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环境替代效用与传输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健 于壮状 +1 位作者 牛东晓 郭磊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4,共6页
研究了新能源的环境效用和新能源对常规能源的环境替代效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能源环境电价的定价策略。研究了新能源在单一电网消纳时的环境边际替代率和确定环境电价的方法,讨论了新能源远距离输送时送受端环境效用的相互影响,讨... 研究了新能源的环境效用和新能源对常规能源的环境替代效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能源环境电价的定价策略。研究了新能源在单一电网消纳时的环境边际替代率和确定环境电价的方法,讨论了新能源远距离输送时送受端环境效用的相互影响,讨论了输送比例和区域间边际环境效用系数对区域间环境电价的影响,证明了环境电价可以体现新能源远距离输送的作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环境效用 电价 边际环境效用系数 传输价值 定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问题:一种基于效用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乔榛 《学习论坛》 2004年第11期42-45,共4页
运用环境效用这一概念分析环境问题 ,是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特殊视角进行的尝试性研究 ,通过研究得到的结论是 ,环境效用表示的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虽然在客观上非常巨大 ,但人们的主观评价却并不高 ,在环境可以自我平衡或者人... 运用环境效用这一概念分析环境问题 ,是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特殊视角进行的尝试性研究 ,通过研究得到的结论是 ,环境效用表示的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虽然在客观上非常巨大 ,但人们的主观评价却并不高 ,在环境可以自我平衡或者人们收入水平很低时 ,环境的边际效用为零 ,环境效用并不进入人们的效用函数中。只有环境受到破坏而不能自我恢复 ,并且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 ,环境的边际效用才由零转化为正数 ,环境效用因此进入了人们的效用函数中 ,环境效用的这种特性不仅决定了环境问题为什么形成 ,而且还为治理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环境效用 环境边际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环境罪中的“违反国家规定”的分类解读——以法定犯与自然犯的混同规定为核心 被引量:30
3
作者 石亚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65,共14页
我国《刑法》对污染环境罪的罪状描述中除了"违反国家规定"之外均是完整的行为描述,没有将"国家规定"的内容具体化。该罪状描述了公害型和环境效用侵害型两种类型,公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所有的行... 我国《刑法》对污染环境罪的罪状描述中除了"违反国家规定"之外均是完整的行为描述,没有将"国家规定"的内容具体化。该罪状描述了公害型和环境效用侵害型两种类型,公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所有的行为都应当处罚,此时"违反国家规定"不具有实质意义;环境效用侵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一种近似财产的利益,不可能完全禁止这种侵害行为,需要通过"国家规定"许可部分行为。被违反的"国家规定",应当被限定为与环境犯罪保护法益相关的国家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 违反国家规定 法益 公害 环境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省际差异——沿海地区12省(区、市)城市居民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桢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8,共8页
为了全面揭示我国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地区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导入能够反映居民基本生存环境效应所得和公共福祉环境效用所得的有关统计指标测定省际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差距。实证结果显示,沿海12省(区、市)的城市居民幸福... 为了全面揭示我国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地区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导入能够反映居民基本生存环境效应所得和公共福祉环境效用所得的有关统计指标测定省际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差距。实证结果显示,沿海12省(区、市)的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差距明显,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生活在三大经济圈的城市居民享受了最高的幸福指数,这主要源于其经济所得较高;而沿海其他省份(如福建、广西等)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虽远低于三大经济圈,但这些省份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效用所得以及公共福祉环境效用所得较高,且人口密度适当,人均享有的公共资源较为充裕,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与三大经济圈居民之间幸福指数的差距。相对于经济所得的差距拉大效应,公共福祉环境和基本生存环境起到了缩减省际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差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幸福指数 经济所得 基本生存环境效用所得 公共福祉环境效用所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9
5
作者 上官敬芝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69,共3页
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标签效应"是专业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态度形成机理"是专业制度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环境效应理论"是专业物质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专业文化建设 标签效应 态度形成机理 环境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