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山南侧甜水海湖岩芯铁变化的环境记录 被引量:20
1
作者 余素华 朱照宇 +3 位作者 李世杰 李炳元 周厚云 孙彦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8-98,共11页
阐述了青藏高原西昆仑山南侧甜水海湖岩芯沉积物中氧化铁的丰度、频率分布和富集系数的变化规律。其丰度值范围FeO0.39%-3.95%,平均值为1.25%;Fe2O30.44%-8.09%,平均值为2.60%;Fe2O3/FeO0.21-3.60,平均比值1.12... 阐述了青藏高原西昆仑山南侧甜水海湖岩芯沉积物中氧化铁的丰度、频率分布和富集系数的变化规律。其丰度值范围FeO0.39%-3.95%,平均值为1.25%;Fe2O30.44%-8.09%,平均值为2.60%;Fe2O3/FeO0.21-3.60,平均比值1.12。说明该彻岩芯沉积物中铁平均丰度值较低,但其变化幅度较宽且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气候环境具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变异系数值表明,该湖岩芯沉积物中FeO的离散程度较Fe2O3大。大约距今23万年来氧化铁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出7个环境演化阶段,并基本上可与深海氧同位索阶段对比。揭示了甜水海湖演化与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引起的气候环境改变的密切关系。在距今23一15万年,沉积以河流相或冲积、洪积相为主,沉积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导,气候以温干型波动;在距今15-7.4万年,沉积以湖相为主,沉积环境以还原环境为主导,气候以温湿型为主;在距今74万年以来,湖盆沉积环境多样化,沉积物以湖相和近源冲积、洪积相交替出现。气候出现冷湿、冷干、温湿和温干多种波动模式。这些资料分析初步认为甜水海古湖大约形成于距今15万年,即青藏高原第三成湖期,这也与青藏高原在距今15万年左右的再次构造隆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记录 氧化铁 甜水海湖 青藏高原 湖泊 岩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宁草海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记录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乃娴 万国江 马玉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6-211,T001,共7页
沉积物柱芯采自贵州威宁草海深水湖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其它特征表明在过去几千年时期内 ,草海区域的气候经历了热湿向暖干的激烈变化。同时 。
关键词 沉积物 粘土矿物 环境记录 威宁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湾北岸新民孔岩心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记录 被引量:15
3
作者 余素华 张玉兰 +1 位作者 杨晓强 周厚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8,共10页
提取该钻孔岩心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表明,深圳湾北岸新民孔岩心是一套3万年以来的晚第四纪沉积层序,大致可划分5个古环境演变阶段。第1、第3和第5阶段对应高海面、气候湿热时期。这些阶段相应出现了指示海相的贝类介壳残体,... 提取该钻孔岩心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表明,深圳湾北岸新民孔岩心是一套3万年以来的晚第四纪沉积层序,大致可划分5个古环境演变阶段。第1、第3和第5阶段对应高海面、气候湿热时期。这些阶段相应出现了指示海相的贝类介壳残体,孢粉组合以湿热植被为主,各类粘土矿物也增加,石英减少,沉积以氧化环境为主导。第2和第4阶段对应低海面、气候偏干冷,各项地球化学指示情况相反。该钻孔岩心下部杂色花斑粘土所记录的短期降温和升温事件可能表明在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中,气候曾强烈波动,并逐渐由晚冰期向冰后期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气候演变 环境记录 环境 深圳湾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微量元素的环境记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杜俊民 朱赖民 张远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7,共9页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E2站位沉积柱样部分微量元素的特征研究,讨论了近200a来与南黄海中部沉积物相关的主要环境气候演变.铅和金、铂族元素显示人类现代工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南黄海中部沉积物有明显记录;过渡金属元素和不活泼元素的记...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E2站位沉积柱样部分微量元素的特征研究,讨论了近200a来与南黄海中部沉积物相关的主要环境气候演变.铅和金、铂族元素显示人类现代工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南黄海中部沉积物有明显记录;过渡金属元素和不活泼元素的记录显示小冰期(泛指1550~1850年)的结束,气温的升高对南黄海中部沉积区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黄河流域的风化程度产生了影响;黄河的改道对南黄海中部沉积物陆源碎屑的输入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沉积物 南黄海 环境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德冰芯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环境记录 被引量:11
5
