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猪场外围环境非洲猪瘟病毒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量
刘敏
+3 位作者
郭星辉
姚帆
段聪康
姚军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猪场外围环境残留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病毒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21年1月-2023年7月猪场运营相关环境中残留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按月汇总ASFV阳性率、平均气...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猪场外围环境残留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病毒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21年1月-2023年7月猪场运营相关环境中残留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按月汇总ASFV阳性率、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猪场车流量和人流量,分析各因素与月ASFV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月ASFV阳性率的影响强度和可信度排序是一致的,从大到小依次为月平均气温[极其显著(P<0.001),中度负相关(r=—0.635)]、降水量[极显著(P<0.01),中度负相关(r=—0.482)]、车流量[显著(P<0.05),中度正相关(r=0.421)]、日照时数[不显著(P>0.05),较弱负相关(r=—0.247)]、人流量[不显著(P>0.05),较弱正相关(r=0.214)]。随着猪场外围因素中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的增大,环境残留ASF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车流量和人流量的增加,环境残留ASF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气温因素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猪场
环境残留
病毒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晓飞
周启星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356-361,共6页
对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方法及其前处理过程以及快速检测技术作了综述。固相萃取(SP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新的萃取方法已逐渐代替了液-液萃取(LLE)等传统提取方法。色谱技术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重要手段。毛细管气相色谱(CGC...
对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方法及其前处理过程以及快速检测技术作了综述。固相萃取(SP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新的萃取方法已逐渐代替了液-液萃取(LLE)等传统提取方法。色谱技术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重要手段。毛细管气相色谱(C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是现阶段农药残留分析中的主要检测方法。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蔬菜
环境残留
分析方法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及残留现状
被引量:
7
3
作者
徐蕾
张子峰
+3 位作者
刘丽艳
宋维薇
马万里
李一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490,共14页
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是应用广泛的紫外吸收剂,主要用于防止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和高分子材料的损害.随着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加剧,紫外吸收剂的使用量日益增加,近年来,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的内分泌干扰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
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是应用广泛的紫外吸收剂,主要用于防止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和高分子材料的损害.随着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加剧,紫外吸收剂的使用量日益增加,近年来,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的内分泌干扰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及环境残留的最新研究现状.目前,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多采用固相萃取法,根据不同化合物极性大小,选择使用气相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研究表明,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在城市污水厂进出水和活性污泥中含量较高,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底泥及生物体均能检测到此类物质的残留,土壤、底泥及生物样品中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的浓度在ng·g^(-1)到μg·g^(-1)(干重)之间.同时,本文对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物质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途径、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人体暴露及其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酮
苯并三唑
紫外吸收剂
检测方法
环境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中多卤代咔唑的赋存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4
作者
周珊珊
楼晓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9-456,共8页
多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简称为PHCZ)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有机污染物,其化学结构与多氯二苯并呋喃相似,具有类二噁英毒性、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放大等持久性污染物的典型特征。近年来,在沉积物、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
多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简称为PHCZ)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有机污染物,其化学结构与多氯二苯并呋喃相似,具有类二噁英毒性、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放大等持久性污染物的典型特征。近年来,在沉积物、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介质中陆续检出20余种PHCZ,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综述PHCZ的特性、来源、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以及相关环境样品的预处理与分析技术等,以期为后续开展该物质的环境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咔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环境残留
预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污染场地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应用特征及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分析
被引量:
12
5
作者
王珍霞
宋久浩
+4 位作者
苑文仪
李翔
吴乃瑾
李艺
李培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0-1149,共10页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但是残留氧化剂、副产物等产生的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首先,通过实际调研和网络检索对国内137个实际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我国化学氧...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但是残留氧化剂、副产物等产生的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首先,通过实际调研和网络检索对国内137个实际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我国化学氧化法修复技术应用的4个主要特征,包括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污染地块、水土协同修复且介质复杂、过硫酸盐占比过大且副产物较多、修复周期短且修复药剂过量现象严重;然后,针对应用最多的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技术,通过资料文献分析和国内外案例场地调研信息,梳理出修复后场地再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残留氧化剂腐蚀、副产物盐分腐蚀及环境条件变化导致的微生物侵蚀等3种主要的腐蚀风险机理,以及定性及定量的腐蚀风险测试方法;最后,结合化学氧化过程及pH、氧化还原条件、盐分和微生物环境条件等发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可将化学氧化修复后潜在腐蚀过程风险划分为三阶段的概念模型,以期为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实际应用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化学氧化
过硫酸盐
环境残留
腐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猪场外围环境非洲猪瘟病毒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量
刘敏
郭星辉
姚帆
段聪康
姚军
机构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长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基金
