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经济系统分类及协调发展的熵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志高 秦泗刚 +1 位作者 刘景双 于君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3-538,共6页
介绍了熵理论与熵概念的泛化,提出了环境经济系统熵的概念、模式和表示方法;运用熵理论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系统熵值的大小对其进行了分类;从熵理论的角度对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熵理论 环境经济系统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系统分类及协调发展判据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逢春 王华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29-432,共4页
应用系统论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并根据内部相互作用强弱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类;建立了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判据,对区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判据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特征与演变 被引量:7
3
作者 丁平刚 田良 陈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71,共6页
本文运用物质流分析(MFA)和IPAT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环境经济系统1990-2008年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研究,并与同期广东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海南省环境经济系统直接物质输入呈上升趋势,1990-2007年间增长速度平缓... 本文运用物质流分析(MFA)和IPAT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环境经济系统1990-2008年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研究,并与同期广东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海南省环境经济系统直接物质输入呈上升趋势,1990-2007年间增长速度平缓,年均增长6.88%,而区域过程排放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0.95%;19年间,除个别年份外,海南省物质输入强度、输出强度及物质输入效率均低于同期广东省水平,1994年以前,海南省物质输出效率明显低于同期广东省水平,1995年开始逐渐接近同期广东省水平。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揭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省的物质流特征与演变规律,能够为区域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促进海南生态省、新型工业省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 海南省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贫困地区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4
作者 善孝玺 陈兴鹏 袁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8,共6页
综合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IPAT分解框架,核算和分析了2000-2008年甘南州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物质需求总量、直接物质输入量和区域内直接物质输出量分别以年均19.5%,14.6%,19.4%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 综合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IPAT分解框架,核算和分析了2000-2008年甘南州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物质需求总量、直接物质输入量和区域内直接物质输出量分别以年均19.5%,14.6%,19.4%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分别达到了1 220.79,487.88,54.2万吨,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同期12.1l%的GDP年均增速;物质消耗总量和物质消耗强度也分别以年均8.6%和14.04%的速度增长,而物质生产力提升缓慢且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隐藏流比重维持在60%~75%,生态包袱较重.IPAT分解框架得到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直接物质输入和区域内直接物质输出变化的根本因素分别是物质利用效率和物质输出效率,即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成为影响环境压力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 甘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5
作者 王乃举 黄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1-169,共9页
运用脆弱性结构理论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评价框架,基于云模型和属性识别理论对淮北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并运用协同进化模型对3类子系统交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淮北市压力性... 运用脆弱性结构理论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评价框架,基于云模型和属性识别理论对淮北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并运用协同进化模型对3类子系统交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淮北市压力性系统脆弱等级及脆弱指数呈波动减低特征,敏感性及适应性系统脆弱等级及脆弱指数呈阶跃变化;受3大子系统耦合集成影响,淮北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脆弱等级及脆弱指数中位运行特征明显,脆弱等级由Ⅳ级阶跃为Ⅲ级,脆弱指数也呈现递减变化规律;敏感性子系统是阻滞环境经济系统协同进化的外在表征,而适应性子系统是制约淮北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等级和脆弱指数降低,及阻滞环境经济系统协同优化进化的主要障碍系统,而环保及科教投入不足是制约脆弱等级和脆弱指数降低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云模型 属性识别 淮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评价—以安徽铜陵市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乃举 周涛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从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表征和措施三方面构建了耦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三维空间建立耦合度评价模型,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评价耦合度约束主因子.结果表明,2002~2009年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经历弱耦合度—... 从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表征和措施三方面构建了耦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三维空间建立耦合度评价模型,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评价耦合度约束主因子.结果表明,2002~2009年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经历弱耦合度—较弱耦合度—较高耦合度的变化,耦合度呈递增趋势;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主要贡献因子是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主要限制因子是资源供给、环境保护投资和工业固废排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耦合度 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 铜陵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估和路径模拟:以滨州市为例
7
作者 宋佳雯 张晓平 +1 位作者 吴爱萍 练文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618,共13页
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山东省滨州市为例,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2000—2020年间其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及演变特征;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通过子系统间因果反馈关系和流图分析,基于71个指标构建滨州市经济-资源-环境的... 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山东省滨州市为例,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2000—2020年间其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及演变特征;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通过子系统间因果反馈关系和流图分析,基于71个指标构建滨州市经济-资源-环境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现状趋势延续模式、第二产业主导模式、资源环境优先模式和协调稳定发展模式4种情景,对其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1)过去20年,滨州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升,耦合协调类型由失调逐步过渡到良好协调状态,但系统存在不稳定性;2)通过对相互耦合复杂巨系统进行参数运算和多情景模拟分析,指出延续当前发展模式不能实现滨州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资源、环境效益的协调稳定发展模式是滨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对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资源-环境系统 系统动力学 耦合协调度 多情景模拟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被引量:179
9
作者 吴跃明 郎东锋 +1 位作者 张子珩 张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6年第2期47-50,共4页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建立了新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三个部分: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系统指标体系。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调度模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环境经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建格 吴慧欣 薛惠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203-205,209,共4页
基于环境经济大系统这一理念,把计算机技术和环境科学与经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 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的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系统地理空间数据,提出了环境经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框架,解决... 基于环境经济大系统这一理念,把计算机技术和环境科学与经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 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的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系统地理空间数据,提出了环境经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框架,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决策的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水环境-大气环境-经济系统优化及仿真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智光 姚惠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24-428,共5页
