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D的流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贾佳 梁亦欣 +3 位作者 于鲁冀 章显 梁静 王小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8-204,共7页
针对河南省淮河流域"十一五"期间呈现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失调状态,为解决环境容量资源稀缺与流域经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构建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由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构成。... 针对河南省淮河流域"十一五"期间呈现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失调状态,为解决环境容量资源稀缺与流域经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构建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由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构成。调控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决策因子,如再用水回用率、重点排污行业产值增长率等,通过模型的正负反馈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并依据流域现状发展趋势和优化发展方向分别设计不同的情景,对比分析得出流域最优发展方案。并通过对不同发展情景的分析和比较,提出河南省淮河流域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人口城乡布局、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能力、优化工业污染结构的政策建议,为河南省淮河流域的规划、治理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系统动力学 河南省淮河流域 决策变量 情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环境经济协调状况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留锁 程全国 吴杨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8,52,共4页
通过对沈阳市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沈阳市环境经济矛盾所在,并且通过模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沈阳市环境经济协调状况。结果表明,沈阳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仍处... 通过对沈阳市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沈阳市环境经济矛盾所在,并且通过模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沈阳市环境经济协调状况。结果表明,沈阳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正逐步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时期,并未绕开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普遍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因此,沈阳市环境经济协调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环境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实现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排放 经济发展模式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性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斌 许光清 +1 位作者 王伟 周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25-32,共8页
对浙江省宁海县经济增长和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分析宁海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问题。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宁海县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呈现"脱钩"趋势。宁海县的绝大多数"脱钩&qu... 对浙江省宁海县经济增长和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分析宁海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问题。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宁海县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呈现"脱钩"趋势。宁海县的绝大多数"脱钩"是由于GDP的大幅增长导致的"相对脱钩"。宁海县政府近年来有效的环境政策和巨额的环境投资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环境的恶化,使得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海县 脱钩分析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经济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A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韩瑞玲 佟连军 +1 位作者 朱绍华 路紫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9,共8页
选择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沈阳经济区2009~2015 年经济、环境指标进行了短期预测,并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了该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耦合作用关系。预测结果表明,ARMA模型预测误差相对较小,预测效果良好。沈阳经济区经... 选择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沈阳经济区2009~2015 年经济、环境指标进行了短期预测,并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了该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耦合作用关系。预测结果表明,ARMA模型预测误差相对较小,预测效果良好。沈阳经济区经济类指标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各环境类指标,原正向指标(指标越大越好)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原负向指标(指标越小越好)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沈阳经济区的经济与环境耦合度自2010 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即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总是处于由缓和向尖锐的循环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ARAM模型 短期预测 耦合协调模型 沈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格局及演变 被引量:71
5
作者 邹辉 段学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8-1417,共10页
通过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评估,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对经济带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的格局与态势展开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带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沿江地区... 通过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评估,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对经济带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的格局与态势展开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带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沿江地区高于非沿江地区。高度协调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及少数中西部省会城市;高度失调型主要分布在重庆、皖北、滇西南、鄂中等地区;江西与四川是协调型转为失调型的集中地区。长三角核心城市经济地位依然凸显,但长三角边缘地区城市经济位序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经济位序上升明显。工业废水排放以重庆、苏州、杭州为最多,工业SO2排放呈现3大集中地带。城市空气质量较差的是长三角边缘地区以及中西部沿江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与工业SO2排放、工业烟尘排放在空间格局上较为吻合。长江干流断面水质上游(川滇渝)与下游(苏沪)较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沿江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对长江水质的影响。最后,从树立发展与保护双重使命,创新经济带开发体制机制;推进下游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中上游新的经济增长极;落实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共建生态文明示范带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悦铮 徐凯 王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3,109,共6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对2004—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 GIS 10.0探讨了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绝大部分地市环境效益下降,旅游、经济... 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对2004—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 GIS 10.0探讨了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绝大部分地市环境效益下降,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明显受到生态环境制约;2山东省基础环境质量较好,对旅游、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但不合理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停滞在初级协调的较低水平上;3 2004—2012年,山东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区域整体性和地区差异性,即在整体上是上升的,耦合协调水平自西向东逐级上升,在空间上形成三级阶梯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 时序演变 空间演变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 被引量:39
7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魏晓旭 周俊菊 颉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6-2648,共13页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3)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 空间演变模式 中国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骏 孙茂洋 关一凡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3,共6页
基于2001-2012年江苏省与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在2011年后江苏省与全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呈“N”型而不是典型的倒“U”型。进一步选取有关指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 基于2001-2012年江苏省与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在2011年后江苏省与全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呈“N”型而不是典型的倒“U”型。进一步选取有关指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是2001-201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系统协调度逐年增加,并在2010年首次呈现中级协调状况,但协调度在2011年又有所下降,2012年有所好转但仍1日较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江苏省应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EKC 经济环境协调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喻小军 周宏 罗荣桂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根据湖北省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理论中 GM(1 ,N )的建模方法 ,就实现湖北省经济、资源。
