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元素的参数评估法及环境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纯 李新虎 +1 位作者 岑况 王支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61,64,共4页
环境污染中的无机污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判断是否污染及污染的程度。笔者用常规地球化学方法对数据处理后,用t-分布检验是否具区域性污染,用分级指数判别其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用简单的地球化学方法可以解决环境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元素 参数评估法 环境评价 无机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源新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生态风险——以云南高原湖泊流域为例
2
作者 吕广硕 程和发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3-1974,共22页
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农业源新污染物的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云南省近年来种植业与禽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药、有机肥和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品被大量使用,农药、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微塑料等不同形态的... 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农业源新污染物的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云南省近年来种植业与禽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药、有机肥和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品被大量使用,农药、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微塑料等不同形态的农业源新污染物被释放到周边环境中,导致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受到农业源新污染物的污染.本文归纳了农药、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微塑料四类农业源新污染物在土壤与水体中的主要迁移与归宿过程,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降解、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这四类农业源新污染物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探讨了不同类型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基于这四类农业源新污染物在云南省内的检出情况,种植业、禽畜养殖业与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药、有机肥和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污染物污染压力.云南高原独特的气候、地理和水文条件会对污染物的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亟需研究土-水介质中农业源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揭示不同形态特征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估农业源新污染物在高原湖泊典型流域中的环境归趋与生态风险,以保护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环境与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高原湖泊 农业活动 区域环境地球化学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曼凹陷北部义县组-九佛堂组沉积-地球化学环境恢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艳 刘兴周 +10 位作者 蔡国刚 裴家学 冉波 杨雪 王辉 崔向东 何绍勇 李秀明 王智勇 李丽 李德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44,共20页
为了确定奈曼凹陷北部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选取北部位于沉积中心附近的N10、NA-2井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并对其中泥岩和蒸发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有机碳、热解、族组成等测试,系统分析... 为了确定奈曼凹陷北部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选取北部位于沉积中心附近的N10、NA-2井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并对其中泥岩和蒸发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有机碳、热解、族组成等测试,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古水深、古气候以及湖泊水体封闭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奈曼凹陷北部义县组沉积早期为火山岩相,沉积中期和末期主要为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沉积末期局部地区为发育不同类型蒸发岩的滨浅湖相。Cu/Zn、Sr/Ba、Sr/Cu、Rb/Sr、Fe_(2)O_(3)/MnO、Ga、Sr等敏感元素或元素比值指示,义县组中期到末期气候由半湿润-半干旱变为干旱,水体环境也随之由偏氧化的半封闭-半开放到弱氧化-弱还原的完全闭塞,沉积地球化学环境由淡水-半咸水深湖变为咸化浅湖。九佛堂组则为半封闭条件下的氧化淡水深湖沉积,气候与义县组沉积中期相似。义县组沉积中期、末期和九佛堂组时期的沉积环境均适合生物繁殖,有利于泥质烃源岩的发育,而厚层蒸发岩溶蚀孔、晶间孔缝发育,能够成为良好的储集空间,有利于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沉积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蒸发岩 义县组 九佛堂组 奈曼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龙潭组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以华蓥山剖面为例
4
作者 游水凤 柳汉丰 +2 位作者 庞新龙 蔡娉婷 曹涛涛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3-822,共20页
