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多介质中PCDD/Fs人群健康风险评价——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习邦 许振成 +1 位作者 王俊能 张修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1-316,共6页
基于珠江三角洲不同环境介质(水体、大气和土壤)及食物中PCDD/Fs的研究资料,利用VLIER-HUMAAN模型评估了该区域不同暴露途径下PCDD/Fs对人群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群平均每日摄入PCDD/Fs的量(TDI)为3.312 pg WHO1998-... 基于珠江三角洲不同环境介质(水体、大气和土壤)及食物中PCDD/Fs的研究资料,利用VLIER-HUMAAN模型评估了该区域不同暴露途径下PCDD/Fs对人群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群平均每日摄入PCDD/Fs的量(TDI)为3.312 pg WHO1998-TEQ/kg·d-1,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推荐的容许标准(4 pg WHO1998-TEQ/kg·d-1)。从暴露途径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成年人摄入PCDD/Fs的主要途径食物摄取,约占了98.0%。在食物暴露中,水产品是主要途径,约占总摄入量的70%,蔬菜和肉蛋类分别占了16.6%和10.5%,其它较低。水产品是PCDD/Fs引起人群健康风险的重要风险源,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产品质量,同时,调整饮食结构,降低PCDD/Fs暴露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风险评价 环境多介质 PCDD/FS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世杰 吕永龙 史雅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多个介质中空间尺度上的迁移转化和分配过程进行准确、细致和接近真实的描述,是进行POPs的环境多介质归趋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工具。将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分为环境... 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多个介质中空间尺度上的迁移转化和分配过程进行准确、细致和接近真实的描述,是进行POPs的环境多介质归趋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工具。将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分为环境多介质质量平衡空间区划模型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对目前几种常用的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GLOBO-POP、CliMoChem、BETR、IMPACT2002、G-CIEMS、MSCE-POP和DEHM-POP模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这些模型近十年来在国内外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对当前国内外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监测手段的落后、基础环境参数的不足和实验数据的稀缺是制约国内此类模型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多介质模型 空间分异模型 质量平衡 大气传输 逸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多介质环境铅污染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春梅 欧阳华 +3 位作者 王金达 刘景双 张学林 严登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系统研究了沈阳市大气、土壤、灰尘、加杨叶和儿童血铅等多介质环境中Pb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区铅暴露普遍,各环境介质铅污染较严重.铅浓度空间分异大,从市中心到郊区铅污染由重到轻,局部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形成4个高浓度中心.儿... 系统研究了沈阳市大气、土壤、灰尘、加杨叶和儿童血铅等多介质环境中Pb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区铅暴露普遍,各环境介质铅污染较严重.铅浓度空间分异大,从市中心到郊区铅污染由重到轻,局部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形成4个高浓度中心.儿童血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大气铅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季节变化是冬>春>秋>夏,年变化呈下降趋势.土壤、灰尘、加杨叶介质中的铅浓度重心相距较近, 且都远离几何中心.儿童血铅与大气铅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土壤和灰尘.实行无铅汽油之后,大气铅污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土壤和灰尘中的铅容易以扬尘的方式再次进入大气,成为二次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多介质环境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介质环境下木质素对化肥中N素迁移转化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小建 王德汉 +2 位作者 张玉帅 黄细花 廖宗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8-463,共6页
