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的传播相对滞后;与常规柱状装药的爆炸压力对称分布相比,侧向环形切缝管会减小非切缝方向爆炸压力和增大切缝方向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非对称分布证明侧向环形切缝装药在切缝方向诱发产生了聚能效应;不同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聚能效果强弱顺序为不锈钢(SS)>聚氯乙烯(PVC)>纤维强化塑料(FRP)>有机玻璃(P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环形装药 爆炸能量传递 冲击波超压 聚能效应 管材 高速纹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狭缝式透气砖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龙 马武 +6 位作者 刘劲松 牛益民 关开 丰文祥 华远才 谢保卫 寇志奇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6-448,453,共4页
以板状刚玉为主要原料,纯铝酸钙水泥为结合剂,研究了尖晶石细粉、活性Al2O3微粉、Cr2O3微粉对透气砖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材质,狭缝形式、狭缝长度和狭缝厚度对钢水渗入狭缝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活性Al2O3微粉可提高透气砖浇注料... 以板状刚玉为主要原料,纯铝酸钙水泥为结合剂,研究了尖晶石细粉、活性Al2O3微粉、Cr2O3微粉对透气砖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材质,狭缝形式、狭缝长度和狭缝厚度对钢水渗入狭缝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活性Al2O3微粉可提高透气砖浇注料的流动性和体积密度;尖晶石可显著改善试样的抗热震性能,但加入量过大会影响材料的高温体积稳定性,并恶化抗渣性能;Cr2O3微粉对材料的流动性和抗热震性能影响不显著,但可提高其抗渣性能。透气砖材质、狭缝形式和狭缝长度对狭缝渗钢的影响不明显,但狭缝厚度会显著影响钢水在狭缝中的渗透行为。与条形缝相比,环形缝可改善透气砖的透气性能,提高透气砖的使用寿命,吹通率达到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缝 透气砖 渗钢 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内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鸽平 吴埃敏 +2 位作者 郭贇 秋穗正 卢东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86-689,697,共5页
在间隙为1 05mm和1 55mm的垂直环形窄缝通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内、外管通电加热,进行了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点的实验研究.实验压力范围主要为2~4MPa,质量流速为40~80kg·m-2·s-1.由内、外管热流密度的比值得到了出现干... 在间隙为1 05mm和1 55mm的垂直环形窄缝通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内、外管通电加热,进行了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点的实验研究.实验压力范围主要为2~4MPa,质量流速为40~80kg·m-2·s-1.由内、外管热流密度的比值得到了出现干涸点的判据.实验中还研究了压力、质量流速和进口条件对干涸点处含汽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对外管单面加热时,发现质量流速增大,临界含汽率减小;当进口含汽率增大时,临界含汽率增大;在相同的情况下,外管出现干涸时的截面含汽率大于内管出现干涸时的截面含汽率.根据实验数据对原苏联古塔杰拉奇圆管的干涸点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合于计算环形管道干涸点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 流动沸腾 干涸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湍流流动换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和义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换热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 mm的环形通道单相湍流流动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换热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 mm的环形通道单相湍流流动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内外加热热流密度比对环形窄缝通道内的湍流流动换热过程有显著影响,在双面加热情况下,窄缝对流动换热过程强化与否,取决于内外管加热热流密度比及流动状态,即Re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通道 热流密度比 单相湍流流动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缝环形流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路广遥 孙中宁 +1 位作者 王经 阎昌琪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5-279,共5页
对竖直及水平窄缝环形流道内单相水受迫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窄缝环形流道内流动换热的Nu数与普通圆管内公式计算值不同,不能采用传统的圆管内的对流换热模型来计算。窄缝环形流道进行对流... 对竖直及水平窄缝环形流道内单相水受迫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窄缝环形流道内流动换热的Nu数与普通圆管内公式计算值不同,不能采用传统的圆管内的对流换热模型来计算。窄缝环形流道进行对流换热时,从层流向紊流过渡较普通圆管明显提前。分析了测壁温与分离系数法之间的差别,应用修正的Dittus Boelter公式所计算的窄缝环形流道内的Nu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环形流道 单相对流 测壁温 分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窄缝双面加热通道内欠热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严明宇 秋穗正 +3 位作者 田文喜 王甲强 贾斗南 卢冬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在压力0.84~6.09 MPa、质量流速41.9~300.2 kg/(m2·s)、热流密度2.61~114.41 kw/m2范围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间隙为1.5 mm环形窄通道实验段竖直向上流动的欠热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适用环形窄缝通道的欠热沸腾... 在压力0.84~6.09 MPa、质量流速41.9~300.2 kg/(m2·s)、热流密度2.61~114.41 kw/m2范围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间隙为1.5 mm环形窄通道实验段竖直向上流动的欠热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适用环形窄缝通道的欠热沸腾传热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 双面加热 热通道 沸腾传热 去离子水 流动 实验研究 MP 压力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拼装桥墩环形UHPC接缝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石雪飞 高毅 +1 位作者 马骉 何武超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1,共9页