为探讨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特征、主控因素和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模式,以华蓥山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泥页岩的物质来源复杂,Co/Th-L... 为探讨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特征、主控因素和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模式,以华蓥山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泥页岩的物质来源复杂,Co/Th-La/Sc、La/Yb-ΣREE和TiO_(2)-Al_(2)O_(3)/TiO_(2)图解指示源岩主要为峨眉山高Ti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岩;Th-Sc-Zr、Th-Co-Zr和La-Th-Sc图解表明龙潭组泥页岩物源区构造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龙潭组泥页岩化学蚀变指数CIA平均值为80.64,属于中-高强度风化;Sr/Cu值为0.48~8.08,平均值为2.22,MgO/CaO值为0.62~52.58,平均值为14.36,反映了龙潭组沉积期整体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Sr/Ba值为0.37~1.86,100 MgO/Al_(2)O_(3)值为3.27~5.45,指示龙潭期为半咸水海陆过渡环境。Zr/Al平均值为7.97×10^(-3),100 Mn/Fe平均值为0.68,反映研究区龙潭期沉积水体较浅,与浅水陆棚沉积背景一致。V/(V+Ni)值为0.62~0.98,平均值为0.89,Ni/Co值介于0.47~13.81之间,平均值为5.49,Ce_(anom)平均值为0.03,综合判识龙潭组沉积水体以弱还原至还原环境为主。结合沉积环境、有机质特征及地质背景,认为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强风化条件下,高等植物死亡以后随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岩风化形成的陆源碎屑进入沉积水体,在快速沉积速率条件下高等植物迅速沉积埋藏得以有效保存,最终形成倾气型优质泥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形成模式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5
作者 张庆莲 朱喜 +1 位作者 马宝军 马晓静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5-812,共18页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对探讨华北平原北部蓟县系古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的主量元素以CaO和MgO为主,微量元素Ba和Sr...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对探讨华北平原北部蓟县系古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的主量元素以CaO和MgO为主,微量元素Ba和Sr含量较高,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和Cr含量较低,反映了缺氧的环境;稀土元素总体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略显富集,Ce微负异常,Eu呈负异常;δ^(13)C显示低负值,δ^(18)O有较高的负值,δ^(13)C和δ^(18)O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保持了碳酸盐岩沉积时海水的原始碳氧同位素组分。根据古气候、古盐度、氧化还原环境和海平面变化等特征元素指标综合分析,认为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经历了一定规模的海侵—海退旋回,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从潮间带—潮下带—潮间带的韵律式变化过程,总体上表现出沉积于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环境、深缓坡—潮坪为主的陆表海贫氧—缺氧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热储层 沉积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安 胡明毅 +2 位作者 高家俊 杨亮 邢济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5-2088,共14页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是页岩油主力勘探目标,但目前其古环境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元素地球化学手段研究古环境演化特征,分析环境因素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对理清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和选区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次研究对长岭凹...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是页岩油主力勘探目标,但目前其古环境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元素地球化学手段研究古环境演化特征,分析环境因素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对理清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和选区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次研究对长岭凹陷青一段P1—P3小层73件泥页岩样品进行总有机碳和主微量元素测试,讨论了研究区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和主微量元素特征,运用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恢复了目的层的古气候、古生产力、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氧化性,重建了研究区青一段的古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w(TOC)为2.14%。在平面上大情字井工区—余字井工区—塔虎城工区,以及垂向上P1—P3小层,随湖泊水体加深,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丰度增大。研究区古气候条件整体为温暖湿润气候,自P1—P3小层气候变得更温湿。古水体性质表现为淡水—半咸水的贫氧还原环境,较大的盐度形成盐度分层,使研究区的还原环境不易被破坏,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有机质来源与古盐度是导致研究区有机质差异富集的关键因素,大情字井工区—余字井工区—塔虎城工区湖泊有机质输入增加,古盐度增大,有机质相对富集,垂向上P1—P3小层也表现类似的规律变化,在青一段下部形成了一套品质较高的黑色泥页岩,是研究区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凹陷 青山口组一段 泥页岩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城区猕猴桃产业园区土壤养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环境 被引量:2
