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车线隧系统的环境振动预测评估方法及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磊 胡逸宁 +4 位作者 朱光楠 刘向明 刘虎兵 龙辉 黄厚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7-1187,共11页
针对与日益稠密的城市地铁网相伴而生的地铁车致环境振动问题,基于车辆-轨道-隧道空间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引入环评经验预测公式,发展了高效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估方法,研究行车速度、扣件和减振垫刚度阻尼参数组合策略对隧道壁分频... 针对与日益稠密的城市地铁网相伴而生的地铁车致环境振动问题,基于车辆-轨道-隧道空间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引入环评经验预测公式,发展了高效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估方法,研究行车速度、扣件和减振垫刚度阻尼参数组合策略对隧道壁分频振级和地表Z振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频谱幅值增大,隧道壁Z振级先增大,而后Z振级因峰值频率向高频偏移出计权范围而减小。选用扣件参数时需兼顾行车性能和环境振动的影响,扣件刚度超过60 kN/mm后减振效果不明显;轮重减载率会随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扣件阻尼宜选择26(kN·s)/m以下可满足限值要求。减振垫对隧道壁振动影响幅度较扣件显著,阻尼小于600(kN·s)/m^(3)时隧道壁Z振级随着减振垫刚度阻尼的增大而增大,隧道壁Z振级在隔振频率20Hz、阻尼600(kN·s)/m^(3)达到最大值。此外,基于规范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距线路中心的达标范围,设计车速80 km/h及以下时,居民、文教建筑应距地铁线路中心20 m以上,商业、工业建筑应距地铁线路中心10m以上;20~1000(kN·s)/m^(3)减振垫阻尼以及5~24Hz隔振频率对应室内振级都能满足商业、工业建筑的要求,采用600(kN·s)/m^(3)以上的阻尼需要居民、文教建筑距线路中心10m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结构减振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隧道动力相互作用 实测验证 地表振级分布 参数组合分析 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自动识别方法
2
作者 李秋义 罗伟 +2 位作者 杨建近 朱彬 朱胜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于准确计算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评价指标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数据以及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典型的监测数据样本为具体分析对象,研究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 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于准确计算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评价指标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数据以及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典型的监测数据样本为具体分析对象,研究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消除此类影响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车致环境振动的评价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导致峰值保持法计算得到的源强样本分频振级最大差异达5.5 dB;W计权和Wk计权得到的车致环境振动源强加速度Z振级有明显差异,两种计权下源强样本的Z振级最大差值达3.5 dB,且在列车通过时这种差异明显变大,利用这一特点能够提出自动识别列车通过时段的方法,提高车致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自动识别方法 列车通过时段 车致环境振动 振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新型阻尼隔振结构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祥秋 冯天俊 张火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空沟隔振与4种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3.5%,对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2.7%;而空沟隔振对铅垂向与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则分别为10.2%和2.8%。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频率为20~30 Hz的水平向振动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而空沟隔振对该频域范围内水平向振动的减振效果不明显。空沟隔振与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振动频率低于50 Hz的铅垂向振动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但对振动频率超过50 Hz的铅垂向振动的减振效果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阻尼隔振结构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 模型试验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叠落站台车站列车引发环境振动实测分析
4
作者 生安香 李立云 +1 位作者 冯军和 王维凝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7-243,共7页
