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实施效能省思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雷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
-
出处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法律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项目编号:2020-TXTD-10)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项目编号:2019-YXXZ-15)
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9-JSJYZD-027)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环境监管失职罪是生态法益司法实践的有益尝试,于我国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实施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受复杂因素影响,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实施效能有待提升。从规范层面分析,存在法益衡量不尽合理、责任主体过于多元、归责条件太过宽泛及因果关系限定不明等问题。从实证层面分析,存在经济利益博弈影响、科层管理体制拘囿、法律监督能力限制、基层执法短板等弊端。提升本罪实施效能须以科学理论完善优化环境监管立法、以法治政府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执法水平、以监督手段创新加大环境侵权行为追责及以严格法律惩戒力度提升民众环境保护法规敬畏四个方面着力。
-
关键词
环境监管失职罪
生态环境保护
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
Keywords
environment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dereliction of duty crim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normative analysis
empirical
-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环境监管失职罪归责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国庆
秦鹏
-
机构
重庆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48-154,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理论与实践"(14JJD820009)
-
文摘
环境监管失职罪本质上属于过失竞合,归责的核心要素为行为样态、保证人的义务来源与预见可能性。本罪行为样态包括作为、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之结合;本罪保证人的确定既要从法规范上进行形式判别,也应采纳原因支配说理论从法益侵害面进行实质把握;本罪预见可行性是新过失论与畏惧感说相结合。一定条件下信赖原则可适用于环境监管失职罪,存在介入因素、欠缺结果回避可能性与不符合环境监管失职罪构造的场合时,则排除环境监管者的责任。
-
关键词
环境监管失职罪
行为样态
义务来源
预见可能性
责任排除
-
Keywords
environment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dereliction of duty crime
behavioral pattern
source of obligation
possibility of prediction
exclusion of liability
-
分类号
DF637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环境监管过失的注意义务与司法认定
被引量:4
- 3
-
-
作者
侯艳芳
-
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82,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环境资源犯罪常规性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4FFX038)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专题调研和理论研究课题"环境犯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D2015C1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对环境资源犯罪进行持续性专项治理的中国当下,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司法适用频率依然很低,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监管过失的司法认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环境监管过失之注意义务的来源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明确规定的义务和单位内部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的义务。环境监管过失的判断,在项目投入使用前环境影响评估和监督"三同时"制度落实过程中,应采取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的双层次标准;在项目投入使用后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过程中环境监管人已经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明显隐患,应采取"尽责上报"标准。上级责任人员对下级责任人员进行日常性监管过程中,应严格限制环境监管过失的成立;上级责任人员具有具体事项最终决定权或者具有以实质性的积极作为方式履行对下级的监管职责时,应当承担环境监管过失责任。
-
关键词
环境监管失职罪
环境监管过失
注意义务
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
-
分类号
DF637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