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空间站污水特性与水再生技术研究
1
作者 杨松林 丁平 +8 位作者 刘向阳 李英斌 程冬建 刘相 熊涛 褚厚娟 高郁晨 张震 王俊峰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在空间站长期有人任务中,对站内产生污水的高效循环再生是实现空间站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空间站水再生系统由水处理、尿处理和CO_(2)还原子系统构成。尿处理子系统可将化学预处理之后的尿液蒸馏获得尿蒸馏水,CO_(2)还原子... 在空间站长期有人任务中,对站内产生污水的高效循环再生是实现空间站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空间站水再生系统由水处理、尿处理和CO_(2)还原子系统构成。尿处理子系统可将化学预处理之后的尿液蒸馏获得尿蒸馏水,CO_(2)还原子系统从CO_(2)和H2的还原反应中取得还原水,与冷凝水一并被水处理子系统深度净化为再生水,可以满足空间站内饮用、电解制氧、平台运营等所有净水使用需求。在长期在轨监测关键水质指标电导率和TOC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载人飞行任务下行站内的各种污水和再生水水样,开展了全面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尿液、尿蒸馏水、还原水和冷凝水的主要污染成分在地面试验污水模型范围内,但种类、浓度存在一定的天地差异;站内再生水在有人任务期间可以保持在电导率≯1μS/cm,TOC≯1 ppm的纯水标准。研究表明:水再生系统在轨运行稳定、高效,综合污水回收比例≮85%,大幅降低了水资源上行的需求,为乘组在轨饮水、用水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为空间站长期经济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污水特性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水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付仕明 李劲东 潘增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3-687,共5页
为了某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操作,分析了该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了空间站上空气的热湿源,安排了不同乘员的活动程序;根据密封舱内空气热量和质量平衡原理导出了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六种情况下的... 为了某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操作,分析了该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了空间站上空气的热湿源,安排了不同乘员的活动程序;根据密封舱内空气热量和质量平衡原理导出了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六种情况下的动态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该分析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如果载荷(特别是湿载荷)能用连续函数的形式来表示可以使分析结果更好;2)在该空间站的温湿度控制中宜采用主动温度控制策略而不是主动湿度控制;3)密封舱内保持相对较高的空气温度有利于保持较低的相对湿度;4)当空间站向对接飞船供应热空气时,可能会使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导致舱内的水蒸汽发生凝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控制 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航天生活废水效能研究
3
作者 詹承博 张良长 +2 位作者 薛玉荣 艾为党 董文艺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与长期地外飞行产生废水的处理需求,构建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以探究该工艺对含尿液与卫生废水的模拟航天废水的处理效能。通过为期376 d的连续试验,开展了反应器启动和驯化,对含不同体积分数尿液的生活废水、...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与长期地外飞行产生废水的处理需求,构建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以探究该工艺对含尿液与卫生废水的模拟航天废水的处理效能。通过为期376 d的连续试验,开展了反应器启动和驯化,对含不同体积分数尿液的生活废水、飞行阶段废水的处理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尿液体积分数10%的生活废水,MABR稳定运行时可实现97%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以及83%的总氮(TN)去除率;对尿液体积分数40%的生活废水,可实现99%的TOC去除率,以及92%的总氮去除率;对飞行阶段废水,可实现98%的TOC去除率,以及65%的总氮去除率。从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检测到丰富的反硝化细菌以及少量厌氧氨氧化菌。经历驯化后,MABR在286 d内对航天生活废水中碳、氮保持了较高的去除率,从而初步验证了该工艺应用于载人航天生活废水处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BR 星球基地生活废水 生物脱氮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舱内空气速度分布的CFD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付仕明 徐小平 +1 位作者 李劲东 潘增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为了设计一个合适的通风系统,建立了某型空间站座舱和送风设备的CFD模型。基于这些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获得了舱内空气在不同流量,不同散流器送风方向和不同散流器布置方式等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简要分析了空间站向飞船提供热支持时,舱... 为了设计一个合适的通风系统,建立了某型空间站座舱和送风设备的CFD模型。基于这些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获得了舱内空气在不同流量,不同散流器送风方向和不同散流器布置方式等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简要分析了空间站向飞船提供热支持时,舱间通风对舱内空气速度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散流器的送风方向对流速的分布影响很大,45度进风方式的流速分布明显优于30度的进风方式;(2)推荐的三种散流器布置方式均可以获得满意的流速分布,关键是能否根据不同的空气流量提供合适的散流器出口速度;(3)设计合理的舱间通风能够改善舱内空气流速的分布;(4)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该型空间站通风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CFD 通风系统 温湿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乘员睡眠区二氧化碳聚集现象 被引量:11
