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子相干性解除及其熵增效应的环境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昌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8-42,共5页
提出一个环境作用导致量子系统相干性解除(decoherence)及其熵增效应的量子动力学模型,这个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它表明,当系统耦合于适当的环境,Schrodinger方程支配的动力学演化在宏观极限下将自动实现... 提出一个环境作用导致量子系统相干性解除(decoherence)及其熵增效应的量子动力学模型,这个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它表明,当系统耦合于适当的环境,Schrodinger方程支配的动力学演化在宏观极限下将自动实现量子相干性解除和系统熵的增加.伴随着熵由零增加到最大,量子系统将由完全相干的纯态,经历相干性部分解除的中间混合态,最后变为相干性解除的最大混合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相干性 相干性解除 环境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的浅水草藻型湖泊水质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兴 史洪森 +2 位作者 张树礼 李畅游 王立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87-3994,共8页
针对内蒙古乌梁素海面临的污染现状,基于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的计算模式,将其与CE-QUAL-ICM模型耦合,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乌梁素海藻类、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风速和蒸发对模型的影响,也... 针对内蒙古乌梁素海面临的污染现状,基于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的计算模式,将其与CE-QUAL-ICM模型耦合,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乌梁素海藻类、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风速和蒸发对模型的影响,也加入了挺水植物密度、高度、直径等形态指标,以此反映水生植物存在的区域中植物吸收降解污染物质、风速对底部应力、流场变化等因素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挺水植物分布的耦合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藻类和污染物质在乌梁素海内的年际、季节变化过程,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大部分相对误差已控制在20%以内;降低入湖污染物质负荷直接影响着湖区内水质浓度的变化。另外,对于浅水或挺水植物密集而无法进入取得信息的区域,利用所建耦合模型能够为这些区域湖泊规划、管理、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水质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的蠡湖补水方案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鄢碧鹏 柳自强 +1 位作者 王磊 贝超其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7-611,686,共6页
为提高蠡湖水体透明度,无锡市拟将太湖水处理后对蠡湖进行生态补水。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通过建立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的关系,模拟不同补水工况下蠡湖悬浮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预测生态补水对蠡湖透明度的改善效果。分别对不... 为提高蠡湖水体透明度,无锡市拟将太湖水处理后对蠡湖进行生态补水。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通过建立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的关系,模拟不同补水工况下蠡湖悬浮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预测生态补水对蠡湖透明度的改善效果。分别对不同进水流量(7.5、15.0、22.5 m^(3)/s)、出水点(梅梁湖泵站与曹王泾泵站)流量分配比例(1.0∶1.0、1.5∶1.0、2.0∶1.0)下的补水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同一进水流量下,分配比例为1.5∶1.0时效果最佳,此时全湖悬浮物平均浓度下降较快,在此分配比例下若达到相同透明度0.71 m,进水流量7.5、15.0、22.5 m^(3)/s工况下分别需要补水27、13、9 d;如果在蠡湖A区(退渔还湖区)建设挡水墙,可以大幅提升补水效果,缩短补水时长,平均透明度可提高至1 m左右,研究结果为确定补水工程建设规模和运行方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蠡湖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透明度 悬浮物浓度 挡水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C模型研究文昌清澜潮汐汊道人类活动对水交换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建波 余扬晖 +3 位作者 刘洁 王道儒 陈春华 林国尧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32,共9页
文中利用水龄浓度概念,结合计算水交换时间的水质模型公式,在 EFDC(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水动力基础上,分别计算了1965年和2006年清澜潮汐汊道的海湾水交换时间。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的平均水交换时间为107d,1965年的平均水交换时间为1... 文中利用水龄浓度概念,结合计算水交换时间的水质模型公式,在 EFDC(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水动力基础上,分别计算了1965年和2006年清澜潮汐汊道的海湾水交换时间。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的平均水交换时间为107d,1965年的平均水交换时间为114d,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澜港航道被浚深至7-8m,潮汐动力显著增强,纳潮量增加了4.3%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交换时间 动力 潮汐汊道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C模型的感潮江段溢油事故风险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田威 邱利 李一平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8-102,共5页