7
作者 骆振华 王彪 +3 位作者 陈昌阔 曾国龙 王源菲 龙安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59-165,共7页
[目的]根据一系列土壤养分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对示范园区耕地土壤养分质量进行分类评价,并探讨养分元素在不同地层的分布情况。[方法]以六盘水市名优特色红心猕猴桃产区水城区产业园区的米箩镇、猴场镇园区土壤养分元素有机质、阳离子交... [目的]根据一系列土壤养分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对示范园区耕地土壤养分质量进行分类评价,并探讨养分元素在不同地层的分布情况。[方法]以六盘水市名优特色红心猕猴桃产区水城区产业园区的米箩镇、猴场镇园区土壤养分元素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硼、有效硼、钼、有效钼、碘、氟等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GIS等技术手段研究该区土壤中养分元素及其地质环境。[结果]园区土壤以酸性为主,适宜猕猴桃种植,保肥能力强,有机质含量丰富;除全钾含量很低,4级(较缺乏)与5级(缺乏)累计占比89.72%,全氮、全磷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适宜,速效磷含量缺乏,变异系数2.07,分布不均,局部可能较缺乏,速效钾供给能力好,总体适中;钼、有效钼、氟、碘含量丰富,氟含量相对偏高,硼、有效硼含量缺乏;硼在灰岩发育地层含量相对较高,全氮、碘、钼及有机质在峨眉山玄武岩组更易富集,含量普遍丰富。龙潭组发育的土壤具有更高的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结论]建议后期提高土壤中磷有效量,增施钾肥、硼肥,红心猕猴桃是否适宜在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种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猕猴桃 水城区 土壤 养分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湖相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揭示的全新世以来水文气候演变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晨晨 吴立 +8 位作者 马春梅 管后春 汪勇 徐仪红 池建宇 路曙光 杨保东 胡晓思 罗文菁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3-1665,共13页
在建立巢湖西岸古湖盆中心SZK1507孔湖相岩芯可靠地层年代序列的基础上,对钻孔地球化学元素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F1反映了流域侵蚀能力的强弱程度,主成分F2对流域化学淋溶强弱程度反应敏感,主成分F3则指示了湖泊水位的高低... 在建立巢湖西岸古湖盆中心SZK1507孔湖相岩芯可靠地层年代序列的基础上,对钻孔地球化学元素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F1反映了流域侵蚀能力的强弱程度,主成分F2对流域化学淋溶强弱程度反应敏感,主成分F3则指示了湖泊水位的高低,并结合Rb/Sr值环境代用指标重建了区域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水文气候演变。结果表明,水文气候演变过程可以分为7个阶段,阶段Ⅰ(约10.8 cal.ka B.P.—9.9 cal.ka B.P.)、阶段Ⅲ~V(约9.3 cal.ka B.P.—4.2 cal.ka B.P.)气候较为湿润,巢湖水位较高;阶段Ⅱ(约9.9 cal.ka B.P.—9.3 cal.ka B.P.)与阶段VI(约4.2cal.ka B.P.—2.3 cal.ka B.P.)整体上降水减少,湖面收缩,水位降低,气候偏干;阶段VII(约2.3 cal.ka B.P.以来)区域气候波动较大,干湿交替,总体呈现变干的趋势;9.3 cal.ka B.P.、8.2 cal.ka B.P.和4.2 cal.ka B.P.气候突变事件在此沉积记录中也有体现。将巢湖湖相沉积11 cal.ka B.P.以来的Ti元素强度、主成分F1和Rb/Sr值与全新世以来的30°N夏季太阳辐射量、Cariaco盆地Ti含量、ENSO活动指数等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热带辐合带(ITCZ)平均纬度以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活动频率等因素。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降低,ITCZ南移,ENSO活动频率增加,夏季风势力减弱,促使了9.3 cal.ka B.P.等干冷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将为理解东亚季风区全新世以来季风和水文气候演变的关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湖相沉积 元素地球化学 全新世 环境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铊污染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49
9
作者 周涛发 范裕 +2 位作者 袁峰 张鑫 岳书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铊是分散元素 ,具剧毒性 ,对环境危害严重。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铊的生态危害、铊在环境介质如岩 (矿 )石、土壤、水体和动植物中的分布和迁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 ,初步提出了防治铊污染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环境地球化学 污染 防治对策 分散元素 环境危害 生态危害 环境介质 相关对策 剧毒性 国内外 动植物 迁移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三水盆地始新统"土+不"心组生油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春莲 秦红 +5 位作者 车平 翟伟 石贵勇 周永章 谢叶彩 董艺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的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 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的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Co、Ni/V的变化 ,对三水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心组红岗段生油岩的沉积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心组红岗段下部 (亚段A)表现为较稳定的地球化学特征。各元素丰度及其比值指示这一时期陆源输入持续较高、且物源组成变化不大。由于海水入侵的影响 ,湖盆水体盐度相对较高 ,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 ,O2 -H2 S界面位于水 /沉积物界面附近。红岗段中上部 (亚段B、C)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为频繁且幅度很大 ,反映古气候和湖盆沉积条件的迅速变迁。