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突发性暖区暴雨特征及环境场条件分析
被引量:
21
1
作者
肖递祥
王佳津
+1 位作者
曹萍萍
罗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8,共9页
本文统计了2012~2018年四川盆地在弱天气系统影响条件下出现的30次突发性暖区暴雨过程,按850hPa影响系统将其分为了偏东风型、偏南风型和低涡型3类,并利用地面自动站和实况探空观测资料统计了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物理量阈值,利用ER...
本文统计了2012~2018年四川盆地在弱天气系统影响条件下出现的30次突发性暖区暴雨过程,按850hPa影响系统将其分为了偏东风型、偏南风型和低涡型3类,并利用地面自动站和实况探空观测资料统计了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物理量阈值,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各类暴雨的环流平均场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1)偏东风型和偏南风型暴雨均出现在盆地西部,其中偏东风型雨带更靠近龙门山脉,低涡型暴雨主要出现在盆地南部,3类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都是夜间增多,次日上午减少;(2)暖区暴雨临近时,500hPa四川盆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或弱波动气流,700 hPa云贵至四川盆地为西南气流,850 hPa贵州至四川盆地为偏东或偏南气流,平均风速增大2~4m·s-1,暴雨主要出现在850hPa风速辐合及浅薄的低涡环流区域,在偏东风型暴雨过程中,龙门山地形的强迫抬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3)暖区暴雨发生在异常高能高湿的条件下,850 hPa平均比湿达16.8 g·kg-1、CAPE平均值达1956 J·kg-1、K指数平均值达40.1℃,显著高于气候平均值和一般暴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场条件
特征
突发性
暖区暴雨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艳
董海鹰
+1 位作者
郝燕
宫明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0,共8页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过程环境场条件,揭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时的水汽、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冷涡中心位于42°N的华北冷涡、850 hPa低...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过程环境场条件,揭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时的水汽、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冷涡中心位于42°N的华北冷涡、850 hPa低涡系统和偏南风急流以及地面气旋是这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在这三次混合型对流过程中有无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参数区别比较显著:有雷暴大风表现出了相对较干的中低层和中层存在浅薄湿层的水汽层结,无雷暴大风的则是上干下湿和中层大气干燥的层结特征;稳定度差异决定了对流强度的差异:同时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的对流天气的层结不稳定度最强,表现为较大的850和500 hPa温差(大于30℃)以及较强的0~3 km垂直风切变(大于12 m·s^-1);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大风的大气层结稳定度最弱,相应的环境参数值也最小;在强不稳定层结和低层水汽充足的条件下,大于12 m·s^-1的0~3 km垂直风切变对青岛地区雷暴大风和冰雹的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冷涡
混合型对流天气
环境场条件
青岛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沪浙地区短时强降水与冰雹天气分布及物理量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
72
3
作者
仇娟娟
何立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7-584,共8页
利用1971—2006年气象记录月报表A文件资料及1999—2009年自计、自动站降水资料对苏浙沪地区短时强降水与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华北冷涡背景条件下区域性冰雹与3小时降水量大于100 mm的极端降水过程环境场条件差...
利用1971—2006年气象记录月报表A文件资料及1999—2009年自计、自动站降水资料对苏浙沪地区短时强降水与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华北冷涡背景条件下区域性冰雹与3小时降水量大于100 mm的极端降水过程环境场条件差异进行了对比。归纳了两种强对流天气的物理量阈值。结果表明:冰雹年发生频率先递减后略增,30~50mm·h^(-1)降水天气日数缓慢增加,高发区均位于江苏省北部。强降水较冰雹天气华北冷涡浅薄位置偏南,冷空气强度较弱,伴随低空急流,深厚湿对流明显;冰雹天气时高空急流强盛且偏南,上干下湿呈干对流风暴特征,两者均由低层不连续线触发。统计表明,0℃层高度、△T_(850-500)、K指数、可降水量和高空风切变等参数冰雹与强降水天气分别平均相差-1700 m、7℃、8℃、-37 mm和1.63×10^(-3)s^(-1),这些物理量用来区分对流天气类型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时空分布
环境场条件
对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远距离台风影响下陕西省2010年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胡皓
侯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46-148,156,共4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运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通过对2010年7月22~25日陕西省大暴雨天气的特点、环境场条件和物理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海台风活动是影响这次陕西出现大暴雨的一个关键因子,台风“灿都”...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运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通过对2010年7月22~25日陕西省大暴雨天气的特点、环境场条件和物理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海台风活动是影响这次陕西出现大暴雨的一个关键因子,台风“灿都”前部与副高西部环流之间为一股强劲的偏南气流,形成了从南海到陕西地区的水汽通道;此次大暴雨高层纬向急流较短,高空急流在陕西与甘肃东部有一个小的反气旋环流形成;低空急流从台风“灿都”环流的东侧一直北伸越过秦岭直至陕西北部,为这次暴雨过程输送了充足的水汽;此次大暴雨过程是位于黄河河套地区的深厚的低压系统云系原地发展、加强和东移所造成;暴雨和台风所在区域为较大范围的上升运动区,而2个上升区之间则为宽广的下沉区域;台风低压系统的维持、发展和加强对副热带高压有一定的维稳作用进而使强降水形势能够稳定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环境场条件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突发性暖区暴雨特征及环境场条件分析
被引量:
21
1
作者
肖递祥
王佳津
曹萍萍
罗辉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象台
高原与盆地气象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3090103)