为了在溢油事故发生后能够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油污染,降低事故危害,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长江下游靖江段某码头进行溢油事故风险影响预测。通过EFDC准确地模拟出该江段的二维流场,在流场、风场以及复杂地形等综合条件... 为了在溢油事故发生后能够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油污染,降低事故危害,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长江下游靖江段某码头进行溢油事故风险影响预测。通过EFDC准确地模拟出该江段的二维流场,在流场、风场以及复杂地形等综合条件下,采用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法计算油品入江后油膜漂移轨迹以及到达、离开下游保护区的时间。结果表明:油膜沿水流方向逐渐被拉伸,覆盖面积逐渐增大,且受长江地形条件影响;在感潮江段,潮流场对油膜漂移行为的影响占主导作用,同时风场也会影响油膜的漂移行为。受涨落潮的影响,油膜向下游来回震荡漂移;溢油事故发生时刻的流场不同,油膜往下游漂移的速度也不同,当溢油事故发生在落潮时,油膜往下游漂移速度更快;不利风向时风速越大,油膜往下游漂移的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江段 溢油事故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油膜 油污染 漂移轨迹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湾海洋环境季节特征及水交换过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锋 廖光洪 +1 位作者 盛建明 杨成浩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48-51,共4页
基于4个航次的实测资料,分析乐清湾的温(度)盐(度)、潮汐、潮流和余流等海洋环境季节分布特征,并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乐清湾的水交换过程,提出一个计算海湾水体平均置换率的简单公式,以直观描述湾内水体与湾外水体交换的过程特... 基于4个航次的实测资料,分析乐清湾的温(度)盐(度)、潮汐、潮流和余流等海洋环境季节分布特征,并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乐清湾的水交换过程,提出一个计算海湾水体平均置换率的简单公式,以直观描述湾内水体与湾外水体交换的过程特征。结果表明,乐清湾的水交换能力与湾内温(度)盐(度)水平及断面分布特征一致,从口门到湾顶,水交换能力差别较大,连屿至打水山断面以南的水体基本1个月可完全交换,连屿至打水山断面以北的水体2个月仍然无法交换到湾口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季节特征 水交换 乐清湾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EFDC耦合模拟的新凤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效应评估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焰 夏瑞 +6 位作者 王璐 孙明东 张鲁骏 马淑芹 贾蕊宁 张晓娇 杨中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7-788,共12页
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环境效应,对于制定和优化河湖治理方案、推动科学治污具有重要意义。新凤河流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水安全重要保障区,水污染(黑臭)问题突出,为科学评估新凤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效应,构建了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环境效应,对于制定和优化河湖治理方案、推动科学治污具有重要意义。新凤河流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水安全重要保障区,水污染(黑臭)问题突出,为科学评估新凤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效应,构建了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水陆一体化耦合模拟的工程环境效应评估技术方法,开展流域截污治污、湿地建设、引水补水和初期雨水调蓄工程的环境效应定量模拟评估。结果表明:影响治理工程效果的主要因子包括截污率、湿地处理标准、补水水质和初期雨水调蓄能力;综合工程及各单项工程对水质改善均有积极贡献,以水质污染物浓度平均降低率评价工程贡献结构为综合工程(69.8%)>截污(63.1%)>补水(51.7%)>湿地(50.5%)>调蓄(3.8%),以平均达标率评价工程贡献结构为综合工程(96.7%)>截污(85.2%)>湿地(32.6%)>补水(32.5%)>调蓄(0.9%),以负荷减排评价工程贡献结构为截污(512.4 t/a)>综合工程(319.3 t/a)>湿地(89.9 t/a)>调蓄(21.9 t/a)>补水(-62.6 t/a)。基于SWMM和EFDC构建的水陆一体化耦合模型在水环境治理工程效应评估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城市河道的水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 耦合模拟 治理工程 环境效应评估 新凤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C模型的太湖微塑料迁移规律及污染概率分布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昊 陈求稳 +1 位作者 丁珏 闫兴成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77,共9页
