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满意度与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民网络创业的影响
1
作者 张芳 袁美琪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8期168-173,共6页
农民参与网络创业能够推动农村经济转型,有利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环境满意度、信息获取能力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参与网络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满意度、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民参与网络创业都具有显... 农民参与网络创业能够推动农村经济转型,有利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环境满意度、信息获取能力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参与网络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满意度、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民参与网络创业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行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和倾向得分匹配处理后,依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满意度对农民参与网络创业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生活在一区的农民群体中。在影响机制方面,政府信任通过增加工作环境满意度和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来促进农民参与网络创业、心理素质和社会保障通过增加工作环境满意度来促进农民参与网络创业、社会保障通过降低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来遏制农民参与网络创业。因此,应根据农民网络创业实际情况,提供相应保障与咨询服务,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改善农村创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网络创业 信息获取能力 环境满意度 社会保障 心理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新津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民安置区人居环境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雅文 税伟 +3 位作者 王晨懿 马菁 徐国伟 白剑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8,共5页
通过对成都市新津县3个城乡统筹试点区农民安置区的实地调查,构建了基于客观建设条件与主观满意度的安置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主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居民对安置区的满意度及安置区建设条件评价。结果表... 通过对成都市新津县3个城乡统筹试点区农民安置区的实地调查,构建了基于客观建设条件与主观满意度的安置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主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居民对安置区的满意度及安置区建设条件评价。结果表明:袁山社区居民人居环境满意度及客观建设条件得分最高,其在安置区建设、安置区政策、居民社会经济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个社区。对成都市新津县"挂钩"试点区农民安置区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能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市推行"挂钩"政策的具体情况,客观衡量政策实施的优劣程度,发现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对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农民安置区 人居环境满意度 成都市新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春艳 李秀霞 刘雁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54-59,共6页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影响人居环境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和方面对优化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满意度与环境负责行为关系研究——以深圳市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汪卓群 梅凤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3-1310,共8页
选取深圳市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和辅助性访谈,对受访者的环境满意度和环境负责行为进行测度。使用"重要性–表现性"分析法,测量受访者对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的环境满意度现状。14个环境相关因子被分置于4... 选取深圳市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和辅助性访谈,对受访者的环境满意度和环境负责行为进行测度。使用"重要性–表现性"分析法,测量受访者对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的环境满意度现状。14个环境相关因子被分置于4个不同象限,并提出对应象限区域的改进策略。在环境负责行为测度上,受访者的年龄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而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月均收入水平和重游次数等因素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受访者的总环境满意度与总环境负责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受访者有一定的维护目的地环境的意识,但整体上环境负责水平不高,参与行为略消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促进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的游憩环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满意度 环境负责行为 重要性–表现性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满意度对乡村新型社区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分析——以成都市远郊4个社区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兰 张苏榕 杨秀 《风景园林》 2020年第9期57-62,共6页
在健康城市研究领域,对健康城市社区建成环境的研究居多,而对健康乡村社区建成环境的研究不足,将个体自评健康应用到健康乡村的研究对促进健康村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选取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4个新村社区作为乡村新型社区典型案例,开展... 在健康城市研究领域,对健康城市社区建成环境的研究居多,而对健康乡村社区建成环境的研究不足,将个体自评健康应用到健康乡村的研究对促进健康村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选取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4个新村社区作为乡村新型社区典型案例,开展以村民个体为单位的问卷调查,获取411份问卷样本数据。基于此,分析乡村新型社区居民自评健康结果的特点,探析建成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显示,在乡村新型社区建成环境中,显著影响居民自评健康的环境感知指标为:住房质量、交通条件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幼托设施、村庄内绿化和卫生环境的满意度。结合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从健康角度提出了乡村社区规划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新型乡村社区 建成环境满意度 自评健康 影响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统计特征视角的金融人才环境满意度研究——以山东省银行业为例
6
作者 庄玉梅 张体勤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3期146-152,共7页
