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质量指数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效益评估
1
作者 艾力克木·司拉音 安外尔·艾则孜 +5 位作者 塔吉古丽·喀斯木 史智文 胥俊宇 则外日古丽·克比尔 玉米提·哈力克 艾里西尔·库尔班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环境质量指数(EQI)是由气候/气象、水资源、土壤、地形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环境要素组成的,能够快速全方位定量评估自然环境总体质量的工具。基于遥感、实地监测、文献等多源数据,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EQI,对2... 环境质量指数(EQI)是由气候/气象、水资源、土壤、地形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环境要素组成的,能够快速全方位定量评估自然环境总体质量的工具。基于遥感、实地监测、文献等多源数据,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EQI,对2000、2010年和2020年塔里木河下游自然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生态输水作用下,2000—2020年塔里木河下游自然环境质量有显著改善。其中,EQI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近河道两岸和湖盆周边。(2)2000—2010年环境质量改善(改善面积为15620 km^(2))较2010—2020年(改善面积为13831 km^(2))明显。(3)环境质量较差及以下(EQI<0.4)和较好(EQI≥0.8)等级的EQI的增加最为明显,而环境质量差(0.4≤EQI<0.5)和良好(0.6≤EQI<0.8)等级的EQI增加不显著。生态输水量的增加显著减少了EQI偏低和中等区域面积,促进了EQI偏高的区域面积增加,说明总体上生态输水改善了研究区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指数 综合评估 多源数据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的定量分级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7
2
作者 裴晓龙 丁强 +3 位作者 杨玉珍 彭功平 杨瑾 王一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151,共6页
[目的]为了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简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过程,减少公众对水质评价的认知难度。[方法]应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SWQI),通过对陕西省地表水监测网2015—2019年1.83×10^5个监测数据进行数据统... [目的]为了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简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过程,减少公众对水质评价的认知难度。[方法]应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SWQI),通过对陕西省地表水监测网2015—2019年1.83×10^5个监测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78.7%的样本SWQI指数落在2.5~8区间,点位最为密集;各水质类别中,SWQI指数各区间样本个数均近似正态分布或半正态分布。[结论](1)用统计方法得到SWQI定性评价Ⅰ—Ⅵ级阈值(≤3.5,≤5,≤6.5,≤8,≤10,>10);(2)分级阈值在断面、河流、区域3个层次上的验证显示了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用SWQI指数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实现与现行评价办法的对接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环境质量评价 定量分级 分级阈值 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SW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3
作者 周德荣 胡清华 +3 位作者 蔡哲 唐志伟 陈希 江飞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通过建立1 km高精度网格分辨率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EQI)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HAI),基于四象限法研究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间HAI持续上升,EQI... 通过建立1 km高精度网格分辨率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EQI)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HAI),基于四象限法研究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间HAI持续上升,EQI在20年来先降低后上升,高HAI主要分布在人口聚集沿海城市,高EQI地区主要分布在内陆山区。福建省大部分城镇和道路处于高HAI、低EQI的区间,山区林地处于低HAI、高EQI区间。近20年来高HAI、高EQI区域占比升高3%,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协调变化和冲突变化均占9%,冲突变化地区主要出现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协调变化区域主要出现在城区外围,在城区内部也有零散分布。近10年相比前10年协调变化地区上升4%,冲突变化降低5%,说明福建省近10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福建省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人类活动强度指数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质量信息公开能促进区域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吗?——来自AQI公开的证据
4
作者 陈金皇 梅星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2,202,共10页
为探究AQI对地区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提供有益经验,论文基于2006—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清洁能源消费数据,根据各城市的AQI公开时间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考察了AQI公开对... 为探究AQI对地区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提供有益经验,论文基于2006—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清洁能源消费数据,根据各城市的AQI公开时间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考察了AQI公开对城市清洁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QI公开提升了城市清洁能源消费强度。机制检验表明,AQI公开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和限制非清洁能源耗能企业准入影响城市清洁能源消费强度,上述发现证实了AQI公开对企业绿色化转型和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优化的正面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AQI公开后,南方城市相较于北方城市、“两控区”城市相较于非“两控区”城市的清洁能源消费强度提升更低,而沿海城市相较于内陆城市清洁能源消费提升更多。因此,应进一步增强AQI公开的范围,利用环境质量信息改善绩效考核和公众监督的质量,同时配合财税补贴等政策促进城市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促进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消费强度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绿色技术进步 企业准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在江苏省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57,共2页
介绍了江苏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现实意义、定义及在小康社会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环境质量指数 小康社会 综合评价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27
6
作者 潘本锋 宫正宇 +1 位作者 王帅 郑皓皓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已应用于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并在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通过对颗粒物实时报反映不及时、臭氧评价结果有矛盾、臭氧8 h浓度... 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已应用于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并在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通过对颗粒物实时报反映不及时、臭氧评价结果有矛盾、臭氧8 h浓度计算时段不明确、部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划分不合理、城市空气质量缺少总体评价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与分级方案比较 被引量:28
7
