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实施的司法能动 被引量:10
1
作者 谷德近 康思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72,共6页
作为环境基本法,印度1986年《环境保护法》及其附属立法形成"伞形结构",旨在加强现有环境法律体系、理顺执法体制、提高执法能力和加强执法意愿。但是,行政执法效果并未实现这些目标。根据宪法赋予的司法管辖权,印度的司法机... 作为环境基本法,印度1986年《环境保护法》及其附属立法形成"伞形结构",旨在加强现有环境法律体系、理顺执法体制、提高执法能力和加强执法意愿。但是,行政执法效果并未实现这些目标。根据宪法赋予的司法管辖权,印度的司法机关奉行能动主义,部分校正了行政执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环境基本法 司法能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曦 陈维春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5期28-34,共7页
本文通过对环境立法目的历史沿革的探讨 ,特别是对主要西方国家的环境立法目的的回顾 ,针对我国的现实的环境立法的现状以及环境法学者们的学理解释 ,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在的现实状... 本文通过对环境立法目的历史沿革的探讨 ,特别是对主要西方国家的环境立法目的的回顾 ,针对我国的现实的环境立法的现状以及环境法学者们的学理解释 ,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在的现实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的修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立法目的 中国 环境保护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环境基本法模式与原则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荣智 钱水娟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11期86-96,共11页
2002年11月19日台湾地区通过《环境基本法》。大陆在1979年9月13日颁行《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12月26日又颁行《环境保护法》,目前正拟议修订或制订新的环境基本法。因此,本文所作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作双... 2002年11月19日台湾地区通过《环境基本法》。大陆在1979年9月13日颁行《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12月26日又颁行《环境保护法》,目前正拟议修订或制订新的环境基本法。因此,本文所作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作双重借鉴。台湾起草环境基本法,是经过参酌美、日等国立法例,并衡酌实情需要而制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海峡两岸 环境保护法》 台湾地区 立法例 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基本法立法目的探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挚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177,共8页
修改《环境保护法》已成为目前中国环境立法的紧迫任务,确立科学的环境基本法立法目的则是完善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前提。该文在考察了一些代表性国家环境基本法立法目的条款的基础上,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 修改《环境保护法》已成为目前中国环境立法的紧迫任务,确立科学的环境基本法立法目的则是完善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前提。该文在考察了一些代表性国家环境基本法立法目的条款的基础上,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条款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且日益多元化。文章具体探究了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两大层面,即价值性目的和工具性目的,总结了各国环境基本法立法目的条款的共性和特性,进而根据中国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重新设计中国环境基本法立法目的条款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立法目的 价值性目的 工具性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基本法中基本原则的立法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挚萍 叶媛博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5期56-64,共9页
环境法基本原则对环境法体系建设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学者在参考和借鉴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归纳概括得出的。由于没有较高位阶的立法规定,现行环境法基本原则存在表述不一... 环境法基本原则对环境法体系建设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学者在参考和借鉴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归纳概括得出的。由于没有较高位阶的立法规定,现行环境法基本原则存在表述不一致、内容不确定、无法充分体现环境法价值理念等缺陷。纵观外国环境基本法大都有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专门规定。在全球环境法形成的大趋势下,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而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环境法治背景又使得各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立法技术极具个性化。目前,具有我国环境基本法地位的《环境保护法》正面临修改,利用这一契机,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明确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基本法修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原则 环境基本法 立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基本法的发展脉络——从“人类环境会议”到“环境与发展会议”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挚萍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7,138,共8页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启动了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其重要影响之一是推动了世界各国环境基本法的产生和发展。回顾历史,各国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出现了两次高峰期,一次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一次在1992年联...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启动了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其重要影响之一是推动了世界各国环境基本法的产生和发展。回顾历史,各国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出现了两次高峰期,一次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一次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这两次会议之所以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是因为它们汇集了人类对于环境保护思想的大智慧,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环境保护新思想和新策略。历史进程表明环境基本法的产生和发展需要重大理论支撑,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公共性,要求使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国际环境法对国内环境法具有深刻的影响,尽管中国环境基本法落后于世界,但是从环境基本法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环境基本法实现飞跃的时机还在,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把握好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 被引量:5
7