作者 霍文冕 姚檀栋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基于青藏高原祁连山敦德冰芯中近130a来主要离子含量的实验测定结果,通过与高原其他冰芯的对比分析,确认冰芯中Ca2+和Cl-可以分别作为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湿变化的指示器,从冰芯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近... 基于青藏高原祁连山敦德冰芯中近130a来主要离子含量的实验测定结果,通过与高原其他冰芯的对比分析,确认冰芯中Ca2+和Cl-可以分别作为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湿变化的指示器,从冰芯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近代环境演化特征。发现近代我国西北干旱区最干旱时期发生在1920~1940年,柴达木盆地蒸发作用在1890~1915年最强烈。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旱程度逐渐缓解,到80年代干旱程度达到130a来的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德冰芯 西北干旱区 环境记录 青藏高原 19世纪 钙离子 柴达木盆地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地区的红粘土磁性地层及环境记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志中 王书兵 +7 位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肖华国 田国强 刘科 殷伟德 薛滨 王苏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3-97,共5页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红粘土地层 ,以陕县指望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为 74 .3m的指望剖面由上部厚 34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厚 4 0 .3m的红粘土沉积组成 ,黄土为 L2 4 — L33的连续风尘沉积 ,下部红粘土为RS1 — RS5的沉积。磁性地...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红粘土地层 ,以陕县指望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为 74 .3m的指望剖面由上部厚 34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厚 4 0 .3m的红粘土沉积组成 ,黄土为 L2 4 — L33的连续风尘沉积 ,下部红粘土为RS1 — RS5的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 :M/Ga界线位于 33.8m处 ,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 2 0 cm ,Ga/Gi界线位于5 6 .2 5 m处的 RS3中下部。该区红粘土为近 5 Ma至 2 .6 Ma的风尘沉积夹河湖相沉积。指望剖面的红粘土地层磁化率较黄土高原内部偏高 ,总体特征一致 ,说明近 5 Ma来东亚季风在区域演化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地区 红粘土 环境记录 磁性地层 磁化率记录 环境 风尘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浑善达克沙地粒度组成的环境记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小平 岳乐平 薛祥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38,共6页
浑善达克沙地周缘及腹地质量磁化率的测定和粒度分析表明 :区域上粒度变化表现为东部较西部粗 ,腹地较周缘粗 ,南部较北部粗的规律 ,说明粒径的大小及土壤的成壤与源区及地表环境有关 ,同时也说明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形成过程受东亚季风变... 浑善达克沙地周缘及腹地质量磁化率的测定和粒度分析表明 :区域上粒度变化表现为东部较西部粗 ,腹地较周缘粗 ,南部较北部粗的规律 ,说明粒径的大小及土壤的成壤与源区及地表环境有关 ,同时也说明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形成过程受东亚季风变化的影响 ;时间上 ,末次冰期晚期 ,浑善达克沙地全面扩张 ,主要表现为现代草场的位置都可找到古风成砂 ;冰后期 ,浑善达克沙地成壤作用较好 ,这个时期属于一个大的成壤期 ,即使在沙地的腹地也成壤 ;目前该地区处于成壤期 ,但成壤作用比冰后期差 ,粘土含量减少 ,地表粗化现象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粒度 环境记录 磁化率 末次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珊瑚礁环境记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姜伟 余克服 +1 位作者 王英辉 许慎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74,共13页
综述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珊瑚记录过去环境变化和珊瑚对环境变化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珊瑚骨骼中的稀土元素能够记录的环境信息主要包括海平面、污染、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等;而在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方面,主要体现在稀土元素的含... 综述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珊瑚记录过去环境变化和珊瑚对环境变化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珊瑚骨骼中的稀土元素能够记录的环境信息主要包括海平面、污染、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等;而在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方面,主要体现在稀土元素的含量,配分型式以及Ce、Eu等元素的异常上。珊瑚骨骼中的稀土元素因为具有稳定性高、保存信息丰富以及记录环境准确等优势,显示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珊瑚骨骼稀土元素含量的种间及空间差异性,探讨成岩作用对珊瑚骨骼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型式的影响,这将有利于重建更准确、更长时间序列的珊瑚生长时期的环境信息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珊瑚礁 环境记录 海水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冰芯气候及环境记录指标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科 侯书贵 +8 位作者 庞洪喜 史贵涛 耿雷 胡焕婷 宋靖 张王滨 邹翔 安春雷 于金海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0-545,共16页