为揭示地下叠落站台车站中列车进出站诱发的环境振动特征,现场实测列车进出某地下叠落站台车站时站台层、站厅层和上方地面的竖向振动,对实测结果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1/3倍频程分析以及最大Z振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负三层列车进出... 为揭示地下叠落站台车站中列车进出站诱发的环境振动特征,现场实测列车进出某地下叠落站台车站时站台层、站厅层和上方地面的竖向振动,对实测结果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1/3倍频程分析以及最大Z振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负三层列车进出站引发的振动大于负四层列车,列车出站诱发的振动大于同层列车进站,轨道上方的地面振动略大于站厅层;加速度时程具有明显的进、出站差异;列车进出站诱发的竖向振动主要集中于50~75 Hz频段,中心频率为63 Hz的频段是其振动主频段;上行线列车进站引发的地面振动在轨道外侧25 m左右处存在振动放大现象,而下行线列车出站引起的振动放大区距离轨道中心线更远。实测结果可为地铁列车进出站诱发环境振动问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 地铁车站 进出车站 现场实测 振动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条件下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环境振动实测分析
5
作者 牛晓莉 周宇 +3 位作者 张宏亮 康锴 段玉振 李静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05,共7页
[目的]对运营条件下的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的环境振动特点进行实测分析。[方法]以某市运营6年的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列车速度、不同曲线半径和不同减振措施对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的轨道振动和环境振动的影响。[结果及结论... [目的]对运营条件下的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的环境振动特点进行实测分析。[方法]以某市运营6年的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列车速度、不同曲线半径和不同减振措施对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的轨道振动和环境振动的影响。[结果及结论]当车速在70~90 km/h时,车速每增加10 km/h,地面振动源强处的最大Z振级VLZ,max约增加1.1~1.4 dB,符合环评导则的速度修正项建议值;线路从直线到半径800 m曲线,再到半径400 m曲线,地面源强处振动加速度级会增大3.7~4.1 dB,Z振级增加值略高于环评导则的线路修正项0.9~2.4 dB;减振扣件对8~200 Hz频段的地面振动均有影响,最大差值处的频率为50 Hz,振动加速度级降低约4.1 dB;梯形轨枕道床对4~200 Hz频段的地面振动均有影响,最大差值处的频率为31.5 Hz,振动加速度级降低约8.2 dB。长期运营条件下,梯形轨枕道床比减振扣件对地面源强处振动的降低效果好,影响频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高架线路 U型梁 轨道减振 环境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地下线振源特性及环境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6
作者 张鑫浩 赵才友 +2 位作者 雷佳鑫 胡文林 姜博龙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共10页
时速400 km超高速运行下诱发的环境振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复兴号列车和高速铁路地下线隧道土体参数,建立列车-轨道-隧道-环境土体精细化仿真模型,计算分析地下线振源特性及环境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列车-轨道-隧道-环... 时速400 km超高速运行下诱发的环境振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复兴号列车和高速铁路地下线隧道土体参数,建立列车-轨道-隧道-环境土体精细化仿真模型,计算分析地下线振源特性及环境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列车-轨道-隧道-环境土体精细化仿真模型预测精度在95%以上;列车运行速度由300 km·h^(-1)提高至400 km·h^(-1)后,钢轨、轨道板和隧道壁的垂向与横向振动加速度明显增加;在列车时速400 km超高速运行下,钢轨、轨道板与隧道壁的振动加速度时域峰值分别达290,137和0.29 m·s^(-2),最大分频振级分别为156,137和96 dB;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高于63 Hz的高频振动呈现显著衰减趋势,而1~4 Hz低频区间的振动能量却表现出随距离递增的增强特性;振动在由地面0 m传递至60 m的过程中,最大分频振级从79 dB降低至72 dB,并呈现出衰减率不断降低的非线性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下线 时速400 km 环境振动 精细化仿真模型 振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评价指标转换法的地铁环境振动烦恼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蒙 王婷婷 王佳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6-311,326,共7页
