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环宫颈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爱珍 曹变娜 +1 位作者 郭久柏 罗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950-3955,共6页
背景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严重影响妇女正常生活的常见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之一,近年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学者认为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LSC)是治疗效果最佳、复发风险最小的手术,但传统的LSC也存在较多的弊端。目的... 背景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严重影响妇女正常生活的常见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之一,近年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学者认为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LSC)是治疗效果最佳、复发风险最小的手术,但传统的LSC也存在较多的弊端。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环宫颈子宫骶骨固定术(LCSH)对中重度POP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3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因中重度POP需行LSC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0例)行传统LSC和改良组(30例)行LCSH。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进行诊断和分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留置尿管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测量患者POP-Q各指示点数值评价术后盆底功能改善情况,以盆底不适调查简表(PFDI-20)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比较两组间及两组手术前后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均为3~14个月,均无失访病例。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无复发及手术失败病例,客观治愈率为100%,解剖治愈率为100%。术后改良组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a)、阴道前穹隆的反摺距离Aa点最远处(Ba)、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p)、阴道后穹隆的反摺距离Ap点最远处(Bp)点测量值较传统组更接近生理状态(P<0.05);两组术后Aa、Ba、宫颈外口最远处(C)、Ap点测量值较术前更接近生理状态,改良组Bp点测量值较术前更接近生理状态(P<0.05)。术前,改良组的POP困扰量表(POPDI-6)、排尿困扰量表(UDI-6)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PFDI-20、POPDI-6、UDI-6评分低于术前,传统组术后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 LCSH与传统LSC均对中重度POP安全有效,LCSH更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者,尤其是年轻女性;LCSH网片放置位置更低,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者学习曲线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患者主、客观治愈率高,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子宫脱垂 腹腔镜 子宫骶骨固定 环宫颈子宫骶骨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对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艾小燕 朱奕融 +1 位作者 柯灿灿 余玉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LUC治疗,改良组采用MLU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客观治愈率、临床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01);术后6个月,两组Aa、Ba、D、Ap、Bp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常规组术后TVL无明显变化(P>0.05),改良组术后TVL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客观治愈率比较(改良组93.33%:常规组90.00%),复发率比较(改良组13.33%:常规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26.67%),(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及性功能均显著改善(P<0.001),改良组术后PFDI-20、UDI-6、POPDI-6、CRADI-8及性交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是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相较于常规LUC,改良后的LUC操作更简单,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 子宫脱垂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先兰 万爱红 +1 位作者 史惠蓉 程淑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0-1201,共2页
关键词 宫颈切除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保留子宫颈周围立体环为中心的平衡控制盆底重建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欣 刘岩松 +1 位作者 史玉林 牛菊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1-705,共5页
目的:评价与分析以保留子宫颈周围立体环为中心的平衡控制盆底重建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了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颈)骶骨固定及骶韧带融合、阴道旁修复... 目的:评价与分析以保留子宫颈周围立体环为中心的平衡控制盆底重建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了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颈)骶骨固定及骶韧带融合、阴道旁修复悬吊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90例中重度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子宫切除为筋膜外还是筋膜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4例)选择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即术中行保留子宫颈周围立体环手术),对照组(46例)选择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低于对照组(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术后POP-Q分度均为0~Ⅰ度,均无术后SUI发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生殖道裂孔面积及膀胱颈移动度、PFDI-20评分、PFIQ-7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IQS-31术后与术前相比分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一时期两组患者生殖道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及PIQS-31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DI-20、PFIQ-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主观满意度100.0%、客观治愈率100.0%,对照组主观满意度87.0%、客观治愈率100.0%,两组主观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重度POP患者采用以保留子宫颈周围立体环为中心的平衡控制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患者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筋膜内子宫切除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 骶韧带融合 阴道旁修复悬吊 阴道前后壁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上皮内瘤变及切缘阳性者病灶残留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向荣 杨文君 +1 位作者 付琼 刁路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且切缘阳性患者病灶的残留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LEEP后CIN且切缘阳性并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病理资料,将LEEP后病理与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62例LEEP后CIN且切缘阳性的...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且切缘阳性患者病灶的残留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LEEP后CIN且切缘阳性并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病理资料,将LEEP后病理与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62例LEEP后CIN且切缘阳性的患者子宫全切后病灶残留率达56.5%(35/62)。单内切缘、单外切缘阳性和内外切缘皆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后切缘阳性部位与子宫全切后CIN不同级别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1,P<0.05)。LEEP后切缘阳性CINⅡ级和CINⅢ级患者子宫全切后宫颈残留CIN病变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后切缘阳性的CINⅡ级和CINⅢ级患者,单内、单外切缘阳性和内外切缘皆阳性者宫颈腺体累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后CIN且切缘阳性患者的后续处理需要综合评估,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内外切缘皆阳性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不能预测LEEP后是否有病灶残留;宫颈腺体累及率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切缘阳性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宫颈锥切术后合并妊娠行宫颈环扎术的护理 被引量:5
6
作者 易萍 张虹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3期653-654,共2页
关键词 宫颈锥切 宫颈 合并妊娠 护理 宫颈 宫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子宫骶岬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树芳 万桃香 +2 位作者 陈立宇 周国成 邱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3-614,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脱垂 固定治疗 临床分析 盆底器官 宫颈糜烂 粘膜溃疡 围生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机能不全非孕期不同术式干预后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5
8
作者 蒋倩颖 袁华 赵绍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比较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非孕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与经阴道子宫峡部环扎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的非孕患者,接受腹腔镜或经阴道子宫峡部环扎术后5月内自然受孕,单胎并随... 目的:比较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非孕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与经阴道子宫峡部环扎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的非孕患者,接受腹腔镜或经阴道子宫峡部环扎术后5月内自然受孕,单胎并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共计63例,其中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患者30例(研究组),经阴道子宫峡部环扎术患者33例(对照组),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孕周≥28周的成功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1.52%)(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分娩孕周较对照组延长(P<0.05),研究组的流产率(3.33%)、早产率(10.00%)较对照组低(48.48%,30.30%),足月产率(86.67%)较对照组高(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37.27±1.93分钟)及住院时间(5.17±0.38天)短于对照组(52.30±2.36分钟,8.24±2.22天),术中出血量(13.13±1.57 ml)少于对照组(31.61±1.8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孕期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相比经阴道子宫峡部环扎术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峡部 经阴道子宫峡部 宫颈机能不全 非孕期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