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与决策树技术的植被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睿 冯敏 +2 位作者 孙九林 廖顺宝 王卷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88-1495,共8页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为例,基于遥感数据获取区域7种典型植被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曲线趋势及其特征值,研究基于曲线差异的植被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同时,以国产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作为主要遥感数据源,提取研究区5月上...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为例,基于遥感数据获取区域7种典型植被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曲线趋势及其特征值,研究基于曲线差异的植被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同时,以国产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作为主要遥感数据源,提取研究区5月上旬与8月上旬两期NDVI数据及其比值,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研究得到区域30 m空间分辨率植被分类结果。经实地验证,一级类型总体分类精度为83.64%,二级类型为70.91%,其中乔木林的分类精度最高,然后是农田与草地,灌丛的分类精度相对最低。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据提取植被分类信息,为国产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的广泛深入应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 NDVI时间序列曲线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1A、B卫星CCD相机系统级辐射定标数据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军 吴雁林 +1 位作者 沈中 李潭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5期73-79,共7页
描述了环境-1A、B卫星(简称HJ-1A/B卫星)的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简称CCD相机)在实验室进行的系统级辐射定标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同时还比对了系统级定标状态与CCD相机单机定标状态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表明:系统级定标数据正确... 描述了环境-1A、B卫星(简称HJ-1A/B卫星)的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简称CCD相机)在实验室进行的系统级辐射定标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同时还比对了系统级定标状态与CCD相机单机定标状态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表明:系统级定标数据正确、有效,得到的定标系数能够对相机数据进行较好的修正。系统级定标试验和单机定标试验的定标曲线、定标系数、动态范围等参数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吻合度仍然很高,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1A B卫星 ccd相机 系统级 辐射定标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CCD的Smear效应快速校正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铁桥 胡炳樑 +7 位作者 刘学斌 李思远 孙剑 冯向朋 王一豪 张耿 王爽 李娟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6,共6页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采用大面阵帧转移CCD作为成像和存储介质,以满足其高性能成像需求。然而,帧转移型CCD的Smear效应会造成干涉图像累积误差,导致干涉信息不准确,进而引起目标反演光谱失真。为了消除Smear效应影响,传统方...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采用大面阵帧转移CCD作为成像和存储介质,以满足其高性能成像需求。然而,帧转移型CCD的Smear效应会造成干涉图像累积误差,导致干涉信息不准确,进而引起目标反演光谱失真。为了消除Smear效应影响,传统方法常利用行间信息迭代运算进行校正,导致计算耗时随着探测器面阵变大而增加。文章根据Smear效应产生的机理,推导出一种基于矩阵运算的Smear效应快速校正模型,并通过图形处理器(GPU)并行运算进行加速,以达到高效消除Smear效应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校正Smear效应引起的误差,同时利用GPU加速后计算速度是传统校正方法的63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高光谱成像仪 大面阵帧转移ccd Smear效应校正 矩阵运算 并行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的植被覆盖信息快速提取研究——以长白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冲冲 南颖 赵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4,F0002,共5页
选取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9年14期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运用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长白山地区2009年植被覆盖信息,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并与单期TM数据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多时相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能够快速准... 