为研究地铁环境振动水平与人体主观烦恼度感受之间的关系,采用指标换算法,推导了最大Z振级VL_(z, max)与四次方剂量值(vibration dose value, VDV)之间的转换关系,并通过现场测试对转换公式中的待定系数进行了拟合。借鉴基于VDV指标的暴... 为研究地铁环境振动水平与人体主观烦恼度感受之间的关系,采用指标换算法,推导了最大Z振级VL_(z, max)与四次方剂量值(vibration dose value, VDV)之间的转换关系,并通过现场测试对转换公式中的待定系数进行了拟合。借鉴基于VDV指标的暴露-响应关系研究成果,得到了基于VL_(z, max)指标的暴露-响应曲线,初步实现了基于我国国标推荐指标的居民振动烦恼度评价。研究表明:单位时间内过车数目增多会导致人体产生烦恼度的比例增加;国标GB 10070、GB/T 50355和GB 55016中推荐的振动限值所对应的居民烦恼度,与国外标准中限值所对应的烦恼度基本一致,最严格限值对应的高度烦恼度比例约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境振动 振动指标 振动舒适度 暴露-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堤对环境振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洪运 王海洋 +3 位作者 刘乾坤 董捷 胡建林 周小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堤填高、坡率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在京张高速铁路路基段附近开展现场实测,研究其环境振动的传播衰减规律。基于现场实测结果利用FLAC3D建立数值仿真模型,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进行路堤填高...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堤填高、坡率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在京张高速铁路路基段附近开展现场实测,研究其环境振动的传播衰减规律。基于现场实测结果利用FLAC3D建立数值仿真模型,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进行路堤填高、坡率对环境振动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现场实测振级幅值均小于63 dB,整体而言测点振级随着测点与线路外轨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当路堤高度为1 m时,相对于路堤高度为0 m测点在距铁路线距离60 m范围以内振级出现反弹放大的现象;当路堤高度大于2 m时,相对于路堤高度为0 m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大;因此,建议路堤高度在设定时不小于2 m;当边坡直立时地表振动最小;当坡率大于0时,相对于边坡直立时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大;因此,建议采用U型槽结构路堤,其对环境振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 高速铁路 路堤 现场实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加速对振动源强及环境振动传递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4,共6页
为缓解地铁列车出站加速过程引起的振动对车站内工作人员及上盖物业居民的影响,首先应探明环境振动传递特性,通过对某城市地铁车站的3个隧道内矩形断面及隧道上方地面进行现场实测,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地铁列车出站加速过程对振动源... 为缓解地铁列车出站加速过程引起的振动对车站内工作人员及上盖物业居民的影响,首先应探明环境振动传递特性,通过对某城市地铁车站的3个隧道内矩形断面及隧道上方地面进行现场实测,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地铁列车出站加速过程对振动源强及环境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铁列车出站的加速过程中,引起的钢轨振动响应随车速提高而增大,但是道床和隧道壁的加速度峰值在行车速度为40 km/h断面处最大,主要原因是车辆加速初段引入的低频冲击;(2)地面和隧道的振动主频都在63 Hz附近,说明车站结构可以有效传递该频段的振动,且车速对该主频没有影响;(3)对于地铁车站的上部土体,振动在地面横向传递过程中存在放大区,在设计地铁隧道上方地面建筑物布局时,需重视该效应;(4)本次测试的车站区间,隧道壁源强到地表的衰减约为5 dB,小于区间的衰减,主要原因是地铁车站结构对振动的衰减要弱于土体,考虑到地铁车辆在车站边界已经达到了较高速度,因此车站附近的环境振动问题需要更加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列车加速过程 振动源强 环境振动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环境振动源强预测随机可靠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校恺 韦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6-344,共9页
不同线路之间工程条件的差异导致18导则半经验模型环境振动源强预测准确度较低,致使后续减振工作浪费大量时间、经济成本。为了提高预测准确度,实现环境振动敏感点的精准筛选,节约减振成本。建立了可以反映隧道壁振动的车辆-轨道-盾构... 不同线路之间工程条件的差异导致18导则半经验模型环境振动源强预测准确度较低,致使后续减振工作浪费大量时间、经济成本。为了提高预测准确度,实现环境振动敏感点的精准筛选,节约减振成本。建立了可以反映隧道壁振动的车辆-轨道-盾构隧道耦合振动模型,基于蒙特卡洛(Monte Carlo,MC)法提出了一种环境振动源强预测随机可靠度分析方法,以半经验模型中的3个修正项C_(W)、C_(R)及C_(T)为例,分析了导致修正项预测准确度具有随机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化管理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单个工况计算时间为90 s,可弥补MC法耗时的缺点,时域幅值误差在12%以内,源强误差在1 dB以内;同种扣件不同弹性垫板之间非线性载频变刚度的差异是导致C_(W)准确度具有随机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因素会导致源强预测存在-1~+3 dB的误差;不同线路之间钢轨磨耗等级的差异是导致C_(R)准确度具有随机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因素会导致源强预测存在-3~+3 dB的误差;不同中硬土之间弹性模量的差异过大是导致C_(T)准确度具有随机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土体剪切波速在250~375 m/s时C_(T)的准确度较高,当在375~500 m/s时,C_(T)的准确性较低,预测误差可达3 dB;当同时考虑多个修正项带来的误差时,源强预测误差范围可达-4~+9 dB,设计时极有可能采取不符合断面实际要求的减振措施,从而浪费大量减振成本,因此建议严格控制扣件弹性垫板非线性载频变刚度、钢轨磨耗等级等因素的随机性,并以剪切波速375 m/s为界将中硬土划为两类并给出相应的修正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环境振动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诱发的砖混结构环境振动及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振刚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解决地铁运行引起的邻近砖混结构环境振动问题,以某7层砖混结构为研究对象,实测隧道内、室外地面、结构楼板的振动响应,分析振动沿“隧道-地面-结构”的传递规律,并由此提出建筑物内环境振动超标可能的原因:隧道埋深浅、建筑与隧道距... 