作者 杜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环境法提出的重要命题。完善中国环境基本法应有七个目标领域,即环境保护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基本对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构、职能和协调)、环境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自然资源合理... 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环境法提出的重要命题。完善中国环境基本法应有七个目标领域,即环境保护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基本对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构、职能和协调)、环境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保护与监督管理和生态(系统和特殊区域)保护等。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对完善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制具有启示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基本法 资源生态保护与监督管理 生态系统保护 生态特殊区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泰环境基本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72,共6页
中泰两国同处亚洲,同为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在此背景之下两国环境基本法在主体脉络结构、总体精神、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和制度上,既有环境保护内在需要的共性,又有实际国情、立法技巧和立法取向等因素使然的... 中泰两国同处亚洲,同为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在此背景之下两国环境基本法在主体脉络结构、总体精神、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和制度上,既有环境保护内在需要的共性,又有实际国情、立法技巧和立法取向等因素使然的异性,因此在对比研究中"求异存同",可为改进环境基本法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中国《环境保护法》 泰国《环境质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思维”与环境基本法
9
作者 李义松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5-171,共7页
中国环境法之修改,在日益紧张的环境问题包围中愈显急迫。但环境问题的新颖复杂性与传统法律调整模式之间的不调和,使得环境法修改工作陷入某种困境。通过对法律价值-权利义务-理性建构这一传统主流"范式"的考察和分析,得出... 中国环境法之修改,在日益紧张的环境问题包围中愈显急迫。但环境问题的新颖复杂性与传统法律调整模式之间的不调和,使得环境法修改工作陷入某种困境。通过对法律价值-权利义务-理性建构这一传统主流"范式"的考察和分析,得出这一思维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结论。"中国式思维"对于脱出惯常思维困境、重构环境法制体系、有效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环境基本法作为一般修改模式,在运用得宜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载体,以实现环境问题的法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思维方式 文化 价值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基本法中“环境”定义的考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挚萍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3期48-54,共7页
概念是法学研究的起点,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环境法的内涵,正确地界定和理解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十分关键。通过对二十多个国家环境基本法中"环境"定义进行考察,总结"环境"定义立法形式的实质内容,特别是... 概念是法学研究的起点,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环境法的内涵,正确地界定和理解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十分关键。通过对二十多个国家环境基本法中"环境"定义进行考察,总结"环境"定义立法形式的实质内容,特别是对环境基本法中"环境"定义的科学基础、构成要素、内在价值和功能、内部特征进行探究,进而一定程度上揭示人们对环境、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环境 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丽 徐今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5-200,共6页
现行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环境权等基本理念,强化环境行政的综合调整机能,确立以事前预防为中心的环境政策,并随着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进行多次修改,为最终实现其立法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韩国环境基本法的成功经验,... 现行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环境权等基本理念,强化环境行政的综合调整机能,确立以事前预防为中心的环境政策,并随着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进行多次修改,为最终实现其立法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韩国环境基本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环境政策基本法 立法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实现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志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6,共5页
法律责任及其追究是法的国家强制性的基本表现,也是各项法律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根本保障。环境行政法律责任虚置,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不能得到有效实现,是我国环境行政不作为、不有效作为、滥作为等问题存在的重要根源。
关键词 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实现机制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珂 竺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3-79,共7页
我国可以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以实现环境法的历史转型。环境基本法的修改坚持国家生态安全与公民生态环境生存权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 我国可以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以实现环境法的历史转型。环境基本法的修改坚持国家生态安全与公民生态环境生存权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国家干预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相结合等原则。环境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应包括总则、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组织体制与决策机制、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损害救济、附则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历史转型 环境基本法 修改 原则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创新——环境法律体系的重塑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2-139,共8页
