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元素的参数评估法及环境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纯 李新虎 +1 位作者 岑况 王支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61,64,共4页
环境污染中的无机污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判断是否污染及污染的程度。笔者用常规地球化学方法对数据处理后,用t-分布检验是否具区域性污染,用分级指数判别其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用简单的地球化学方法可以解决环境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元素 参数评估法 环境评价 无机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安全性问题——(5)环境化学污染物对饲料的污染及其预防 被引量:1
2
作者 于炎湖 《养殖与饲料》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和食物链,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除经空气、饮水等进入动物体与人体外,饲料和食品是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危害动物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渠道。... 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和食物链,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除经空气、饮水等进入动物体与人体外,饲料和食品是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危害动物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渠道。从近年发生的多起饲料污染事件来看,饲料与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正趋向扩大与加重。因此,控制饲料和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是人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安全 饲料污染 二恶英 苯并芘 N-亚硝基化合物 危害 农药 环境化学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及助溶剂对环境污染物蒽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顺年 苑会梅 王连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15,共4页
测定了加入助溶剂乙二醇乙醚前后环境中污染物蒽在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蒽的增溶能力与其浓度的关系曲线在其临界胶束浓度时出现一转折点,在此转折点前后,这条关系曲线均为直线。乙二醇乙醚... 测定了加入助溶剂乙二醇乙醚前后环境中污染物蒽在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蒽的增溶能力与其浓度的关系曲线在其临界胶束浓度时出现一转折点,在此转折点前后,这条关系曲线均为直线。乙二醇乙醚的加入,不仅起到了降低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作用,也增大了蒽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胶束/水分配系数。将蒽的胶束/水分配系数作为表面活性剂增溶能力的量度,与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化学 表面活性剂 助溶剂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的环境水污染化学
4
作者 汤鴻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79年第Z1期212-222,共11页
一、重金属的环境污染特色1.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基础性学科,是环境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它着重从分子、原子水平来研究环境污染现象的微观本质规律,以及其监测和控制技术的化学原理。在组成环境科学的各分支学科中,... 一、重金属的环境污染特色1.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基础性学科,是环境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它着重从分子、原子水平来研究环境污染现象的微观本质规律,以及其监测和控制技术的化学原理。在组成环境科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如果比喻说环境地学是骨骼,环境生物学和医学是肉体,环境工程学是四肢,则环境化学可以算是血液,它普遍渗透于整个环境科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污染化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地学 环境污染化学 环境化学 单核络合物 金属离子 天然水体 胶体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喻龙 李光义 +1 位作者 邓晓 李勤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40,共5页
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种高效、无二次污染的非生物转化过程,也是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降解途径。本文通过介绍光化学方法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基本原理、有机磷农药的主要光化学反应类型、光化学降解过程中光敏(猝灭)剂的作用及影... 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种高效、无二次污染的非生物转化过程,也是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降解途径。本文通过介绍光化学方法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基本原理、有机磷农药的主要光化学反应类型、光化学降解过程中光敏(猝灭)剂的作用及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因素,分析了今后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将有机磷农药的光催化氧化技术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研发高效、经济的新技术是今后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化学 化学降解 有机磷农药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典型行业全氟化合物特征污染指纹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亮 张鸿 +4 位作者 郑正 何龙 柴之芳 沈金灿 杨波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7-543,共7页
为探究深圳市典型行业全氟化合物(perfluoronic compounds,PFCs)污染指纹,应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4月至6月对深圳市五金电镀、电子、塑胶和涂料4类行业28份靠近一次排放源表层土中14种PFCs... 为探究深圳市典型行业全氟化合物(perfluoronic compounds,PFCs)污染指纹,应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4月至6月对深圳市五金电镀、电子、塑胶和涂料4类行业28份靠近一次排放源表层土中14种PFCs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五金电镀行业PFCs排放的特征污染指纹,电子行业为PFOS与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而塑胶和涂料行业为PFOS、PFOA以及长链PFCs;表层土PFCs总量呈五金电镀>>电子>塑胶>涂料>>城市背景的分布规律.其中,五金电镀和电子业排放的PFCs呈中链>>长链>短链的分布规律,塑胶和涂料则呈中链>长链>>短链的分布.该结果可为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及防治 环境污染化学 全氟化合物 一次排放源 表层土 特征污染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卟啉聚集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承志 李原芳 +1 位作者 黄新华 刘绍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31-736,共6页
报导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mcso-四(对-磺基苯基)卟啉(TPPS_4)发生聚集的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CTMAB低于1.0×10^(-5)mol·L^(-1)时TPPS_4发生J-型聚... 报导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mcso-四(对-磺基苯基)卟啉(TPPS_4)发生聚集的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CTMAB低于1.0×10^(-5)mol·L^(-1)时TPPS_4发生J-型聚集,形成一种交错卡迭式二聚体。在1.0×10^(-5)~1.0×10^(-4)mol·L^(-1)时,J-型聚集产物仍然存在,但TPPS_4的Soret蜂蓝移.如果CTMAB浓度高于1.0×10^(-4)mol·L^(-1),J-型聚集产物消失,出现游离碱卟啉的D_(2h)。吸收特征.相对于水介质,游离碱卟啉的Soret带在CTMAB胶束中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集 卟啉 CTMAB 环境污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酚定量构效关系人工神经网络信息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大文 王鹏 +1 位作者 郑彤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1-564,共4页
