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药物类化合物的残留问题(英文) 被引量:13
1
作者 顾继东 王莹莹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合成有机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和危害已不仅仅局限于其毒性、富集、致畸和致突变,同时还能干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内分泌调节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已开始逐渐有了环境方面的条例,限制和控制这类化合物在水及食物链中的含量。现已清楚地知... 合成有机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和危害已不仅仅局限于其毒性、富集、致畸和致突变,同时还能干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内分泌调节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已开始逐渐有了环境方面的条例,限制和控制这类化合物在水及食物链中的含量。现已清楚地知道,部分除草剂和杀虫剂(如阿特拉津、DDT),塑料的添加增塑剂均有内分泌激素活性,从而对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化合物不但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在特定的环境中其含量更是非常之高。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例,它们在填埋渗出液中的含量可高达10g·L^(-1)。在我们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时发现,从活性污泥和红树林中富集到的好氧微生物能将这类化合物完全矿化,且反应速度很快。同时也发现,在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时,单一的纯菌不能完全降解这类化合物,而二种或三种组合的纯菌可以在一周内将500mg·L^(-1)的底物完全矿化。我们已分离、鉴定出中间产物,建立起了降解途径。研究的结果证实,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类环境激素是能够在排放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达到完全矿化的。另一方面,药物类化合物的残留问题也是一个逐渐显现出的环境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降解 药物类化合物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键有机框架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吸附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琳 兰冠宇 +2 位作者 徐妍 李雪 毛雪飞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4-483,共10页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气体污染物等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危害。近年来,氢键有机框架(HOFs)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合成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高...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气体污染物等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危害。近年来,氢键有机框架(HOFs)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合成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高、重复性和再生性好等特性,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与治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首先综述了HOFs的合成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构建块、调节孔隙度和结构合成功能化HOFs材料。其次,综述了HOFs的结构稳定策略,由于其氢键相互作用难以维持结构稳定性,相关研究通过π–π堆叠、静电相互作用、互穿结构和化学交联等策略,有效提高了HOFs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综述了HOFs在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气体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等环境污染物中吸附和检测的研究进展。在污染物吸附方面,H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可调节孔隙的特点,通过修饰HOFs框架中官能团的特异性位点,实现环境污染物的特异性高效吸附。在污染物检测方面,具有高效吸附能力的HOFs可用作分析物富集材料,通过固相萃取等技术提高分析仪器的检测能力;同时,利用HOFs自身的电化学发光(ECL)、荧光等特性,可构建高灵敏传感器,实现环境污染物的多元化检测。最后,对HOFs在环境污染物吸附和检测领域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特别是在HOFs的合成简便性、结构稳定性以及识别特异性等方面,仍需加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有机框架 环境污染物 吸附 检测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气体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与治理策略
3
作者 姚婷婷 《绿色中国》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技术手段,以实现其完全分解,进而达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基本目标。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技术手段,以实现其完全分解,进而达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基本目标。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够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累积性,因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监测与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环境监测 治理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的跨胎盘转移效率研究进展
4
作者 袁克宇 熊军 袁必锋 《色谱》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随着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空气、食品和生活用品等传播介质中,妊娠期接触环境污染物不仅影响孕妇健康,还可能对分娩结果及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胎盘作为母体和胎儿之间的屏障,对部分环... 随着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空气、食品和生活用品等传播介质中,妊娠期接触环境污染物不仅影响孕妇健康,还可能对分娩结果及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胎盘作为母体和胎儿之间的屏障,对部分环境污染物具有选择性阻隔作用,即一些污染物被阻留于母体血液,而另一些环境污染物通过被动扩散、胎盘转运蛋白或内吞作用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脐带血中。跨胎盘转移效率(transplacental transfer efficiency,TTE)即污染物在脐带血中与在母体血液中水平的比值,常用于评估环境污染物跨越胎盘屏障的能力。TTE与污染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极性和结构特征等理化性质有关;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况、胎盘血流量、胎盘成熟度、胎盘转运蛋白和代谢酶的功能也会显著影响污染物的转移过程。本文总结了TTE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有关环境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多溴二苯醚(PBDEs)、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等)的TTE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影响TTE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环境污染物的跨胎盘转移机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有助于评估环境污染物对孕妇和胎儿健康风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 环境污染物 跨胎盘转移效率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多溴二苯醚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基础数据平台
5
作者 丁琪洵 王红梅 +3 位作者 于东升 宋洁 张广星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04-2614,共11页
为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土壤有机污染物防治能力,以宁波市为例构建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基础数据平台。该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包括系统安全用户与主界面设置、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环境... 为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土壤有机污染物防治能力,以宁波市为例构建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基础数据平台。该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包括系统安全用户与主界面设置、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阈值、静态环境容量、动态环境容量、健康风险评估、环境承载力和管理措施建议共九大功能模块;建立基于环境阈值空间分异的区域土壤环境容量、人体健康风险、年动态环境容量饱和度等精细化算法。该平台系统实现了区域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的精细化核算与差异化管理,可为相关部门在土壤有机污染物防治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 环境承载力 可视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在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鸿 柴之芳 孙慧斌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3年第1期49-55,共7页
结合中子活化分析的最新发展动态 ,着重评述中子活化分析在有机卤素污染物和有毒重金属元素等环境激素类物质研究中的应用 .并简要介绍分子活化分析 .