作者 潘本锋 李莉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7,共5页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广泛应用于各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之中,旨在为公众提供简单明了的空气质量信息和健康指引。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指数的名称、计算方法、分级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系统分析了各种空气质量指数的优缺...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广泛应用于各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之中,旨在为公众提供简单明了的空气质量信息和健康指引。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指数的名称、计算方法、分级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系统分析了各种空气质量指数的优缺点,并针对我国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计算方法 分级方案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延安市为例探讨城镇化与生态工程共同作用下的“三生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8
作者 李贝 张起明 +4 位作者 温倩倩 康晶 王刚 季红超 罗海江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根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以及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市为研究区,探讨了2006年以来城镇化与生态工程双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三生空间”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6—2022年,“三生空间”变化的... 根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以及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市为研究区,探讨了2006年以来城镇化与生态工程双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三生空间”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6—2022年,“三生空间”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林地生态用地增加、农业生产用地和草地生态用地减少,“三生空间”格局变化整体上呈现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的特点,林地生态用地大范围增加,中心城区的其他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增加明显。受“三生空间”变化的影响,延安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西南部和东南部生态环境质量升幅较大,而以宝塔区为代表的中部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下降为主。从生态贡献率看,延安市生态质量的改善大于退化,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向改善。由此来看,多因素作用下,区域“三生空间”的变化具有鲜明的空间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监测、评估,确保“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城镇化 生态工程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排名探讨 被引量:19
9
作者 安国安 林兰钰 邹世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7,共8页
依据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期排名,是目前环境管理者为促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一种政策措施,采用正确的排名方法是保障排名结果是否合理的关键。研究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类别法两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城市河流黑臭... 依据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期排名,是目前环境管理者为促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一种政策措施,采用正确的排名方法是保障排名结果是否合理的关键。研究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类别法两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城市河流黑臭、浑浊等特点,筛选出pH、溶解氧、色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7项因子参与评价并对河南省辖内的城市河流进行排名。结果表明,选用的排名方法基本满足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排名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环境质量排名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沈高镇河横村为例 被引量:34
10
作者 郝英群 赵晓军 +3 位作者 周扣洪 张宗祥 张峰 卜冬青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1,共5页
制定针对性强的农村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对于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十分迫切。通过对典型区河横村环境质量的研究,提出农村环境质量指数,用以表征和评价农村环境质量,并提出了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及监测指标... 制定针对性强的农村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对于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十分迫切。通过对典型区河横村环境质量的研究,提出农村环境质量指数,用以表征和评价农村环境质量,并提出了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及监测指标的选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环境监测与评价 农村环境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贾有余 李辉 +3 位作者 王钊齐 杜小龙 杨悦 李建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5-532,共8页
为了探讨苏州市吴中区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选择2000—2015年植被生长最佳时期7—8月的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地表温度、地表裸露度和植被覆盖度4个指标,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生态因子(Ef... 为了探讨苏州市吴中区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选择2000—2015年植被生长最佳时期7—8月的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地表温度、地表裸露度和植被覆盖度4个指标,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生态因子(Ef,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归一化得到),并将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5级,对Ef进行slope分析和F显著性检验,探讨7—8月月平均生态因子(珔Ef)和生态因子变化率(ΔEf)的坡向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近16 a来,ΔEf在[-0.08,0.06]之间,研究区总面积43%的区域ΔEf<0,57%的区域ΔEf>0,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缓慢变好趋势;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属Ⅱ级(珔Ef为0.700±0.001),属Ⅰ级的有东吴国家森林公园、光福风景名胜区和米堆山生态公益林,属Ⅱ级的有西山风景名胜区、东山风景名胜区、石湖风景名胜区、藏书风景名胜区、渔洋山生态公益林、清明山生态公益林和玉屏山生态公益林,属Ⅲ级和Ⅳ级的分别为木渎风景名胜区和甪直风景名胜区。研究结果既可为苏州市吴中区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又可为将来促进生态红线的智能化动态监测和有效管控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空间主成分分析 生态红线保护区 坡向定量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华 曹月 +1 位作者 武晶 孙才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从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的生物丰度指数为22.01-37.96。植被覆盖指数为25.20~45.86,水网密度指数为22.51—30.97。土地退化指数为1.47—21.06。环境质量指数为57.98~59.84,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5.28~33.25。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判断.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属于较差级别.意昧着该区域植被疆盖度较差。严重干旱少雨.物种较少。存在着明显限制人类生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综合评价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的吉安县耕地质量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梅花 王芳东 +1 位作者 赵小敏 郭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1-917,共7页
