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滩坝砂体水动力学机制的初步探讨——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滩坝砂体沉积为例 被引量:29
1
作者 操应长 王健 刘惠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东营凹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了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在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其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分析和古地貌、古水流研究,在研... 东营凹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了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在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其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分析和古地貌、古水流研究,在研究区内确定出了四种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别代表悬浮搬运、沿岸流、波浪和风暴浪。其中,波浪和沿岸流是控制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水动力类型。通过对波浪和沿岸流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整个粒度总体的百分比的计算表明,波浪对滩坝砂体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程度由凹陷边部向内部逐渐减弱;而沿岸流对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程度在凹陷外部较小,而主要表现在滨浅湖区的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 粒级—标准偏差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水动力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陆架第四系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
2
作者 葛家旺 成湘 +3 位作者 赵晓明 刘宇明 李旭彪 张欣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0-1025,共16页
沉积物的粒度数据可反映水动力特征及陆源物质构成,综合反馈海平面升降、区域物源及气候环境变化等信息,其中粒度数据中环境敏感因子是沉积环境及季风强度的良好指标。南海西北浅水陆架地区系统的钻井资料为水动力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 沉积物的粒度数据可反映水动力特征及陆源物质构成,综合反馈海平面升降、区域物源及气候环境变化等信息,其中粒度数据中环境敏感因子是沉积环境及季风强度的良好指标。南海西北浅水陆架地区系统的钻井资料为水动力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载体,本研究基于获取的陆架区第四系52件样品的粒度特征分析认为,南海西北部陆架沉积物主要由黏土和粉砂组成,自下而上粒度呈“细—粗”的变化趋势,水动力作用增强。分别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端元组分分析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沉积物样品提取环境敏感组分,以探讨东亚季风气候的强度变化与敏感组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出的细粒和粗粒组分含量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3种方法均适用于南海西北部陆架区环境敏感组分分析。端元组分分析法获得的端元组分的比值EM1/(EM1+EM2+EM3+EM4),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分离出的4个粒级主成分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标GS,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可作为东亚夏季风相对强度变化的替代指标;3种方法综合得出的4.03~8.68μm细粒组分含量变化也可指示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变化。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约0.8-0.9 Ma)之后,东亚季风的变化幅度加剧,夏季风有所增强,冬季风显著增强后减弱;在0.9 Ma之后,海平面下降造成陆架暴露,粗粒沉积物随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环境敏感组分 沉积环境 第四系 南海西北部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粒度组分记录的区域沙尘活动历史:以新疆巴里坤湖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薛积彬 钟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7-654,669,共9页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1剖面沉积物的粒度分析,采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结果表明,巴里坤湖沉积物中45-170um粒级组分含量和平均粒径对研究区区域性风沙活动较为敏感,据此结合”C测年数据...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1剖面沉积物的粒度分析,采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结果表明,巴里坤湖沉积物中45-170um粒级组分含量和平均粒径对研究区区域性风沙活动较为敏感,据此结合”C测年数据重建了研究区9400cal aBP以来的风沙活动历史。在过去的2000年内,巴里坤湖地区尘暴事件多发或强风沙活动时段主要出现在240~440 cal aBP、600~1280cal aBP和1400~1800cal aBP期间,这些时段同历史时期的雨土频率高值期、古里雅冰芯阴阳离子高含量期较为一致。从更长地质时期来看,8000~8300cal aBP、7400~7700cal aBP、6500~7000cal aBP时段,特别是在中全新世(3900~6100calaBP)期间,区域性的尘暴事件或强风沙活动尤其频繁,这些时段同古里雅冰芯中微粒浓度、敦德冰芯中的微粒含量记录均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干旱区封闭湖泊沉积是记录地质历史时期风沙活动的良好载体,但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往往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对某一剖面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应用不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湖 全新世 沙尘活动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灌河口沉积物粒度组分特征及沉积速率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芳 冯秀丽 +2 位作者 陈斌林 贺心然 魏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了研究灌河口海区的沉积环境,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灌河口的柱状样GH-1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此柱状样的环境敏感粒级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对粒度概率曲线图的分析来对该区域进行沉积环境的研究,从而探讨... 