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4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创新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被引量:1
1
作者 夏范社 何德旭 +1 位作者 杨明月 汤晓冬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8,共17页
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企业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弯道超车”机遇。基于数字技术创新特殊视角,研究其对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机制分... 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企业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弯道超车”机遇。基于数字技术创新特殊视角,研究其对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提升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研发积极性、缓解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增强高管环保意识等途径,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仅在国有企业分组、融资约束程度较轻、成长性较好、环境管理体系信息透明度较高、公司规模较大样本分组结果显著,呈现一定的“选择性偏差”,需要客观审慎认知其客观作用。本研究对数字化转型、“双碳”目标实现与绿色转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重要启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绿色转型 绿色创新绩效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内省与实践自觉:中国环境社会工作的本土性探析
2
作者 罗桥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6,177,共11页
环境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其本土化问题需要持续讨论。在讨论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本土化的过程中,应加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环境社会工作的本土性讨论就是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理解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从道德内省与实践自觉两... 环境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其本土化问题需要持续讨论。在讨论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本土化的过程中,应加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环境社会工作的本土性讨论就是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理解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从道德内省与实践自觉两个视角对环境社会工作的本土性展开论述,一方面,中国环境社会工作需要在伦理层面进行理念重构,克服过度强调“社会正义”的“人类中心主义”状态;另一方面,要将丰富的环境社会工作本土实践总结为知识进行传播,从而为中国环境社会工作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内省 实践自觉 环境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梁上坤 赵美涛 张丽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9,共11页
环境资源问题可能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而税收政策能够调节经济健康发展、引导企业行为。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变革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固... 环境资源问题可能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而税收政策能够调节经济健康发展、引导企业行为。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变革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有效提升了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表现;作用渠道探索显示,固定资产投资与绿色研发活动是上述影响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衰退期企业、位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和污染行业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表现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对于引导企业参与环保行为、促进环境社会责任表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加速折旧 交叠双重差分 固定资产投资 绿色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末端治理”还是“源头控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方时姣 张柯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8,共15页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末端治理”环境社会责任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实现了企业从“...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末端治理”环境社会责任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实现了企业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实证结论在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通过员工绿色行为、企业环境社会关注意愿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调节效应发现,公司治理与融资成本能进一步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两种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高环境规制及高学历高管在承担“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上有着更显著的影响。动机分析发现,企业之所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的转变,其动机在于后者对企业价值有着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数字化转型在其中会进一步强化这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环境社会责任 源头控制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有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制度建构--以对接CPTPP相应规则为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本 种瑞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9,173,共15页
结合当下ESG体系的全球最新实践,以及我国申请加入CPTPP的现实需求,国企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制度建构具有重大意义。CPTPP强调环境法律的高标准、有效性、透明度以及对成员国和企业环境责任监管的程序性,在CPTPP框架下国企可以参与制定... 结合当下ESG体系的全球最新实践,以及我国申请加入CPTPP的现实需求,国企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制度建构具有重大意义。CPTPP强调环境法律的高标准、有效性、透明度以及对成员国和企业环境责任监管的程序性,在CPTPP框架下国企可以参与制定、完善自愿性机制环境绩效标准,补充国内对于环境的监管措施。借鉴CPTPP其他成员国相应经验,应统筹考量ESG治理体系及CPTPP环境规则的相应要求,鼓励对接ESG的国际通行标准,平衡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与绿色补偿机制,量化环境社会责任披露标准,采取规范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参与等举措来持续提升国企国际竞争力,助力我国加入CPT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PP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国企改革 E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与社会二重性: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环境社会工作新方向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桥 顾海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社会工作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社会工作的发展也需要回应现代性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是现代性的一对重要矛盾体,当代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应当回应这个问题。为此,需要将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主体的调适与融合作为驱动... 社会工作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社会工作的发展也需要回应现代性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是现代性的一对重要矛盾体,当代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应当回应这个问题。为此,需要将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主体的调适与融合作为驱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作为中国环境社会工作发展新的开端和指引,对环境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所遵循的价值观、工作法则做出新的解释,进而构建中国本土环境社会工作实践的新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环境社会工作 生态—社会复合型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项目制运行到生态社群构建环境社会工作的实践转型
7
作者 汤皓然 罗桥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环境社会工作的实践在本土语境下需要根据现代化流向进行路径转型。项目制可视为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的重要进路,从范式层面、场域层面、服务层面理解其运行逻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背后蕴含着不同的实践目的。而环境社会工作作为一... 环境社会工作的实践在本土语境下需要根据现代化流向进行路径转型。项目制可视为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的重要进路,从范式层面、场域层面、服务层面理解其运行逻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背后蕴含着不同的实践目的。而环境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分支,可以在赋有科学主义气质的项目制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制度与生活的双向链接,以期迈向生态社群模式。生态社群模式是通过建立个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善”,以及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体”,来平衡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本土环境社会工作实践。在结构层面,生态社群模式致力于促进“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平衡;在关系层面,其是为了实现公共社区的场景营造;在行动层面,则是为了培养公众在自然环境保护中的持续性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生态社群模式 环境社会工作 环境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社会政策框架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源 施国庆 +1 位作者 程红光 李天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69-73,共5页