为评估预制拼装桥墩环形UHPC接缝的力学性能,寻求合理的接缝构造,以宁波市西洪大桥接线工程为背景,进行环形UHPC接缝试件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设计、制作4个墩柱试件(1个整体现浇试件;3个接缝试件,环缝深度分别为200,250,300 mm)... 为评估预制拼装桥墩环形UHPC接缝的力学性能,寻求合理的接缝构造,以宁波市西洪大桥接线工程为背景,进行环形UHPC接缝试件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设计、制作4个墩柱试件(1个整体现浇试件;3个接缝试件,环缝深度分别为200,250,300 mm),采用四点弯曲加载方案进行局部足尺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缝试件的开裂荷载与整体现浇试件接近,屈服荷载比整体现浇试件小3%~10%,接缝试件出现脆性贯通撕裂,钢筋存在显著滑移。为分析试验现象原因,采用Abaqus软件建模,对试件受力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屈服前、后钢筋拉应力与粘结应力,并分析钢筋搭接长度、环缝深度和保护层厚度对接缝受力性能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钢筋屈服后发生局部粘结力退化,从而导致大范围粘结失效与UHPC撕裂;环缝深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最终破坏模式。建议钢筋保护层厚度尽量不小于2 d(d为钢筋直径),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11 d,环缝深度不小于250 mm;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2 d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4 d,环缝深度宜不小于3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拼装桥墩 环形UHPC接 深度 受力性能 荷载~位移曲线 局部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后摩擦倍增因子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彭常宏 秋穗正 +1 位作者 苏光辉 贾斗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在间隙为1.1和1.6 mm的环形窄缝通道内,通过内外管双面通电加热流体,进行环形窄缝通道内的干涸后弥散流区压强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后弥散流区全汽相摩擦倍增因子的计算式,该式能够较好地预测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 在间隙为1.1和1.6 mm的环形窄缝通道内,通过内外管双面通电加热流体,进行环形窄缝通道内的干涸后弥散流区压强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后弥散流区全汽相摩擦倍增因子的计算式,该式能够较好地预测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后弥散流区的两相摩擦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通道 干涸后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单相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曾和义 秋穗正 +1 位作者 苏光辉 贾斗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5-579,共5页
对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理论模型预测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阻力特性。根据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mm环形通道内单相湍流流动摩擦阻力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预测值与... 对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理论模型预测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阻力特性。根据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mm环形通道内单相湍流流动摩擦阻力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且窄缝间隙大小对环形窄缝通道内流动特性有着重要影响,随着间隙的减小,摩擦阻力系数相应减小。间隙对流动阻力系数的影响还依赖于Re大小,其影响随Re的减小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通道 单相流动 摩擦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破效应及其在硬岩掏槽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兵 汪泉 +3 位作者 汪海波 程扬帆 宗琦 王梦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5-1254,共10页
针对硬岩巷道掏槽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侧向环形切缝装药以提高槽腔内侧的破岩能力,理论分析了该装药的爆破效应,通过模型实验讨论了该装药爆破以后爆炸应变和爆生裂隙的分布特征,并开展现场试验探究了该装药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侧向... 针对硬岩巷道掏槽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侧向环形切缝装药以提高槽腔内侧的破岩能力,理论分析了该装药的爆破效应,通过模型实验讨论了该装药爆破以后爆炸应变和爆生裂隙的分布特征,并开展现场试验探究了该装药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侧向环形切缝装药在切缝位置会形成聚能效应,促使切缝位置处岩体承受更强爆炸载荷,从而具有更强的裂隙扩展能力。侧向环形切缝管的存在会降低非切缝方向爆炸应变和提高切缝方向爆炸应变,应变分布特征证明了侧向环形切缝装药在切缝方向的聚能现象;并且通过观测宏观裂隙扩展情况,侧向环形切缝装药在切缝方向的裂隙扩展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与常规柱状装药掏槽爆破技术相比,在硬岩巷道采用侧向环形切缝装药掏槽爆破技术可以提高掘进效率和减少掘进成本,结果验证了侧向环形切缝装药在硬岩巷道掏槽爆破中具有良好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环形装药 硬岩巷道 掏槽爆破 爆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环形割缝深度理论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永将 郭寿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26-132,共7页
我国煤层透气性系数普遍较低,尤其进入深部开采后,煤层表现出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和低渗透性等特征,采用高压水力割缝降低煤层地应力,增加煤体透气性,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率是技术发展方向之一。针对不同煤层地质条件,煤层采用水力割缝... 我国煤层透气性系数普遍较低,尤其进入深部开采后,煤层表现出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和低渗透性等特征,采用高压水力割缝降低煤层地应力,增加煤体透气性,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率是技术发展方向之一。针对不同煤层地质条件,煤层采用水力割缝的相关技术参数设计主要依据经验判断,可能导致煤层水力割缝钻孔控制不均匀存在空白带或两相邻钻孔割穿而影响瓦斯抽采及煤层防突效果。研究以高压水射流破煤冲击效应分析为基础,针对高压水射流冲击特征,结合高压水射流分区结构,通过边界层理论得出高压水射流速度分布函数,获得了高压水射流割缝过程中平均射流速度衰减规律;应用应力波在煤体中传播特性建立波动方程,然后结合高压水射流随距离变化的衰减规律及最大伸长线应变准则,综合建立了高压水射流环形割缝深度理论模型。通过试制高压水射流作用力采集装置,以喷嘴直径、射流压力和射流距离为条件,测试了不同参数下高压水射流打击力的变化规律,在理论上验证高压水射流平均速度衰减规律。采用研究获得的高压水射流环形割缝深度理论模型,结合新集二矿试验区1煤层力学参数,理论计算了不同射流压力条件下煤层割缝破煤深度,现场实际割缝深度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误差小于7%。研究表明高压水射流环形割缝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煤层割缝深度,可用于指导煤层高压水力割缝参数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煤体破坏准则 环形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型临界热流密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晓强 苏光辉 +2 位作者 苟军利 秋穗正 贾斗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双面加热的垂直环形窄缝通道内,对向上流动环状流的临界热流密度(CHF)进行理论研究,以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不同窄缝间隙通道内的CHF和临界含汽率的关系曲线,分析得出压力对... 