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环境基因组学在海洋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英珊 郑凤英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9-183,共5页
海洋环境基因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基因组学的最新技术引入到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当中,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总结了海洋环境基因组学所开展的工作和已取得的成果,指出目前海洋环境基... 海洋环境基因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基因组学的最新技术引入到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当中,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总结了海洋环境基因组学所开展的工作和已取得的成果,指出目前海洋环境基因组学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海洋生物基因资源文库的建立与完善;海洋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应激反应及生理机制的研究;探索不同生物种群的基因表达谱是否与生物地理分布相关联。并着重讨论了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环境胁迫对海洋生物物种的分布、生物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水生物疾病的影响。如海洋环境基因组学通过测定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研究海洋生物对环境温度的生理响应,绘制出生物地理图谱;通过测定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更深入地了解温度变化所造成的生理支出,从而预测热气候漂移可能给海洋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水生物疾病的研究方面,海洋环境基因组学用DNA微阵列技术分析染病生物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发生变化的基因表达,为理解病毒感染机制提供了大量信息。还可以深入研究环境胁迫因子与微生物种群群落的组成关系,并由此找到通过维持水体的微生态平衡来消除某些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基因组学 环境胁迫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环境基因组学开发新抗生素
2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2期56-56,共1页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朱宝利研究员介绍了环境基因组学和新抗生素的开发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环境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从微生物混合群体细胞中提取总DNA并建立其基因组文库,如Fosmid和BAC文库等,然后,对文库进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朱宝利研究员介绍了环境基因组学和新抗生素的开发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环境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从微生物混合群体细胞中提取总DNA并建立其基因组文库,如Fosmid和BAC文库等,然后,对文库进行某一特定基因的功能性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因组学 抗生素 基因组文库 基因组研究 中国科 BAC文库 总DNA 微生物 研究员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基因组时代的医药新兴学科 被引量:1
3
作者 符雄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对后基因组时代医药新兴学科进行简略地介绍。这些学科包括 :化学生物学、预防药学、疾病基因组学、药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理蛋白质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对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
关键词 基因组时代 生物 预防药 疾病基因组 蛋白质组 药理蛋白质组 环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昌文 颜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的概念,概述了其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 基因组 基因组 环境基因组学 基因文库的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连作对江苏地区稻田土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芳 林绍艳 徐颖洁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通过水稻连作对江苏地区稻田土进行不同的处理大田实验,探讨3种耕作方式对江苏地区稻田土细菌微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本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保守区进行了测序,研究了轮作、连作1年、连作3年3种状态下,稻田... 通过水稻连作对江苏地区稻田土进行不同的处理大田实验,探讨3种耕作方式对江苏地区稻田土细菌微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本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保守区进行了测序,研究了轮作、连作1年、连作3年3种状态下,稻田土细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显示:轮作的土壤环境微生物处理丰富度(Chao1和Ace)远高于连作,连作1年和3年的土壤,在细菌门和属水平的群落结构分析显示,连作后的土壤中放线菌的比例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 耕作方式 ILLUMINA miseq Qi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井原位采集技术的塔里木油田内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孟祥娟 欧阳国强 +2 位作者 曾有信 杨忠武 徐海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深入了解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环境中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利用原油高压物性仪在轮南和塔中区块分别选择LN-A井和TZ-B井进行深井原位采样和井口采样,比较油水样品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环境基因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 为深入了解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环境中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利用原油高压物性仪在轮南和塔中区块分别选择LN-A井和TZ-B井进行深井原位采样和井口采样,比较油水样品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环境基因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深井原位采集样品中,LN-A井优势菌群为Bacillus(芽孢杆菌属,56%),TZB井为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50%);井口样品中优势菌群与原位样品一致,但比例偏高。原位采集组的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丰富(LN-A井原位和井口采集样品中分别为14种和3种;TZ-B井分别为12种和3种),优势菌群分散,同时还发现多种新型功能微生物。深井原位采集技术、环境基因组技术和微生物群落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于充分认识并深度挖掘高温高压油藏中功能微生物资源,并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深井原位采集技术 环境基因组学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