以木质素包膜复合肥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溶、氨挥发和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木质素包膜复合肥中N素在多介质环境(土壤、水体、大气和植物)下的迁移转化和积累,以及木质素对复合肥中N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包膜肥的氨挥发量明显低于普通... 以木质素包膜复合肥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溶、氨挥发和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木质素包膜复合肥中N素在多介质环境(土壤、水体、大气和植物)下的迁移转化和积累,以及木质素对复合肥中N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包膜肥的氨挥发量明显低于普通复合肥,降幅达5.3%~17.7%,氨挥发量占总施N量的0.2%左右。施用木质素包膜复合肥能显著减少青贮玉米中硝酸盐的积累(P<0.01),最大降幅达20.3%;木质素包膜复合肥中N素的淋溶损失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土壤中肥料的氨挥发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研究认为,木质素能抑制土壤与肥料中N素的水解和硝化作用,调控土壤中矿质态N含量,减少N素的淋溶损失,对肥料中N素转化有很好的调控作用,木质素作为一种农业环境友好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环境 木质素 N素 迁移转化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多介质环境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戴树桂 刘广良 +1 位作者 钱芸 孙玉宝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综述了土壤多介质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吸附、解吸、淋溶、挥发、降解等过程及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需加强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壤 多介质环境 环境污染 吸附 解吸作用 淋溶作用 挥发作用 降解作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丽 戴树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有毒、有害、持久性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环境。生态系统的污染表现出种类上的多样化、危害时间上的持久性和空间上的转移性趋势,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注重多介质环境有机污染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有毒、有害、持久性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环境。生态系统的污染表现出种类上的多样化、危害时间上的持久性和空间上的转移性趋势,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注重多介质环境有机污染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并分析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及研究趋势,希望有助于多介质环境污染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环境 逸度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甲脒等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环境的稳态平衡模型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常明 雷志芳 +3 位作者 王宏 闫海 颜文红 丁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本文对单甲脒等20种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物化参数(Kow,蒸汽压,水溶度,Koc和BCF)的估计,针对池塘和农田2个生态系统构建了稳态平衡速度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模型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预测有机污染物在稳态平衡条... 本文对单甲脒等20种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物化参数(Kow,蒸汽压,水溶度,Koc和BCF)的估计,针对池塘和农田2个生态系统构建了稳态平衡速度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模型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预测有机污染物在稳态平衡条件下多介质环境中浓度的分布有一定意义。对于大多数憎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含量大于水中含量,而水中含量又大于空气中的含量。对于亲水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含量水平的大小顺序则是水>土壤或沉积物>空气。上述两类有机染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水平都具有如下的顺序:叶>根>茎。所研究的20种有机污染物在鱼体内的含量除了2-氯苯和DEHP外,其它所有化合物都差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多介质环境 稳态平衡模型 单甲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基质中全氟化合物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8
作者 李雨珊 杨静 +4 位作者 李晔 杨丁业 丁方方 王余意 刘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51,共13页
利用固相萃取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技术优化了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仪器检测方法和复杂环境样品前处理方法,得到了一套环境多介质中41种全氟化合物的同步提取及检测方法.在仪器优化方面,通过单个标准品... 利用固相萃取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技术优化了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仪器检测方法和复杂环境样品前处理方法,得到了一套环境多介质中41种全氟化合物的同步提取及检测方法.在仪器优化方面,通过单个标准品手动调谐确定了目标物最优化的离子对质荷比和质谱参数,确定了2 mmol/L乙酸铵溶液和甲醇组合作为最优色谱流动相.在样品萃取和净化方面,发现固体样品在30℃水浴下超声萃取10 min比加速溶剂萃取的回收率更高且用时更短;使用平行定量浓缩仪进行氮吹浓缩目标物平均回收率高达104.3%,且比传统水浴氮吹仪节省约50%的时间;分别使用2 mmol/L乙酸铵溶液(pH=3)和1 mL 0.5%氨水甲醇溶液进行固相萃取柱淋洗和洗脱时,样品平均回收率可达108.2%和105.5%.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实际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进行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1~0.34 ng,基质加标回收率为67.9%~174.9%,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为0.03%~28.10%.总体来讲,优化后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比以往方法更省时省溶剂,且灵敏度和回收率都较好,为环境样品的大批量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环境多介质 检测方法 方法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介质腐蚀环境的模糊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院成 张兴昌 岳香彦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7-29,共3页
