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的固体废物倾倒环境损害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阳 陈琐 汪洋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165-170,177,共7页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以马鞍山市和县某倾倒固体废物场地为研究区,以未受污染环境的邻近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结果为基线,围绕因果关系、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进行损害实物量化,开展损害鉴定评估,并提出恢复方案,...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以马鞍山市和县某倾倒固体废物场地为研究区,以未受污染环境的邻近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结果为基线,围绕因果关系、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进行损害实物量化,开展损害鉴定评估,并提出恢复方案,计算环境损害价值量化费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硫酸盐、总硬度、锰、溶解性总固体(TDS)和氯化物的浓度超过基线水平,环境损害事实确认;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地下水污染区域范围合计8600 m^(2),总静态抽水量约为20197.06 m^(3);研究区的环境损害价值量化费用共计1183151.41元。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场地的修复治理、污染责任认定及损害赔偿提供科学依据和综合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倾倒 环境损害评估 数值模拟 实物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与环境损害评估协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伟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4期241-241,共1页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突发环境事件在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应急监测工作、应急处置工作对环境评估工作的重要程度,同时也分析出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阶段会导致环境损害工作出现偏差的原因,根据环境损害评估工作中的介入时间以及在应急工作中的内...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突发环境事件在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应急监测工作、应急处置工作对环境评估工作的重要程度,同时也分析出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阶段会导致环境损害工作出现偏差的原因,根据环境损害评估工作中的介入时间以及在应急工作中的内容等多个方面,提出如何处理应急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处置 环境损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的驱动因素与机制完善:基于949个案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丁霖 余文梦 竺效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9-1526,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有助于生态环境损害的价值化评价与损害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析,是损害修复与赔偿的重要依据.然而,现有法律与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机制.为厘清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的驱动因素,以完善启动机...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有助于生态环境损害的价值化评价与损害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析,是损害修复与赔偿的重要依据.然而,现有法律与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机制.为厘清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启动的驱动因素,以完善启动机制,在梳理现行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分析949个环境民事司法案例数据,探讨启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驱动因素,继而对启动机制的完善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生态损害鉴定评估启动主体较广泛,原告方主体类型、被告方主体类型、生态环境损害类型、审理法院级别等因素对损害鉴定评估启动具有显著影响;国家公权机关启动的鉴定结果认可度高于社会组织和私人主体,诉前鉴定的诉讼成本较低.基于此,提出通过明确诉前以生态环境行政机关启动为主、诉中由法院决定是否启动的顺位规则,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启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驱动因素 启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丹 徐伟攀 +2 位作者 朱文英 张衍燊 於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9-1066,共8页
因果关系判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关键环节.为了应对我国日益增加的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事件和诉讼需求,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技术方法研究十分必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主要是通过构建污染源到受体的途径,来确定污... 因果关系判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关键环节.为了应对我国日益增加的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事件和诉讼需求,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技术方法研究十分必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主要是通过构建污染源到受体的途径,来确定污染源与损害之间的关联性.基于该原则,结合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实践,构建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因果关系判定的技术框架,包括源和受体中污染物的同源性分析、污染物在污染源与受体之间传输载体和介质的识别、传输污染物的载体的运动方向和污染物浓度梯度方向的确定、污染物在源和受体之间迁移途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4个步骤.同源性利用指纹图谱、多元统计、同位素等方法进行分析,载体和介质基于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污染调查等手段识别,载体和污染物迁移方向判断以及迁移途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通过空间模拟等技术实现.将所构建的技术框架和方法在某企业与下游池塘污染事件案例中进行应用,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源(企业)和受损资源(池塘水体)中污染物主要为Zn,具有同源性;通过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识别出污染物传输的载体和介质为土壤和地下水;运用取样分析和空间模拟方法判断载体的运动方向为污染源向载体的方向,但地下水Zn污染羽在该方向上不连续;进一步结合影像分析、地质条件分析、人员访谈等,证实迁移途径不连续的原因为存在优势通道,最终判定污染源(企业)与下游池塘污染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案例应用也证实了该研究所提出的技术框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下水 环境损害评估 因果关系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遗留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彬 叶脉 +4 位作者 杨国义 陈佳亮 张路路 范彬 杨泽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电镀工业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该文选取土壤中重金属和氰化物作为特征污染物,将一类用地土壤筛选值作为环境基线,围绕因果关系、土壤损害状况、土壤损害量化等方面开展损害鉴定评估,进一步根据未来规划对场地进行人...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电镀工业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该文选取土壤中重金属和氰化物作为特征污染物,将一类用地土壤筛选值作为环境基线,围绕因果关系、土壤损害状况、土壤损害量化等方面开展损害鉴定评估,进一步根据未来规划对场地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并提出恢复方案,最后对土壤损害价值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场地土壤中镍、铜和氰化物均超基线水平,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1.70、0.49和6.32倍。该次场地土壤环境损害事实明确,污染行为与土壤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采用反距离权重方法对场地内镍、铜和氰化物分布进行空间插值测算,场地土壤受到损害的面积共计24076 m^(2),受损深度为0~5 m,受损土壤方量为55738 m^(3)。场地土壤中镍、铜和氰化物的风险水平均不可接受,需要对场地进行修复治理。基于人体健康风险控制值计算的场地土壤修复量为23694m^(3),经筛选提出该场地污染土壤采用异位化学氧化+水泥窑处置。最终计算土壤环境损害价值量为2162万元,研究成果可为最终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污染责任人认定以及环境损害赔偿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遗留工业场地 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 修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6
