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时空数据集
1
作者 戚曌 席磊 +3 位作者 曹晓明 崔梦淳 邹佳秀 刘洪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06-514,共9页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植被是影响地区荒漠化程度的关键,可以作为监测区域荒漠化状况的考虑因素,对于植被稀疏的干旱地区常采用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植被是影响地区荒漠化程度的关键,可以作为监测区域荒漠化状况的考虑因素,对于植被稀疏的干旱地区常采用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MSAVI)来反映其分布状况。研究以1990-2021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合成环塔里木盆地生长季(4-10月)数据影像,并计算得到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间7个时期的MSAVI数据集。研究获得了研究区122块实测的样地FVC数据用来做验证样本,然后基于MSAVI采用像元二分法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分别提取以样本点为核心的1×1和3×3像元范围的均值作为计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值,来消除实测样本点坐标范围可能带来的偏差,得到的样本精度分别为:R2=0.737,R2=0.760,均方根误差分别是RMSE=0.125,RMSE=0.124,间接验证了本数据集的质量以及MSAVI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的可行性。本数据集可为干旱区植被状况以及荒漠化程度变化等方面的了解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 线性回归 1990-2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塔里木盆地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元梅 孙桂丽 +1 位作者 鲁艳 李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对维持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区域、绿洲外围植被分布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周围植被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域,将植被覆盖度(FVC)作为反映... 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对维持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区域、绿洲外围植被分布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周围植被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域,将植被覆盖度(FVC)作为反映植被变化的监测指标,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温、降水、植被类型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法、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塔里木盆地、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2年环塔里盆地植被覆盖度每10年增长0.008,各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均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气候变化影响的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基本不变,人类活动影响的植被覆盖度以改善为主;(2)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主要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时,植被覆盖度改善和退化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9.79%、49.55%;(3)在植被覆盖度改善区,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率整体较高。在植被覆盖度退化区,气候变化对绿洲区域内植被的相对贡献率更高,在绿洲区域外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连通性的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秋淞 何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5-1754,共10页
生态安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多注重将自然保护区视为生态源地,而忽略具有潜在生态服务的斑块以及斑块连通性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以环塔里木... 生态安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多注重将自然保护区视为生态源地,而忽略具有潜在生态服务的斑块以及斑块连通性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以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为例,通过耦合碳储存、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连通性优化生态源地,构建综合阻力面并利用电路理论确定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处于低生态安全地带,区域内水资源短缺和沙漠化严重。(2)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共识别22个生态源地,面积69622.24 km^(2),以及33条生态廊道,长度4722.39 km。源地呈现南部分散、北部密集的格局,且南、北源地间连通性较差。(3)形成“两屏、一环、多片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布局方案,明确生态功能分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连通性 电路理论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红枣园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光鑫 王芳霞 +4 位作者 姚东东 王唯 赵丰云 曹高辉 于坤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60-67,74,共9页
以环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喀什、和田及巴州4个地区红枣园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4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果园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除TP含量和C∶N外均低于中... 以环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喀什、和田及巴州4个地区红枣园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4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果园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除TP含量和C∶N外均低于中国土壤平均水平。0~60 cm土壤SOC、TN含量及C∶P、N∶P均表现为阿克苏地区最高,和田地区最低;土壤TP含量表现为阿克苏地区最高,巴州地区最低;C∶N表现为巴州地区最高,喀什地区最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4个地区土壤SOC、TN、TP含量及C∶P、N∶P均降低;除和田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受到纬度、经度和电导率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综上所述,环塔里木盆地红枣园土壤总体上表现出养分分配不均的现象,建议在施肥过程中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和有机肥的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园 化学计量比 环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校正的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地表反照率时空数据集
5