针对目前有机污染物定量构效关系(QSAR)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在多氯酚QSAR-ANN模型数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信息流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多氯酚定量构效关系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连接权值与阈值,绘制人工神经... 针对目前有机污染物定量构效关系(QSAR)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在多氯酚QSAR-ANN模型数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信息流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多氯酚定量构效关系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连接权值与阈值,绘制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信息流流向分布图,可直观地显示网络内部信息的传播途径,找出影响输出层信息的隐含层的主要节点,进而由隐含层主要节点确定输入层主要节点,达到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节点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 信息流 多氯酚 有机污染 环境污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典型种植模式氮收支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京 郭劲松 +2 位作者 方芳 陈猷鹏 李哲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1-547,共7页
调查分析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的氮收支情况,对氮流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1 372.12 kg/(hm2.年),损失量504.29 kg/(hm2.年),盈余量724.94kg/(hm2.年),盈余率49.55%;果林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565.5... 调查分析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的氮收支情况,对氮流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1 372.12 kg/(hm2.年),损失量504.29 kg/(hm2.年),盈余量724.94kg/(hm2.年),盈余率49.55%;果林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565.56 kg/(hm2.年),损失量182.96kg/(hm2.年),盈余量405.42 kg/(hm2.年),盈余率64.77%;水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234.71kg/(hm2.年),损失量159.86 kg/(hm2.年),盈余量47.78 kg/(hm2.年),盈余率15.40%.紫色土坡耕地的旱地和果林呈现氮流失风险,过量施肥和肥料配比不合理是造成旱地和果林氮流失风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化学 三峡库区 紫色土 氮收支 种植模式 污染潜势 高强度开发 非点源污染 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国奇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8期84-86,共3页
林业病虫害对我国森林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生态环境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发现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复杂多变的主要森林病虫害种类和相对完善的防治体系,但在当前面临诸多挑... 林业病虫害对我国森林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生态环境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发现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复杂多变的主要森林病虫害种类和相对完善的防治体系,但在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化学原料的环境污染问题、病虫害的快速发展及抗药性的不断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等。针对这些挑战,本文对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提出了建议:以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倡导绿色防治;改进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防治效果;推动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提高防治效能等,对于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 化学原料的环境污染 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江河沿岸土壤去除水中磷酸根的研究
11
作者 田玉红 霍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4,共3页
对柳江河沿岸土壤对河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磷酸根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柳江河沿岸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量随磷酸根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线性关系。(2)pH值对吸附作用有较大影响,在pH值4~7之间出现吸附百分... 对柳江河沿岸土壤对河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磷酸根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柳江河沿岸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量随磷酸根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线性关系。(2)pH值对吸附作用有较大影响,在pH值4~7之间出现吸附百分率的最大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江河 土壤 磷酸根 环境污染化学 沿岸地区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丁基锡在水表面微层水中的吸附行为
12
作者 雷红霞 黄国兰 +1 位作者 戴树桂 刘英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650-655,共6页
采用GC/AAS联用系统研究了海河河口表面微层水中二氯化二丁基锡(DBT)在悬浮物上的吸附行为.在低浓度下,其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pH对DBT的吸附有很大影响,在pH... 采用GC/AAS联用系统研究了海河河口表面微层水中二氯化二丁基锡(DBT)在悬浮物上的吸附行为.在低浓度下,其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pH对DBT的吸附有很大影响,在pH为6.0时悬浮物对其吸附最强;盐度对DBT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在盐度为7.5‰时悬浮物对其吸附最弱.另外,悬浮物浓度对DBT的吸附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丁基锡 表面微层 吸附 环境污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毒魁”砷实施“专控”刻不容缓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和生 梁海平 《中国动物保健》 2007年第9期94-94,共1页
砷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铅、铜、银及铁等金属矿中,空气、水、土壤及动植物体内一般含量很少。但,由于砷的广泛存在和广泛使用,在环境化学污染物中,砷成了危害国民健康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专家指出,砷元素(AS)属于类金属,... 砷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铅、铜、银及铁等金属矿中,空气、水、土壤及动植物体内一般含量很少。但,由于砷的广泛存在和广泛使用,在环境化学污染物中,砷成了危害国民健康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专家指出,砷元素(AS)属于类金属,单质砷不溶于水和酸,几乎没有毒性,若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氧化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常见的砷化物有三氧化二砷(砒霜)、二硫化二砷(雄黄)、三硫化二砷(雌黄)、三氯化砷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机砷化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污染环境的砷,通过饮用水、食物、呼吸道、皮肤等不同的途径被吸收进入人体,如果砷化物的摄入量超过排泄量,则在人体内蓄积,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肝痛、肝肿大、肾损伤、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的角质化、周围血管疾病如黑脚病等。现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砷中毒与皮肤病、肝癌、肺癌、肾癌等有密切关系,过量砷对人、动物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是最危险毒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元素 环境化学污染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神经炎 植物体内 三硫化二砷 饲料添加剂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