在潮湿气候条件下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以Al、Ti为代表的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较高 ,而Mg、Ca等盆内化学沉积元素含量较低。古氧气指标指示底部水体为还原环境 ,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因而有机碳含量较高。在间歇性干旱时期 ,陆源输入减少 ,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蒸发作用的加强 ,水体盐度加大 ,内源元素丰度以及Mg/Ca、Sr/Ba、Sr/Ca和Na/Ca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体为氧化环境 ,O2 -H2 S界面多位于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生油岩 三水盆地 元素丰度 古气候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水体盐度 外源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山东南四湖环境演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丽原 沈吉 +2 位作者 张祖陆 朱育新 孙庆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3-460,共8页
根据137Cs放射性同位素比率获得了南四湖上级湖沉积岩芯(0~20cm)分辨率达1.4年过去约43年的连续沉积序列(1957~2000年)。利用ICP-AES和HG-AFS获得了柱状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含量。根据聚类分析和沉积原理与人类活动进程的对比,认为Cu、... 根据137Cs放射性同位素比率获得了南四湖上级湖沉积岩芯(0~20cm)分辨率达1.4年过去约43年的连续沉积序列(1957~2000年)。利用ICP-AES和HG-AFS获得了柱状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含量。根据聚类分析和沉积原理与人类活动进程的对比,认为Cu、V、K、Ni、Be、Cr、Ti、Ba、Mg、Al、Fe、Zn、Na、Co、Ca和Sr等元素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流域侵蚀物质的变化控制;Hg、Pb、As和Mn则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受流域侵蚀物质来源控制的元素含量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7~1962年为上升阶段,1962~2000年为下降阶段,这与区域气候向干旱化方向渐变和历史记载资料一致。人为污染来源的元素如Hg、Pb和Mn在1982年后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这与该地区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且华东地区为最重要的煤田能源基地、城市扩展及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而As含量在1974~1982年间增加明显,这与该流域内当时农业上大量使用含As农药,残留物随农业退水进入湖泊水体有关;尔后含As农药使用量减少,沉积物中的As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演化 南四湖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近代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5
12
作者 薛传东 刘星 +4 位作者 亓春英 魏海霞 宋雪丽 刘勇强 郝百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2-590,共9页
在滇池水域采集了10个近代沉积物芯柱,系统测定了2个芯柱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和8个芯柱的总磷(TP)及磁化率。研究表明,元素垂向分布上多存在分段富集的特征:自下而上,Al2O3、Fe2O3、K2O、TiO2、Cu、Co、Ni、Pb、Zn、Cd... 在滇池水域采集了10个近代沉积物芯柱,系统测定了2个芯柱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和8个芯柱的总磷(TP)及磁化率。研究表明,元素垂向分布上多存在分段富集的特征:自下而上,Al2O3、Fe2O3、K2O、TiO2、Cu、Co、Ni、Pb、Zn、Cd、Sr、U、Zr、TP含量逐渐增加;P2O5和CaO含量逐渐升高,在表层沉积物中(12~0cm)达最高;MgO、Na2O、MnO、Cr、V、Rb、Sc、Th、Cs、Ba含量总体较稳定,但在上部有降低趋势;稀土元素总量略微降低,各稀土元素含量也表现出差异变化趋势;磁化率也缓慢增加,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物源输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对滇池近代沉积物的137Cs定年结果,确定了滇池约150年以来的沉积速率,其污染历史主要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而70年代末期以来的30多年是Cu、Ni、Pb、Zn和Cr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时期,还发现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还存在一次沉积环境的改变事件。滇池近代沉积环境的演化与昆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历史相吻合,人为活动日趋加剧应是导致滇池近代沉积物污染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沉积物 元素地球化学 垂向分布 环境意义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底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57
13
作者 孟翊 刘苍字 程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3,共7页
通过对长江口区32个表层沉积样品中Cu、Cr、Zn、Pb等重金属元素及Al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进行定量研究,揭示水动力和沉积作用是研究区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而采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沉积地球化学分区。此外,本次研究采用模... 通过对长江口区32个表层沉积样品中Cu、Cr、Zn、Pb等重金属元素及Al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进行定量研究,揭示水动力和沉积作用是研究区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而采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沉积地球化学分区。