通过耦合太湖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与拉格朗日粒子模型,计算了太湖6个主要输入源的微塑料粒子漂移路径,分析了影响微塑料粒子漂移路径的主要因素,进而评估了太湖湖区的微塑料污染概率。结果表明:微塑料输入源位置和附近湖流是影响微塑料... 通过耦合太湖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与拉格朗日粒子模型,计算了太湖6个主要输入源的微塑料粒子漂移路径,分析了影响微塑料粒子漂移路径的主要因素,进而评估了太湖湖区的微塑料污染概率。结果表明:微塑料输入源位置和附近湖流是影响微塑料迁移和归趋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受湾内环流影响,湖湾是太湖微塑料的主要归趋位置,竺山湖和贡湖除受纳自身输入源的微塑料粒子,还受纳来自西、南沿岸区的微塑料粒子;竺山湖是太湖微塑料污染概率最高的湖区,污染主要来自湖湾自身输入源和西沿岸区输入源,其次为西沿岸区,其污染主要来自自身输入源和南沿岸区输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迁移 湖流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污染概率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福山倒套河段水动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菲 张文胜 吴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2-74,共3页
引江济太工程水源地位于长江澄通段的福山倒套内,但倒套目前处于淤积阶段,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结合实测资料及环境水动力学数学模型(EFDC)对该区域的潮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较好地重演了福山倒套流场,可以对... 引江济太工程水源地位于长江澄通段的福山倒套内,但倒套目前处于淤积阶段,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结合实测资料及环境水动力学数学模型(EFDC)对该区域的潮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较好地重演了福山倒套流场,可以对研究区域水动力状况进行预测研究。利用上述模型对福山倒套水动力状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倒套内部水位降低,但变化不明显;②倒套内部流场流速整体下降,尤其是倒套口门处流速值减小较大;③倒套虽然处于淤积阶段,但倒套口门段较为稳定。因此,适时疏浚上部串沟是维持倒套稳定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动力学数学模型 动力 数值模拟 福山倒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灌排系统雨洪调蓄模拟及分析
10
作者 龚来红 才硕 +1 位作者 赵树君 王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77-183,共7页
为探究农田、沟渠、塘堰、小型水库等组成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简称“田-沟-塘-库”系统)对雨洪调蓄的影响,以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研究基地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EF... 为探究农田、沟渠、塘堰、小型水库等组成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简称“田-沟-塘-库”系统)对雨洪调蓄的影响,以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研究基地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EFDC)构建典型小型灌溉排水系统的水量平衡模型,评估不同降雨频率下农田、塘堰和水库采用不同水管理模式对排水口洪峰流量、排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排水沟在正常水管理状态下,通过蓄积一定的雨洪资源可以削减排水口洪峰流量29.55%,减少排水量31.08%;与淹水灌溉模式相比,间歇灌溉模式系统排水量减少12.69%;当塘堰控制水深为0.6 m时,系统排水量最小。模拟结果表明,农田灌排系统可以削减径流峰值、减少排水量,具有良好的蓄雨调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排水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雨洪调蓄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河湾流域溢流污染规律及其对海湾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鹏 李明远 +1 位作者 楼凯 秦华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以深圳河湾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降雨径流污染?沿河截排系统溢流?海湾水动力水质联合模型,分析研究区溢流污染输出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海湾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流域主要污染源为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和溢流污染;溢流污染占入河... 以深圳河湾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降雨径流污染?沿河截排系统溢流?海湾水动力水质联合模型,分析研究区溢流污染输出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海湾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流域主要污染源为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和溢流污染;溢流污染占入河湾总污染负荷的30%左右,雨季升至50%左右,成为深圳河湾流域雨季最主要的污染源;溢流污染负荷季节差异性显著,雨季占全年总负荷的85%以上;溢流污染负荷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当降雨强度相差不大的时候,雨前干旱时间越长,溢流污染负荷越大;深圳湾内湾水质比外湾差且波动更明显,雨季内湾及湾中水质比旱季差且波动更大;在场次降雨情况下,内湾水质波动受溢流污染冲击影响最严重,湾中及外湾水质波动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在降雨重现期为0.25~0.5年(2小时降雨约45~60 mm)时,深圳湾水质超标最明显,水质受溢流污染冲击影响的持续时间为12~2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污染 污染源解析 海湾水质 时空变化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