为展示中国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上的立场,指导和管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环境社会事项,通过政策对比、案例分析和专家讨论等方法,研究制定一套既符合国际通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契合"一带一路"国家主体... 为展示中国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上的立场,指导和管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环境社会事项,通过政策对比、案例分析和专家讨论等方法,研究制定一套既符合国际通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契合"一带一路"国家主体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求的环境社会政策框架非常必要。政策框架提出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秉承的可持续发展、风险防范、国际接轨、平等协商、成果共享、信息公开等原则,覆盖了自然资源节约与污染防治、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健康和劳工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征地拆迁与非自愿移民安置、促进当地发展、保护弱势群体、环境社会责任体系等要素。为推行"一带一路"环境社会政策框架,中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参与方既有各自的定位和作用,也应相互协作,共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环境社会 政策框架 原则 参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绿色解码 被引量:6
9
作者 衡孝庆 魏星梅 邹成效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2-55,共4页
由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产业共同体对绿色自然技术的绿色解码过程需要借助于环境社会技术的规制。理解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有助于推动绿色自然技术在产业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与扩散、构建绿色自然技术的社会生态场域、提高... 由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产业共同体对绿色自然技术的绿色解码过程需要借助于环境社会技术的规制。理解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有助于推动绿色自然技术在产业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与扩散、构建绿色自然技术的社会生态场域、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最终形成绿色产业共同体。从环境社会技术规划产业共同体的理据、路径、机理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技术 产业共同体 规制 绿色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视角谈环境保护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艺红 刘海涌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4期49-51,共3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企业自工业化以来,在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加剧。新时期,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企业被赋予的新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企业自工业化以来,在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加剧。新时期,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企业被赋予的新的时代使命;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环境保护立法,开发激励机制,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企业践行环境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环境社会责任 生态环境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社会学十年回眸 被引量:11
11
作者 顾金土 邓玲 +2 位作者 吴金芳 李琦 杨贺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9-35,91,共7页
中国环境社会学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积累,中国环境社会学在21世纪前10年里在学科定位、学术成果、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科定位表现在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进展。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环... 中国环境社会学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积累,中国环境社会学在21世纪前10年里在学科定位、学术成果、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科定位表现在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进展。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的社会成因分析、城乡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受害者的环境抗争领域。组织建设体现在3家较为稳定的学术机构、3次大型学术会议、频繁的国际交流和可观的人才培养。今后的中国环境社会学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 学科定位 组织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关于环境行为的社会学阐释 被引量:27
12
作者 崔凤 唐国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50,共6页
环境社会学自身在学科定位上的混乱引起了主流社会学的各种质疑,这也导致了环境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及其研究成果一直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环境与社会之间建立相互关系的中介是人们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是人们环境行为一个不良... 环境社会学自身在学科定位上的混乱引起了主流社会学的各种质疑,这也导致了环境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及其研究成果一直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环境与社会之间建立相互关系的中介是人们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是人们环境行为一个不良客观结果。因此,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应该是关于人们环境行为的社会意义理解及其社会学阐释。对环境行为进行社会学阐释,就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结合社会学的方法、理论来分析特定社会中的人们的环境行为,探究这些行为的不同类型、社会根源、环境影响等,并依此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类得以延续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 环境问题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审计论纲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海兵 周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109,共7页
环境问题具有负外部性,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环境社会责任。环境社会责任审计是基于环境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相融合的创新审计领域,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推动环境审计的发展与完善,环境审计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文... 环境问题具有负外部性,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环境社会责任。环境社会责任审计是基于环境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相融合的创新审计领域,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推动环境审计的发展与完善,环境审计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文章构建以环境社会责任风险为导向、环境审计为中心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审计框架,包括环境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主体、目标、内容、方法、标准和报告等,旨在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解除环境受托责任,从而降低企业环境责任风险,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共生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审计 环境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走向生活者的环境社会学——鸟越皓之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书明 张曦兮 鸟越皓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鸟越皓之教授认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将目光转向社会结构,因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以及他身边的社会结构不动,环境问题就得不到解决。生活者更加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和风土人情,"生活者的视角"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更有深度,技术专家... 鸟越皓之教授认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将目光转向社会结构,因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以及他身边的社会结构不动,环境问题就得不到解决。生活者更加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和风土人情,"生活者的视角"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更有深度,技术专家为了单一目标采取的行动会影响生活者多种生活需求的满足。因此,居民的利益是政策制定时应该考虑的关键环节,政策的制定需要尊重居民要求发展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应该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者 环境社会 生活环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仲豪 高红贵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74,共4页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其经济目标和社会环境责任应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寻求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现阶段企业环境责任问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关注的问题,...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其经济目标和社会环境责任应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寻求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现阶段企业环境责任问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关注的问题,更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极为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外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方面的比较研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企业 环境社会责任 推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述评(上) 被引量:2
