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虚拟仿真教学环境构建逻辑探讨 被引量:62
1
作者 张敏 文福安 刘俊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虚拟仿真教学已进入2.0阶段,从重点关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向加强平台建设、促进共享应用、支持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转变。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由教学资源、教学装备、教学环境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平台四部... 虚拟仿真教学已进入2.0阶段,从重点关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向加强平台建设、促进共享应用、支持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转变。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由教学资源、教学装备、教学环境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虚拟仿真教学环境构建是对各组成部分协同设计的过程,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导向,建设中应明确资源类型和具体内容、匹配合适教学装备、完善基础条件、搭建统一管理平台,确保各部分协调匹配,有效支持虚拟仿真教学活动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教学环境组成 教学环境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灌区引水前后环境流特性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薛联青 张卉 +2 位作者 张洛晨 迟艺侠 孙超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37,共7页
基于水文改变指标基本分析方法,筛选建立了环境流评价指标,着重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引水对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和新渠满断面环境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区大量引水灌溉前后,干流两个主要水文站的环境流组成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基于水文改变指标基本分析方法,筛选建立了环境流评价指标,着重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引水对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和新渠满断面环境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区大量引水灌溉前后,干流两个主要水文站的环境流组成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环境流组成趋于单一化;各水文站的流量事件以枯水流量事件为主;引水对特枯流量事件、高流量脉冲事件和大洪水事件的影响较大。结合环境流指标和生态系统响应关系,制定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调度方案,为流域生态治理和水量分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库 引水 环境组成 环境流指标 塔里木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量分级的生态流量过程线确定方法——以东江水库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速艇 陈森林 +1 位作者 艾学山 董前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5期22-27,共6页
河流生态流量是生态水文研究的重要部分。鉴于不同等级流量有其特殊生态作用,本文借鉴水文变化指标体系(IHA)评价参数及环境流量组成(EFC)分类方法,将河道流量分为特枯流量、低流量、高流量、洪水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绘制生态流量过程线... 河流生态流量是生态水文研究的重要部分。鉴于不同等级流量有其特殊生态作用,本文借鉴水文变化指标体系(IHA)评价参数及环境流量组成(EFC)分类方法,将河道流量分为特枯流量、低流量、高流量、洪水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绘制生态流量过程线。最后以东江水库为例,绘制其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的年生态流量过程线。结果来看:1高流量过程发生于3-10月,但不同典型年有所差异,年径流越大,高流量量级相应变大,并且首次发生高流量时刻也有所提前。2特枯流量主要发生于11、12、1、2月,来流越大其持续时间越短,但其量级基本不变。3在相同典型年内,高流量有个先增后减的过程,在5月或6月达到最大值;特枯流量持续时间则在1月或12月取得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改变指标 生态流量 环境流量组成 流量过程线 东江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原型序列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东秦岭—大别及其两侧盆地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成名 黄泽光 +2 位作者 徐旭辉 高长林 陆永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7-145,共9页
现今盆地的复杂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原型并列与叠加的组合。恢复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是推测成烃成藏过程和油气藏分布的有效途径。在论述TSM盆地原型序列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厘定了造山带古海洋恢复、陆内构造变形分析、盆地原型系列... 现今盆地的复杂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原型并列与叠加的组合。恢复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是推测成烃成藏过程和油气藏分布的有效途径。在论述TSM盆地原型序列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厘定了造山带古海洋恢复、陆内构造变形分析、盆地原型系列编图、盆地动态模拟4项配套关键技术;并以东秦岭—大别及邻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为例,明确了古中国洋的扩张以及向北的俯冲消亡和碰撞决定华北与扬子早古生代陆缘两侧经历了不同原型演化的过程。华北陆块南侧会聚陆缘的叠加转化造成两侧前泥盆系油气成藏物质的迥异分布,中、新生代以来原型更迭表现为多期构造改造与盆地叠加导致烃源热演化地区分异与多种油气成藏富集类型共存。由此表明,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地质评价立足盆地原型序列分析是可行和必要的,可从整体把握原型控制下烃源岩分布和叠加过程的油气成藏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原型 TSM思路与方法 环境组成、体制 地质作用 油气响应 东秦岭—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