金融人才的环境满意度是影响其心理和行为的关键变量。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界定了金融人才环境的结构和测量维度,以济南、青岛、济宁等地的银行业员工为样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金融人才的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环境满意度的影响... 金融人才的环境满意度是影响其心理和行为的关键变量。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界定了金融人才环境的结构和测量维度,以济南、青岛、济宁等地的银行业员工为样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金融人才的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环境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学历、职称等变量对环境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任职年限、年龄、工作岗位等变量对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与其他人口统计特征相比,任职年限长和基层管理岗位个体的环境满意度最低;与其他环境因素相比,金融人才个体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人才 环境满意度 人口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的环境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朱超男 吴婷婷 +2 位作者 杨潇 林文勉 安胜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1-424,426,共5页
目的为政府考察环境卫生状况及了解居民对环保工作满意度提供评估方法;为环境治理政策制定与管理方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在佛山市顺德区所做噪音治理、污水处理、空气质量、绿化管理、公共设施、城市形象共六个方面的调查数... 目的为政府考察环境卫生状况及了解居民对环保工作满意度提供评估方法;为环境治理政策制定与管理方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在佛山市顺德区所做噪音治理、污水处理、空气质量、绿化管理、公共设施、城市形象共六个方面的调查数据以及相应的当地环境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以该六个方面评价环境的合理性以及各相应条目对这些方面的影响。最终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模型。结果居民环境总满意度为63.87,最高为绿化管理(72.61),最低为噪音治理(57.22)和污水处理(56.27)。结论顺德总的环境居民满意度一般,绿化水平较好,政府应加强对噪音治理和污水处理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环境满意度 环境指标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环境满意度调查研究
8
作者 熊朋迪 《绿色科技》 2011年第3期81-82,共2页
编制了社区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了北京各城区的典型社区,论述了北京市社区软实力的发展状况,探讨了中年人特殊的心理状态对社区环境评价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宠物引发的社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社区环境满意度 软实力 中年危机 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语义分析的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研究
9
作者 蒋金亮 徐云翼 +1 位作者 何雨 胡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132,共7页
随着住房制度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混合型社区成为社区治理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分析方法大多依赖问卷、访谈等手段,对样本选择和时间成本要求较高,依靠信息时代的社交网络记录可以为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提供新的... 随着住房制度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混合型社区成为社区治理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分析方法大多依赖问卷、访谈等手段,对样本选择和时间成本要求较高,依靠信息时代的社交网络记录可以为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提供新的数据来源和研究视角。文章以南京市4个社区为案例地,采用文本语义分析方法,尝试从混合型社区居民视角开展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识别社区居民对社区居住环境不同类型意见,提出混合型社区环境改善建议,为社区规划设计提供方法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卫生、物业管理、公共安全等问题成为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未来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改善方向。不同类型混合型社区影响因子略有不同,在后续规划设计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可以为混合型社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社区 语义分析 居住环境满意度 社区规划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封闭住区环境和居民满意度特征——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魏薇 王炜 胡适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5,共7页
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描述了以封闭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居住空间的环境形态,通过调研和问卷,了解并分析了居民属性和环境满意度评价的关系,以"小范围封闭,大环境共享"为目标,提出居住空间公共设施和空间统筹协调的规划模式。
关键词 封闭住区 居住空间 环境满意度 居民构成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问责与投诉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史丹 汪崇金 姚学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30,共10页
近年来,自上而下的环境问责和自下而上的环境投诉之间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中国当前环境治理创新的显著特征。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改善了环境治理的客观绩效,还影响了公众环境满意度,提升了环境治理的主观绩效。文章利用CGSS(2015)调查数据实... 近年来,自上而下的环境问责和自下而上的环境投诉之间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中国当前环境治理创新的显著特征。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改善了环境治理的客观绩效,还影响了公众环境满意度,提升了环境治理的主观绩效。文章利用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公众对环境问责是否有力和环境投诉是否有效的认知或判断,对其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公众对环境问责的认知是否强化了其对环境投诉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环境治理满意度。研究发现:①公众认为环境问责越是有力,环境治理满意度越高,认为环境投诉越是有效,环境治理满意度也越高。②公众对环境投诉是否有效的判断,还在其对环境问责是否有力的认知与环境治理满意度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③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前述中介效应在城乡居民间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的环境治理满意度更直接依赖于政府的环境问责机制,环境投诉有效性的判断未发挥中介作用,这或许与农村居民环境投诉经验不足有关。文章建议在提升环境治理客观绩效、加强环境问责力度的同时,还应引进柔性治理技术,推进公众环境参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增强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提升公众环境满意度,改善环境治理主观绩效。文章还建议,中国在环境治理、反腐败斗争等领域探索出的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良性互动的经验,还可以推广至社会治理的其他领域,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责 环境投诉 公众参与 环境治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环保形象、互联网使用与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基于CGSS2015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汤峰 刘晓龙 +1 位作者 李彬 杜祥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7-115,共9页
