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斌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论文介绍了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自由意志论、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着重阐述了相互渗透论的观点以及与其他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的区别,比较了工具性观点和精神性观点在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 论文介绍了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自由意志论、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着重阐述了相互渗透论的观点以及与其他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的区别,比较了工具性观点和精神性观点在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差异以及高度技术增长和人与环境研究的差异。基于相互渗透论和精神性观点,论文提出了的综合的设计方法论和动态的设计方法论,并结合研究案例说明了设计方法论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为理论 相互渗透论 设计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行为理论的公众一次性塑料减量政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嘉戌 邓义祥 +1 位作者 张承龙 郝晨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8-897,共10页
公众行为心理是影响一次性塑料减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针对公众心理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借鉴环境行为理论的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构建了一次性塑料减量行为意向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制了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 公众行为心理是影响一次性塑料减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针对公众心理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借鉴环境行为理论的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构建了一次性塑料减量行为意向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制了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获得408份有效问卷;采用AMOS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塑料污染的后果意识对公众一次性塑料减量的意向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应扩大宣传(微)塑料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要使公众感受到(微)塑料污染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受访者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正面态度对其行为的影响尚不显著,因此针对一次性塑料减量行为的奖惩机制必不可少,以增加公众执行一次性塑料减量行为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为理论 公众 一次性塑料 减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憩行为的湿热地区景区夏季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研究 以成都杜甫草堂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睿智 董靓 《风景园林》 2015年第6期55-59,共5页
本文以成都市杜甫草堂为例,从游客的角度探讨湿热地区景区中的休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的关系,得到游憩活动的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结果表明:微气候舒适度WBGT值<30℃时,微气候舒适宜人,游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相关性不高,景区应注重改... 本文以成都市杜甫草堂为例,从游客的角度探讨湿热地区景区中的休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的关系,得到游憩活动的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结果表明:微气候舒适度WBGT值<30℃时,微气候舒适宜人,游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相关性不高,景区应注重改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或增加参与性的旅游活动来吸引游客;当30℃≤WBGT值<31℃时,微气候不舒适而对游憩行为有负面影响,景区需要改善微气候舒适度为游客提供适宜的游憩环境;当WBGT值>31℃时,没有游憩行为,景区急需改善微气候舒适度,适宜的微气候也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湿热地区景区夏季微气候舒适度阈值是31℃,达到这个值即不再有游憩活动。研究结果为景区改善场地微气候舒适度的实践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量化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舒适度 阈值 游憩行为 湿热地区 勒温环境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