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景环形成像的转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惠全 姚炜勇 +1 位作者 杨国光 朱方明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9,共4页
在全景环形透镜成像系统的设计中,为保证增大角视场情形下的成像性能,通过对全景环形透镜的第二反射面与第二折射面的几何参数间的有效平衡,以及对转像系统的优化设计,增大了成像视场,实现了全景环形透镜成像系统前后组之间的像差补偿;... 在全景环形透镜成像系统的设计中,为保证增大角视场情形下的成像性能,通过对全景环形透镜的第二反射面与第二折射面的几何参数间的有效平衡,以及对转像系统的优化设计,增大了成像视场,实现了全景环形透镜成像系统前后组之间的像差补偿;设计了一套具有良好成像性能的全景环形成像的光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环形成像 光学设计 转像系统 像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半球环形成像系统的图像恢复
2
作者 赵烈烽 冯华君 +1 位作者 白剑 徐之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4-2058,共5页
在实现全景成像的光学系统中,采用圆柱面到平面投影的环形成像系统相比采用中心投影法的传统透镜系统具有边缘视场畸变小、便于图像恢复展开等优点.通过考察环形成像系统所成环形图像与矩形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像面上子午弧矢方向... 在实现全景成像的光学系统中,采用圆柱面到平面投影的环形成像系统相比采用中心投影法的传统透镜系统具有边缘视场畸变小、便于图像恢复展开等优点.通过考察环形成像系统所成环形图像与矩形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像面上子午弧矢方向最小分辨角的变化规律,得出了超半球环形成像系统在90°视场角处子午弧矢方向CCD采样角分辨率相同的结论,由此可把该视场角对应的圆环像作为基准来确定展开矩形图的宽度和高度.实际的图像恢复过程分为2步:首先将环形图像恢复成三维像空间中的圆柱面,然后把圆柱面展开得到恢复后的矩形全景图.图像恢复中最关键的90°视场角所对应的圆环像位置和环形图像中心点的确定可以用定标实验的方法实现,在图像恢复过程中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成像 超半球 图像恢复 全景成像 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环形成像仪图像数据的实时处理(英文)
3
作者 吴伟平 王栋 +1 位作者 张滨 孙天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233-237,共5页
为了对紫外环形成像仪精确定标,并辅助其精密装调和结构检测,通过分析紫外环形成像仪的光学结构和其图像数据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紫外环形成像仪图像数据实时处理系统。通过双线程的有机调度,有效降低了系统瓶颈;采用掩码填充方式提高... 为了对紫外环形成像仪精确定标,并辅助其精密装调和结构检测,通过分析紫外环形成像仪的光学结构和其图像数据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紫外环形成像仪图像数据实时处理系统。通过双线程的有机调度,有效降低了系统瓶颈;采用掩码填充方式提高局部高亮显示的性能;使用绘制叠加线的方法提高装调精度;设计了剖线提取等关键功能提高定标效率。定标过程表明,应用这些方法该系统在22.5MB/s满负荷数据流条件下同时对3个波段进行数据解析、CRC校验、图像显示、辅助线绘制和局部高亮显示等功能,整个过程系统运行稳定,人机交互流畅,未发生丢包现象;辅助线可提供像素级的对准精度,保证了装调精度和检测效率,为反演大气辐射多方位的空间分布及动态结构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环形成像 图像处理 实时 定标 辅助装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的光-数联合无热化设计(封面文章·特邀)
4
作者 马德超 朴明旭 +5 位作者 谢亚峰 赵渊明 牛群 张承然 王喆 张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0,共9页
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通过光路折叠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然而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由于仅使用一块基底材料,且没有补偿镜,无法通过光学被动无热化实现宽温度范围的高质量成像。为了减小温度对成像质量影响的同时简化光学系统结构... 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通过光路折叠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然而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由于仅使用一块基底材料,且没有补偿镜,无法通过光学被动无热化实现宽温度范围的高质量成像。为了减小温度对成像质量影响的同时简化光学系统结构,引入波前编码的方法来设计光-数联合的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文中研究了光-数联合的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设计原理,推导了遮拦比与相位掩膜板参数的关系,以实现离焦一致性。在图像解码部分,文中研究了不同权重下的点扩散函数(PSF)的图像复原效果,通过模拟退火算法构建了合成PSF模型。