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海多智能体空中对抗深度强化学习环境模型构建
1
作者 张原 王江南 +1 位作者 王伟 李璇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深度强化学习系统环境模型的优劣决定其能否高效准确地学习训练出好的决策。本文结合远海环境和多智能体空中对抗任务特点,构建了远海空中对抗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训练环境。其中,基于JSBSim及可扩展的雷达和火控系统模型构建了兼顾实... 深度强化学习系统环境模型的优劣决定其能否高效准确地学习训练出好的决策。本文结合远海环境和多智能体空中对抗任务特点,构建了远海空中对抗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训练环境。其中,基于JSBSim及可扩展的雷达和火控系统模型构建了兼顾实际和仿真性能的智能体模型;遴选18维状态空间和7维动作空间,构造了包含主线和10个子目标的多元奖励体系,解决了稀疏奖励引导性差、维度空间高诱使算法难以收敛等问题,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环境的合规性、对深度强化学习经典算法的有效性,以及对主流训练框架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远域 空中对抗 多智能体 深度强化学习 JSBSim 训练环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学习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蝴蝶兰生长期最佳环境模型构建
2
作者 陈俞帆 白芮羽 +3 位作者 陈邦云 王华 敬勇 李亚硕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38-42,共5页
蝴蝶兰是重要的观赏植物,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传统栽培方法多依赖经验,缺乏科学性和精准性。收集蝴蝶兰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和生长状态指标,筛选关键特征,采用半监督学习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训练深度学习模型... 蝴蝶兰是重要的观赏植物,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传统栽培方法多依赖经验,缺乏科学性和精准性。收集蝴蝶兰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和生长状态指标,筛选关键特征,采用半监督学习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用于预测蝴蝶兰生长最佳环境条件。通过自学习方法,模型能够从大量未标记样本中筛选出置信度高的样本,增加训练样本数量,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概率阈值设置为97%时,模型准确性最高,均方根误差3.974、决定系数0.975。该模型可为蝴蝶兰的科学栽培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监督学习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环境模型 蝴蝶兰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控制的温室系统小气候环境模型要求与现状 被引量:58
3
作者 徐立鸿 苏远平 梁毓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15,共15页
以往的温室作物生长和小气候环境模型,主要是从面向研究而不是面向实际生产的温室获得的,这二者的最大不同是:面向研究的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得到作物生长高产所需的"最优"的温室内部气候环境参数设定值,而较少考虑温室内控制设... 以往的温室作物生长和小气候环境模型,主要是从面向研究而不是面向实际生产的温室获得的,这二者的最大不同是:面向研究的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得到作物生长高产所需的"最优"的温室内部气候环境参数设定值,而较少考虑温室内控制设备的能力(控制动态过程)、生产过程中温室外气候变化情况和达到"最优"所需付出的能量等代价;而后者在面向实际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的温室系统模型中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温室系统自动化控制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缺乏一个这样的可靠的温室系统模型,而只能采用面向研究的温室系统模型去进行实际生产的温室系统控制,这种忽视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温室系统模型与理想条件下的模型之间差异的"纸上谈兵"的做法,必然导致温室控制技术水平低、达不到预期效果。该文介绍了温室系统的整个控制过程,对一个实际生产的温室系统中各种变量和参数作了简要描述,并概括了面向实际的温室生产控制要求的温室系统模型的基本结构,对温室环境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和能耗及CO_2消耗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了详细的回顾。从满足控制需求出发对现有的温室系统模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探讨了未来温室系统的建模方法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面向控制需求的温室系统建模要满足的要求,为温室系统的建模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系统 控制 作物 环境模型 生长模型 能耗模型 CO2消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覆盖连栋温室热环境模型构建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树海 马承伟 +1 位作者 张俊芳 鲍顺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建立了多层覆盖连栋温室的温、湿度动态机理模型,定量描述了温室内的对流换热、土壤热传导、太阳辐射、长波热辐射、植物蒸腾、地面蒸发、水汽凝结、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等物理过程,根据质能平衡原理,对覆盖材料、室内空气、作物、土壤... 