山西运城养殖业区域性生物安全环境调研项目(2021AB001)。
文摘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猪场外围环境残留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病毒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21年1月-2023年7月猪场运营相关环境中残留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按月汇总ASFV阳性率、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猪场车流量和人流量,分析各因素与月ASFV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月ASFV阳性率的影响强度和可信度排序是一致的,从大到小依次为月平均气温[极其显著(P<0.001),中度负相关(r=—0.635)]、降水量[极显著(P<0.01),中度负相关(r=—0.482)]、车流量[显著(P<0.05),中度正相关(r=0.421)]、日照时数[不显著(P>0.05),较弱负相关(r=—0.247)]、人流量[不显著(P>0.05),较弱正相关(r=0.214)]。随着猪场外围因素中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的增大,环境残留ASF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车流量和人流量的增加,环境残留ASF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气温因素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度最大。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猪场
环境残留
病毒
阳性率
分类号
S858.28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晓飞
周启星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356-36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2033701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KZCX-SW-416)资助。
文摘
对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方法及其前处理过程以及快速检测技术作了综述。固相萃取(SP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新的萃取方法已逐渐代替了液-液萃取(LLE)等传统提取方法。色谱技术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重要手段。毛细管气相色谱(C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是现阶段农药残留分析中的主要检测方法。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农药
蔬菜
环境残留
分析方法
检测技术
Keywords
Pesticide
Vegetable
Environmental residue
Analytical method
Determining technique
分类号
X83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及残留现状
被引量:
7
3
作者
徐蕾
张子峰
刘丽艳
宋维薇
马万里
李一凡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49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7026)资助~~
文摘
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是应用广泛的紫外吸收剂,主要用于防止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和高分子材料的损害.随着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加剧,紫外吸收剂的使用量日益增加,近年来,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的内分泌干扰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及环境残留的最新研究现状.目前,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多采用固相萃取法,根据不同化合物极性大小,选择使用气相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研究表明,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在城市污水厂进出水和活性污泥中含量较高,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底泥及生物体均能检测到此类物质的残留,土壤、底泥及生物样品中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物质的浓度在ng·g^(-1)到μg·g^(-1)(干重)之间.同时,本文对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物质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途径、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人体暴露及其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甲酮
苯并三唑
紫外吸收剂
检测方法
环境残留
Keywords
benzophenone
benzotriazole
UV-filters
analytical method
occurrence
分类号
X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中多卤代咔唑的赋存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4
作者
周珊珊
楼晓峰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9-45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129018288)。
文摘
多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简称为PHCZ)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有机污染物,其化学结构与多氯二苯并呋喃相似,具有类二噁英毒性、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放大等持久性污染物的典型特征。近年来,在沉积物、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介质中陆续检出20余种PHCZ,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综述PHCZ的特性、来源、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以及相关环境样品的预处理与分析技术等,以期为后续开展该物质的环境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卤代咔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环境残留
预处理技术
Keywords
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environmental residues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分类号
X1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污染场地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应用特征及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分析
被引量:
12
5
作者
王珍霞
宋久浩
苑文仪
李翔
吴乃瑾
李艺
李培中
机构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
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0-114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C1801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907159)。
文摘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但是残留氧化剂、副产物等产生的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首先,通过实际调研和网络检索对国内137个实际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我国化学氧化法修复技术应用的4个主要特征,包括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污染地块、水土协同修复且介质复杂、过硫酸盐占比过大且副产物较多、修复周期短且修复药剂过量现象严重;然后,针对应用最多的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技术,通过资料文献分析和国内外案例场地调研信息,梳理出修复后场地再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残留氧化剂腐蚀、副产物盐分腐蚀及环境条件变化导致的微生物侵蚀等3种主要的腐蚀风险机理,以及定性及定量的腐蚀风险测试方法;最后,结合化学氧化过程及pH、氧化还原条件、盐分和微生物环境条件等发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可将化学氧化修复后潜在腐蚀过程风险划分为三阶段的概念模型,以期为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实际应用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化学氧化
过硫酸盐
环境残留
腐蚀风险
Keywords
contaminated site
chemical oxidation
persulfate
environmental residual
corrosion risk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猪场外围环境非洲猪瘟病毒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量
刘敏
郭星辉
姚帆
段聪康
姚军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晓飞
周启星
《生态科学》
CSCD
200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苯甲酮及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及残留现状
徐蕾
张子峰
刘丽艳
宋维薇
马万里
李一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环境中多卤代咔唑的赋存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周珊珊
楼晓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污染场地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应用特征及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分析
王珍霞
宋久浩
苑文仪
李翔
吴乃瑾
李艺
李培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