为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研究耕地质量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了耕地质量的概念和吉安县实际情况,构建了耕地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对2010—2012年吉安县耕地生产力质量、耕... 为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研究耕地质量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了耕地质量的概念和吉安县实际情况,构建了耕地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对2010—2012年吉安县耕地生产力质量、耕地生态环境质量、耕地健康质量、耕地综合质量进行了监测。对比发现,吉安县耕地生产力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吉安县耕地生态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在3年的短时间内都比较稳定;吉安县耕地综合质量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幅度不大。研究采用的综合指数法能较全面地体现吉安县耕地质量变化的综合特点,为如何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指数 耕地生产力质量指数 耕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耕地健康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戴晓峰 徐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选取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中的潜山县、太湖县、岳西县、金寨县、霍山县和石台县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 选取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中的潜山县、太湖县、岳西县、金寨县、霍山县和石台县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建龙 王月健 +1 位作者 丁武泉 谢付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446-7448,共3页
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概念框架模型,对其中部分指标及权重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流域1976~2005年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 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概念框架模型,对其中部分指标及权重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流域1976~2005年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进行了相关评价。结果表明,1976~2005年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34.44提高到了48.26,流域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有所下降,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则有所上升,流域生态环境好转和恶化并存,总体上,生态环境由较差状态转化为一般状态,生态环境质量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改进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计算方法是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典型区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马广文 何立环 +3 位作者 王晓斐 王业耀 刘海江 董贵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5,共6页
以农村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结构为核心,以县域为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单元,筛选了农村环境状况指数和农村生态状况指数,构建了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及评价级别。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 以农村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结构为核心,以县域为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单元,筛选了农村环境状况指数和农村生态状况指数,构建了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及评价级别。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尚志市、祁连县、保德县、定南县、夷陵区、永定区、乐东县、威宁县和平利县等9个典型县域,开展了案例研究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中国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环境状况指数 生态状况指数 专家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盛周君 孙世群 +1 位作者 倪小东 褚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991-9992,10000,共3页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对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层次分析法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9年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金源 赵海盟 +4 位作者 韩雪蓉 李嘉力 李丽和 杨海菊 杨彬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11,共5页
生态评价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影像和时间分辨率为8 d的GLASS数据,采用由生态环境功能指数、生态环境稳定指数、生态环境胁迫指数加权构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 生态评价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影像和时间分辨率为8 d的GLASS数据,采用由生态环境功能指数、生态环境稳定指数、生态环境胁迫指数加权构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对2005—2019年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良好;2005—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四周,所占比例自2014年逐年增加,这与周边居民人为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金花茶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功能指数 生态环境结构指数 生态环境胁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容许值的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爱英 马元庆 +4 位作者 于广磊 何健龙 程玲 王月霞 宋秀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8-374,共7页
为解决现有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评价方法中不能将营养盐匮乏、养殖状况恶劣等极端状况区分,导致评价结论与养殖实际环境不符的问题,本方法引入了环境容许值概念,将海水指标划分为污染型、区间型及洁净型三种类型,分别确定不同指标的评价... 为解决现有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评价方法中不能将营养盐匮乏、养殖状况恶劣等极端状况区分,导致评价结论与养殖实际环境不符的问题,本方法引入了环境容许值概念,将海水指标划分为污染型、区间型及洁净型三种类型,分别确定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最小和最大容许值,将监测数据归一化无量纲处理后,以最劣的单因子质量指数作为该养殖区综合质量指数判定标准,据此将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较差四个等级。本文利用建立的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对山东省8个海水增养殖区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将DIN及PO4作为区间型指标,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指标,能够识别出海区的首要环境问题,解决了由于单一营养盐参数评价为引起海区富营养化而掩盖了其他营养盐匮乏的实际养殖问题;建立的最劣值为主、平均值为辅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劣势掩盖"及"信息漏缺"问题;提出的指标容许值概念的应用避免了极限监测值对评价结果的放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养殖区 水质评价 营养盐 评价标准 环境容许值 环境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肖辰畅 吴文晖 +3 位作者 邓荣 廖岳华 易敏 朱书平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6期72-76,共5页
对我国农村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了农村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及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及监测指标选择的优化原则。同时,选择生态型农村——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上寮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对... 对我国农村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了农村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及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及监测指标选择的优化原则。同时,选择生态型农村——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上寮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环境质量基础调查与监测,根据对上寮村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指数的计算、综合评价方法及目前农村村庄分类情况,得出上寮村环境质量好、适合居住,与将其划为生态型农村相符。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及监测指标选择的优化原则与指数的计算及综合评价方法的提出,对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农村环境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