选取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9年14期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运用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长白山地区2009年植被覆盖信息,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并与单期TM数据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多时相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植被覆盖信息,总体精度为84.67%,Kappa系数为0.82,总体精度和单个植被类型精度均高于单时相TM数据;多时相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能区分出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针叶林,且分类结果景观破碎度较低;长白山地区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40.84%,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 多时相 植被信息快速提取 长白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数据反演与质量提升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向朋 陈铁桥 +2 位作者 张耿 王爽 刘学斌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0,共8页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原始干涉数据反演过程与数据质量提升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大孔径静态干涉光谱成像(LASIS)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反演方法,使用实验室定标法和在轨数据统计法进行原始干涉数据的相对辐射校正。根据...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原始干涉数据反演过程与数据质量提升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大孔径静态干涉光谱成像(LASIS)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反演方法,使用实验室定标法和在轨数据统计法进行原始干涉数据的相对辐射校正。根据直方图统计结果,对反演之后的浮点型高光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并对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基于直方图匹配的相对辐射校正,有效地去除了图像条带,使得反演生成的高光谱数据空间信噪比得到有效提升,并保持了92%以上的光谱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高光谱数据 干涉数据反演 数据质量提升 辐射校正 直方图匹配 条带噪声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数据处理方法及初步在轨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振海 丛强 +11 位作者 黄红莲 雷雪枫 谢艳清 王宇轩 陶菲 赵鑫鑫 宋茂新 邹鹏 侯伟真 林军 李正强 洪津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9,共11页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作为首个成功在轨运行的扫描型同时偏振遥感器,其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均有别于以往的在轨遥感器。文章在简要介绍大气校正仪原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其数据预处理、大气参数反演和大气校正方法,评估和...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作为首个成功在轨运行的扫描型同时偏振遥感器,其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均有别于以往的在轨遥感器。文章在简要介绍大气校正仪原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其数据预处理、大气参数反演和大气校正方法,评估和展示了部分在轨应用效果。在轨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基于大气校正仪L1级数据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水汽柱浓度(CWV)数据与全球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数据的偏差落在期望误差(EE)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68.62%和95.39%,且与对应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空间同步覆盖的16 m相机多光谱数据校正前后图像清晰度和纹理特征均提升明显,地表反射率校正精度满足应用需求,初步显示了大气校正仪在气溶胶监测和大气校正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大气校正仪 气溶胶光学厚度 水汽柱浓度 数据处理方法 偏振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在巢湖蓝藻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春波 周宝同 +2 位作者 田永中 陈正龙 高凡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0-204,共5页
采用环境一号卫星(HJ1A/1B)的多光谱(CCD)数据,通过影像预处理提取巢湖湖域蓝藻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巢湖湖域的蓝藻进行动态遥感监测,在GIS平台上计算蓝藻在研究时段内的平均空间分布、模拟其变化趋势及平均改善速度,结果表明,HJ1... 采用环境一号卫星(HJ1A/1B)的多光谱(CCD)数据,通过影像预处理提取巢湖湖域蓝藻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巢湖湖域的蓝藻进行动态遥感监测,在GIS平台上计算蓝藻在研究时段内的平均空间分布、模拟其变化趋势及平均改善速度,结果表明,HJ1A/1B-CCD影像数据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对巢湖湖域蓝藻的识别能力强;巢湖湖域生态环境总体较好,蓝藻只是在局部湖域暴发,其中蓝藻极高密度区、高密度区呈团状、片状,主要集中分布在巢湖西湖区北部沿岸,并且为楔形向中心延伸;巢湖蓝藻暴发的湖域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但各区改善的程度、速度差异较大,原因复杂,尤其是西湖区北部沿岸不仅改善速度缓、改善程度不佳,甚至出现退化;巢湖西区应以治理为主、监测为重,东区则以着重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一号卫星 ccd数据 巢湖 蓝藻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1A、1B卫星在轨性能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沈中 白照广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6期17-22,共6页
环境减灾-1A、1B卫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严格成像视场匹配要求的光学对地遥感星座。经过在轨测试,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文章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入轨后在轨测试的性能评估结果,对该星座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了宝贵数据。