冰芯记录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的变化,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极地冰芯可以将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的时间尺度延长至过去几十万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极地冰芯在气候及环境记录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 冰芯记录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的变化,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极地冰芯可以将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的时间尺度延长至过去几十万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极地冰芯在气候及环境记录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但尚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对极地冰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从冰芯物理特性、冰芯氢氧同位素、可溶及不可溶物质理化特征、冰芯气体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重点关注了最新分析方法在极地冰芯中的应用。最后对极地冰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深入开展极地冰芯气候及环境记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格陵兰 冰芯 气候及环境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马里海盆多金属结核中关键金属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
10
作者 程宇龙 徐勇航 +4 位作者 李东义 陈坚 李云海 林梵宇 尹希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78-2794,共17页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Ni、Cu等元素以及Co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关键金属,是重要的大洋矿产资源。为了探究西北印度洋索马里海盆结核中关键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一个结核的矿物成分,并通过激光...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Ni、Cu等元素以及Co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关键金属,是重要的大洋矿产资源。为了探究西北印度洋索马里海盆结核中关键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一个结核的矿物成分,并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和电子探针(EPMA)原位分析了该结核的微区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结核内层为柱状结构,中间为掌状,外层又变为柱状。结核主要由水成型富铁层构成,但外层中还存在薄的(100~200μm)成岩-混合型富锰层。富铁层MnO平均含量为25.1%,FeO为30.4%,Co为0.26%,Ni为0.24%,Cu为0.09%,ΣREY为1981×10^(-6)。富锰层MnO平均含量为52.0%,FeO为7.40%,Co为0.09%,Ni为2.45%,Cu为0.53%,ΣREY为719×10^(-6)。富铁层主要由含铁水羟锰矿构成,而富锰层主要由Ⅰ型布赛尔矿构成。Ni和Cu主要赋存于Ⅰ型布赛尔矿,Co和REY则主要赋存于含铁水羟锰矿中,并且Co存在一个“拐点”。富锰矿物(Ⅰ型布赛尔矿)相对更富集HREE,而含铁水羟锰矿中更富集LREE。从内到外,结核中ΣREY呈下降趋势,REY的变化主要受Ce影响。结核Mn/Fe比值与δCe不相关,但生长速率与δCe显著负相关,表明生长速率可能是控制Ce异常的主要因素,仅凭Ce异常不能区分结核微区的成因及氧化还原环境。根据Co经验公式估算,索马里海盆结核形成年龄为~1.46Ma。柱状结构的开始形成可能与早更新世晚期的古海洋环境转型有关。而掌状结构开始生长于~0.6Ma,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后风尘增加使得结核中Si和Al增加,并稀释了其他成矿元素。结核富锰层可能生长于末次间冰期的亚氧化底层水环境,且具有一定对称性和渐变性,指示了氧化还原环境的逐渐改变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海盆 多金属结核 关键金属 富集机制 环境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扎布耶盐湖128ka以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记录
11
作者 郑绵平 袁鹤然 +3 位作者 刘俊英 李延河 马志邦 孙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08-1614,I0017-I0019,1615-1617,共13页
本文首次披露青藏高原腹地扎布耶盐湖约128ka以来高分辨率湖芯研究记录,据连续采取1346件样品,通过多种综合测试方法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14C年龄和铀系不平衡法与ESR数据,揭示SZK02孔0~83.63m湖芯年龄为约800a至128ka。文中对湖芯沉... 本文首次披露青藏高原腹地扎布耶盐湖约128ka以来高分辨率湖芯研究记录,据连续采取1346件样品,通过多种综合测试方法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14C年龄和铀系不平衡法与ESR数据,揭示SZK02孔0~83.63m湖芯年龄为约800a至128ka。文中对湖芯沉积特征(包括岩性、矿物组合)作了较详细分析,并与介形类Ⅰ~ⅩⅩ组合、孢粉A—I带作了对比;而在湖芯自生钙镁碳酸盐δ18O与矿物、孢粉、微体古生物环境标志综合分析基础上,与格陵兰、古里雅冰芯等氧同位素变化作了对比,将扎布耶盐湖128ka以来划分出:阶段5末次间冰期(包括e、d、c、b、a5个亚阶段)、阶段4末次冰期早冰阶、阶段3末次冰期间冰阶、阶段2末次冰期晚冰阶或称末次盛冰期、阶段1冰后期;还辨认出6个Heinrich(H6—H1)事件、新仙女木事件(YD)和8.2ka冷事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布耶盐湖 128kaBP 沉积特征 环境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县黄土地层与环境记录
12
作者 王书兵 蒋复初 田国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理县黄土堆积厚度为7.30 m,可分为S0、S1古土壤层和L1黄土层。光释光结果显示,理县黄土沉积始于末次间冰期,约130 kaBP。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含量等经典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表明,它们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东部气候环境变迁。环境记录显示,末... 理县黄土堆积厚度为7.30 m,可分为S0、S1古土壤层和L1黄土层。光释光结果显示,理县黄土沉积始于末次间冰期,约130 kaBP。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含量等经典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表明,它们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东部气候环境变迁。环境记录显示,末次冰期间冰阶(即氧同位素3阶段)期间该区呈现出极端冷湿的气候环境。