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污染减排——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原毅军 贾媛媛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9,共9页
近些年,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衡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影响的效应,本文采用2007年和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和污染排放数据,构建了14部门环境投入产出表,将完全排放系数分解为技术进步... 近些年,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衡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影响的效应,本文采用2007年和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和污染排放数据,构建了14部门环境投入产出表,将完全排放系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大于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整个污染减排的作用最为积极和显著。但技术进步的影响始终是有限的,在"十二五"期间和以后发展中,应更加重视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变动 污染减排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省际转移研究--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7
2
作者 兰天 韩玉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6,共13页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省际碳转移问题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利用最新编制的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尝试从对外贸易与省际贸易两个维度考察中国31个省份的碳排放转移,并在分析不同省份对外贸易碳...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省际碳转移问题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利用最新编制的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尝试从对外贸易与省际贸易两个维度考察中国31个省份的碳排放转移,并在分析不同省份对外贸易碳排放流动关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省际碳转移方向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从中国31个省份碳排放转移模式来看,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由对外贸易引起的净碳流入可通过省际贸易向外转移,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内陆省份间的碳转移是由省际贸易主导;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呈净流入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的工业制成品隐含碳含量较高,而省际碳转移则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贸易;从测算结果来看,大多数省份进出口产品的碳贸易条件CTT>1,表明比进口更为“肮脏”的出口结构不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省际碳贸易条件以及碳排放强度的显著差异是影响各省份碳转移流向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加快推进省际合作碳减排机制建设,将有助于外贸低碳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碳转移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碳贸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贸易隐含水体氮排放转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牛坤玉 金书秦 钟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0-167,共8页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是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近年来氮足迹与全球氮循环问题日益引发关注,水体氮是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来自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氮肥生产以及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本研究利用全球污染排放数据库,基...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是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近年来氮足迹与全球氮循环问题日益引发关注,水体氮是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来自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氮肥生产以及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本研究利用全球污染排放数据库,基于2015年的全球投入产出模型,从污染转移总量以及贸易流污染排放强度两方面计算了国际贸易对全球水体中的氮排放格局的影响。主要结论:(1)水体氮排放量的转移方向与大小与区域距离的远近、农业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达程度有关。水体氮排放转移量较大的贸易流大部分为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向经济次发达区域的污染转移,一些农业资源禀赋程度相似、区域距离较远的区域污染转移量一般较小。一个国家向经济发展程度比自己低的区域出口的产品流隐含的污染强度低,向比自己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出口的产品污染强度高。建议通过农机具援助、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快对非洲、亚洲等区域的农业技术转移和扩散,帮助农业生产欠发达地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降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出口的贸易流中的污染强度。(2)2015年,中国贸易隐含的水体氮污染净进口量为16万t,占到全球水体氮进口的2. 72%,谷物进口大幅增加是产生水体氮净进口的重要原因。大幅增加的进口以及过高的粮食库存不仅给世界带来资源环境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本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因此不仅应从产量上关注粮食安全,还要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调整粮食供给结构、种植结构和进出口结构,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农业生产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水体氮 隐含排放 排放转移 全球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环境规制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环境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可茂 席利卿 彭开丽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8,共13页
中国园艺产品向来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品,而随着国外环境规制水平的普遍提高,本国的出口量出现了连年下滑,过去一味强调成本竞争力的做法已不再适用。本文以行业污染未支付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以产品价格的增幅... 中国园艺产品向来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品,而随着国外环境规制水平的普遍提高,本国的出口量出现了连年下滑,过去一味强调成本竞争力的做法已不再适用。本文以行业污染未支付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以产品价格的增幅来衡量国际竞争力受影响的程度,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强环境规制对中国主要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2005年以来产品价格涨幅逐年有所提高,茶叶及蔬菜类的增幅最为显著,分别达到8%与7%以上;水果类(落叶水果、亚热带水果、柑桔类)及瓜果类等产品的增幅在5%~7%左右;此外,分地区产品价格增幅的测算对外向型农业规划调整有参考意义。因此,强环境规制对园艺产品的价格水平是有一定影响的,未来为了扩大园艺产品的出口,必须在强环境规制下提升园艺产品的品质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园艺产品 出口竞争力 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对经济与环境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伟 王金南 +2 位作者 蒋洪强 雷宇 毕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全产业链视角,采用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化模拟了在现有产业技术条件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计划》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计划》项目实施:1将拉动我国GDP累计增加20 570×10... 基于全产业链视角,采用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化模拟了在现有产业技术条件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计划》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计划》项目实施:1将拉动我国GDP累计增加20 570×108元,非农就业岗位累计增加260×104个,起到刺激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等作用;2将直接带动环保装备制造、建筑安装、综合技术服务、锅炉技术改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产业链关联间接带动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不含塑料和橡胶,下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3将累计新增SO2、NOx、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21.3×104、96.0×104和60.7×104t,年均新增排放量相当于预期减排能力的3.8%、2.2%、2.2%,主要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工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业等5个行业;4将累计新增煤炭、水资源消耗量分别为1.6×108和108.2×108t,二者的年均新增消耗量相当于2010年消耗量的1.05%和0.36%,主要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及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未来应加快环保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火电、钢铁等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污染治理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从产品供给角度减少大气治理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潜在影响 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环境效应及其关键社会经济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花瑞祥 蓝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10-2218,共9页