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光-数联合的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焦距为70 mm,系统总长为25 mm,F数为1,全视场8°。在−40~60℃范围内,高温和低温下的峰值信噪比(PSNR)比其他方法分别提高了4.7090 dB和5.0442 dB,实现了单一滤波器的图像复原。文中研究在简化红外成像光学系统的同时,采用光-数联合的方法克服了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的温度限制,为宽温度范围红外系统小型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孔径折叠成像系统 光-数联合 无热化 中心遮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UT阵元的声学分析与环形扫描成像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鹏飞 何常德 +8 位作者 张彦军 张文栋 王红亮 任勇峰 党荣 李一凡 王子渊 孟亚楠 沈姝君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300,共8页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具有宽带宽、灵敏度高、机械阻抗低和与电子电路集成制造等优点。由于超声换能器声场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成像质量的优劣,为了明确阵元参数与辐射声场的关系,该文对不同的阵元参数进行了计算仿真。与压电陶瓷...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具有宽带宽、灵敏度高、机械阻抗低和与电子电路集成制造等优点。由于超声换能器声场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成像质量的优劣,为了明确阵元参数与辐射声场的关系,该文对不同的阵元参数进行了计算仿真。与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结构不同,cMUT阵元是由多个电容单元(cell)并联构成。因此分析了cell的半径、cell数量、间距、振动频率等阵元参数与辐射声场分布、远近场分界点、辐射声压、指向性的关系,并进行了声轴声压与指向性实验测试验证。理论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通过仿真计算,选用一种已制备的指向性强、发射性能好的cMUT单阵元器件对鸡骨进行了环形扫描和成像,实现了对生物体组织横截面的超声CT成像,验证了所制备的cMUT器件的可用性。此研究对工业与医学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 声场 指向性 轴向声压 环形扫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变环形编码孔成像模拟与图像复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艳红 盛亮 张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1,共5页
环形编码孔成像技术具有高的探测效率和信噪比,是一种解决低强度脉冲辐射源成像较好的技术。基于该技术,利用Geant4建立环形编码孔中子成像的模拟过程,获取6个不同位置的点扩散函数(PSF)和编码图像。根据空间移变图像分块原理,将图像分... 环形编码孔成像技术具有高的探测效率和信噪比,是一种解决低强度脉冲辐射源成像较好的技术。基于该技术,利用Geant4建立环形编码孔中子成像的模拟过程,获取6个不同位置的点扩散函数(PSF)和编码图像。根据空间移变图像分块原理,将图像分成矩形和圆形分块,每一块图像用RL迭代法复原,去除边界明显畸变的像素,这些像素强度由相邻的图像块像素到边界距离的加权系数叠加而成。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图像复原效果,能够更好地诊断射线区域的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编码孔成像 点扩散函数 逐次拼接 图像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Gd-Y合金时效初期析出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林林 孙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6,共9页
本文利用原子分辨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DDF-STEM)成像技术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Mg97Gd2Y1(at.%)合金200℃时效初期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合金时效初期优先形成与富稀土原子柱近邻组合关联的各种纳米级... 本文利用原子分辨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DDF-STEM)成像技术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Mg97Gd2Y1(at.%)合金200℃时效初期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合金时效初期优先形成与富稀土原子柱近邻组合关联的各种纳米级细小富稀土团簇。这些由富稀土原子柱构建的团簇可以通过分解、重组而转变成β′′型局域网格状析出以及"之"字形G.P.区,进而形成β′相晶核。通过对具有典型构型的析出团簇形成能和结合能的计算,进一步验证了合金时效初期结构演变过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合金 时效初期结构 析出 结构演变 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