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境议题建构及议程互动关系分析--以“PM2.5”议题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卫华 周乾宪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研究以环境议题"PM2.5"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框架,着重于属性议程设置,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PM2.5"议题在中国的议程设置过程,考察真实世界指标、政策议程、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以环境议题"PM2.5"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框架,着重于属性议程设置,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PM2.5"议题在中国的议程设置过程,考察真实世界指标、政策议程、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舆论与真实世界并非完全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媒体报道与网民议程相关,但相互间设置关系较复杂;媒体和网民议程的信源及对象选取差异较大;两者议程属性皆偏重"现在-问题"型,停留在"浅绿色"环境观念阶段;媒体议程情感偏中性,网民议程多负面。本研究改良了传统议程设置过程模型,提出我国环境议题建构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议题 属性议程设置 议程互动“PM2 5”议题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制与建构: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 基于A市市民反建L垃圾焚烧厂的省思 被引量:22
2
作者 龚文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194,共34页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环境事实论与环境建构论的基础上,剖析了环境议题呈现的社会机制,并以A市市民反对L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过程为例诠释这一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包括了群体利益冲突、差异性认知和主张竞争、权力和资源及...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环境事实论与环境建构论的基础上,剖析了环境议题呈现的社会机制,并以A市市民反对L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过程为例诠释这一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包括了群体利益冲突、差异性认知和主张竞争、权力和资源及策略运作三个环节。环境议题不仅是客观环境现象的持续再现,更内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知和判断;它的提出、表达和形成正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和"精英主导型"向"环境利益相关者共构型"过渡;环境议题呈现了不确定性和模式化趋势的特征,这既暗示了风险社会的到来,也见证了公众对环境公正和政治平等日渐强烈的呼声,以及市民社会成长与结构性限制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议题 约制 建构 环境公正 政治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政治:环境议题再现的公共修辞视角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视觉性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文化主因,社会争议建构与公共议题再现同样转向图像化表征。综观近三年中国极具影响力的6起指向环境问题的公民权利事件,以风景照片、政治漫画与新闻摄影为修辞方式的图像事件成为环境主义者轮番征用的社会动... 视觉性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文化主因,社会争议建构与公共议题再现同样转向图像化表征。综观近三年中国极具影响力的6起指向环境问题的公民权利事件,以风景照片、政治漫画与新闻摄影为修辞方式的图像事件成为环境主义者轮番征用的社会动员途径。环境主义者借助图像事件这一批判性修辞策略构造了人们诠释、想象并重构生态秩序的基本途径,以此唤起通往绿色公共领域的公民行动,并最终完成对"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隐性书写和公共传播,这是视觉文化时代公共议题构造的一种极具后现代特征的公共修辞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政治 环境议题 公共修辞 图像事件 绿色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城市环境议题及其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昆仑 吴大放 薛德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6,共9页
基于英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从以下几方面对西方城市环境议题展开综述:环境议题的兴起;城市环境议题的主要研究主题和进展;城市环境议题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地理学视角研究的述评。研究发现:城市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性、尺度性、综合性,城市-自... 基于英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从以下几方面对西方城市环境议题展开综述:环境议题的兴起;城市环境议题的主要研究主题和进展;城市环境议题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地理学视角研究的述评。研究发现:城市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性、尺度性、综合性,城市-自然/环境二元观被现有研究打破,发展中国家城市环境问题具有特殊性且一度被忽略;城市地理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借助技术方法革新和学科交叉的机遇参与和推动上述研究;未来环境议题将成长为城市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议题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地理学 西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媒环境议题建构下的中国公共参与运动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广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8,39,共6页
环境问题带来日益严重的风险,成为传媒与公众共同建构的议题。传媒散播与公众、环境受害者回应引发了当代公共参与运动。这种运动虽由传媒引导,但其背后却与深刻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传媒带动的公共参与运动能够增进公益意识和实际参与... 环境问题带来日益严重的风险,成为传媒与公众共同建构的议题。传媒散播与公众、环境受害者回应引发了当代公共参与运动。这种运动虽由传媒引导,但其背后却与深刻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传媒带动的公共参与运动能够增进公益意识和实际参与,最终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议题 大众传媒 公共参与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环境议题网络问政的源起、模式演进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刚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187,共6页
