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研制计划流程探讨
1
作者 边凤梅 《航天器工程》 2001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实践五号为代表的小卫星,其研制计划流程有所创新,卫星研制分为方案设计、正检星研制和正样星研制三个阶段。在充分借鉴实践五号卫星研制计划流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有效载荷的不同组成特点,并对时间和经... 以实践五号为代表的小卫星,其研制计划流程有所创新,卫星研制分为方案设计、正检星研制和正样星研制三个阶段。在充分借鉴实践五号卫星研制计划流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有效载荷的不同组成特点,并对时间和经费投入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以“并行”代替“串行”研制方式的比较合理的研制计划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卫星 小卫星星座 研制计划流程 环境监测预报卫星 有效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星CCD影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石华 角媛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从空间分辨率、几何纠正精度、辐射精度和纹理4个方面对HJ-A-CCD图像进行评价,并与同范围的CBERS-02B-CC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J-A-CCD的信息量、对比度、几何定位精度等方面与CBERS-02B-CCD相比尚有差距;可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改... 从空间分辨率、几何纠正精度、辐射精度和纹理4个方面对HJ-A-CCD图像进行评价,并与同范围的CBERS-02B-CC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J-A-CCD的信息量、对比度、几何定位精度等方面与CBERS-02B-CCD相比尚有差距;可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改善图像质量,HJ-A-CCD数据仍有很大的图像改善空间,并在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测绘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星 CBERS-02B—CCD 空间分辨率 几何畸变 辐射精度 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星座系统成功建立
3
作者 靳力(摘编) 瞭望(摘编)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6期48-48,共1页
2008年10月20日,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宣布,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自9月6日发射成功以后,A星成功变轨,A、B星实现相位180。星座系统建立,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卫星在轨技术状态良好,主要载荷工作正常,地面接收和处理系统... 2008年10月20日,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宣布,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自9月6日发射成功以后,A星成功变轨,A、B星实现相位180。星座系统建立,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卫星在轨技术状态良好,主要载荷工作正常,地面接收和处理系统运行稳定,两星图像质量良好,图像处理工作状态稳定,并通过图像质量转阶段评审,在轨测试转入应用评价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 星座系统 小卫星 图像质量 国家航天局 发射成功 技术状态 地面接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的海南岛洪涝灾害监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海亮 汪秀华 +1 位作者 戴声佩 田光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91-198,共8页
洪涝灾害监测是农情监测的主要任务之一,遥感监测可以弥补地面观测耗人、耗财、信息滞后等诸多不足,已成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基于HJ-1A/1B-CCD数据,以海南岛为研究区,选取研究区内400个训练样本,利用区分度(division... 洪涝灾害监测是农情监测的主要任务之一,遥感监测可以弥补地面观测耗人、耗财、信息滞后等诸多不足,已成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基于HJ-1A/1B-CCD数据,以海南岛为研究区,选取研究区内400个训练样本,利用区分度(division degree,DD)对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基于蓝光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based on blue light,NDWI-B)和混合水体指数(combined index of NDVI and NIR for water body identification,CIWI)3种水体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应用HJ-1CCD数据进行纯水体、湿地识别时,NDWI-B模型效果最好(综合区分度分别为31.30%、28.13%),是海南岛洪涝灾害监测的最优模型。经验证,NDWI-B模型的水体识别总体精度达91.50%。通过对采样点的水体指数值与地物类型的反复对比确定NDWI-B模型的水体识别阈值为-0.015。利用NDWI-B模型对海南岛2010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的洪涝灾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0月12日的灾情最为严重,全岛洪水淹没面积达到监测期内最高值,为120.22km2,除东方、昌江、乐东外所有市县均出现新增水体,新增水体主要分布于村庄、耕地、道路、城镇居民地等。从区域上看,东部的文昌、琼海、海口、定安为洪涝重灾区,西部的东方、昌江、乐东为洪涝轻灾区。全岛洪涝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其次为旱地。10月12日,水田、旱地的淹没面积分别为61.46和29.59 km2,耕地(水田和旱地)淹没面积占总淹没面积的比例为75.73%。NDWI-B模型具有水陆区分度较大和水体面积提取精度较高的优点外,还能够识别小范围水体和湿地,是海南岛洪涝灾害监测较为理想的模型。该文为海南岛水资源管理、洪涝灾害动态监测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洪涝 灾害 监测 环境减灾卫星 基于蓝光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旱涝灾害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太胜 胡雯 +3 位作者 马晓群 盛绍学 刘惠敏 荀尚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根据气象卫星遥感、数值预报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制开发了江淮流域干旱洪涝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详细分析降水对旱涝演变趋势的影响并建立了模型;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动力释用技术方法研究,研制了中短期面雨量预报系统,将上述研究成果集... 根据气象卫星遥感、数值预报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制开发了江淮流域干旱洪涝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详细分析降水对旱涝演变趋势的影响并建立了模型;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动力释用技术方法研究,研制了中短期面雨量预报系统,将上述研究成果集成,最终形成江淮流域旱涝遥感监测预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旱涝灾害 预报方法 气象卫星 遥感监测 短期面雨量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遥感监测冰雹灾害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丹 殷世平 +2 位作者 于成龙 方丽娟 张贵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8-132,共5页