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是衡量政府环境治理客观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影响我国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因素是什么?既有研究多聚焦个体层面的特征,或者宏观绩效的作用,鲜有研究注意到政府的形象因素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文章使用中国综合... 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是衡量政府环境治理客观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影响我国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因素是什么?既有研究多聚焦个体层面的特征,或者宏观绩效的作用,鲜有研究注意到政府的形象因素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主要采用Ordered Probit、Ordered Logit以及OLS模型实证考察了政府环保形象和互联网使用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政府环保形象与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间显著正相关,在短期内难以改善客观环境质量的情况下,提升政府环保形象有助于环境治理满意度的提升。②在现阶段,互联网的使用与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政府环保形象与互联网使用间存在交互作用。提升互联网使用水平,政府环保形象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边际作用不断递增。理论上,提出了“政府环保形象”概念,并利用指标对其测量,进一步拓展了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的研究视野。该文蕴含的政策启示在于,我国各地政府在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努力提升环境治理客观绩效、改善客观环境质量的同时,需要重视对良好政府环保形象的塑造和建设。此外,在大数据时代,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政府良好环保形象的传播。通过不断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自然环境状况,积极打造和传播良好的政府环保形象,公众环境治理满意度能显著得到提升,最终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满意度 政府环保形象 互联网使用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植物对人体舒适度及环境满意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冷寒冰 胡永红 +3 位作者 周鑫 刘蔚巍 孙婵娟 连之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74-4580,共7页
基于环境心理学和人体生理学,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客观生理参数测量的方式,为营造人体造舒适满意的室外环境,对室外植物属性对人体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在上海植物园内选取由不同颜色、大小、气味等植物构成的局部特征环... 基于环境心理学和人体生理学,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客观生理参数测量的方式,为营造人体造舒适满意的室外环境,对室外植物属性对人体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在上海植物园内选取由不同颜色、大小、气味等植物构成的局部特征环境进行研究,并进行有无植物环境的对比实验,收集有效主观问卷240份,并对64位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游客生理参数进行测试。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环境下人体主观舒适度及客观生理参数的变化,研究植物的不同属性对人体舒适度及环境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比无植物环境,人体在植物环境下的总体满意率和舒适度得到显著提高,而植物的颜色和气味的作用最为显著;不同植物环境下受试者的期望不同,大面积、多色彩的植物环境花草园环境的受欢迎程度最高,生理参数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在环境中的舒适状态,其中心率变异性与环境舒适度的相关性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环境满意度 人体舒适度 植物环境 生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满意度研究——以夏河县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雒占福 范圆圆 +2 位作者 杨哲 张金 朱立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644,共9页
甘南藏区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既是减轻草场压力、恢复生态的重大生态工程,又是促进牧民脱离贫困、改善聚居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其定居点满意度研究既具有城市与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复合性特点,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点。在乡村振兴... 甘南藏区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既是减轻草场压力、恢复生态的重大生态工程,又是促进牧民脱离贫困、改善聚居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其定居点满意度研究既具有城市与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复合性特点,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使用后评价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夏河县游牧民定居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定量认识定居工程的良好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优化生态定居工程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果表明:(1)夏河县牧民定居点人居环境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比较满意,各维度评价结果差异明显,呈现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满意度>自然环境满意度>人文环境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的递减特征。(2)夏河县定居牧民对定居点选址环境、空气质量与水草源配置的满意度较高,对定居工程未能解决草场退化问题与有悖于牧民崇山敬水的佛教环境伦理观的垃圾污染问题而对其不满意。(3)夏河县定居牧民对定居后的饮食结构与亲朋邻里感比较满意,对定居后多样化的家庭收入基本满意,而对定居环境的地方心理归属感及其与原有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融合不满意。(4)夏河县定居牧民对居住环境的房屋质量与朝向非常满意,对家庭宗教空间设置基本满意,对缺少个性化、地方化和乡村化的过于统一的色调风貌与不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现代厨卫浴设置表现为不满意。(5)夏河县定居工程保障了定居牧民日常生活照明、供水、用能的水电供应条件,教育设施缩短了学龄孩子的就学距离而提高了入学率,公共活动场所增加了体育锻炼健身和传统习俗的发展空间,定居牧民对此支撑体系的大幅提升比较满意,而对成效因素复杂的地方政府提供的技术服务培训表现为不满意。(6)甘南藏区游牧民定居点满意度兼具乡村与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复合性,对定居工程的不满意体现了游牧民对原有乡村人居环境的留恋与传统文化信仰的坚守,而对定居工程满意则体现了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接受与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居游牧 人居环境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 夏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如何影响公众主观满意度?——基于中国民生调查微观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雪妮 苏杨 周绍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空气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而空气污染治理也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治理的最具显示性的领域,是公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衡量。现有研究缺乏从多个视角定量分析空气质量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本文使用... 空气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而空气污染治理也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治理的最具显示性的领域,是公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衡量。