理县地区气候演化更接近于印度季风强度记录的变化,而与格陵兰冰心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相似性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记录 黄土地层 理县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峰岭剖面红土的粘土矿物和化学特征与成土环境关系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义芳 朱照宇 +2 位作者 文启忠 文高国 蒲志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地球化学与粘土矿物学研究表明,广东雷州半岛英峰岭多期红土是拉斑玄武岩红土化初级阶段的产物,由剖面底层至顶层,红土成熟度依次递增。各层红土中主要粘土矿物含量和粘土的Fe2O3 含量,以及红土和粘土的氧化、淋溶、富铁铝等... 地球化学与粘土矿物学研究表明,广东雷州半岛英峰岭多期红土是拉斑玄武岩红土化初级阶段的产物,由剖面底层至顶层,红土成熟度依次递增。各层红土中主要粘土矿物含量和粘土的Fe2O3 含量,以及红土和粘土的氧化、淋溶、富铁铝等化学特征系数与红土埋深之间呈波动起伏的关系。这种关系源于母岩成土过程中的气候与火山效应的叠加,是成土环境波动的反映,据此初步推断英峰岭剖面红土火山岩系列最少记录有9 次成土环境的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化学成分 粘土矿物 环境记录 成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环境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高磊 聂振龙 +4 位作者 申建梅 王哲 赵华 刘林敬 杨劲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环境研究一直是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第四纪环境研究对象主要为钙质根管、钙质胶结砂、古湖沉积和少量的钻孔、剖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在第四纪存在4个... 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环境研究一直是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第四纪环境研究对象主要为钙质根管、钙质胶结砂、古湖沉积和少量的钻孔、剖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在第四纪存在4个湿润阶段:MIS13-15、MIS5、MIS3?、早中全新世。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在是否存在MIS3湿润阶段、^(14)C测年精度和钙质根管、钙质胶结砂成因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巴丹吉林沙漠形成、湖水咸化等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建议加强连续、长时间尺度的钻孔、湖泊沉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记录 研究现状 第四纪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环境气候演变 被引量:14
15
作者 秦大河 康世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5-94,共10页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扼要阐述了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冰川物质平衡值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虽然它与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山地冰川末端进退变化和冰川物质平衡与全球升温对应较好。极地冰...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扼要阐述了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冰川物质平衡值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虽然它与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山地冰川末端进退变化和冰川物质平衡与全球升温对应较好。极地冰盖现代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主要阴、阳离子、生物有机酸、微粒、超痕量重金属元素、宇宙尘埃以及火山灰等杂质的含量,为认识地球现代环境气候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极地冰盖冰芯的分析结果为重建过去气候环境提供了大信息量,高保真度和高分辨率的资料为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其它任何载体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山地冰川的现代和过去气候环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冰盖 冰川 气候环境记录 全球变化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洞穴沉积物记录的石漠化演变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子琦 王宏远 张乾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1,共4页
重演历史时期贵州地区气候状况和石漠化演化过程。结合明清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织金洞石笋及鹅管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研究。通过石笋ZJD—21和ZJD—9C的对比研究,证明不同洞穴沉积物的记录可以互相校准。古代文献资料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 重演历史时期贵州地区气候状况和石漠化演化过程。结合明清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织金洞石笋及鹅管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研究。通过石笋ZJD—21和ZJD—9C的对比研究,证明不同洞穴沉积物的记录可以互相校准。古代文献资料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各地区气候现象,关于贵州省各个地区气候状况的历史记录并不完整。结果本研究从历史文献记录与织金洞石笋ZJD—21和鹅管ZJD—9C碳氧同位素的记录进行对比,证明该记录能够用来分析和探讨织金洞所在地区的历史气候状况。