作者 席磊 戚曌 +4 位作者 曹晓明 崔梦淳 丁杰 冯世昂 冯益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417-42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是生态极端脆弱区,更是人为扰动剧烈区,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地表反照率(Albedo)在研究区域尺度的荒漠化现状、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 塔里木盆地是生态极端脆弱区,更是人为扰动剧烈区,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地表反照率(Albedo)在研究区域尺度的荒漠化现状、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环塔里木盆地为研究区,以植被生长季(4-10月)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反演获取了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间7期Albedo时空数据集。本研究基于实际测量获得的132块样地的反照率数据,以100块样地建立基于线性回归的校正系数表达式(y=0.97634 x+0.0034565),并对反演出的反照率时空数据集进行校正。以32块样地作为独立样本验证数据集精度,校正前的数据集精度为:R^(2)=0.644;校正后的数据集精度为:R^(2)=0.723。本数据集可为干旱区荒漠化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地表反照率 校正系数 线性回归 1990-2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红枣年轮碳、氮、磷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张光鑫 王芳霞 +4 位作者 姚东东 张换换 梁天强 赵丰云 于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8,共9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体在生态相互作用过程中多种化学元素平衡关系的科学。为了探讨红枣(Ziziphus jujuba Mill.)年轮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年际变化规律。以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的红枣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了...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体在生态相互作用过程中多种化学元素平衡关系的科学。为了探讨红枣(Ziziphus jujuba Mill.)年轮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年际变化规律。以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的红枣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红枣年轮(2013—2020年)以及土壤中的C、N、P元素含量,分析红枣年轮C、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径向变化情况、年平均积累量、年轮与土壤C、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并进一步对年轮C、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与新疆地区地红枣种植面积、年产量和价格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红枣树体中C、N、P元素年平均积累量均值分别为487.57、5.50、0.37 g/kg;C∶N、C∶P和N∶P均值分别为94.32、1408.16和15.68。(2)红枣年轮中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各异,其中C元素含量在红枣树干中的分布较为稳定,N和P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C∶N、C∶P和N∶P总体呈降低趋势。(3)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和C∶P、N∶P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土壤C∶N则表现为40~60 cm土层显著高于0~20、20~40 cm土层。(4)相关性分析表明,20~40 cm土层的N含量、40~60 cm土层的P元素含量和C∶N以及0~20 cm土层N∶P与红枣年轮中相应的元素含量及计量比的相关性较强,同时红枣年轮C、N、P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新疆地区红枣种植面积、年产量和价格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揭示环塔里木盆地红枣年轮C、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年际变化规律及旱区果园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红枣年轮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枣大球蚧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新平 赵边建 +3 位作者 王玉兰 岳朝阳 张静文 刘爱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于1980年首次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园艺场树上发现,目前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在新疆的寄主有25科45种,几乎包含当地常见的林、果树种和一些灌木及草本植物,枣大球蚧为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较... 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于1980年首次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园艺场树上发现,目前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在新疆的寄主有25科45种,几乎包含当地常见的林、果树种和一些灌木及草本植物,枣大球蚧为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较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及适应能力强。在塔里木盆地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固定在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4月上旬随树体萌芽刺吸取食。球蚧花角跳小蜂的寄生能明显降低枣大球蚧雌虫抱卵量、减小介壳体积。果树萌芽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的防效为75.70%,越冬若虫虫体膨大前以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和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分别为91.32%、8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大球蚧 危害特点 环塔里木盆地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近55a农业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耿庆龙 陈署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方法】利用1951-2005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结果】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55 a中环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22℃/10 a以上。各季节及生长季平均... 【目的】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方法】利用1951-2005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结果】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55 a中环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22℃/10 a以上。各季节及生长季平均气温都有所增加,冬季最大,达到0.5℃/10 a。冬季和秋季最高温增加均较明显。冬季、年平均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显著。生长季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温速率都不明显。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生长季平均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有效管理区域农业、水资源,改善生态系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环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规划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永萍 鲁天平 郭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探讨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树种选择及科学栽植技术,为该地区林果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南疆五地州林果防护林建设现状,提出在林果防护林规划设计时应选择的防护林... 【目的】探讨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树种选择及科学栽植技术,为该地区林果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南疆五地州林果防护林建设现状,提出在林果防护林规划设计时应选择的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树种及科学栽植技术。【结果】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结构类型规划设计分为紧密结构的林带、透风结构的林带和稀疏结构的林带3种;配置模式设计分为主、副林带以生态作用为主的配置模式,主、副林带生态经济兼用的配置模式,绿洲边缘风沙危害严重区主、副林带配置模式3种。【建议】林果防护林树种应具备的条件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生长较果树更快,寿命比果树长;与被防护的果树没有共同的病虫害;枝叶繁茂,根蘖少;灌木则应选用再生性强、枝叶茂盛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防护林 配置模式 规划设计 技术指标 环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环塔里木盆地植被覆盖度(FVC)时空数据集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益明 乔琨 +3 位作者 冯世昂 席磊 戚曌 兰岚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307-314,共8页