建立了多层覆盖连栋温室的温、湿度动态机理模型,定量描述了温室内的对流换热、土壤热传导、太阳辐射、长波热辐射、植物蒸腾、地面蒸发、水汽凝结、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等物理过程,根据质能平衡原理,对覆盖材料、室内空气、作物、土壤等建立了质能平衡方程。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通过求解质能平衡方程,可求得室内温、湿度和各组成部分如覆盖材料、土壤、植物等的温度以及各部分间的能流、蒸汽流密度。利用有效辐射的概念,推导出了内外遮阳幕、内外覆盖材料、作物冠层、地表、室外天空之间的辐射热交换计算方法。利用压力分布法,推导出了具有顶窗、侧窗和湿垫等多个通风口时的风压和热压通风量计算式。与其他研究者提出的温室环境模型相比,本模型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覆盖 连栋温室 环境 数学模型 环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光辐射环境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承伟 赵淑梅 +4 位作者 程杰宇 王楠 姜宜琛 王双瑜 李保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3-517,共5页
建立日光温室室内光辐射环境模型,通过模拟不同设计方案的室内光环境,评价和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提高日光温室设计水平和技术性能的可行途径。建立了反映温室建设地点的地理方位、室外光辐射、温室朝向和建筑参数、屋面形状和覆盖材... 建立日光温室室内光辐射环境模型,通过模拟不同设计方案的室内光环境,评价和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提高日光温室设计水平和技术性能的可行途径。建立了反映温室建设地点的地理方位、室外光辐射、温室朝向和建筑参数、屋面形状和覆盖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日光温室光辐射环境模型,可以模拟任意时刻温室内各表面中的任意点的光辐射照度。采用针对日光温室内计算点,以光线逆向回溯的方法,建立了计算点与屋面日光入射点间的对应关系,进而确定计算点的直接光辐射;根据天空等辉度假设,采用计算点对屋面及室外可视天空的视角比例确定其散射辐射。该模型考虑了阴、晴各种天气条件对室内光辐射环境的影响;建立了室内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的模拟计算方法;模型中还考虑了透明覆盖材料的雾度对直射与散射光辐射影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使模型更加接近实际和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环境模型 地理方位 太阳辐射照度 温室朝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与大气环境模型的集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攀攀 王义祥 +1 位作者 邬群勇 王勤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580,共6页
分析了GIS与环境模型集成的松散集成、紧密集成、完全集成等3种模式,论述了GIS与大气环境模型集成的组件式方法与服务式方法,对比了5种集成方法的优缺点,认为组件式集成方法具有较大优势,是目前流行的集成方法,服务式集成是未来的趋势.... 分析了GIS与环境模型集成的松散集成、紧密集成、完全集成等3种模式,论述了GIS与大气环境模型集成的组件式方法与服务式方法,对比了5种集成方法的优缺点,认为组件式集成方法具有较大优势,是目前流行的集成方法,服务式集成是未来的趋势.基于组件式集成方法,采用GIS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 9.3开发了大气污染扩散模拟与预测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GIS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功能,实现了大气环境模型与GIS的紧密集成,以福建省为例进行了大气污染扩散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大气环境模型 组件式集成 服务式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模型与水环境模型库管理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本纲 陶澍 曹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20,共7页
以美国公开发表的 92个水环境模型为例 ,对地表水质模型、地下水质模型和非点源模型的主要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了分析。针对水环境模型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水环境模型库管理的概念 ,并阐述了建立水环境模型... 以美国公开发表的 92个水环境模型为例 ,对地表水质模型、地下水质模型和非点源模型的主要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了分析。针对水环境模型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水环境模型库管理的概念 ,并阐述了建立水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 地表水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铜矿床地质环境模型初探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元艺 张光弟 +3 位作者 蔡剑辉 熊群尧 王景来 李文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C00期126-129,共4页
