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双重红利效应——基于系统GMM与面板门槛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
43
1
作者
范丹
梁佩凤
+2 位作者
刘斌
幺晓桐
潘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76-3583,共8页
基于庇古理论征收环境税是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的规制手段,构建环境税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环境税费政策是否能产生降低污染又能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红利.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实施存在双重红利,地区高人口密...
基于庇古理论征收环境税是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的规制手段,构建环境税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环境税费政策是否能产生降低污染又能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红利.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实施存在双重红利,地区高人口密度并未成为环境红利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才能促进双重红利效应.环境税费政策对环境污染、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线性时变特征,只有在适宜的环境税费区间才能更好地实现双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环境税费的双重红利作用越明显.因此,以2018年开始征收环境税为契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异质特征制定全方位的环境税体系是打赢环保攻坚战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税费政策
双重红利
系统GMM估计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环境税费政策效应分析——基于“三重红利”假设的检验
被引量:
30
2
作者
卢洪友
朱耘婵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6,共18页
通过建立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税费政策对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以及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融入型环境税费制度安排,对环境改善的作用非常微弱;征收环境税费具有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建立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税费政策对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以及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融入型环境税费制度安排,对环境改善的作用非常微弱;征收环境税费具有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经济增长红利得到较好实现;由于环境税费负担能够转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控制效果,同时因劳动要素受供求弹性影响承担了更多的税负,劳动收益率下降,环境税费政策使得要素收入分配中资本与劳动的差距拉大。实现绿色发展、改善要素收入分配,需要改革碎片化的融入型环境税费制度,确立环境保护税的主体税种地位,并扩大课税范围、优化税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税费政策
“三重红利”效应
税制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保护与税费政策:一项总体评估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海勇
冉晓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7,共6页
从环境税费总量来看,从2000年至2002年,我国税制的绿化度是逐年下降的,这说明我国环境税制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助长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和谐。从环境税费结构来看,税费种类过多,标准过低,立法层次不够,导致税费征收和...
从环境税费总量来看,从2000年至2002年,我国税制的绿化度是逐年下降的,这说明我国环境税制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助长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和谐。从环境税费结构来看,税费种类过多,标准过低,立法层次不够,导致税费征收和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太大,满足不了环境保护的资金需要,也大大降低了对生态调节的作用力度。因而,合并现在的环保税费,开征统一规范的环境保护税,就成了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税费政策
绿化度
环境
保护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双重红利效应——基于系统GMM与面板门槛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
43
1
作者
范丹
梁佩凤
刘斌
幺晓桐
潘跃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76-358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603042
71773012
+2 种基金
7157103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15ZDA011)
东北财经大学2017校级一般项目(DUFE2017Y12)
文摘
基于庇古理论征收环境税是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的规制手段,构建环境税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环境税费政策是否能产生降低污染又能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红利.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实施存在双重红利,地区高人口密度并未成为环境红利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才能促进双重红利效应.环境税费政策对环境污染、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线性时变特征,只有在适宜的环境税费区间才能更好地实现双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环境税费的双重红利作用越明显.因此,以2018年开始征收环境税为契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异质特征制定全方位的环境税体系是打赢环保攻坚战的重点.
关键词
环境税费政策
双重红利
系统GMM估计
面板门槛模型
Keywords
environmental tax and fee policies
double dividend
system GMM estimation
panel threshold model
分类号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环境税费政策效应分析——基于“三重红利”假设的检验
被引量:
30
2
作者
卢洪友
朱耘婵
机构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6,共1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构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15ZDB158)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财政分配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测度及矫正机制研究"(71573194)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项目"中国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标准研究"
文摘
通过建立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税费政策对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以及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融入型环境税费制度安排,对环境改善的作用非常微弱;征收环境税费具有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经济增长红利得到较好实现;由于环境税费负担能够转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控制效果,同时因劳动要素受供求弹性影响承担了更多的税负,劳动收益率下降,环境税费政策使得要素收入分配中资本与劳动的差距拉大。实现绿色发展、改善要素收入分配,需要改革碎片化的融入型环境税费制度,确立环境保护税的主体税种地位,并扩大课税范围、优化税率设计。
关键词
环境税费政策
“三重红利”效应
税制绿化
Keywords
environmental tax and fee policy
three-dividend effect
green tax system
分类号
F812.424 [经济管理—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保护与税费政策:一项总体评估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海勇
冉晓晞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7,共6页
文摘
从环境税费总量来看,从2000年至2002年,我国税制的绿化度是逐年下降的,这说明我国环境税制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助长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和谐。从环境税费结构来看,税费种类过多,标准过低,立法层次不够,导致税费征收和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太大,满足不了环境保护的资金需要,也大大降低了对生态调节的作用力度。因而,合并现在的环保税费,开征统一规范的环境保护税,就成了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环境税费政策
绿化度
环境
保护税
Keywords
environmental tax and fees policies
the degree of greennes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分类号
F810.422 [经济管理—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双重红利效应——基于系统GMM与面板门槛模型的估计
范丹
梁佩凤
刘斌
幺晓桐
潘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环境税费政策效应分析——基于“三重红利”假设的检验
卢洪友
朱耘婵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环境保护与税费政策:一项总体评估
王海勇
冉晓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