将通常的污染控制问题加以推广,把水环境、大气环境、工业经济和污染控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研究南京市环境-经济系统优化及仿真数学模型,从而为这种多目标和多变量决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对其它区域的类似问题亦有参考... 将通常的污染控制问题加以推广,把水环境、大气环境、工业经济和污染控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研究南京市环境-经济系统优化及仿真数学模型,从而为这种多目标和多变量决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对其它区域的类似问题亦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南京市 环境 大气环境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系统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兴方 包小兰 吴汉林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本文遵循系统论的观点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分析了环境经济系统的存在及其特征 ,指出现行SNA在计量环境经济系统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提出环境经济系统计量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要求 ,构建了相应的计量指标体系 ,此举对客观评价环... 本文遵循系统论的观点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分析了环境经济系统的存在及其特征 ,指出现行SNA在计量环境经济系统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提出环境经济系统计量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要求 ,构建了相应的计量指标体系 ,此举对客观评价环境经济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系统 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 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的构建研究
14
作者 蒋洪强 曹东 王金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29,共5页
环境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的研究将环境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整合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模拟、分析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本文在分析环境经济系统整合模型构建的背景、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了环境经济系统整合... 环境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的研究将环境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整合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模拟、分析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本文在分析环境经济系统整合模型构建的背景、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了环境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开发的技术路线 ,提出了环境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整合模型 构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 被引量:95
15
作者 吴跃明 张翼 +1 位作者 王勤耕 朗东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技术和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3个部分: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经济系统指标体系。模型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功效函数中的上下... 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技术和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3个部分: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经济系统指标体系。模型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功效函数中的上下限值和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这两项因子的确定可以参照应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因子数据的可获得性来确定。最后应用此模型分析了某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现状及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度 环境-经济系统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环境-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加林 龚虹波 许继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5期33-37,共5页
能值分析方法由于能同时衡量环境-经济系统中环境资源和经济活动的价值,而成为测度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新方法。文章运用能值理论构建了浙江环境-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体系,并对1978~2000年衡量浙江环境-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能值指... 能值分析方法由于能同时衡量环境-经济系统中环境资源和经济活动的价值,而成为测度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新方法。文章运用能值理论构建了浙江环境-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体系,并对1978~2000年衡量浙江环境-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能值指标及其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值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勇进 陈兴鹏 +1 位作者 拓学森 蒋晓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4期94-98,共5页
立足于生态经济理论,利用系统模型方法,构建了对有关区域发展政策的可能结果进行动态仿真的模拟实验室,对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运行规律进行探索和实证研究,旨在描述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能的运行情景,为甘肃省的可... 立足于生态经济理论,利用系统模型方法,构建了对有关区域发展政策的可能结果进行动态仿真的模拟实验室,对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运行规律进行探索和实证研究,旨在描述甘肃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能的运行情景,为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甘肃省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技术对自然资源表现为弱可替代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动态模型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连云港为例 被引量:47
18
作者 史亚琪 朱晓东 +2 位作者 孙翔 李杨帆 魏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119-4128,共10页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协调评价的模型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应用方面多集中在现状评价,预测的案例较少;另外现有的研究多以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协调性评价,...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协调评价的模型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应用方面多集中在现状评价,预测的案例较少;另外现有的研究多以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协调性评价,忽略了发展潜力这一重要变量。以连云港为分析案例,把发展潜力作为重要变量与发展水平变量相结合计算得到的综合发展指数纳入经济与环境协调评价模型中,并尝试根据系统历史与现状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系统未来的协调发展状态。现状评价与未来的预测结果表明:(1)1996—1999年连云港经济与环境系统从低级共生向环境资源的粗放利用转变;(2)2000—2006年,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入快速调整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不断增强,协调程度较上一阶段变化稳定;(3)到2007—2009年,环境对经济的限制作用将又逐渐显现;(4)2010—2015年,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都相应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综合来看,1999年以后连云港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度均处于0°以下,说明连云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往往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应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速度和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环境系统 GM模型 协调发展 动态评价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远 李芬 +2 位作者 郑丙辉 王西琴 刘鸿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在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对趋于协调,但1995年... 在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对趋于协调,但1995年后天津市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已从经济增长滞后型发展为环境质量滞后型。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天津市未来15年的经济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发现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在未来将显现下降趋势,从2 0 0 0年的0 .95下降到2 0 15年的0 .5 9,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在2 0 0 5年之后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城市 经济-环境系统 协调度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范凤岩 任晓娟 柳群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共8页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应用到钢铁行业,首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2000~2018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以...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应用到钢铁行业,首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2000~2018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的评价值,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呈现平稳-上升-平稳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渡,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耦合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