关键词 环境减灾-1A 1B卫星 ccd相机 超光谱成像仪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1A、1B卫星地面综合测试总控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袁媛 戴涧峰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6期118-124,共7页
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地面综合测试总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设备组成和功能、系统的主要特点,以及应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对地面测试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和备份的情况。旨在介绍一种多星地面综合测试总控系统的构建模式,以及当前... 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地面综合测试总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设备组成和功能、系统的主要特点,以及应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对地面测试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和备份的情况。旨在介绍一种多星地面综合测试总控系统的构建模式,以及当前自动化测试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卫星地面综合测试过程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1A、1B卫星 总控 自动化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1A、1B卫星光学载荷在轨运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军 陈卫容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1期17-24,共8页
环境减灾-1A、1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发射升空,至2013年7月20日,2颗卫星的4台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1台超光谱成像仪(HSI)和1台红外相机(IRS)已在轨稳定工作近5年,共获取超过61万景2级地面遥感图像数据。文章对在轨运行的光学载荷遥测参... 环境减灾-1A、1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发射升空,至2013年7月20日,2颗卫星的4台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1台超光谱成像仪(HSI)和1台红外相机(IRS)已在轨稳定工作近5年,共获取超过61万景2级地面遥感图像数据。文章对在轨运行的光学载荷遥测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DC/DC电压遥测变化量不超过5%,关键光机部位温度遥测变化量小于2.25℃,转动部件电压和电流遥测变化量小于1%,遥测参数均在设计范围内,显示光学载荷在轨稳定正常工作。最后,综合分析了光学载荷图像数据应用情况,分析表明:光学载荷图像数据具有较强的地物影像分类、提取和分辨能力,与国外同类卫星比较,水体识别符合度达到90%以上,旱情分级符合度大于66%,光谱分辨率达到5nm,积雪范围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在各类应用领域发挥了较大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1A 1B卫星 光学载荷 ccd相机 超光谱成像仪 红外相机 在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鄱阳湖枯期水域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和海霞 黄河 汤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共5页
鄱阳湖水体范围参数对揭示该流域生态环境演变和旱灾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枯水期地物类型复杂且分布不连续,水体微观构成机制复杂多样,导致水体及其邻界地物光谱特征复杂,现有卫星影像水体提取方法效率和精度难以适用景观异质... 鄱阳湖水体范围参数对揭示该流域生态环境演变和旱灾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枯水期地物类型复杂且分布不连续,水体微观构成机制复杂多样,导致水体及其邻界地物光谱特征复杂,现有卫星影像水体提取方法效率和精度难以适用景观异质性强的水体范围提取。基于环境减灾卫星多光谱数据,协同使用阈值法、决策树法和区域生长法开展卫星影像鄱阳湖枯水期水体提取,并以人工目视解译结果作为真值,开展精度验证和效率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目视解译需要2 d的时间缩短到2 h以内,显著提高了效率,正确识别率为目视解译的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期 环境减灾卫星数据 水体提取 景观异质性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J-1 CCD数据的海冰时空特征分析--以渤海辽东湾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伟涛 和海霞 +1 位作者 黄河 李亚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HJ-1)CCD数据,对比分析了CCD数据4个波段的不同地物波谱特征,构建了海冰遥感信息提取指数(SII),并将该指数作为一个特征参量与CCD数据的其他4个波段进行支持向量机分类,提取了2012/2013年海冰发展关键期的海冰时空变...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HJ-1)CCD数据,对比分析了CCD数据4个波段的不同地物波谱特征,构建了海冰遥感信息提取指数(SII),并将该指数作为一个特征参量与CCD数据的其他4个波段进行支持向量机分类,提取了2012/2013年海冰发展关键期的海冰时空变化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2012/2013年冬季渤海辽东湾海冰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冰的冻结、融化、增长和减弱与冬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有密切关系;HJ-1CCD数据能有效提取海冰信息,是海冰监测的一种有效的数据源;基于SII指数的支持向量机遥感图像海冰分类方法对海冰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海冰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 时空特征 海冰指数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FOST模型同化时序HJCCD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虎 裴志远 +2 位作者 马尚杰 王连林 马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为增强作物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的机理性并提高反演精度,在深入分析作物长势模型WOFOST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作为同化算法,以生长季内获取的时序HJCCD遥感数据作为外部数据源,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进行长势监测和估产应用。