关键词 NAA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 中子活化分析 有机卤素污染物 有毒重金属元素 分子活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含硫有机微污染物:污染现状、去除技术及机理分析
7
作者 金丽丽 孔博宁 +2 位作者 陆俊杰 黄辉 任洪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61-3274,共14页
含硫有机微污染物在国内外自然水体中高频检出,其主要包含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含硫医药和农药,具有难降解性及生物毒性,已形成较高环境风险.本文系统总结了含硫有机微污染物的种类及典型污染物理化性质,全面综述了其在水环境中的来源... 含硫有机微污染物在国内外自然水体中高频检出,其主要包含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含硫医药和农药,具有难降解性及生物毒性,已形成较高环境风险.本文系统总结了含硫有机微污染物的种类及典型污染物理化性质,全面综述了其在水环境中的来源、环境风险及污染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重点分析了含硫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及机理,并从优化污染物高精确度检测手段、完善复合污染物风险评估方法、开发高选择性的污染控制技术、建立效价官能团-环境效应数据库、加强区域水循环体系协同治理5个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的热点趋势,以期为水环境中含硫有机微污染物的有效削减及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有机污染物 环境风险 污染现状 去除技术 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与治理策略
8
作者 赵彬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3期66-68,共3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过程颇为复杂,如何对其进行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该文围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类与特征等展开了探讨,并对该污染物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过程颇为复杂,如何对其进行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该文围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类与特征等展开了探讨,并对该污染物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策略,旨在提升此类污染物的处理效率,保障国家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环境监测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去除环境污染物的进展 被引量:47
9
作者 李小娟 何长发 +3 位作者 黄斌 林振宇 刘以凡 林春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594,共9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较高且可调的孔隙率、结构组成多样性、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化学可修饰等优点,近年来在选择性吸附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MOFs在液相吸附去除各种环境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较高且可调的孔隙率、结构组成多样性、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化学可修饰等优点,近年来在选择性吸附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MOFs在液相吸附去除各种环境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以及吸附去除燃油中的有机含硫化合物和有机含氮化合物;讨论了不同MOFs及改性MOFs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指出MOFs的孔结构、开放的金属位点、静电吸附作用、π-π键合作用、氢键作用、酸碱吸附作用等是影响MOFs吸附过程的重要参数或机理,而通过对MOFs进行有目的的功能化改性可以提升MOFs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最后展望了MOFs吸附去除环境污染物今后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环境污染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水环境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1
10
作者 许川 舒为群 +1 位作者 罗财红 曹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0,共4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风险,在介绍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三峡库区水质监测资料对水源水主要持久性有机物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进... 为研究三峡库区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风险,在介绍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三峡库区水质监测资料对水源水主要持久性有机物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断面中,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寸滩断面污染较严重,健康危害的风险相对较大.水源水6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为2.79×10^-10~4.44×10^-18a^-1,按年风险大小依次为DEHP〉DBP〉Pyr〉NA〉FLA〉DEP;有机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仅为3.70×10^-10a^-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a^-1).三峡库区水体中6种POPs污染所致的健康危害年风险度目前还处于很低水平,但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环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有机质对环境污染物的转化过程的介导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蕾 超峰 +1 位作者 王郑 曹世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44-1249,共6页