为解决地铁运行引起的邻近砖混结构环境振动问题,以某7层砖混结构为研究对象,实测隧道内、室外地面、结构楼板的振动响应,分析振动沿“隧道-地面-结构”的传递规律,并由此提出建筑物内环境振动超标可能的原因:隧道埋深浅、建筑与隧道距离近且处于同个土层使得土体对振动的衰减效果较差;结构部分楼板共振导致振动响应超过评价规定的室外地面和室内首层。进一步建立该砖混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实测柱底竖向加速度作为荷载,并对比实测楼板响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模拟计算结果证实中间层及顶层楼板的放大效应,并通过分析获得了楼层数量、层高、板厚、墙厚参数对振动响应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对砖混结构的环境振动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境振动 砖混结构 环境影响评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嘉 李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2,共8页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振动影响。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是确定振动评价方法、指标和限值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振动传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总结近年来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轨道交...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振动影响。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是确定振动评价方法、指标和限值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振动传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总结近年来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轨道交通环境振动范畴、振动描述与测量基本参量和振动预测与控制方法进行梳理,提出现行标准中有待修正的内容,以期为治理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 振动标准 振动评价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环境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德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208,共7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拓展地越来越大。目前地铁设计速度多为80~120 km/h,对于长距离通勤略显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融合,更高速度的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并已经在某些城市投产运营。为掌握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下...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拓展地越来越大。目前地铁设计速度多为80~120 km/h,对于长距离通勤略显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融合,更高速度的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并已经在某些城市投产运营。为掌握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产生的环境振动影响,对某城市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开展系统的环境振动测试,包括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测试;地面振动和室内二次结构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列车速度在124~152 km/h时,钢轨振动为109.7~111.2 dB,道床振动为75.6~77.4 dB,隧道壁振动为67.5~69.4 dB,平均速度138 km/h时,隧道壁振动为68.7 dB;列车振动传至地面后,隧道正上方距离轨道0~40 m地面振动最大Z振级为46.4~60.2 dB,地面振动基本符合随距离加大而减小的衰减规律,但是距离轨道10 m处测点的振动响应较0 m处测点存在放大现象;采取橡胶隔振垫整体道床情况下,近、远轨列车通过时隧道上方建筑物一层室内二次结构噪声最大值分别为32.7 dB(A)、28.4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地下线 振动源强 测试试验 环境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减振扣件改造前后环境振动实测与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贤洪 牛瑞 +2 位作者 张淑芳 韩正东 龙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7-42,共6页