以河... 为增强作物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的机理性并提高反演精度,在深入分析作物长势模型WOFOST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作为同化算法,以生长季内获取的时序HJCCD遥感数据作为外部数据源,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进行长势监测和估产应用。以河北省玉田县为试验区,以三要素法和实测LAI作为基准,模型模拟产量和LAI作为反演精度的度量指标,成熟期LAI估算误差由模型同化前的14.95%降至同化后的9.97%,产量误差由同化前的18.17%降为同化后的15.89%。叶面积指数的同化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表明该方法的具有一定可行性,为作物生长模型区域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最小二乘法 算法 环境减灾卫星ccd 同化 叶面积指数 WOF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1星CCD数据多次分类反演夏收作物油菜与小麦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有宁 覃燕 +2 位作者 刘牛 熊勤学 章爱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3-165,共3页
湖北省监利县夏收作物主要是小麦与油菜,小麦、油菜与树木大部分期间光谱特征相似,即存在异物同谱现象,很难通过一景数据进行解译。根据监利县夏收作物的物候特征,结合其NDVI指数的变化,采用二次分类法,即将3月4日、3月6日、4月15日、4... 湖北省监利县夏收作物主要是小麦与油菜,小麦、油菜与树木大部分期间光谱特征相似,即存在异物同谱现象,很难通过一景数据进行解译。根据监利县夏收作物的物候特征,结合其NDVI指数的变化,采用二次分类法,即将3月4日、3月6日、4月15日、4月26日NDVI指数大于0.4,5月13日、6月13日小于0.2的定为油菜小麦区,主要原理是物候特征,3、4月油菜小麦长势好,叶面积系数大,NDVI指数高,而进入5月后,油菜小麦进行生殖阶段,叶面变黄,叶绿素降低,NDVI指数变小,成功反演监利县夏收作物小麦与油菜的空间分布,其结果与高分数据反演的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94,证实其方法是准确的,可为监利县夏收作物的反演提供一套新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分类法 环境卫星ccd数据 反演 油菜 小麦 光谱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FM1)热控分系统在轨飞行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增富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2期26-31,共6页
论述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首发卫星(FM1)的热设计概况,根据在轨飞行四年的温度遥测数据,进行了天地数据比对和整星的热控性能分析,并对有效载荷 CCD 相机、磁带机以及电源和姿轨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如 Cd-Ni 电池、红外地平仪... 论述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首发卫星(FM1)的热设计概况,根据在轨飞行四年的温度遥测数据,进行了天地数据比对和整星的热控性能分析,并对有效载荷 CCD 相机、磁带机以及电源和姿轨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如 Cd-Ni 电池、红外地平仪、陀螺组件等)的控温效果给以了评价,对热控分系统的主要部件(如热迭涂层、多层隔热材料、电加热器等)的热控性能作出了评估。分析表明,热控分系统的设计满足了总体的技术要求,为整星提供了良好的温度环境,同时也为延长卫星寿命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 性能分析 在轨飞行 分系统 热控 ccd相机 红外地平仪 联合研制 遥测数据 有效载荷 关键设备 主要部件 隔热材料 电加热器 技术要求 温度环境 基本条件 热设计 磁带机 分析表 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1A星HSI数据2级产品条带噪声特征分析及去除方法
16
作者 祖玉川 王正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448,共4页
HJ-1A星在成像过程中由于线阵传感器相邻探测器在响应和输出时的奇偶效应,故其获取的影像存在明显的条带噪声.首先,对影像亮度统计直方图进行分析;然后,使用全局去条带法对影像进行条带去除.根据处理效果以及直方图特征分析,将影像分为3... HJ-1A星在成像过程中由于线阵传感器相邻探测器在响应和输出时的奇偶效应,故其获取的影像存在明显的条带噪声.首先,对影像亮度统计直方图进行分析;然后,使用全局去条带法对影像进行条带去除.根据处理效果以及直方图特征分析,将影像分为3类.结果证明,全局去条带法只适用于亮度直方图符合正态分布的影像.针对全局去条带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条带去除方法,使用该方法基本上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处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卫星 HSI数据2级产品 条纹去除 改进的全局去条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陆地光学遥感影像获取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兴玲 刘龙飞 +2 位作者 于钢 雷宇 陶亮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4-2330,共7页
介绍了2010年开始利用环境减灾A、B星CCD传感器获取全球陆地光学遥感影像的工作,用于研究全球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环境减灾A、B星是我国第一个以组网方式运行的具有48h重访周期、30m中高分辨率的光学星座。利用卫星获取全球陆地光... 介绍了2010年开始利用环境减灾A、B星CCD传感器获取全球陆地光学遥感影像的工作,用于研究全球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环境减灾A、B星是我国第一个以组网方式运行的具有48h重访周期、30m中高分辨率的光学星座。利用卫星获取全球陆地光学遥感影像时不仅综合考虑了地面光照条件、云量、季节、地物特性等因素,同时考虑了卫星观测能力、地面接收能力、全球陆地分布特点、全球云量分布等多种因素。通过一年多的时间,获取了全球陆地面积85%以上的平均云量小于20%的有效光学影像数据,获得的数据是我国首个中高分辨率全球覆盖的遥感光学影像集,已成为我国开展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最重要的中高分辨率光学影像数据源。文中总结了A、B星全球陆地光学遥感影像获取计划的思路与实际应用效果,可为后续光学星的规划及有效载荷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卫星 电荷耦合器件(ccd) 遥感图像 全球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