作者 武子豪 吴礼滨 +5 位作者 洪伟 丁泽聪 易皓 张晓园 曾子龙 崔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60-2868,共9页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不断发生,损害鉴定工作流程复杂、案件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数据缺失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如现场勘察耗时耗力、污染物溯源困难、基线不清、损害赔偿金额...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不断发生,损害鉴定工作流程复杂、案件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数据缺失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如现场勘察耗时耗力、污染物溯源困难、基线不清、损害赔偿金额难以确定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已在数据挖掘、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综述机器学习在上述领域的已有进展,结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总体工作流程,本文深入探究了机器学习在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机器学习在鉴定评估工作中的挑战和局限性,指明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提高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效率,促进损害鉴定评估有序化、系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机器学习 图像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治理成本法的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超 王伟 +2 位作者 张博 马栋 吕俊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87-2793,共7页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治理成本法 地表水污染 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地下水基线确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任越 李婷 魏建宇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6期120-122,共3页
通过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可以对污染环境事件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多角度、多方面综合判断环境受损程度,为后续污染修复和损害量化提供准确、客观的理论依据。在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体系中,地下水基线的确定是评估程序的基础工程,也是难... 通过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可以对污染环境事件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多角度、多方面综合判断环境受损程度,为后续污染修复和损害量化提供准确、客观的理论依据。在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体系中,地下水基线的确定是评估程序的基础工程,也是难点之一。本文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的整体框架上,结合地下水物理、化学特性,对地下水基线确定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和优化,明确了地下水基线确定原则,旨为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地下水基线 地下水污染 基线确定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照区域法确定土壤环境损害基线的新旧指南对比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蕴芳 文静 +7 位作者 熊晶晶 易皓 崔恺 林健聪 洪伟 刘跃丹 王丽 冯佳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6-1039,1046,共5页
为分析技术指南修订对基于对照区域法确定土壤环境损害基线的影响,收集18个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的检测数据,应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以下简称旧指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 为分析技术指南修订对基于对照区域法确定土壤环境损害基线的影响,收集18个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的检测数据,应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以下简称旧指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GB/T 39792.1—2020)(以下简称新指南)分别确定基线,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指南在对照点分布及样品数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基线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完善;18个案例根据新、旧指南确定的基线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变化率90%置信区间重叠部分为18.7%~82.6%。建议开展相关研究,依据土壤环境损害情形的差异性、土壤污染物浓度和其他理化指标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修订完善确定土壤环境损害基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基线 对照区域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水资源损失评估方法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俭 赵士波 +2 位作者 李新宇 蔡锋 张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0-204,共5页
为研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水资源损失的评估方法,以某次突发性油类污染事件为例,探索了影子价格法、虚拟成本法和排污收费法在应急处置阶段水资源损失评估中的应用,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3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其量化结果... 为研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水资源损失的评估方法,以某次突发性油类污染事件为例,探索了影子价格法、虚拟成本法和排污收费法在应急处置阶段水资源损失评估中的应用,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3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其量化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从不同角度量化的水资源损失存在一定差异,在给定的案例条件下,3种方法量化结果大小顺序为影子价格法>虚拟成本法>排污收费法。此外,3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并且评估所需参数和操作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可根据资料的完整度及适用程度灵活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水资源损失 环境损害评估 虚拟治理成本法 影子价格法 排污收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
11
作者 林健聪 刘跃丹 +3 位作者 刘蕴芳 文静 曾子龙 易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28-2838,共11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污染环境行为确认、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价值量化等关键环节的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并利用典型农田污染案例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鉴定评估方法合理可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对于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污染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案例分析 因果关系 价值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建筑垃圾倾倒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陈佳亮 宋烺 +8 位作者 王林 叶脉 李彬 范彬 杨泽涛 谭昊言 金荣周 张路路 贾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4-1562,共9页
为探讨建筑垃圾倾倒行为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某典型建筑垃圾倾倒污染农用地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为例,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建筑垃圾倾倒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 为探讨建筑垃圾倾倒行为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某典型建筑垃圾倾倒污染农用地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为例,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建筑垃圾倾倒对农用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倾倒区域土壤样品的OTU数量明显低于对照区域,土壤细菌多样性呈现出随污染程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建筑垃圾倾倒行为导致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相对丰度升高的类群主要为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ota)和热脱硫杆菌门(Thermodesulfobacteriota),相对丰度降低的类群主要为芽孢杆菌门(Bacill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冗余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倾倒区域和对照区域的Pb、Cu、Zn等特征污染指标与优势细菌类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信息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具有应用潜力,对于不断细化完善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建筑垃圾倾倒 农用地 重金属污染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言
13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2-I0002,I0001,共2页
2015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从国家层面,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之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作为第四类司法鉴定,纳入全国司法鉴定统一登记管理,农业环境... 2015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从国家层面,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之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作为第四类司法鉴定,纳入全国司法鉴定统一登记管理,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随之进入快车道。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涉及农业环境学、生态学、管理学、法学等众多学科体系内容,探索和创新新时期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理论、技术、方法是支撑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试点方案 司法鉴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国务院办公厅 新时期农业 统一登记管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