此外,本次研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以Cu、Cr、Zn、Pb重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对长江口区进行底质环境的多因子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的底质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为探讨研究区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元素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评价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矿砂中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黄康俊 谢淑云 +2 位作者 鲍征宇 董志成 喻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为了解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矿砂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扩散范围,运用ICP-MS对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砂库的尾矿砂及其相关的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研究区重金属元... 为了解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矿砂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扩散范围,运用ICP-MS对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砂库的尾矿砂及其相关的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在尾矿砂垂向剖面和水系沉积物中具有较明显的垂向和横向空间分布规律;尾砂库西北边水稻田土壤明显受到Cu、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比值研究揭示了污染原因可能是水稻田土壤继承了附近废弃的选矿厂和矿体的特征;尾矿砂和水系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比值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重金属元素在垂向和横向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砂 环境地球化学 重金属元素 稀土元素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镇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以合肥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袁峰 张颖慧 +7 位作者 周涛发 李湘凌 张鑫 李晓晖 陈兴仁 陈永宁 陈富荣 贾十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提供了对比及判别人类或者自然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的标准,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本文以合肥地区为例,研究典型城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合肥地区城镇...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提供了对比及判别人类或者自然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的标准,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本文以合肥地区为例,研究典型城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合肥地区城镇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结果非常一致,显示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确定土壤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确定的基线值为:Cu(26.615μg/g)、Pb(25.818μg/g)、Zn(58.003μg/g)、Cd(0.152μg/g)。对比研究显示,获得的合肥地区城镇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均高于其背景值,同时又低于其异常下限值,完全符合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定义及其实际意义,可以很好的用于土壤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 金属元素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开发-环境灾害-地球化学——以贵州阿哈湖铁、锰污染为例 被引量:28
16
作者 万国江 胡其乐 +3 位作者 曹龙 陈敬安 罗莎莎 黄荣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53-358,共6页
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变、资源再生与环境净化互为因果。因资源开发所触发的环境灾害已成为环境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贵州阿哈湖汇水区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导致铁、锰在沉积物中蓄积并产生湖水季节性二次污染。文中以此为例 ,并依... 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变、资源再生与环境净化互为因果。因资源开发所触发的环境灾害已成为环境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贵州阿哈湖汇水区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导致铁、锰在沉积物中蓄积并产生湖水季节性二次污染。文中以此为例 ,并依据地球化学过程是认识污染机理的关键、地球化学原理是污染控制技术的科学基础 ,讨论环境物质释放、运移、转化和界面作用与环境质量变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 环境质量 地球化学 煤炭资源 污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南湖底泥磷、氮和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胜龙 丁蕴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41,共5页
利用3个剖面对长春南湖底泥中营养元素及其重金属研究表明,底泥中的氮、磷、铜、铅、锌、锰、铁在平面上和剖面上都有规律变化。在平面上浓度变化与水生植物、水深及与排污口距离有关。在有水生植物的水区磷、氮和重金属元素浓度低于... 利用3个剖面对长春南湖底泥中营养元素及其重金属研究表明,底泥中的氮、磷、铜、铅、锌、锰、铁在平面上和剖面上都有规律变化。在平面上浓度变化与水生植物、水深及与排污口距离有关。在有水生植物的水区磷、氮和重金属元素浓度低于其他区。从剖面上看上层底泥浓度高于下层底泥浓度,表明湖水体近几年污染程度加重。不同图解表明,湖体内污染元素主要与排污口污水有关。为了防止“水变”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污染元素 剖面浓度 湖泊 环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环境和物源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释读 被引量:67