关键词 湖北 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主成分分析 GM(1 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时空耦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龙晓惠 陈国平 +3 位作者 林伊琳 赵俊三 王荣耀 冯怡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目的]探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及发展水平状况,阐明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自然、经济及人文数据,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建立人口-经济... [目的]探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及发展水平状况,阐明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自然、经济及人文数据,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建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G1)与熵权法(EW)确定综合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定量分析了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演变状况,探析其发展规律。[结果](1)3个时段内,研究区人口在县域尺度呈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呈现西部低人口密度聚集和中部高人口密度聚集态势且常年稳定;(2)2010—2020年,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综合发展水平有微弱提升,严重失调的协调类型逐渐消除,濒临失调占比46.94%成为最主要的协调类型;(3)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两两耦合协调分布不均,其中2020年人口-经济综合耦合协调指数最低为0.4543,协调度水平时空分布与三系统协调评价结果吻合度是两两耦合协调评价中最高的,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影响最大;(4)在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前后,国家重点开发区两两耦合协调水平变化显著,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且有倒退趋势,省级重点开发区长期稳定可控;(5)研究区的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制约状况。[结论]高耦合协调性主要依赖于人口对市县区经济的带动作用。重点开发区的有效实施必须抓好人口与经济协同发展,人口和经济协调是未来优化主体功能区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重点开发区 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模型 滇中城市群 人口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阿拉善盟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唯佳 饶良懿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荒漠化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是巩固治理成果的途径,也是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复杂过程,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备受关注。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和资源-环境-经济(re... 荒漠化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是巩固治理成果的途径,也是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复杂过程,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备受关注。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和资源-环境-经济(resources-environment-economy,REE)相融合的框架模型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量化了2010-2016年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系统间协调度。结果表明,该区经济系统和资源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环境系统发展相对滞后,REE系统协调度较低,整体呈上升态势。从发展能力和协调可持续能力两方面采取措施将有利于提高RE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推动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阿拉善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国土开发整治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1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从国土开发、整治角度,阐述了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以及人口控制、资源与环境保护、整治、规划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今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
关键词 国土开发、整治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海岸带生境修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成筠 秦延文 +1 位作者 郑丙辉 张俊耀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16-1818,共3页
依据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型,建立了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支持下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管理系统的框架,以天津市海岸带的滨海新区为实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icrosoft... 依据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型,建立了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支持下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管理系统的框架,以天津市海岸带的滨海新区为实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icrosoft C#.net和GIS控件MapObjects开发了该管理系统,并探讨了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等。为海岸带生境修复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的、可视化的、动态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海岸带 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管理系统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学
14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环境经济 环保产业 指标体系 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科学 环保局 经济手段 全球气候变化 上海市 环境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学
15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环境经济 预测模型 环境经济协调 协调 大气污染 经济损失 宏观调控机制 环境保护 环境成本内在化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617-4630,共14页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目标 经济增长 经济环境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浅议
17
作者 郭长乐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15,共4页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范围和特定时期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体。人口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即“两种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两种生产”客观上要求...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范围和特定时期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体。人口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即“两种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两种生产”客观上要求二者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互适应关系,这是整个社会生产过程能否保持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能否保持平衡的基本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民族地区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两种生产” 临夏州 劳动力 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平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特假说、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对中东部地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8
18
作者 王国印 王动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波特假说"主张积极的环保政策,它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保政策能够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创新效益可冲抵甚而超过环保成本,从而确保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我国中东部地区1999-2007年有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波特假... "波特假说"主张积极的环保政策,它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保政策能够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创新效益可冲抵甚而超过环保成本,从而确保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我国中东部地区1999-2007年有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波特假说"在较落后的中部地区得不到支持,而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得到了很好的支持。根据这一具有对比性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做出合理解释,并在差异分析基础上提出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特假说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初探
19
作者 冯贵宗 张微 陈红芬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4-77,共4页
本文从城市生态经济观点出发,分析了呼和浩特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初步提出了解决呼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桂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2期69-70,共2页
农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农业经济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农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农业经济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本文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农业 经济发展现状 支柱产业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经济 路径探究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