【目的】寻求一个高效、准确的冰雹灾害遥感监测方法,为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针对2011-08-18黑龙江省木兰县一次冰雹灾害的个例,结合天气实况和雷达资料,利用从环境减灾卫星获得的遥感数据(2009-2... 【目的】寻求一个高效、准确的冰雹灾害遥感监测方法,为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针对2011-08-18黑龙江省木兰县一次冰雹灾害的个例,结合天气实况和雷达资料,利用从环境减灾卫星获得的遥感数据(2009-2011年),分析了冰雹灾害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对遭受冰雹灾害区域进行了遥感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植物遭受冰雹灾害后的一段时间内,NDVI出现异常下降的现象,与未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差别明显,说明利用NDVI来判别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是可行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为木兰县西南部(东经127°38′~127°55′,北纬45°55′~46°06′),受灾总面积为82.17km2。监测结果表明,遥感监测冰雹灾害的准确率平均可达86.67%。【结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对冰雹灾害进行遥感监测和灾害等级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灾害 环境减灾卫星 遥感监测 归一化植被指数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
7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3期20-20,共1页
2009年3月30日,据人民网报道,国防科工局在京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两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国土资源卫星之后又一个全新的... 2009年3月30日,据人民网报道,国防科工局在京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两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国土资源卫星之后又一个全新的民用卫星。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填补我国在环境减灾方面自主数据信息的空白。此前,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于2008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国防科工局负责人透露,即将挂牌的联合国天基减灾系统北京办事处,将向全球提供卫星减灾数据,A、B星在国际减灾服务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据悉,A、B星在轨测试期间已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了部分图像,并为澳大利亚扑灭森林火灾提供了及时的服务,反响较好。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建站接收数据的申请。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将成为继美国“陆地卫星”、法国“斯波特”卫星之后,又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陆地观测卫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 小卫星 交付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减灾系统 陆地观测卫星 环境保护 民用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海洋卫星体系提升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保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共8页
海洋卫星是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数据的重要获取手段,在海洋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了海洋环境观测要素和海洋卫星在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状况;结合国外海洋卫星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构建中国海洋... 海洋卫星是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数据的重要获取手段,在海洋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了海洋环境观测要素和海洋卫星在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状况;结合国外海洋卫星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构建中国海洋卫星体系的发展建议,为提升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推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海防安全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 海洋卫星体系 发展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监测应急虚拟卫星星座及应用服务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三超 高懋芳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建设灾害遥感卫星及应用服务系统,对于应对我国严峻自然灾害形势、提高综合防灾减灾与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自然灾害管理的备灾、救灾、恢复重建、减灾等4个阶段特点,分析了灾害遥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根据《国家民用... 建设灾害遥感卫星及应用服务系统,对于应对我国严峻自然灾害形势、提高综合防灾减灾与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自然灾害管理的备灾、救灾、恢复重建、减灾等4个阶段特点,分析了灾害遥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根据《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的卫星资源统筹原则,综合考虑高低轨与敏捷组网、高中低分辨率互补、光学与雷达星协同,提出构建"4+4+6+X"灾害监测应急虚拟卫星星座设想。星座以"4+4+6"卫星为主体,通过共享使用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其它陆地观测卫星,实现自然灾害应急观测、高分辨率观测和地球系统综合观测;阐述了综合防灾减灾卫星应用系统组成、信息服务模式,并对卫星系统建设、运行机制和产业化推广进行了展望。