单介质腐蚀性环境分为强、中、弱、无四级 ,对多种腐蚀介质环境腐蚀性级别的划分 ,目前尚无定量概念 .根据单介质腐蚀性环境的模糊分级及其对工程结构服役可靠度的影响特点 ,定义了多介质环境腐蚀性级别的一种模糊合成方法 ,提出了腐蚀... 单介质腐蚀性环境分为强、中、弱、无四级 ,对多种腐蚀介质环境腐蚀性级别的划分 ,目前尚无定量概念 .根据单介质腐蚀性环境的模糊分级及其对工程结构服役可靠度的影响特点 ,定义了多介质环境腐蚀性级别的一种模糊合成方法 ,提出了腐蚀性环境下建筑结构的“设计防腐”概念及工程实施方法 ,建议针对不同腐蚀性级别 ,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腐蚀环境 模糊合成 腐蚀性等级 构造防腐 设计防腐 腐蚀环境因子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比较典型抗生素磺胺甲唑和恩诺沙星在水产养殖中的环境归趋 被引量:2
10
作者 单祥保 方龙香 +5 位作者 施羽露 邢路畅 裘丽萍 胡庚东 宋超 陈家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9-1065,共7页
磺胺甲唑和恩诺沙星是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2种常用的抗生素,但两者在罗非鱼养殖环境中的归趋行为尚不明确。以NY 5071-2002《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SC/T 1083-2007《恩诺沙星水产养殖使用规范》为依据,通过野外养殖研究2种药物在罗非鱼... 磺胺甲唑和恩诺沙星是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2种常用的抗生素,但两者在罗非鱼养殖环境中的归趋行为尚不明确。以NY 5071-2002《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SC/T 1083-2007《恩诺沙星水产养殖使用规范》为依据,通过野外养殖研究2种药物在罗非鱼养殖环境中的分配规律,应用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模拟药物在养殖环境中的归趋行为。预测结果显示,磺胺甲唑在养殖水体、鱼体、沉积物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92.10%、7.28%、0.60%;恩诺沙星在养殖水体、鱼体、沉积物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64.10%、35.50%、0.44%。实际磺胺甲唑在养殖水体和鱼体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74.87%、2.66%(肌肉1.03%、肝脏1.10%和肠道内容物0.53%),底泥样本未检出;恩诺沙星在鱼体中的分布占比为36.29%(肌肉33.35%、肝脏1.62%和肠道内容物1.32%),养殖水体和底泥样本均未检出。磺胺甲唑在养殖水体、肌肉、肝脏和肠道内容物中代谢至初始水平[水体(2.5±0.9)ng·mL^(-1)、肌肉(2.7±0.1)ng·g^(-1)、肝脏(37.0±9.3)ng·g^(-1)、肠道(21.5±5.4)ng·g^(-1)]分别需要32.5、36.0、13.1和20.4 d;恩诺沙星在肝脏和肠道内容物中代谢至初始水平[肌肉(8.1±2.0)ng·g^(-1)、肝脏(4.5±0.3)ng·g^(-1)、肠道(31.7±2.7)ng·g^(-1)]分别需要5.7和10.3 d,但在肌肉中并未消除[残余含量(55.7±4.9)ng·g^(-1)]。建议磺胺甲唑休药期应不少于36 d,恩诺沙星休药期应不少于20 d。该研究对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保障罗非鱼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唑 恩诺沙星 罗非鱼 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 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介质环境POPs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方景 旦增 +4 位作者 魏延丽 郭梓萌 陈优 布多 张强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12-2217,共6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高山冷凝效应和全球蒸馏效应,使得青藏高原成为研究POPs的热点区域。系统地综述了青藏高原多介质中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多环芳烃(PAHs)、溴代阻燃剂(BFRs)和全氟化合物(PFASs)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高山冷凝效应和全球蒸馏效应,使得青藏高原成为研究POPs的热点区域。系统地综述了青藏高原多介质中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多环芳烃(PAHs)、溴代阻燃剂(BFRs)和全氟化合物(PFASs)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阐述了五类POPs在多介质环境含量赋存特征和环境行为,归纳总结了各类POPs在青藏高原多介质环境的含量分布特征,OCPs:大气>土壤>鱼;BFRs:土壤>鱼>青稞;PCBs:青稞>油菜>土壤;PAHs:冷杉>土壤>水/沉积物>冰川;PFASs:地表水>降雪>土壤。为研究POPs来源、赋存特征和污染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为加强青藏高原新型POPs研究、开发处理技术和完善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POPs赋存特征 多介质环境 POPs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吕平毓 米武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对于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一些尚没有环境标准值的有毒污染物质的评价,可参照美国环保局推算出来的介质环境目标值。介绍了多介质环境目标值的含义、推算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某市自来水水源的环境评价工作中。以最基... 对于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一些尚没有环境标准值的有毒污染物质的评价,可参照美国环保局推算出来的介质环境目标值。介绍了多介质环境目标值的含义、推算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某市自来水水源的环境评价工作中。以最基础的毒性数据为依据的水体有毒有害有机物的环境安全性及污染源评价,对制定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尤其在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确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实例分析表明,其系统性和可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 排放标准 环境评价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中新兴污染物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7