德兴铜矿位于赣东北地区,该矿床自开发以来,为国家和地方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矿山环境方面,总体上是矿山环境较好的矿区,但局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包含影响潜在环境效应的地质因素、开采前的环境特征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特... 德兴铜矿位于赣东北地区,该矿床自开发以来,为国家和地方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矿山环境方面,总体上是矿山环境较好的矿区,但局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包含影响潜在环境效应的地质因素、开采前的环境特征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特征三方面内容的矿床地质环境模型。据原生铜矿石、氧化矿石、淋滤矿石和次生硫化物矿石的有关元素含量,计算出开采前由矿床向环境输出了2.1万吨Cu、7.6万吨S和941吨Mo。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由地下被带至地表经氧化和水解反应后产生酸、Fe^3+及释放出的As、Cd、Cu等重金属元素污染了环境。黄铜矿在人工堆浸后,排放水中的Cu^2+及其它重金属元素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矿山开采低品位矿石堆浸产生的集液池之外排水为大坞河之污染源,该源头每年至少输出Cu 202吨、Zn 22.04吨、Cd 307kg。30年间铜矿开采过程中大坞河流域河床沉积物中有2.58吨Pb、3.1吨Zn、351.2吨Cu和11.5吨Mo,均为河水污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铜矿 污染矿物学 矿床地质环境模型 环境污染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模型参数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建平 程声通 贾海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4-580,共7页
对于选定区域的问题研究,模型结构确定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识别模型的参数。在模型参数物理意义的范围内,使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之间误差最小的参数估计问题本质上属于函数优化的研究范畴,是一个仿真优化问题。在分析环境模型参... 对于选定区域的问题研究,模型结构确定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识别模型的参数。在模型参数物理意义的范围内,使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之间误差最小的参数估计问题本质上属于函数优化的研究范畴,是一个仿真优化问题。在分析环境模型参数优化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环境模型的参数识别方法,重点介绍了新近发展起来的智能搜索算法的应用,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模型 参数识别 参数优化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床地质环境模型及其在江西德兴铜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元艺 于宝洵 +3 位作者 初娜 张光弟 王金生 蔡剑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17,共19页
探讨了矿床地质环境模型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以德兴铜矿为例开展了矿床地质环境模型的示范研究。详细介绍了德兴铜矿开矿前的地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开矿前对环境释放的重金属元素总量等;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的数据分析研... 探讨了矿床地质环境模型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以德兴铜矿为例开展了矿床地质环境模型的示范研究。详细介绍了德兴铜矿开矿前的地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开矿前对环境释放的重金属元素总量等;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德兴铜矿开矿过程中的环境特征,以大坞河流域和4#尾砂库为研究对象,分析元素含量,结合元素形态分析、环境矿物学分析、室内污染物迁移模拟,详细论述了开矿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以关闭后复垦的1#尾砂库为部分功能区关闭之后环境特征的研究对象,建立了德兴铜矿床地质环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环境模型 德兴铜矿 重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于PLSR的土壤-环境模型预测土壤属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昌昆 潘贤章 +3 位作者 周睿 刘娅 李燕丽 解宪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5,共9页
土壤-环境模型对于正确理解土壤属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进行土壤属性预测与制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内多年退耕还林还草沟壑区域,采集72个土壤表层样本,选择3/4的样本作为建模集,其余1/4的样本作为验证集;环... 土壤-环境模型对于正确理解土壤属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进行土壤属性预测与制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内多年退耕还林还草沟壑区域,采集72个土壤表层样本,选择3/4的样本作为建模集,其余1/4的样本作为验证集;环境因子选择容易获取的地形因子和由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因子和湿度因子,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土壤-环境模型。结果表明:全氮、速效钾、全钾、有机质与环境因子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建立的PLSR模型可解释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从23%(全氮)到27%(全钾);与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的模型相比,利用PLSR构建的土壤-环境模型可以更好地表征土壤属性与环境变量间的关系,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也相对较高,说明PLSR建立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相似区域的土壤属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模型 土壤属性预测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μm激光半主动制导的目标与大气环境模型 被引量:21