现有研究缺乏从多个视角定量分析空气质量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本文使用2016年中国民生调查微观数据,匹配空气质量客观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空气质量对我国城镇居民环境质量评价、个人生活评价、政府行政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空气污染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的环境满意度,表明居民的主观满意度可以反映空气质量的客观情况;②空气污染显著降低生活满意度,表明空气质量是影响居民“获得感”的重要方面;③空气污染是影响居民对政府评价的负面因素,表明空气质量治理作为“看得见”的治理,其治理水平极大地影响居民对于政府工作的评价;④个体针对空气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判断不仅取决于短期内状况,一段时期内的平均空气质量对主观满意度的影响更强;⑤个体的各类主观满意度存在异质性,其中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等对满意度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其一,公众的主观满意度具有信息价值,政府治理绩效的客观提升会得到公众的积极评价,能提高公众的福利水平和获得感。其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公众对于政府治理的相关信息的可获性大大增强,公众参与是发展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公众对于发展治理的主观评价,并且通过提升客观治理绩效回应公众关切,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率,而且有助于打造责任型、回应型政府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生活满意度 环境满意度 政府满意度 Ordered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俊刚 闫增峰 +4 位作者 保彦晴 周书兵 周鑫 张雅 刘宗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4-699,共6页
以某研究生高层公寓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从使用者生理感知与心理感受两方面对冬季公寓室内热舒适性、空气品质、综合环境满意度三方面进行了主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公寓热舒适性良好,为70.3%;但室内空气品质相对较... 以某研究生高层公寓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从使用者生理感知与心理感受两方面对冬季公寓室内热舒适性、空气品质、综合环境满意度三方面进行了主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公寓热舒适性良好,为70.3%;但室内空气品质相对较差,仅为27.5%;综合环境满意度中等,为61.5%;另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室内通风状况与综合环境满意度存在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主观评价分析 热舒适性 室内空气品质 综合环境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居住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徐磊青 杨公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46-551,共6页
本项研究是在用后评价的模式下展开的.预报变量被组织成三个方面:空间的方面,社会的方面,与舒适有关的服务设施方面.这些交量在访问中组成了相应的项目,研究评价了上海80年代建成的两个有代表性的小区.研究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满... 本项研究是在用后评价的模式下展开的.预报变量被组织成三个方面:空间的方面,社会的方面,与舒适有关的服务设施方面.这些交量在访问中组成了相应的项目,研究评价了上海80年代建成的两个有代表性的小区.研究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满意度的最重要的预报因子为厨房、卫生间的大小和使用上的舒适性,小区的管理和安全性以及老人对居住环境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后评价 居住环境满意度 环境评价 居住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对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感知与居住意愿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晓君 张丽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7期114-123,共10页
站在居民对人居环境需求感知的视角,从配套设施环境、住房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与居住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西安市实地调研数据,探寻各变量对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和居住意愿... 站在居民对人居环境需求感知的视角,从配套设施环境、住房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与居住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西安市实地调研数据,探寻各变量对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和居住意愿的关系。研究显示,配套设施环境、住房条件直接正向影响人居环境满意度,人文社会环境间接影响人居环境满意度,人居环境满意度对居住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功能性、加强配套设施的有效供给以及搭建社区人文交流的平台等提升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租房社区 人居环境满意度 结构方程 居住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地区宜步行环境评价因素探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泳 晞晓阳 +1 位作者 高媛媛 Riccardo Martins Pereira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90,共8页
研究采取宏观的城市路网形态分析和微观的城市设计品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3个轨道交通站地区的环境宜步行性进行测评,探寻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相比宏观的城市形态因素,微观的城市设计因素对于步行感知的影响更大;便捷性是站区... 研究采取宏观的城市路网形态分析和微观的城市设计品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3个轨道交通站地区的环境宜步行性进行测评,探寻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相比宏观的城市形态因素,微观的城市设计因素对于步行感知的影响更大;便捷性是站区宜步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标,它不仅受街区路网形态的影响,还与街道空间品质相关;步行环境的总体评价来自于不同层面的步行环境感知的叠加与重组,部分环境要素更是起到主导作用;步行者的社会属性也会影响其对于步行环境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地区 宜步行性 评价因素 步行环境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治理中的政府信任重塑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建交 谢中起 +1 位作者 臧红松 盛锁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46,共7页
环保负面舆论扩散、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环境满意度偏低等现象的存在均体现着我国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任流失。从政府可信任性和互动关系角度看,政府信任流失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环境利益的内驱力缺乏、地方政府... 环保负面舆论扩散、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环境满意度偏低等现象的存在均体现着我国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任流失。从政府可信任性和互动关系角度看,政府信任流失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环境利益的内驱力缺乏、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境治理成效偏低以及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性不强。重塑环境治理中的政府信任,必须改革和突破陈旧的环境治理思路和模式,从加强地方政府对环境利益的重视、复合式环境监管模式构建和环保绩效考核实效性提高三个方面增强政府自身的信任度,通过有效互动构建良好的公共关系并创造公共价值,以此来建立环境治理领域的新型政府信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政府信任 环境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