5
作者 付仕明 徐小平 +1 位作者 李劲东 潘增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3-526,共4页
为了分析乘员在没有良好通风的压力舱内停留时,呼出CO2的聚集过程并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医学危害,建立了乘员在特定空间站睡眠舱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乘员在睡眠区的呼吸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模拟中乘员的CO2呼出浓度和肺通气量根据生... 为了分析乘员在没有良好通风的压力舱内停留时,呼出CO2的聚集过程并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医学危害,建立了乘员在特定空间站睡眠舱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乘员在睡眠区的呼吸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模拟中乘员的CO2呼出浓度和肺通气量根据生理实验随CO2吸入浓度变化.通过模拟给出了睡眠区典型位置处CO2分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出了无通风条件下乘员在睡眠区停留的最大容许时间,睡眠区CO2浓度监测仪的布置原则和类似情况下为保障乘员生命安全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二氧化碳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浓缩-RO工艺处理空间站尿液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于涛 马军 +1 位作者 张立秋 张吉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7-569,584,共4页
尿液废水的处理是空间站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环节.以尿液为分析目标,考察了单/多级冷冻浓缩对尿液的预处理效果,以及反渗透膜对融冰的深度处理效果,并进行了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冷冻浓缩能高效地去除尿液中各种杂质,仅经... 尿液废水的处理是空间站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环节.以尿液为分析目标,考察了单/多级冷冻浓缩对尿液的预处理效果,以及反渗透膜对融冰的深度处理效果,并进行了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冷冻浓缩能高效地去除尿液中各种杂质,仅经单级处理,即可去除原尿液97%以上的氨氮、有机物和91%以上的盐;反渗透装置对进水中的盐和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各级融冰经反渗透膜过滤后,出水水质均可满足杂用水的水质标准;综合考虑能耗和出水水质,认为两级冷冻浓缩与反渗透的组合工艺更能体现该工艺高效低耗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尿液 冷冻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任务固废处理技术初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良长 武重阳 +3 位作者 艾为党 张春艳 张平 杨国威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602,共7页
随着载人航天任务的发展,固废处理的需求显著增强,亟须建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完成不同任务场景固废处理技术的选择。在全面梳理固废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涵盖等效系统质量、技术性能、技术水平和安全可靠性这4大类共10项技术指... 随着载人航天任务的发展,固废处理的需求显著增强,亟须建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完成不同任务场景固废处理技术的选择。在全面梳理固废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涵盖等效系统质量、技术性能、技术水平和安全可靠性这4大类共10项技术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采用归一化处理与权重分析方法,得到了应用于固废处理技术初步筛选的综合性量化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通过完成空间站以及星球基地两类典型任务场景下的固废处理技术适应性的定量排序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固体废物 处理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火星航行的先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毅麟 《航天器工程》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国外文献综述了为保证未来载人火星航行的安全和航天员的健康与活力,应开展的生物医学与预防措施及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等的必要性和研究内容;分析了载人火星航行面临的主要环境危险;最后介绍了为载人航行开路的机器人火... 根据国外文献综述了为保证未来载人火星航行的安全和航天员的健康与活力,应开展的生物医学与预防措施及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等的必要性和研究内容;分析了载人火星航行面临的主要环境危险;最后介绍了为载人航行开路的机器人火星探测的实验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行 火星探测 生物医学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火星尘暴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