[目的]为解决国内某地铁既有线沿线建筑物振动超标问题,将该线路轨道的普通扣件改造为减振扣件,并通过实测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减振扣件的减振效果。[方法]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线-隧-土-建筑耦合系统数值仿真模型,通... [目的]为解决国内某地铁既有线沿线建筑物振动超标问题,将该线路轨道的普通扣件改造为减振扣件,并通过实测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减振扣件的减振效果。[方法]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线-隧-土-建筑耦合系统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确定了减振扣件垂向刚度的合理取值;通过测量列车通过监测断面时隧道内和建筑物的振动数据,分析并评估了改造前后列车通过线路时的环境振动水平。[结果及结论]轨道减振扣件改造前,钢轨、道床板、隧道壁和建筑物室内的最大振级峰值对应的中心频率均为63 Hz,对应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P2(簧下质量与轨道质量在轨道弹性系统上的振动)共振频率;数值仿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随着扣件的垂向刚度减小,隧道壁及建筑物的振动有明显降低;为保证环境振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扣件垂向刚度取值宜降低至8 kN/mm;与改造前的普通扣件轨道相比,采用减振扣件后,隧道壁的最大Z振级可降低8.9 dB,建筑物的最大Z振级可降低7.5 dB,减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环境振动 减振降噪 减振扣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域铁路高架线环境振动源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我国市域铁路先行先试的示范工程。为了给新建市域铁路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在S1线开展了环境振动源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及建议:相比地面测点,桥面测点的测试数据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域铁路高架线环境振动源...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我国市域铁路先行先试的示范工程。为了给新建市域铁路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在S1线开展了环境振动源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及建议:相比地面测点,桥面测点的测试数据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域铁路高架线环境振动源强测试建议采用桥面测点;采用ISO 2631—1:1985计权标准,VLz,max的计算值较采用ISO 2631—1:1997计权标准小2~4 dB。温州市域铁路S1线高架直线地段,市域动车组列车匀速95 km/h通过工况下,环境振动源强测试结果:采用ISO 2631—1:1997计权标准时为94.1 dB,采用ISO 2631—1:1985计权标准时为90.6 dB。基于所测有限工况的比较发现,列车运行速度增加15 km/h时,振动源强测试值增加3~5 dB;曲线地段曲线半径减小700 m时,振动源强测试值增加约4.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环境振动 环境振动源强 高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参数随机性对高速铁路周围环境振动影响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艳梅 李东伟 杨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134,共7页
为探究场地土参数的随机性对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影响,获取场地土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后验随机分布样本,建立列车-轨道-地基土耦合模型计算高速列车通过时场地土表面的随机振动响应。基于概率分析理论,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推演地面随机振... 为探究场地土参数的随机性对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影响,获取场地土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后验随机分布样本,建立列车-轨道-地基土耦合模型计算高速列车通过时场地土表面的随机振动响应。基于概率分析理论,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推演地面随机振动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获得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1/3倍频程计权振级以及具有95%置信水平的Z振级双侧置信区间,对随机土参数振动影响的敏感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用“环境振动阈值”和“距离过渡区”对高速铁路周围已建和拟建建筑物进行评估和预测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通环境振动的预测和评价中,土参数的随机性不容忽视;土参数的随机性对高频振动和远场振动的影响较明显;在距离振源较远的区域,场地土材料阻尼比的随机性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大于土体剪切模量随机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环境振动 后验随机土参数 置信区间 环境振动阈值 距离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的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46
17
作者 闫维明 聂晗 +3 位作者 任珉 冯军和 张袆 陈建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7-191,共5页