网络问政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备双重话语结构的"问"是这一概念中最显著的特征。环境议题网络问政的模式经历了质询式、协商式到综合式的演变,体现了其在服务理念、互动方式、问政路径等层面的变化与进步... 网络问政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备双重话语结构的"问"是这一概念中最显著的特征。环境议题网络问政的模式经历了质询式、协商式到综合式的演变,体现了其在服务理念、互动方式、问政路径等层面的变化与进步。新时期环境议题网络问政的优化,既依赖于高效运用新技术,强化服务和内容信息的生产与动员,也需要培育积极高素养的问政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问政 环境议题 问政模式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看美国区域贸易协定环境议题的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雅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6-160,共5页
美国正在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构建新一代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范本。其高标准反映在若干方面,环境议题的变化尤为明显。通过文章的梳理和分析,同NAFTA和其他所有美国同他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相比,TPP谈判草案环境章节涵盖的环... 美国正在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构建新一代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范本。其高标准反映在若干方面,环境议题的变化尤为明显。通过文章的梳理和分析,同NAFTA和其他所有美国同他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相比,TPP谈判草案环境章节涵盖的环境议题更多、加载给成员国的环境义务更重、规定的争端解决方式更具体、文本可操作性更强。这些变化说明环境议题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彰显出贸易与环境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在新贸易规则构建过程中的分量。中国的环境法律相对薄弱,是否以及何时加入TPP谈判应再三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协定 环境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议题的谈判及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
8
作者 张华容 王海斌 王红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贸易与环境问题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W T O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交锋的重要议题。只有将环境成本内在化,才能妥善处理好贸易与环境之间关系。中国应该制定和实施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 WTO框架 贸易与环境议题 贸易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政策议题何以触发政府注意力--基于36个案例的组态分析
9
作者 沈杨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9,共11页
[目的/意义]环境类公共冲突时有发生,能否精准触发政府注意力是缓解公共利益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需要优先解决哪些问题?哪些环境问题能够引发政府的关注也成为各方利益角逐下的结果。[方法/过程]基于此,借助前期扎根理论编码,摘取... [目的/意义]环境类公共冲突时有发生,能否精准触发政府注意力是缓解公共利益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需要优先解决哪些问题?哪些环境问题能够引发政府的关注也成为各方利益角逐下的结果。[方法/过程]基于此,借助前期扎根理论编码,摘取关键范畴,并构建出环境类议题触发政府注意力的分析框架。与此同时,选取2005-2022年36个与环境类相关的公共问题,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验证触发政府注意力的理论框架与变量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触发政府注意力的7个主范畴中,执行意志、关注策略、多元话语以及最终诉求4个主范畴是环境类议题触发政府注意力的必要条件,在触发政府注意力的7条有效路径中,进一步归纳为政府引导、冲突回应和公共压力3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议题 政府注意力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WTO《渔业补贴协定》谈判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思奇 孙梦迪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共15页
渔业补贴是各国支持渔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但其引发的过度捕捞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各方关切。2022年6月17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渔业补贴协定》,这是20年来国际渔业补贴谈判的重要成果。作为第一个旨在实现环... 渔业补贴是各国支持渔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但其引发的过度捕捞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各方关切。2022年6月17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渔业补贴协定》,这是20年来国际渔业补贴谈判的重要成果。作为第一个旨在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WTO多边协定,《渔业补贴协定》通过减少具有破坏性的捕捞补贴,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在未来前景方面,《渔业补贴协定》为全球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模板,WTO成员在推动该协定最终生效的同时,还将对未决问题继续开展谈判。对于中国而言,实施《渔业补贴协定》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助于我国实现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主动参与全球渔业治理、积极参与WTO有关贸易和环境议题的讨论。中国应积极履行协定承诺,并建设性地参与未决事宜的谈判,提出符合自身核心利益的提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渔业补贴 可持续发展 贸易和环境议题 世界贸易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国家生态形象自塑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外交话语为例
11
作者 许峰 高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作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显要事件,环境治理日益演变为国家形象建构与话语权博弈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语篇意义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2013—2022... 作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显要事件,环境治理日益演变为国家形象建构与话语权博弈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语篇意义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2013—2022年在重要国际舞台讲话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英文话语,探讨官方环境话语的传播策略、输出内容与生态价值、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生态话语表达以有益性话语为主,反映出中国在生态治理理念、角色、成果三方面的作为和期许,塑造了有责任、有担当、有行动的正面生态形象,并且通过强调经验识解、角色定位和情感诉诸等手段向国际社会传递出积极的生态保护意义;该话语有助于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和认同度,彰显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国家形象 环境议题 外交话语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