13
作者 葛林科 任红蕾 +3 位作者 鲁建江 高会 张蓬 那广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5-883,共9页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ARG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兴污染物,其环境水平和分布特征等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我国环境多介质中抗生素及其ARGs分布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抗生素的存在状况与环境水平,...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ARG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兴污染物,其环境水平和分布特征等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我国环境多介质中抗生素及其ARGs分布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抗生素的存在状况与环境水平,讨论了抗生素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差异及其对水生环境的风险,进一步通过介绍ARGs在环境中的污染水平,评述了抗生素ARGs污染物分布特征、水平转移及相应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后对这两类新兴污染物的环境分布研究进行了展望,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多介质 抗生素 抗性基因 浓度水平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农药面源多介质归趋评估
14
作者 颜小曼 焦聪 +3 位作者 陈磊 张芊芊 齐莎莎 沈珍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95-2404,共10页
为明确长江流域典型农药面源时空分布,本研究基于逸度理论,构建了适合大尺度、多区域、长时期的农药面源多介质环境归趋模型,量化了1991-2020年长江流域克百威农药在水、土、气、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的累积水平、赋存浓度及传输通量。结... 为明确长江流域典型农药面源时空分布,本研究基于逸度理论,构建了适合大尺度、多区域、长时期的农药面源多介质环境归趋模型,量化了1991-2020年长江流域克百威农药在水、土、气、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的累积水平、赋存浓度及传输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的克百威总残留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峰值(1647 t);水体和土壤为克百威的主要赋存介质,其范围分别为0.278~135 ng·L^(-1)和0.0522~16.7 ng·g^(-1);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为热点区域,尤其是赣江流域;每年施用的农药约5.40%会残留在环境中,主要去除方式为降解,其次是输移到近海(2017年约109 t·a^(-1))。研究表明,农药面源在大时空尺度的累积和传输作用不容忽视,模型改进使得面源模拟结果更加合理,为长江流域农药面源的科学管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百威 面源污染 环境多介质 逸度模型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和水库中甲基汞行为的多介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信安 吴昊 Charles Q.Jia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11,54,共4页
以QWASI模型为例 ,简介了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并运用模型对氯化甲基汞的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在环境条件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 ,空气是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相 ,与文献报道一致。证实了多介质环境模型在湖泊和水库体系汞... 以QWASI模型为例 ,简介了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并运用模型对氯化甲基汞的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在环境条件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 ,空气是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相 ,与文献报道一致。证实了多介质环境模型在湖泊和水库体系汞行为模拟中的适用性。通过对多个模型输入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 ,发现污染物在空气中的背景浓度、水体流域面积、水中溶解度、年降雨量等较为重要。针对现有QWASI模型研究水体中汞行为的局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多介质环境模型 化学归趋 湖泊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玉瑛 雷炳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76-1880,共5页