天然有机质因自身的结构特点而参与着光化学反应与醌呼吸过程,并通过这两个重要过程对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及矿物元素的物质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天然有机质对环境污染物转化的影响早已受到关注,然而其中的影响机制尚未明晰。近年来... 天然有机质因自身的结构特点而参与着光化学反应与醌呼吸过程,并通过这两个重要过程对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及矿物元素的物质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天然有机质对环境污染物转化的影响早已受到关注,然而其中的影响机制尚未明晰。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天然有机质的光化学过程及醌呼吸过程与污染物的转化之间存在着耦合作用,因而对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阐明了天然有机质的光化学过程与醌呼吸过程对环境污染物转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并强调天然有机质在光化学过程中作为"高活性反应微区"以及在醌呼吸过程中作为"电子穿梭体"对环境污染物的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作者提出了天然有机质对环境污染物的转化起着介导的作用,并推测该介导作用是天然有机质影响污染物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污染物在天然环境中消减与解毒的重要途径。今后应加强对天然有机质介导环境污染物转化的机制的研究,明确该机制在污染物自然消减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同时可基于此机制发展一些如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湿地系统等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 活性物种 电子穿梭体 有机污染物 环境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池养殖环境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19
12
作者 俞勇 李会荣 +2 位作者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0,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出 1 2 1株菌进行筛选。利用需氧性、BOD2 / COD0 、胞外酶等指标进行筛选 ,最后筛选到 7株对富营养有机物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细菌 ,它们均能产生酪蛋白酶、明胶酶、脂酶 (Tween- 80 )、淀粉酶其中 4...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出 1 2 1株菌进行筛选。利用需氧性、BOD2 / COD0 、胞外酶等指标进行筛选 ,最后筛选到 7株对富营养有机物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细菌 ,它们均能产生酪蛋白酶、明胶酶、脂酶 (Tween- 80 )、淀粉酶其中 4株细菌还能产生卵磷脂酶。通过测定 BOD5及 COD来衡量 7株细菌利用对虾饵料的能力 ,5d内对虾饵料培养基的 CODMn去除率达到 59.6%~ 79.2 %。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将细菌鉴定到属 ,其中 1株为弧菌属细菌 (Vibrio spp.) ,6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s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池养殖环境 有机污染物 降解 细菌 微生物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大气被动采样技术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秀华 王鹏远 +3 位作者 施泰安 周成智 王炜 穆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56-1969,共14页
当今用于监测环境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共有5种大气被动采样器(PAS):半透膜仪被动采样器、聚氨酯泡沫碟片被动采样器、XAD-2树脂被动采样器、膜封闭吸收涂料被动采样器包括搅拌棒和硅化人造橡皮棒两种类型,以及最新的XAD-4树脂浸渍的... 当今用于监测环境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共有5种大气被动采样器(PAS):半透膜仪被动采样器、聚氨酯泡沫碟片被动采样器、XAD-2树脂被动采样器、膜封闭吸收涂料被动采样器包括搅拌棒和硅化人造橡皮棒两种类型,以及最新的XAD-4树脂浸渍的PUF碟片被动采样器.介绍了大气PAS采样技术的基本原理,及采样的关键参数和PAS采样速度(R s)的计算方法.重点论述了世界各国学者关于R s的测定方法和影响R s环境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今后PAS技术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大气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被动采样 采集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治理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共代谢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郭静波 陈微 +2 位作者 马放 常丽君 刘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3-227,共5页
系统阐述了共代谢的作用机理及在分解和转化土壤、地下水及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共代谢效果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共代谢作用的高效发挥需在综合考虑各制约因素的同时,需要在理论及实践层面进行不断探索及创新。难降... 系统阐述了共代谢的作用机理及在分解和转化土壤、地下水及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共代谢效果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共代谢作用的高效发挥需在综合考虑各制约因素的同时,需要在理论及实践层面进行不断探索及创新。难降解有机物生物共代谢途径的解析、各代谢环节关键酶及编码基因的定位,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强、污染物降解效果好和遗传性能稳定的微生物的筛选和开发将是未来生物共代谢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环境治理 共代谢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秋园 吴桐 +2 位作者 万祎 刘学勤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596,共9页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界面的传递以及POPs的降解、沉降、再悬浮、吸附、解吸等过程,影响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2)POPs的种类、分子结构、大小、亲脂性等理化性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被动扩散和代谢分解,影响生物富集性大小。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且各因素间互相影响,起到协同或拮抗作用。3)生物个体的生长率越大,生物转化越强,生物富集程度越小,脂质含量越高,生物富集能力越强。4)雌性个体的生物富集能力弱于雄性,不同条件下体型对生物富集的影响不同。当前有关POPs在环境介质、生物个体环境行为中的研究大多是独立开展的,缺少对其互相联系与影响的综合分析,也缺少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动态变化的研究。食物网是POPs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多变,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未来需要更深入的探索,特别需要加强对底栖食物网、浮游–底栖耦合食物网及微食物网在POPs传递中的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水生生态系统 环境介质 生物个体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2008年有机污染物检测及环境影响度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香玉 崔益斌 +2 位作者 胡长伟 钱新 李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6-1300,共5页
