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太平洋地震带 被引量:1
1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77,共1页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北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北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平洋地震带 火山爆发 美国阿拉斯加 东边界 东岸 尼亚 东部海域 堪察加半岛 日本列岛 千岛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太平洋不“太平”——谈环太平洋地震带
2
作者 刘皓伟 《地理教学》 1996年第6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分布 地震记录 地震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2月27日智利M_W8.8地震前全球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薛艳 刘杰 李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2-303,共12页
通过对智利地震前全球不同时空范围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发现:①智利地震前出现了两类地震空区:第一类空区为1900年以来形成的360km长的MW≥8.0地震空段,第二类空区为震前5年形成的780km长的M≥5.5地震空段;②1986—2010年,智利中南部仅发... 通过对智利地震前全球不同时空范围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发现:①智利地震前出现了两类地震空区:第一类空区为1900年以来形成的360km长的MW≥8.0地震空段,第二类空区为震前5年形成的780km长的M≥5.5地震空段;②1986—2010年,智利中南部仅发生1次MW7.1地震,表现为显著的MW≥7.0地震平静异常;③2007—2009年,南美板块M≥6.5地震显著平静,平静打破后3个月发生了智利MW8.8地震;④1993年以来,南美板块中、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⑤智利地震的发生是2004年开始的全球MW≥8.5地震活跃时段的继续发展,根据前2个活跃时段的特点,认为今后数年全球还将发生数次MW≥8.5地震,且环太平洋地震带是MW≥8.0地震的主体活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地震 地震空区 中、深源地震 南美板块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中国的地震年?
4
作者 闻翟 《社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Z2期36-39,共4页
今年1月拉萨和普洱地区先后发生两次大地震,震级均为6.3级。2月1日楚雄又发生5.3级地震。3月20日西藏拉孜也发生了6.6级地震,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震情已呈增强趋势?
关键词 天然地震 唐山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环太平洋地震带 普洱 西藏 地球 平静期 云南省 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共同要求——写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开始之前 被引量:5
5
作者 谢礼立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3期7-11,共5页
一、 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第169号决议。决议确定从1990年至2000年亦即本世纪最后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开展一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简称IDNDR)的国际活动... 一、 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第169号决议。决议确定从1990年至2000年亦即本世纪最后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开展一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简称IDNDR)的国际活动。其宗旨是通过国际上的一致努力,将当前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这种基于共同减灾目的建立起来的广泛协作,简要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学 防灾意识 十年 防灾救灾 联合国秘书长 防灾减灾工作 环太平洋地震带 Reduction 风暴潮灾害 美国国家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6
作者 谢强 王涛 程永锋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I0001-I0004,共4页
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频发。电网基础设施的抗震性能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作为电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换流站的地震破坏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带来不便。在当前碳达峰... 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频发。电网基础设施的抗震性能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作为电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换流站的地震破坏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带来不便。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提高电力系统的抗震韧性、优化其工程经济性、保障电力供给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和挑战。为加强学术交流,促进输变电设备领域的科研发展与技术进步,《高压电器》编辑部组织了“变电站/换流站抗震性能提升及韧性评估研究”专题,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和踊跃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电网公司 输变电设备 电网基础设施 环太平洋地震带 电力系统 换流站 欧亚地震 电力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 被引量:1
7
作者 崔乃夫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3期4-6,共3页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筹备,在国务院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各部委的支持下,胜利地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现在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我国救灾工作的一件大事,它将推动和促进我国防灾救灾事业的发展。现在,我就中国的自然...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筹备,在国务院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各部委的支持下,胜利地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现在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我国救灾工作的一件大事,它将推动和促进我国防灾救灾事业的发展。现在,我就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和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设想谈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减灾十年 自然灾害情况 防灾救灾 工作设想 防灾意识 灾害学 直接经济损失 成灾人口 欧亚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器》"变电站/换流站抗震性能提升及韧性评估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8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I0008-I0008,共1页
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频发。地震对变电系统的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带来不便。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提高电力系统的抗震韧性、优化其工程经济性、保障电力供给是当前刻... 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频发。地震对变电系统的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带来不便。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提高电力系统的抗震韧性、优化其工程经济性、保障电力供给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和挑战。目前对变电站/换流站电气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设备 电力系统 换流站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 电力供给 变电系统 变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之灾
9
作者 张江 《社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0-40,共1页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国家。古代和当代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的都在中国。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大地震死亡83万人。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拥有百万人口的北方重镇,在13.3秒钟内就变成了废墟,震亡24...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国家。古代和当代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的都在中国。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大地震死亡83万人。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拥有百万人口的北方重镇,在13.3秒钟内就变成了废墟,震亡2424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不包括擦划伤)708000人。1923年东京地震,1970的秘鲁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环太平洋地震带 唐山大地震 欧亚地震 强烈地震 社会治安问题 地震灾害 社会组织 社会秩序失控 陕西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