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8)1A]
四川省气象局强对流预报创新团队(川气函[2017]313号)。
文摘
本文统计了2012~2018年四川盆地在弱天气系统影响条件下出现的30次突发性暖区暴雨过程,按850hPa影响系统将其分为了偏东风型、偏南风型和低涡型3类,并利用地面自动站和实况探空观测资料统计了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物理量阈值,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各类暴雨的环流平均场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1)偏东风型和偏南风型暴雨均出现在盆地西部,其中偏东风型雨带更靠近龙门山脉,低涡型暴雨主要出现在盆地南部,3类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都是夜间增多,次日上午减少;(2)暖区暴雨临近时,500hPa四川盆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或弱波动气流,700 hPa云贵至四川盆地为西南气流,850 hPa贵州至四川盆地为偏东或偏南气流,平均风速增大2~4m·s-1,暴雨主要出现在850hPa风速辐合及浅薄的低涡环流区域,在偏东风型暴雨过程中,龙门山地形的强迫抬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3)暖区暴雨发生在异常高能高湿的条件下,850 hPa平均比湿达16.8 g·kg-1、CAPE平均值达1956 J·kg-1、K指数平均值达40.1℃,显著高于气候平均值和一般暴雨过程。
关键词
环境场条件
特征
突发性
暖区暴雨
四川盆地
Keyword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haracteristics
suddenness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45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艳
董海鹰
郝燕
宫明晓
机构
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气象局
青岛市即墨区气象局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0,共8页
基金
环渤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基金项目(QYXM201709)资助。
文摘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过程环境场条件,揭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时的水汽、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冷涡中心位于42°N的华北冷涡、850 hPa低涡系统和偏南风急流以及地面气旋是这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在这三次混合型对流过程中有无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参数区别比较显著:有雷暴大风表现出了相对较干的中低层和中层存在浅薄湿层的水汽层结,无雷暴大风的则是上干下湿和中层大气干燥的层结特征;稳定度差异决定了对流强度的差异:同时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的对流天气的层结不稳定度最强,表现为较大的850和500 hPa温差(大于30℃)以及较强的0~3 km垂直风切变(大于12 m·s^-1);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大风的大气层结稳定度最弱,相应的环境参数值也最小;在强不稳定层结和低层水汽充足的条件下,大于12 m·s^-1的0~3 km垂直风切变对青岛地区雷暴大风和冰雹的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华北冷涡
混合型对流天气
环境场条件
青岛天气
Keywords
cold vortex over North China
co-existence convective weather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Qingdao weather
分类号
P458.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沪浙地区短时强降水与冰雹天气分布及物理量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
72
3
作者
仇娟娟
何立富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空军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7-584,共8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906003)资助
文摘
利用1971—2006年气象记录月报表A文件资料及1999—2009年自计、自动站降水资料对苏浙沪地区短时强降水与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华北冷涡背景条件下区域性冰雹与3小时降水量大于100 mm的极端降水过程环境场条件差异进行了对比。归纳了两种强对流天气的物理量阈值。结果表明:冰雹年发生频率先递减后略增,30~50mm·h^(-1)降水天气日数缓慢增加,高发区均位于江苏省北部。强降水较冰雹天气华北冷涡浅薄位置偏南,冷空气强度较弱,伴随低空急流,深厚湿对流明显;冰雹天气时高空急流强盛且偏南,上干下湿呈干对流风暴特征,两者均由低层不连续线触发。统计表明,0℃层高度、△T_(850-500)、K指数、可降水量和高空风切变等参数冰雹与强降水天气分别平均相差-1700 m、7℃、8℃、-37 mm和1.63×10^(-3)s^(-1),这些物理量用来区分对流天气类型较好。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时空分布
环境场条件
对流参数
Keywords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n-vective parameter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远距离台风影响下陕西省2010年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胡皓
侯建忠
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46-148,156,共4页
文摘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运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通过对2010年7月22~25日陕西省大暴雨天气的特点、环境场条件和物理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海台风活动是影响这次陕西出现大暴雨的一个关键因子,台风“灿都”前部与副高西部环流之间为一股强劲的偏南气流,形成了从南海到陕西地区的水汽通道;此次大暴雨高层纬向急流较短,高空急流在陕西与甘肃东部有一个小的反气旋环流形成;低空急流从台风“灿都”环流的东侧一直北伸越过秦岭直至陕西北部,为这次暴雨过程输送了充足的水汽;此次大暴雨过程是位于黄河河套地区的深厚的低压系统云系原地发展、加强和东移所造成;暴雨和台风所在区域为较大范围的上升运动区,而2个上升区之间则为宽广的下沉区域;台风低压系统的维持、发展和加强对副热带高压有一定的维稳作用进而使强降水形势能够稳定的维持。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环境场条件
物理量
分类号
S161.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突发性暖区暴雨特征及环境场条件分析
肖递祥
王佳津
曹萍萍
罗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对比分析
马艳
董海鹰
郝燕
宫明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苏沪浙地区短时强降水与冰雹天气分布及物理量特征对比分析
仇娟娟
何立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远距离台风影响下陕西省2010年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
胡皓
侯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