利用GC-MS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2008年不同季度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并采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MEG)分别就人体健康影响度(ASI)和生态环境影响度(ASII)对太湖梅梁湾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春、夏、秋、冬... 利用GC-MS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2008年不同季度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并采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MEG)分别就人体健康影响度(ASI)和生态环境影响度(ASII)对太湖梅梁湾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春、夏、秋、冬太湖梅梁湾水体中25种EPA优先控制SVOCs的总浓度分别为17.459,11.140,11.147,5.675μg/L,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苯系物和PAHs;健康和生态影响度均小于1,表明对健康和生态尚属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GC-MS 环境影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问题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17
作者 谢武明 胡勇有 +1 位作者 刘焕彬 许振成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1,共4页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POPs对环境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12类优先控制的"dirtydozen"的环境污染状况,并分析了这些物质...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POPs对环境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12类优先控制的"dirtydozen"的环境污染状况,并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全球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存在的量和来源。这些物质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在食物链上的生物累积和放大,也加剧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毒害作用。总结回顾了有关POPs的相关基础研究,并对将来继续深入研究和对环境监测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生物积累 环境监测 环境安全性 多氯二苯并对二噁Y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春辉 吴绍华 +1 位作者 周生路 虞燕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8-1840,共13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效应的"三致性",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二英类(PCDD/Fs)、多环芳烃(PAHs)及多溴联苯醚(PBDEs)等几种典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效应的"三致性",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二英类(PCDD/Fs)、多环芳烃(PAHs)及多溴联苯醚(PBDEs)等几种典型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对土壤POPs的挥发作用、吸附/解吸、迁移、生物降解、化学降解等环境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这些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POPs的物质属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周围环境等共性影响因素及其它因素.此外,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控制土壤POPs污染的根本手段在于管理措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空间分布 环境行为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自组织预测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易顺民 赵文谦 蒲迅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49,共4页
自组织预测模型是前苏联学者伊万年科提出的一种非线性建模预测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建模问题。该文应用它进行水环境有机污染物预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河流有机物浓度预测的自组织模型。
关键词 自组织模型 有机污染物 污染预测 河流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朋 吴敏 +2 位作者 李浩 郎笛 潘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43-4249,共7页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作为一类新型的环境风险物质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环境风险。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污染物在燃烧或者高温等极端条件下EPFRs的产生机制,对更具普遍性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EPFRs的环境行为和风险关注...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作为一类新型的环境风险物质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环境风险。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污染物在燃烧或者高温等极端条件下EPFRs的产生机制,对更具普遍性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EPFRs的环境行为和风险关注不够。本文综述了环境介质、人工合成碳基材料以及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EPFRs的存在和产生机制,着重论述了EPFRs对前体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及EPFRs的存在能促进环境中共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最后提出了EPFRs参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可能是理解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风险研究中所缺失的重要环节,并对以后应注重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 产生机制 有机污染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