为了研究灌河口海区的沉积环境,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灌河口的柱状样GH-1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此柱状样的环境敏感粒级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对粒度概率曲线图的分析来对该区域进行沉积环境的研究,从而探讨了该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环境指示意义。在研究区内确定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为250~32μm,32~16μm,代表沉积过程中的两种动力机制,分别是风暴流和沿岸流。通过该柱状样的^210Pb测年可以得到沉积速率和沉积环境的变化,上段沉积速率较大为1.9cm/a,下段20cm沉积速率较低为0.4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口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210Pb 沉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地冰缘地貌表层土壤粒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剑刚 张华 +5 位作者 朱岩 朱夏夏 何红 刘玉国 王颖 马明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探究辽东山区冰缘地貌表层土壤的质地特征及侵蚀强度,对48个典型冰缘地貌的土壤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级配良好,且径级跨度较大,质地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粉砂其次,偶见砂质粉砂。土壤粒度整体较细(粒度参数平均粒径M... 为探究辽东山区冰缘地貌表层土壤的质地特征及侵蚀强度,对48个典型冰缘地貌的土壤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级配良好,且径级跨度较大,质地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粉砂其次,偶见砂质粉砂。土壤粒度整体较细(粒度参数平均粒径Mz的值约6.45),分选差(标准偏差σI约1.89),以正偏居多(约占58%),峰态多为很窄峰(约占83%);粒度频率分布包括单峰(25%)、双峰(50%)和多峰(25%);结合萨胡判据和南北坡土壤粒度不对称等特征,初步推测早期土壤沉积组分来自近源浅表风化和远源风成沉降,其混合组分经冰缘流水搬运改造后形成土壤沉积。根据分维值(约2.28)、级配比例及敏感组分的提取可知,沉积水动力不强,地表植被覆盖越优良,对流水侵蚀能力的消耗和抑制则越显著。供试样品的粒度特征反映流水侵蚀强度不大,植被覆盖发挥了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地貌 土壤 粒度 萨胡判别 分维值 环境敏感组分 辽东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路慎强 王健 +2 位作者 操应长 谭明友 张营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9,112-113,共4页
车西洼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因沉积砂体的碎屑颗粒粒度是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强度的响应,故在岩心观察及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滩坝砂体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车西... 车西洼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因沉积砂体的碎屑颗粒粒度是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强度的响应,故在岩心观察及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滩坝砂体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主要存在低截点高斜一跳一悬式、高截点高斜一跳一悬式、两跳一悬式和滚动、跳跃加悬浮式4种粒度概率曲线及两峰型、三峰型、多峰型3种样式的粒级—标准偏差图。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进行分析,在研究区确定出了4类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别反映了悬浮搬运、沿岸流、波浪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流体作用下的4类水动力类型,且波浪和沿岸流是控制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水动力类型。在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沉积时期,水动力类型以波浪为主,其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粒度总体的60%以上,沿岸流作用强度较弱,其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粒度总体的比例一般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水动力 滩坝砂体 沙二段 车西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唐岛湾潮间带沉积物粒度及水动力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文栋 周瑶琪 +2 位作者 孙棋 岳会雯 张振凯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2期27-34,共8页
唐岛湾为半封闭狭长型海湾,水动力条件复杂。对湾内潮间带沉积物进行定点定时取样,并进行粒度测试。分析表明:沉积物以砂和粉砂质砂为主,分选较差,偏度正偏,呈宽峰态;概率累积曲线以两跳一悬式为主。利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曲线研究... 唐岛湾为半封闭狭长型海湾,水动力条件复杂。对湾内潮间带沉积物进行定点定时取样,并进行粒度测试。分析表明:沉积物以砂和粉砂质砂为主,分选较差,偏度正偏,呈宽峰态;概率累积曲线以两跳一悬式为主。利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曲线研究现代沉积,沉积物中粒径〈158.6μm的组分受潮流影响显著,158.6~369.1μm和〉369.1μm的粒级组分则分别代表波浪和强水动力如风暴浪等的作用;且通过对备粒径组分的分析认为,粒径〈158.6μm的组分中潮汐作用的月周期性最为明显。在狭长型海湾中,潮流水动力强度可能并不大。最后结合相关资料,对唐岛湾内潮坪沉积、潮沟变化及沉积物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半封闭狭长型海湾潮间带沉积水动力研究及实施海岸带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环境敏感组分 波浪 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00a来东亚冬季风变化在南海北部陆架泥质区的记录 被引量:2
8
作者 葛倩 初凤友 +1 位作者 叶黎明 许冬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2,共7页
通过对位于南海北部陆架泥质区ZJ2孔进行AMS14C测试和粒度分析,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敏感的粒度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根据该粒度指标,发现近3 000a以来东亚... 通过对位于南海北部陆架泥质区ZJ2孔进行AMS14C测试和粒度分析,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敏感的粒度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根据该粒度指标,发现近3 000a以来东亚冬季风存在8次增强的记录,与格陵兰冰芯的记录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且在其他不同区域亦能找到相对应的气候变化证据,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架 泥质区 东亚冬季风 沿岸流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