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行业卫星系统的论证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遥感 监测应急 虚拟卫星星座 应用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洪涝灾害农作物恢复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凯龙 刘明博 贾松霖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以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北部为研究区,综合利用2019—2021年环境减灾二号A、高分一号、高分六号等卫星多时相遥感数据源,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遥感波段指数,对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和受灾范围内的农作物恢复情况开展动态评估。... 以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北部为研究区,综合利用2019—2021年环境减灾二号A、高分一号、高分六号等卫星多时相遥感数据源,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遥感波段指数,对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和受灾范围内的农作物恢复情况开展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提取淹没范围的总体精度为92.6%,多时相归一化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的动态恢复情况。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能够以其幅宽大、时效性强的优势对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农作物恢复开展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洪涝灾害 农作物恢复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卫星在地球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许健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28,共7页
气象卫星产品在气候、水份循环、地表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中有广泛的用途。文章介绍了这些气象卫星产品的推导原理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地球环境 自然灾害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一号小卫星CCD图像的滨海湿地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玉环 刘亚岚 +2 位作者 许华 刘旭东 尹球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3期27-32,37,共7页
湿地生态系统是与森林和海洋并列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气候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的监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渤海湾-莱州湾为研究区域,利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CCD图像通过... 湿地生态系统是与森林和海洋并列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气候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的监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渤海湾-莱州湾为研究区域,利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CCD图像通过分层分类法提取滨海湿地的分布,并以黄骅市为例对湿地的变化进行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HJ-1 CCD图像进行滨海湿地的监测是可行的,且与Landsat图像相比HJ-1 CCD数据具有高获取频率和宽覆盖范围,从而可以为湿地分布和变化的监测与管理提供经济有效的支撑。对湿地景观格局的评价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湿地景观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天然湿地逐渐减少,人工湿地相对增多,人类的影响正日益加剧,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信息提取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干旱灾害卫星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春桂 李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5,F002,共5页
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探讨适合于福建省地理生态环境条件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式与技术方法 ,研究确定合适的干旱等级指标 ,并对 2 0 0 1~ 2 0 0 2年福建省发生的冬春连续干旱灾害进行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结果与实际灾情完全相符。
关键词 干旱灾害 卫星遥感监测 地理生态环境 指标 季风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灾害监测光学有效载荷发展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潭 沈中 宁蔚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6期31-38,共8页
环境与灾害监测目标具有多样性、定量化要求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光学载荷发挥其信息量丰富、种类多、精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上,此类光学载荷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值得学习借鉴。文章重点阐述了应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民用卫星的光... 环境与灾害监测目标具有多样性、定量化要求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光学载荷发挥其信息量丰富、种类多、精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上,此类光学载荷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值得学习借鉴。文章重点阐述了应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民用卫星的光学有效载荷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中国第二代"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相关光学有效载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 光学有效载荷 发展综述 卫星应用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GNSS实时亚厘米级监测算法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文昊 张小红 +3 位作者 吴明魁 刘万科 文锐 王昊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针对复杂监测场景下,由于卫星信号遮挡严重、多路径效应强、粗差和周跳频繁而造成观测数据质量差,严重影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监测的精度、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复杂环境下的GNSS实时亚厘米级监测算法:综合利用监测体... 针对复杂监测场景下,由于卫星信号遮挡严重、多路径效应强、粗差和周跳频繁而造成观测数据质量差,严重影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监测的精度、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复杂环境下的GNSS实时亚厘米级监测算法:综合利用监测体的变化特征,从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滤波过程噪声自适应调节、GNSS解算短时中断后快速恢复等方面着手,设计一套适用于复杂环境的GNSS地质灾害实时高精度监测数据处理算法;并采用实测与仿真短基线数据评估算法性能。结果表明,在复杂观测场景下,提出的复杂环境GNSS监测算法能够实现实时亚厘米级定位精度,有效解决GNSS解算短时中断后的快速恢复问题,并能准确识别监测体的快速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质灾害监测 实时动态(RTK)定位 复杂环境 卡尔曼滤波 模糊度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明年将要发射三颗灾害监测卫星