正如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着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一样 ,我国环境法概念和范畴重新回复到整体环境观和广义环境法以后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面临重新整合。借鉴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的经验 ,重塑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是 :坚持宪法 -环境基本法 ... 正如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着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一样 ,我国环境法概念和范畴重新回复到整体环境观和广义环境法以后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面临重新整合。借鉴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的经验 ,重塑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是 :坚持宪法 -环境基本法 -环境实施法的体系模式 ;坚持并革新《环境保护法》 ( 1 989)使之成为整体环境观下的环境基本法 ;重整以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管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环境保护法 环境实施法 环境法律体系 可持续发展 中国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实施效果与历史局限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挚萍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6,共7页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制定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国际上最早出现的环境基本法,它在环境保护理念、制度和程序构建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规定,至今仍能体现立法者的前瞻性。该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实施历程,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制定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国际上最早出现的环境基本法,它在环境保护理念、制度和程序构建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规定,至今仍能体现立法者的前瞻性。该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实施历程,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政府综合决策等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后人研究环境基本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活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的法律控制路径论说
16
作者 管瑜珍 徐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5-948,共4页
市场失灵决定法律作为国家手段必须介入环境污染控制。无论是传统法还是针对具体环境污染问题而制定的单项环境法,都因其"滞后性和片面性",难以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为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必须贯彻"事先预防、全面控制&qu... 市场失灵决定法律作为国家手段必须介入环境污染控制。无论是传统法还是针对具体环境污染问题而制定的单项环境法,都因其"滞后性和片面性",难以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为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必须贯彻"事先预防、全面控制"的理念,制定以"计划性、综合性"为特点的环境基本法。鉴于环境基本法在各国控制环境污染的实践中成效显著,应坚持中国《环境保护法》的环境基本法定位,并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不断完善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法律控制 环境基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环境法的理念、原则以及环境权 被引量:17
17
作者 大塚直 张震 李成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共11页
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体现环境法有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独特性所不可或缺的,具有一定的方向引导性和行为准则性。在国际环境法、欧洲环境法中,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未然防止及预防、原因者负担等等。除此之外,环境... 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体现环境法有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独特性所不可或缺的,具有一定的方向引导性和行为准则性。在国际环境法、欧洲环境法中,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未然防止及预防、原因者负担等等。除此之外,环境权虽被称作权利,但也具有与理念、原则类似的性质。日本的《环境基本法》把可持续发展视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支柱,但没有体现其作为原则的行为准则性;对预防原则和环境权没有明文规定;对原因者负担原则只做了有限的规定。鉴于这些理念与原则在环境法中的重要性,今后修改《环境基本法》时应当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本法 可持续发展 预防原则 环境 原因者负担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刍议
18
作者 李爱年 《湖湘论坛》 1996年第5期86-88,共3页
环境保护法体系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健全、完善环境保护法体系具有重要的... 环境保护法体系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健全、完善环境保护法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不完善的主要表现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不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法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法 污染防治 自然资源保护 环境保护立法 法律体系 法律规范体系 环境保护基本法 防治污染 环境保护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联合召开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
19
作者 王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3年第6期51-51,共1页
【正】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于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召开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长春、沈阳、西安、重庆、广州、武汉、云南、湖北等地的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司法部门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法学者、专家及实... 【正】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于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召开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长春、沈阳、西安、重庆、广州、武汉、云南、湖北等地的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司法部门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法学者、专家及实际工作者共五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二十篇,有十二人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会议就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制建设 环境法学 武汉大学 比较环境 中国环境 司法部门 学术讨论会 环境保护基本法 立法工作 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森林文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园小新 海滨 《绿色中国》 2016年第2期67-69,共3页
从古时候起日本就被称为"森林之国",日本人自古也被称作是"森林之族"。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二战之后的日本,百废待兴,在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期之后,戴上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桂冠,但却陷... 从古时候起日本就被称为"森林之国",日本人自古也被称作是"森林之族"。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二战之后的日本,百废待兴,在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期之后,戴上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桂冠,但却陷入了"环境公害"的泥沼。日本在反思中开始警醒与检讨,并于上世纪80年代确立了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必须是宜居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文化 环境公害 城市发展 高速经济增长 环境教育 国土绿化 绿化意识 绿化面积 环境基本法 绳纹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