12
作者 丛明煜 邵成勋 王学孝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2000年第4期71-77,共7页
文中给出了一种用于估算 1.0 6 μm激光半主动制导兵器导引头最大捕获距离的简单实用的模型 ,此模型由激光的大气环境传输子模型、目标子模型和目标获取子模型组成 ,将 1.0 6 μm激光复杂的大气传输特性做了现象化、简单化和解释化的处... 文中给出了一种用于估算 1.0 6 μm激光半主动制导兵器导引头最大捕获距离的简单实用的模型 ,此模型由激光的大气环境传输子模型、目标子模型和目标获取子模型组成 ,将 1.0 6 μm激光复杂的大气传输特性做了现象化、简单化和解释化的处理 ,指出影响传输特性和捕获距离的重要因素是大气中的气溶胶含量 ,而气溶胶含量对激光的衰减作用依赖于它的颗粒大小的分布和浓度 ,同时也考虑了降雨和降雪量对激光传输衰减系数的影响。在目标子模型里将目标描述为一漫反射的球体来模拟坦克炮塔。本模型可用于激光半主动制导兵器目标捕获距离的计算机仿真计算 ,将此模型的计算结果与MICOM的激光末制导炮弹导引头捕获距离的试验结果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半主动制导 大气环境模型 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深环境模型的油液黏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学鹏 周钊强 +2 位作者 王官洪 张翠红 杨彬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变深环境下油液黏度随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的改变而变化的问题,建立变深下以环境压力、海水温度为环境特征参数的变深环境模型。采用"模态方程"推导油液黏度变化规律模型,通过对ISO VG 32与ISO VG 46理论结果进行误差分... 针对变深环境下油液黏度随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的改变而变化的问题,建立变深下以环境压力、海水温度为环境特征参数的变深环境模型。采用"模态方程"推导油液黏度变化规律模型,通过对ISO VG 32与ISO VG 46理论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得到其最大误差分别为6.9%、8.4%,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有效性。基于上述模型提出以水深为自变量的油液黏度理论分析模型,揭示出随下潜深度的增加油液黏度依次呈快速增加、过渡调整、稳定增加的三段式动态变化规律。变深环境下油液黏度特性变化规律为水下液压介质的择选及变深液压设备的性能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深环境 环境模型 黏度特性 变化规律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铜矿床(山)地质环境模型再建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元艺 张光弟 初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31-534,共4页
文章建立了德兴铜矿床(山)包括影响环境因素在内的,开采前、开采过程及矿山部分功能区关闭之后的环境特征四方面的地质环境模型。
关键词 德兴铜矿 酸性喷淋场 尾砂库 种植物 矿床地质环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30
15
作者 邢可霞 郭怀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在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表达不确定性的数学表示方法。总结用于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析的各种数学方法,并分析其应用范围和优缺点。阐述了目前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环境模型 不确定性分析 问题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环境模型及其演化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腾 张玉利 田莉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0-1216,共7页
环境模型是管理学者刻画环境特征的重要工具,其演变反映了管理学者对环境认知的变化。在梳理了自系统论被引入到组织研究领域以来环境模型的演化过程后,归纳出三阶段环境模型的主要区别,即理论基础、对环境的隐喻和对待环境不确定性态... 环境模型是管理学者刻画环境特征的重要工具,其演变反映了管理学者对环境认知的变化。在梳理了自系统论被引入到组织研究领域以来环境模型的演化过程后,归纳出三阶段环境模型的主要区别,即理论基础、对环境的隐喻和对待环境不确定性态度的差异;提炼出环境模型演进的关键词——不确定性,明确了环境模型从非常态不确定性到常态不确定性的演化过程;从对环境认知的变化这一角度梳理了组织与环境间关系的发展。随着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提升,管理学界对环境的理解不断加深,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时也更加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模型 不确定性 组织与环境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件式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环境模型集成研究——以尼尔基库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匡文慧 张树文 +1 位作者 李颖 侯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5-430,共6页