在双面加热的垂直环形窄缝通道内,对向上流动环状流的临界热流密度(CHF)进行理论研究,以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不同窄缝间隙通道内的CHF和临界含汽率的关系曲线,分析得出压力对CHF的影响,并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通道 环状流 临界热流密度 临界含汽率 双面加热 原子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密度比对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和义 秋穗正 贾斗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处于充分发展流动情况下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环形通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的不同,对环形通道内、外壁与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较小时...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处于充分发展流动情况下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环形通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的不同,对环形通道内、外壁与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较小时,内壁的换热强于外壁,随着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的增大,外壁的换热得到增强.但是,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外壁的对流换热特性将超过内壁的对流换热特性.此外,环缝间隙的减小将导致环形通道的换热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通道 换热特性 热流密度比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改良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小晓 张丹 +5 位作者 季德刚 杨永生 解英俊 叶研硕 王可心 张学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环行缝扎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应用吻合器食管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151例患者,其中行贲门周围血... 目的:对比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环行缝扎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应用吻合器食管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151例患者,其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患者122例(胃底环扎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应用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术患者29例(食管横断组)。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变化、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消化道瘘发生率等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远期再出血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胃底环扎组比较,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对患者肝脏功能及营养状态影响较为明显,住院时间长、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率高(P<0.05)。在术后远期再出血情况的对比分析中,食管横断组患者其远期再出血(因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及因胃黏膜病变再出血)的发生率为30.0%(15.0%,15.0%),高于胃底环扎组患者的8.5%(4.9%,3.6%)。结论: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应用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术比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具有对患者肝脏功能打击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能有效控制远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奇静脉断流术 高血压 门静脉 胃底环形缝 上消化道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英信 孔令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方法 对 198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10 1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经溃疡旁入路溃疡基底部筋膜下交通支结扎者 ,5 2例溃疡在 1~ 3月内愈合 ;9例 4~ 5个月内愈合 ;8例...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方法 对 198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10 1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经溃疡旁入路溃疡基底部筋膜下交通支结扎者 ,5 2例溃疡在 1~ 3月内愈合 ;9例 4~ 5个月内愈合 ;8例植皮后愈合 ;3例术后感染 ;2例溃疡复发。 12例经皮溃疡周边环形缝扎者 ,2例皮肤切割感染 ;10例 6个月至 1年内愈合 ;11例内镜下静脉交通支断离者 ,溃疡在 1~ 2月内愈合 ,无并发症发生。 6例静脉交通支旋切者 ,3例溃疡在 1月内愈合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应在降低下肢静脉压力基础上阻断静脉交通支倒流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或静脉交通支旋切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外科治疗 静脉交通支结扎术 经皮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术 静脉交通支断离术 静脉交通支旋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坚硬煤层条件的顺层钻孔增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占金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39,44,共5页
为了解决低透气性坚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影响范围小、抽采效果差等问题,分析了坚硬煤层高压水射流破坏过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超高压水射流环形割缝卸压增透机制,研制了新型超高压水力割缝成套装置,并现场考察了坚硬煤层煤巷条带... 为了解决低透气性坚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影响范围小、抽采效果差等问题,分析了坚硬煤层高压水射流破坏过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超高压水射流环形割缝卸压增透机制,研制了新型超高压水力割缝成套装置,并现场考察了坚硬煤层煤巷条带顺层钻孔超高压水力割缝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超高压水力割缝后,坚硬煤层透气性提升约20倍,钻孔平均抽采瓦斯纯量提高2.0~2.5倍,抽采达标时间缩短67%以上,月掘进速度提高约50%,掘进期间无瓦斯异常现象,实现了坚硬煤层煤巷条带安全、快速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煤层 超高压水力割 环形 煤巷条带 卸压增透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