鉴于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更综合、更细致、更真实地描述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分配、传递与转化过程,是评价化合物环境行为的一种有效工具,在介绍多介质模型分类情况的基础上,综述空间分异模型近十年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 鉴于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更综合、更细致、更真实地描述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分配、传递与转化过程,是评价化合物环境行为的一种有效工具,在介绍多介质模型分类情况的基础上,综述空间分异模型近十年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空间分异模型 应用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KM暴露模拟的环境暴露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以壬基酚为例
17
作者 龙清风 孟耀斌 +3 位作者 李想 史江红 于相毅 毛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0-433,共14页
水文过程是环境系统中化学物质迁移的关键过程,也是化学物质环境暴露浓度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水文以及植被生命史过程的高精度模拟能力,通过增设表层大气模块、扩容植被模块等设计,研发了SWAT-KM模型,... 水文过程是环境系统中化学物质迁移的关键过程,也是化学物质环境暴露浓度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水文以及植被生命史过程的高精度模拟能力,通过增设表层大气模块、扩容植被模块等设计,研发了SWAT-KM模型,实现流域尺度化学物质在“土壤、地表水及沉积物、表层大气、植被、浅层地下水”等环境多介质系统中的日精度迁移转化模拟,并开展江苏省中部地区某小流域壬基酚环境暴露浓度的逐日浓度模拟应用。结果表明,SWAT-KM模拟的壬基酚暴露浓度具有时空分异、多介质浓度协同变化的特征,暴露浓度与降水等气象水文过程有较强关联。使用模拟浓度的75%分位点值作为预测环境浓度(PEC),发现研究区壬基酚造成了不合理水生生态风险,且在春季达到最高;考虑到大多数鱼类春季繁殖的习性,应高度关注壬基酚的水生生态风险。SWAT-KM可为化学物质环境暴露时空高精度模拟和风险评估及区域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范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SWAT 生态风险 预测环境浓度 环境多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逸度模型的化学物质暴露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青达罕 许宜平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9,共17页
工业化学品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后在环境区间中广泛分布,同时新化学品正被大量的生产并进入环境,使得对于化学品管控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基于这一背景,多国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除了用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预... 工业化学品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后在环境区间中广泛分布,同时新化学品正被大量的生产并进入环境,使得对于化学品管控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基于这一背景,多国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除了用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预先管控之外,使用基于逸度概念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表征化学品的行为与归趋是一个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环境中存在的现有化学品的暴露评估,也成为各国化学品管理中对新化学品的环境暴露进行预测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逸度概念与方法、相关环境模型、建模过程、应用验证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与风险评估的模型构建、优化与方法应用提供信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 多介质环境模型 环境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毒物对小鼠和兔的半数致死剂量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徐忠香 吴以中 刘顿开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7,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HJ 611—2011)指出在排放污染物未有参照值的情况下,毒理性质指标可参照多介质环境目标值(MEG)估算法计算,提出环境管理推荐控制限值。该估算法计算需使用大鼠经口给毒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而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HJ 611—2011)指出在排放污染物未有参照值的情况下,毒理性质指标可参照多介质环境目标值(MEG)估算法计算,提出环境管理推荐控制限值。该估算法计算需使用大鼠经口给毒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而大量化学品国内外数据库中未完全给出大鼠LD50。针对毒性数据的局限性,通过大鼠、小鼠以及兔经口暴露途径收集有机毒物的LD50,采用统计分析法建立计算模式,来探究LD50(大鼠)与LD50(小鼠)、LD50(兔)以及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性。研究表明,LD50(大鼠)与LD50(小鼠)、LD50(兔)确实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并以此建立LD50(大鼠)与LD50(小鼠)、LD50(大鼠)与LD50(兔)的回归方程以及大气环境目标值(AMEGAH)的估算公式扩展方程,以推算环境评价中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 半数致死剂量 统计分析 回归分析 大气环境目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系统学(环境系统工程)
20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环境系统工程 粒径分布 数学模式 再循环 环境科学 多介质环境 污泥处理 水处理系统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水质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