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解读·融入——从一幢普通办公建筑外立面整修管窥建筑规划管理之道
1
作者 徐明前 蒋滢 《上海城市规划》 2010年第3期14-16,共3页
在基层日常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对象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建设项目。从上海市卢湾区一幢普通办公楼的外立面整修项目入手,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 规划管理 身份认知 文化解读 环境融入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融入新学校的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陶家庆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17期15-17,共3页
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来新学校后通常难以适应安置地学校的新环境,这样不仅关系到其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其融入新学校的程度,甚至会对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快速融入学校新环境的实践研究,能... 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来新学校后通常难以适应安置地学校的新环境,这样不仅关系到其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其融入新学校的程度,甚至会对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快速融入学校新环境的实践研究,能提升他们对学校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他们良好地融入,增强社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剖析了制约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快速融入学校新环境的因素,探究了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快速融入学校新环境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环境融入 脱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中环境税费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诸江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80-82,共3页
发展"两型"社会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靠征税收费等经济手段来达到这一要求是较为现实有效的手段。但我国现行的环境税费制度存在诸多弊端,需要遵循税收法定、税收中性、公平与效益、专款专用、统收统支等原则进行改... 发展"两型"社会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靠征税收费等经济手段来达到这一要求是较为现实有效的手段。但我国现行的环境税费制度存在诸多弊端,需要遵循税收法定、税收中性、公平与效益、专款专用、统收统支等原则进行改革,合理构建环境税费体系,增设相关的环境独立税种和对原有税种进行"绿色化"改进,以充分发挥环境税费制度在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优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环境税费制度 独立环境税方案 融入环境税方案 环境税费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绿色动态能力培育的路径机理 被引量:14
4
作者 宋阔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6,共8页
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国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致力于以科技创新的方式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在重塑创新业态、催生产业变革、重构产业链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生产关系,并加快建立高标准市场体... 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国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致力于以科技创新的方式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在重塑创新业态、催生产业变革、重构产业链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生产关系,并加快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对于企业而言,这就将通过市场环境优化、生产资料拓展和生产工具创新以及新型经济形态模式,提升绿色认知、提高机会警觉、改善资产编排,通过强化外部绿色环境激励内生环保动力。未来,企业管理者应对国家战略布控和方向引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性,重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生态底色和其中蕴含的潜在机遇与资源;还应加强自身绿色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注重外部先进生产资料、生产模式和优质资源抓取,在关注短期技术变革的同时更应就企业长期绿色体系构建、绿色制度标准完善进行战略谋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企业绿色动态能力 环境融入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潘长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342-346,共5页
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入是新型城镇化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东部、中部、西部3省5种新型城镇化模式下645名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融入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融入情况从西到东逐渐好转,性别因素在... 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入是新型城镇化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东部、中部、西部3省5种新型城镇化模式下645名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融入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融入情况从西到东逐渐好转,性别因素在西部具有显著影响,交通便利程度在东部影响不显著;年龄、文化程度、目前就业状况、新型城镇化模式、迁到新社区年限在各地区均具有显著影响;婚姻状况、目前收入状况和社区配套设施影响不显著。因此,加强补偿教育、促进稳定就业等是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有效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融入新的社会环境 影响因素 地区差异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