16
作者 甘晖 夏成 万劲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9,共10页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及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已具雏形,丰富并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并有望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论文着重梳理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公开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一,提出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概念、原则与方法,...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及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已具雏形,丰富并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并有望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论文着重梳理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公开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一,提出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强调人类应当从整体观的视角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从调整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出整体的和谐与公正是系统持续健康运行的灵魂与核心。第二,指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核心是研究系统中的物质流(含能量流)及其影响物质流的"意识流"(含信息流)。第三,论述了三种生产论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清晰地描绘了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为形成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奠定了基础。指出"三生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与行为准则。第四,从封闭区域、区域间等多个视角开展了三种生产中物质流研究,构建了基本模型,指出在环境社会系统中存在着三种供需关系。第五,从三种生产的人的生产、物资生产、环境生产各个子系统的视角看环境社会系统发展运行的相关研究。包括三大主体行为协同、伦理要求、环境教育、消费文明、生育文明、循环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安全、环境承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框架 三种生产 物质流 循环经济 环境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的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基于环境社会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国建 崔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层面的体现就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事实上是人类环境行为的一个不良客观结果。环境与社会是通过人及其行为的中介才具有了某种关系。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选择保护性的环境行为...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层面的体现就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事实上是人类环境行为的一个不良客观结果。环境与社会是通过人及其行为的中介才具有了某种关系。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选择保护性的环境行为,也可以选择破坏性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体现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但它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问题作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视角,遵循了社会学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 环境问题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环境社会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四种基本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甘晖 叶文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4,共7页
首先,在总结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中西学者对中西文明特征的看法的基础上,论证了在东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分化的现象。又考虑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并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进而将... 首先,在总结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中西学者对中西文明特征的看法的基础上,论证了在东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分化的现象。又考虑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并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进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解为人与天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是以整体性的视角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和观念的总和。人与物的关系是指以分析性的思路处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与观念的总和。其次,论证了四种关系是基本关系。环境社会系统中的基本关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要的;二是基本关系之间可以是相关的,但不能是完全相关的;三是在所研究的系统中,所有的基本关系必须是完备的;四是基本关系应该是所描述的系统的各个一级子系统之间的一级关系。主要通过穷举法,发现从三种生产理论或者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层面上看,其中存在九种一级关系,但是有些关系与环境社会系统的研究内容相去甚远,有的具有完全共线性的性质,把这些关系排除在外,剩下四种基本关系,即: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系统 四种基本关系 生态文明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环境社会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成 甘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6,共5页
开展环境社会系统研究,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更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构。目前,环境社会系统研究面临的问题是多学科融合不足,正处于探索阶段。把握环境社会系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将会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本文从共同演... 开展环境社会系统研究,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更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构。目前,环境社会系统研究面临的问题是多学科融合不足,正处于探索阶段。把握环境社会系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将会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本文从共同演化、方法论、多样性、模型、案例五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外环境社会系统的研究进展。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是共同演化的,前者影响了后者的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组织,后者也对前者产生影响并体现了环境系统的特点。开展环境社会系统研究需要发展真正的整体主义方法,形成新的理论框架。环境社会系统具有复合的模式与过程。系统的多样性十分必要,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差异很大,不存在适合任何情况的单一制度安排;文化多样性为解决环境社会问题提供了多种视角和选择空间。已有的定量模型与概念或定性模型并不相称,涉及演化的数学模型的所得的结果往往少于定性分析,需尽可能多地考虑环境社会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以避免遗漏的可能性。案例研究也是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系统 共同演化 方法论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环境社会治理:转型逻辑与挑战应对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腾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129,共11页
环境社会治理是一种应用社会治理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新型治理模式。数字时代到来,环境社会治理依循以下三重逻辑进行转型:一是信息的数字化重塑了人们的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二是数字的网络化促进了环境信息的连通,加速了环境知识的共享... 环境社会治理是一种应用社会治理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新型治理模式。数字时代到来,环境社会治理依循以下三重逻辑进行转型:一是信息的数字化重塑了人们的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二是数字的网络化促进了环境信息的连通,加速了环境知识的共享;三是数字的智能化拓展了环境治理的主体范围,改变了环境纠纷的基本结构。数字时代为环境社会治理提供若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即信息数字化易造成公众环境认知的困境与对环境行为的误导;数字的网络化增加了环境社会风险,影响了环境知识的有效形成;数字的智能化影响了治理决策系统的有效运行。基于以上问题的独特形成机制,数字时代环境社会治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应对挑战:一是形成经验与数字有机协调的治理模式;二是构建公众参与互动的互联网平台,塑造规范化环境沟通场景;三是建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的生态环境标准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环境社会治理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