16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3期28-28,共1页
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3颗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将帮助实现我国及周边国家自然灾害的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能力。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 小卫星 发射 自然灾害 周边国家 监测能力 全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相关因子的卫星遥感探测与赤潮预报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晓翔 邓孺孺 +2 位作者 何执兼 柯栋 李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讨论遥感探测赤潮相关因子的技术方法以及现阶段遥感观测手段的不足之处 ,认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须依靠多层次的海洋观测系统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实现 ,其中 ,多层次的海洋观测手段是关键 ,建立有效的海洋综合观测系统是预报赤潮的必... 讨论遥感探测赤潮相关因子的技术方法以及现阶段遥感观测手段的不足之处 ,认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须依靠多层次的海洋观测系统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实现 ,其中 ,多层次的海洋观测手段是关键 ,建立有效的海洋综合观测系统是预报赤潮的必要条件 (如正在建设中的珠江口、上海海洋立体观测示范技术系统 ) ,利用已有的综合技术实现赤潮的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预报 立体监测 海洋自然灾害 卫星遥感探测 赤潮相关因子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1B卫星红外相机的研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银年 王建宇 薛永祺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6期50-56,共7页
红外相机是环境减灾-1B卫星上的主要载荷之一,具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4个探测谱段,幅宽720km、地面像元分辨率150m/300m,主要用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的监测、预报、评估。红外相机的研制中,解决了高精度双面镜扫描... 红外相机是环境减灾-1B卫星上的主要载荷之一,具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4个探测谱段,幅宽720km、地面像元分辨率150m/300m,主要用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的监测、预报、评估。红外相机的研制中,解决了高精度双面镜扫描及其定标、弱信号高增益放大及载荷轻小型化等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了多元红外探测器和空间斯特林制冷技术,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通道共用一个光路,集成到一个焦面上,由同一台斯特林制冷机制冷。其中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通道相结合,具有200~500K的大动态范围,提高了对地物热特性和火灾监测的能力。自2008年9月卫星发射以来,红外相机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达到了研制要求,在雪灾、旱灾、火灾和秸秆焚烧、水体污染等环境灾害监测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已分别纳入到民政部和环保部的卫星减灾、环境监测业务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 环境减灾-1B卫星 遥感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1A、1B卫星在轨测试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志勇 范一大 +1 位作者 王兴玲 陈世荣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6期23-26,共4页
卫星业主单位国家减灾委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在轨测试工作,并首次引入了卫星应用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轨测试完成了预定的测试内容,各项指标均满足《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研制总要求》的规定,且卫星数据在... 卫星业主单位国家减灾委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在轨测试工作,并首次引入了卫星应用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轨测试完成了预定的测试内容,各项指标均满足《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研制总要求》的规定,且卫星数据在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及环保应用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应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 环境减灾-1A 1B卫星 在轨测试 减灾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系统设计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照广 董筠 +2 位作者 朱军 孙纪文 马磊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首批启动的业务卫星,星上配置有16 m相机、高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和大气校正仪4种光学载荷,具备可见光、高光谱和红外对地成像能力,以及在轨大气同步探测功能。两颗卫星均采用CAST2000公...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首批启动的业务卫星,星上配置有16 m相机、高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和大气校正仪4种光学载荷,具备可见光、高光谱和红外对地成像能力,以及在轨大气同步探测功能。两颗卫星均采用CAST2000公用平台,设计寿命5年,单星质量1065 kg,运行于标称轨道高度为645 km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两星在轨组网运行,可实现16 m相机和红外相机2天对全球南北纬80°以内地区全覆盖观测。文章概述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主要技术方案,总结了载荷设计新技术、多载荷匹配设计、多样化定标、视觉监测,以及轨道冻结等技术创新点,并介绍了在轨测试和典型应用情况,可为我国后续环境减灾监测遥感卫星系列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组网 大气校正 定标 灾害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