为识别和量化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基于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贸易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数据,核算了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环境成本,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索了影响环境成本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①2... 为识别和量化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基于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贸易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数据,核算了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环境成本,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索了影响环境成本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①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期间,中国在工业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固体废物的排放上存在污染逆差,分别为3600×10^8 m 3、3.8×10^4 t、19.7×10^4 t和9.8×10^4 t;但在工业废水和粉尘的排放上存在顺差,分别为5400×104和1.1×10^4 t.②重度污染产业贸易均呈污染顺差,中度污染产业贸易的污染逆差最大,轻度污染产业贸易呈现较小的污染顺差.③中国与东盟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造成污染顺差,而与中高收入国家的贸易则实现了污染逆差.④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进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化率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说明我国从东盟发达的工业国进口了含大量环境成本的工业品,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出口额,表明我国向欠发达国家出口了大量的初级工业品.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减少重度污染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优化出口结构,避免成为“污染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一带一路” 东盟 环境效应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含碳测算的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金田 董博 许冬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5,共8页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5和2007年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并对相应的贸易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碳污染转入国,且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金属产品制造业等少数几个高隐含碳排放产业,而这样的贸...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5和2007年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并对相应的贸易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碳污染转入国,且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金属产品制造业等少数几个高隐含碳排放产业,而这样的贸易结构不利于降低碳排放。为改善现有的贸易结构,给出以下建议:鼓励发展碳污染转出产业以及因贸易而存在少量碳污染转入但顺差额较高产业的贸易;限制因贸易而导致大量碳污染转入且顺差额较低甚至是逆差产业的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结构优化 隐含碳测算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隐含水-能-碳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保乾 肖佳慧 《水利经济》 2023年第1期47-54,61,104,105,共11页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中虚拟水、隐含能及隐含碳流量,进一步结合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研究分地区与分部门间的水能碳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水、能和碳在地区间和部门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第二产业和隐含能碳相...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中虚拟水、隐含能及隐含碳流量,进一步结合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研究分地区与分部门间的水能碳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水、能和碳在地区间和部门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第二产业和隐含能碳相关性最强。虚拟水、隐含能和隐含碳调出调入中,江苏、浙江为关键省份,农业、建筑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是关键部门。深入研究隐含水能碳耦合特征,从贸易平衡视角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为3类,发现隐含水能碳压力存在从发达地区转入欠发达地区的环境不公平现象。长江经济带应注重关键地区和关键部门节水节能减碳目标落实,推动产业结构低碳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加快形成区域协同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能碳耦合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电力相关碳排放核算框架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魏文栋 张鹏飞 李佳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8-46,共9页
准确、全面地核算区域电力相关碳排放(后文简称电力碳排放)是指导减排的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贸易对区域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导致“碳排放泄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碳减排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IPCC清单编制... 准确、全面地核算区域电力相关碳排放(后文简称电力碳排放)是指导减排的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贸易对区域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导致“碳排放泄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碳减排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IPCC清单编制法、网络法和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涵盖生产侧、供给侧和消费侧的电力碳排放核算框架,并编制了2012年我国30个省区不同视角下的电力碳排放清单。结果表明:①地区在不同视角下的电力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以内蒙古为例,2012年其生产侧、供给侧、消费侧视角下电力碳排放分别为3.76亿t、2.39亿t和1.26亿t。②不同视角下各省电力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火力发电比重高的北方省份(如内蒙古和山西)有较大的生产侧电力碳排放,制造业所占比重高的中部和东部省份(如河北和山东)有较大的供给侧电力碳排放,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部沿海省份(如江苏和浙江)有较大的消费侧电力碳排放。③各省区之间存在大规模电力碳排放流动。2012年,我国通过输电网络和贸易网络发生的省际电力碳排放流动总量分别为4.60亿t和9.76亿t,分别占全国生产侧电力碳排放总量的13.1%和27.7%。通过输电网络和贸易网络的电力碳排放流动呈现出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空间特征。本文建立的电力碳排放核算框架将生产侧、供给侧、消费侧视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强对电力系统碳排放的认识,为合理划分区域间电力碳排放责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碳排放 电力流动 网络法 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多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暖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中日贸易中的CO_2排放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文中 程永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25,共4页
本文结合中日两国国民收入及外贸基本经济数据,利用数学方程把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国际关系联系起来,建立了环境与经济综合分析的模型,测算经济与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为中日两国的环境政策合作、能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基... 本文结合中日两国国民收入及外贸基本经济数据,利用数学方程把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国际关系联系起来,建立了环境与经济综合分析的模型,测算经济与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为中日两国的环境政策合作、能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贸易 CO2 环境分析用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省际贸易视角的隐含碳权定价研究
11
作者 薛俭 刘露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35,共9页
我国省际贸易快速发展,由此带来隐含碳转移,如何推进省际经济均衡发展,探讨隐含碳省际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而省份间隐含碳权定价成为关键。基于此,首先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各省份的二氧化碳净转移量。其次运用成本重置法构建碳权... 我国省际贸易快速发展,由此带来隐含碳转移,如何推进省际经济均衡发展,探讨隐含碳省际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而省份间隐含碳权定价成为关键。基于此,首先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各省份的二氧化碳净转移量。其次运用成本重置法构建碳权定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估算地区调整系数,测得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结合各省份净转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提出区域内的补偿标准方法。最后,以泛长三角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是隐含碳的净输出省份,山东、湖北是隐含碳的净输入省份,江西、安徽由隐含碳输入省份变为输出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碳权定价 成本重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