将1 240年至今的历史时期石漠化演化划分为孕育期、发生期、发展期、摇摆期和井喷期,探讨石漠化演化的时间序列,并加以描述,说明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主要受人为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记录 石漠化 碳氧同位素 石笋 鹅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岩溶湿地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沈德福 李世杰 +3 位作者 蔡德所 张宏亮 赵湘桂 李春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湖泊湿地的环境演变受到多种因素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采集桂林岩溶湿地寺湖沉积物,分析了该地区近450年来导致环境变化的影响因子。对岩芯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主要受控于流域过程的侵蚀程度、径流与成... 湖泊湿地的环境演变受到多种因素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采集桂林岩溶湿地寺湖沉积物,分析了该地区近450年来导致环境变化的影响因子。对岩芯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主要受控于流域过程的侵蚀程度、径流与成岩作用强弱、区域背景和人类活动等4个影响因子。其中区域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因子所占比重较小,但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因子数值迅速增大,表现为磷元素沉积通量迅速增大。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明不同的阶段影响因子的作用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岩芯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变化记录 桂林岩溶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及环境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丽 贝丰 +2 位作者 宋振亚 高玲 吴征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对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的对比,探讨了新生代两大盆地环境演变:早中新世到上新世为湖盆发展期→湖盆扩大→萎缩期,气候为早期的干燥→中新世早期的温暖湿润→中新世中晚期的寒冷阴湿→上新世的干燥,而中新世中晚... 通过对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的对比,探讨了新生代两大盆地环境演变:早中新世到上新世为湖盆发展期→湖盆扩大→萎缩期,气候为早期的干燥→中新世早期的温暖湿润→中新世中晚期的寒冷阴湿→上新世的干燥,而中新世中晚期湖盆的扩大形成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两大盆地在沉积环境的演化上大体一致,但气候和沉积环境的演变和差异决定了两大断陷盆地生物面貌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记录 生物群 断陷盆地 新生代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冰芯固体直流导电特性检测(ECM)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波 姚檀栋 +1 位作者 康建成 温家洪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5-240,共6页
在介绍冰芯固体直流导电特性检测(ECM)技术方法和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ECM检测技术应用于冰芯研究领域所具有的非破坏性、快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分析阐明ECM数据在冰芯年代划分、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确定参考层位和生... 在介绍冰芯固体直流导电特性检测(ECM)技术方法和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ECM检测技术应用于冰芯研究领域所具有的非破坏性、快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分析阐明ECM数据在冰芯年代划分、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确定参考层位和生物质燃烧事件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ECM检测 高分辨率 环境记录
全文增补中
环境不良信用信息清除制度探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锡生 王美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6-144,共9页
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是环境信用体系中的"日落条款",指为了恢复生产,激励失信企业、环境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积极进行整改,环保部门对其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在符合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下予以清除的法律制度。中国现... 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是环境信用体系中的"日落条款",指为了恢复生产,激励失信企业、环境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积极进行整改,环保部门对其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在符合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下予以清除的法律制度。中国现有法律仅规定了环境不良信用信息清除制度的前置程序,即公开和可查询期限,而且还存在着适用范围狭窄、启动方式和适用内容不明确,以及期限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完善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的关键在于:其一,扩大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的范围,实现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与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有效对接;其二,明确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的适用内容及启动方式等实施要件;其三,根据环境失信行为的违法严重程度,探索构建统一的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分级清除体系,实现中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 公开和可查询期限 日落条款 分级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