组件式(COM)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软件技术的潮流之一,同时环境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决策能力。本文以Visual Basic6.0为开发语言,以Maplnfo公司提供的MAPX5.0 为二次开发组件,在分析系统特点和功能... 组件式(COM)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软件技术的潮流之一,同时环境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决策能力。本文以Visual Basic6.0为开发语言,以Maplnfo公司提供的MAPX5.0 为二次开发组件,在分析系统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尼尔基库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式,并结合实例建立了环境模型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件技术 环境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尼尔基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水环境模型系统构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晶晶 张万顺 +4 位作者 王永桂 蔡锋 袁云霏 万晶 彭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2,共4页
流域水环境受地形、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模拟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流域水循环机理,通过识别污染物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对流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污染过程定量化描述,构建了包含陆地模型、三... 流域水环境受地形、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模拟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流域水循环机理,通过识别污染物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对流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污染过程定量化描述,构建了包含陆地模型、三维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水生态模型的空-地-水一体化水环境模型体系,实现了大流域尺度水环境系统的高效模拟。通过模型条件节点和应用节点的协调运作,提升了水环境自动监控能力,实现了对全流域水环境状况实时模拟预测的业务化运行和突发事故的快速预警。将系统应用于三峡库区,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三峡库区的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对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模型系统 陆地面源模型 三维水动力模型 水生态模型 三峡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智慧视野下的非正式学习及其环境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剑平 胡玥 夏文菁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6年第6期3-10,共8页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性软件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共享与协作,为"集体智慧"的发育与成长提供了沃饶的土壤。在人人互联、资源共享的时代,互联网上的"集体智慧"作为一种崭新的智能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准...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性软件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共享与协作,为"集体智慧"的发育与成长提供了沃饶的土壤。在人人互联、资源共享的时代,互联网上的"集体智慧"作为一种崭新的智能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准确、及时和完备的非正式学习体验。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上的集体智慧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集体知识库、开放式学习平台、开放式网络社区、用户行为数据库。集体智慧的这四种表现形式是虚实融合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中虚拟环境层的核心内容。在虚实融合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中,还涵盖了诸多的非正式学习活动,与这些学习活动相对应的非正式学习策略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集体智慧 非正式学习 环境模型 学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探测微流星体环境模型及风险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昊 孔祥森 赵川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微流星体是自然存在的微型天体.在太阳系空间范围内,微流星体的主要起源为彗星及小行星.在地球至火星的空间范围内,微流星体的飞行速度范围为24.13~42.2 km·s-1.高速飞行的微流星体一旦撞击火星探测器,将有可能对探测器造成毁灭性... 微流星体是自然存在的微型天体.在太阳系空间范围内,微流星体的主要起源为彗星及小行星.在地球至火星的空间范围内,微流星体的飞行速度范围为24.13~42.2 km·s-1.高速飞行的微流星体一旦撞击火星探测器,将有可能对探测器造成毁灭性的损害.本文基于太阳神探测器的观测结果及彗星轨道观测统计结果,针对火星探测,分别建立了地火转移段及环火飞行段的微流星体环境模型,并基于有限元离散方法建立了火星探测任务的微流星体碰撞风险预测方法.设计了-个虚拟火星探测器,分别对其在地火转移段及环火飞行段的微流星体撞击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探测器有效任务期内,探测器正面受微流星撞击次数约为背面的10倍.根据本文模型计算结果,将探测器顶板铝合金蒙皮的厚度增加至0.7mm后,在整个任务周期内可将探测器正面受微流星体撞击出现击穿损伤的风险降低为每平米7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星 火星探测 环境模型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