本文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某地铁交通1号线沿线典型区段引起的环境振动实况和振动特性及传播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振动Z振级主要由测点到轨道中心的水平距离决定,并且在离开地铁隧道中心线一定距离范围内,地面振动Z振级... 本文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某地铁交通1号线沿线典型区段引起的环境振动实况和振动特性及传播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振动Z振级主要由测点到轨道中心的水平距离决定,并且在离开地铁隧道中心线一定距离范围内,地面振动Z振级存在振动放大区。此外,本文还根据实测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该地铁1号线引起环境振动Z振级的统计回归公式。该式从数学表达式的角度反映了振动信号的放大效应,可为预测或估计地铁运营诱发的环境振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铁道 环境振动 振动实测 Z振级 振动放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件胶垫刚度的频变性对地铁隧道环境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韦凯 杨帆 +1 位作者 王平 肖军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6,共7页
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及有限元谱分析技术,提出考虑扣件胶垫刚度频变特性的地铁隧道环境振动频域求解法。在理论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的基础上,探讨扣件胶垫刚度频变对地铁隧道环境振动频域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地铁隧... 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及有限元谱分析技术,提出考虑扣件胶垫刚度频变特性的地铁隧道环境振动频域求解法。在理论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的基础上,探讨扣件胶垫刚度频变对地铁隧道环境振动频域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地铁隧道环境振动频域求解法及其参数选取方法基本合理,并且在频域范围内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地铁隧道环境振动中心频率25Hz以下,胶垫刚度频变的影响低于0.3dB,可不予考虑,但是频变的胶垫刚度会显著影响中心频率25Hz以上的近场地面高频振动响应,不仅影响其频域幅值大小,还将改变其频域分布;随着地铁轨道不平顺的持续恶化,如不考虑胶垫刚度的频变特性,仅提高胶垫刚度易导致地铁环境振动低频与高频预测结果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环境振动 扣件胶垫 刚度频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县木塔环境振动试验 被引量:15
19
作者 温瑞智 周正华 +3 位作者 毛国滨 周雍年 吴惟廉 任增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对于复杂的塔状古建筑物,建立一个合适的简化的数学模型是不易实现的。与强迫振动试验相比,环境振动试验比较简单、方便,所确定出的小振幅水平下的木塔结构动力特性具有足够的精度。本文首先结合应县木塔结构环境振动测试实例对环境振... 对于复杂的塔状古建筑物,建立一个合适的简化的数学模型是不易实现的。与强迫振动试验相比,环境振动试验比较简单、方便,所确定出的小振幅水平下的木塔结构动力特性具有足够的精度。本文首先结合应县木塔结构环境振动测试实例对环境振动测试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采用随机信号数据频域分析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木塔结构的自振频率。同时,依据不同测点在固有频率处响应的比及零迟时互相关函数确定木塔结构的振型。最后,本文依据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采用半功率点法计算各振型的阻尼比。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在两水平方向上木塔的振动特性存在些微差异,第一振型阻尼比较第二振型阻尼比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试验 自振频率 振型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运行诱发的环境振动数值模拟与模型预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鹤年 阳建强 +1 位作者 孙广俊 肖军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8-993,共6页
通过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和地基土三维振动仿真模型,分析了列车速度、地基土特性和隧道埋深3个因素对地面环境振动的影响规律,并与部分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基于回归分析,提出了多因素影响下的地面环境振动简化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建立的... 通过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和地基土三维振动仿真模型,分析了列车速度、地基土特性和隧道埋深3个因素对地面环境振动的影响规律,并与部分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基于回归分析,提出了多因素影响下的地面环境振动简化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和预测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地铁运行引起的地面环境振动的实际情况;随着列车速度增加,地面竖向振动加速度增大,且距离地铁线路越远,速度的影响越显著;距离地铁线路越远、地基土的卓越周期越大或隧道埋深越深,地面竖向振动加速度均越小,且地基土的卓越周期越大,振动在地基中的衰减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境振动 有限元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