18
作者 金秉福 林振宏 季福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6,共8页
在海洋沉积环境和物源示踪研究中,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存在沉积物(岩)中的环境和物源信息,可以用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释读,如研究元素的组成、相对含量和元素分布,元素间的比值关系,元素的组合、多元图解和配... 在海洋沉积环境和物源示踪研究中,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存在沉积物(岩)中的环境和物源信息,可以用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释读,如研究元素的组成、相对含量和元素分布,元素间的比值关系,元素的组合、多元图解和配分模式以及研究元素与同位素关系等。充分研究元素在表生环境下的地球化学行为,其多种指标可作为古环境的替代性指标,在示踪古气候、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和古海洋学事件等领域显示出有效的指示作用。冲绳海槽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冲绳海槽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与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是紧密对应的,由化学组分判识的物源在该区有陆源、生物源、火山热液源和自生源,第四纪以来冲绳海槽的沉积环境曾发生过很大的变化,是火山活动的高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物源 示踪 冲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勉略构造带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19
19
作者 戢兴忠 李楠 +5 位作者 张闯 邱昆峰 华北 余金元 吴春俊 韩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19-2630,共12页
勉略构造带古生代硅质岩发育,其对西秦岭造山带古生代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研究了勉略构造带西段文县地区泥盆纪硅质岩的野外露头产状、岩石学与矿物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了该带东段硅质岩性质... 勉略构造带古生代硅质岩发育,其对西秦岭造山带古生代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研究了勉略构造带西段文县地区泥盆纪硅质岩的野外露头产状、岩石学与矿物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了该带东段硅质岩性质,综合剖析了勉略构造带古生代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探讨了西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大地构造背景。文县硅质岩有灰白色块状硅质岩和灰黑色角砾状硅质岩两种类型,两者均具层状、条带状等沉积构造,并与上覆、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岩石主要组成矿物为细晶-微晶石英,含有少量的方解石、绢云母及泥质等。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硅质岩SiO2含量较高,为84.85%~99.07%,平均为91.99%,且灰白色硅质岩质地更纯,SiO2含量明显高于灰黑色硅质岩。硅质岩主微量、稀土元素Fe2O3/TiO2-Al2O3/(Al2O3+Fe2O3)、V/Y-Ti/V及LaN/CeN-Al2O3/(Al2O3+Fe2O3)图解表明该区硅质岩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及近大陆边缘环境。稀土元素显示灰黑色角砾状硅质岩稀土总量较高,为171.3×10-6~236.1×10-6,而灰白色块状硅质岩仅为11.96×10-6~51.06×10-6,表明前者所含陆源物质组分更多;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两者整体显示了相似的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其中灰黑色硅质岩δCe为0.95~1.05、δEu为0.66~0.87、(La/Yb)SN值为0.95~1.10,反映基本无Ce异常、弱Eu负异常及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灰白色硅质岩的δCe为1.07~1.12、δEu为0.70~0.90、(La/Yb)SN值为1.64~4.07显示了弱Ce正异常、弱Eu负异常及弱轻重稀土分异,两者稀土元素特征与世界典型大陆边缘(裂陷)盆地硅质岩相近。文县硅质岩地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整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及近大陆边缘沉积环境,但相比于灰白色块状硅质岩,灰黑色角砾状硅质岩有更多陆源物质加入。结合勉略构造带东段古生代硅质岩野外产出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区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主要处于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海盆沉积环境,有较多的陆源物质加入到富硅的热水沉积中,在勉略构造带内自西向东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时代的热水沉积硅质岩。与此同时,西秦岭主要处于大陆裂陷构造背景之中,多期次的裂陷活动形成了一系列裂陷盆地及深大断裂,这对西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勉略构造带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被引量:71
20
作者 王淑芳 董大忠 +2 位作者 王玉满 黄金亮 蒲泊伶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4,共8页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V/Sr,V/Cr,Ni/Co,V/(V+Ni),δU,Ce/Ce*,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V/Sr,V/Cr,Ni/Co,V/(V+Ni),δU,Ce/Ce*,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缺氧环境,上部为氧化环境。有机碳含量与V/Cr和Ni/Co呈正相关关系,且生物生产力相关元素富集,说明有机质保存与缺氧环境有关。认为在对页岩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研究时,应将地球化学指标与沉积和古生物特征综合起来得出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页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微量元素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