塔里木盆地是生态极端脆弱区,更是人为扰动剧烈区,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植被覆盖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地表植被的繁茂程度,是荒漠化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区域植被覆盖度监测是掌握荒漠化动态变化,全面分析荒漠化成因等方面研究的基础。... 塔里木盆地是生态极端脆弱区,更是人为扰动剧烈区,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植被覆盖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地表植被的繁茂程度,是荒漠化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区域植被覆盖度监测是掌握荒漠化动态变化,全面分析荒漠化成因等方面研究的基础。研究基于GEE遥感云平台,以1990–2021年LANDSAT卫星植被生长季(4–10月)影像为数据源,获取了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间7期植被覆盖度数据集。研究通过采用0.5%置信度截取NDVI的上下阈值,获得纯植被覆盖像元和纯土壤覆盖像元的NDVI值,来消除年际间气候差异对植被覆盖度计算的影响,保证各年度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一致性。数据集使用109块无人机正射样地,经过预处理及植被指数法加大津算法得到的FVC值作为验证样本。数据集精度为R^(2)=0.79、线性表达式为y=0.8126x-0.0267。本数据集可为荒漠化变化、驱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植被覆盖度(FVC) 1990–2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晶 员臻 朱晓玲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145,189,共4页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业产业化作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既是新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又是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现实选择和突破口。本文分析...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业产业化作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既是新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又是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现实选择和突破口。本文分析并阐述了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进程中的现状,总结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促进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经济圈 农业产业化 发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档案和数字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辉 杨洁明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档案是一个时期区域历史的存留。档案工作能够以史鉴今、留史资政,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和数字化建设尤其重要。环塔里木盆地是世界四大文明体系和七大文化的汇集地,其历史文化遗存涵盖了人类历史的精华。在厘清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档... 档案是一个时期区域历史的存留。档案工作能够以史鉴今、留史资政,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和数字化建设尤其重要。环塔里木盆地是世界四大文明体系和七大文化的汇集地,其历史文化遗存涵盖了人类历史的精华。在厘清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档案主体、客体和受众的基础上,针对非遗档案和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整体规划,统一规范和标准,实现重点突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融资渠道;加强非遗档案数字信息安全建设;结合旅游开发,实现数字化非遗档案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管理 数字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红枣绿色平衡施肥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阿静 付彦博 +2 位作者 王治国 周勃 冯耀祖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2期236-239,共4页
针对环塔里木盆地枣园特殊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密植红枣和成龄果树的平整土地、田间管理、灌溉管理和配套叶面喷施调理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红枣 平衡喷施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区域协调性测度
14
作者 王鹏程 刘欢 盖微微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文章以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分析方法,从经济协调和社会协调两个层面对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区域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看,一师、巴州和二师协调度较高... 文章以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分析方法,从经济协调和社会协调两个层面对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区域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看,一师、巴州和二师协调度较高;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看,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是一师、二师;从综合协调发展水平看,整个经济圈经济协调性不高,属于低水平的协调,且离散度较高。区位差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差异是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环境治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 区域 协调发展 均方差权数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核桃绿色施肥技术规程
15
作者 付彦博 孟阿静 +3 位作者 王治国 冯耀祖 侯小刚 周勃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1期210-213,共4页
针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核桃园特殊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成龄核桃果树,培肥地力、平整土地、田间管理、灌溉管理和配套叶面喷施调理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核桃 绿色 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骏枣质地品质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禄彩丽 何秉宇 +5 位作者 马珊 张梅 魏喜喜 宋健 刘伟锋 李建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3,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果实质地品质特征差异,分析气象因子对其质地品质的影响,为区域骏枣栽培的合理区划、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环塔里木盆地骏枣种植现状,以地州级行政辖区为单位,分别选取阿克苏地... 【目的】研究新疆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果实质地品质特征差异,分析气象因子对其质地品质的影响,为区域骏枣栽培的合理区划、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环塔里木盆地骏枣种植现状,以地州级行政辖区为单位,分别选取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喀什地区(疏勒县)、和田地区(策勒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4个研究靶区,依据区域气象气候条件将其分别归为4个生态区:干旱中温微风区(Ⅰ区)、偏干旱高温大风区(Ⅱ区)、极干旱高温微风区(Ⅲ区)和偏干旱中温疾风区(Ⅳ区)。于2018-2019年骏枣完熟期采摘果实,通过质地剖面分析(TPA)测定其质地品质指标(硬度、黏附性、弹性、内聚性、胶着度、咀嚼度、回复性),同时收集4个生态区2000-2015年的平均气压、降水量等13项气象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骏枣质地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优质骏枣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质地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将7个枣果品质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与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度、咀嚼度有较大正相关,第2主成分与黏附性、回复性有较大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4个生态区骏枣综合质地品质进行分析,得分高低依次为Ⅳ区>Ⅱ区>Ⅰ区>Ⅲ区,以Ⅳ区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气象因子对骏枣质地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大,且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靶区骏枣种植达优良质地品质的最适宜气象条件为:最高气温38.48℃、最低气温-17.59℃、年降水量82.20 mm、年蒸发量1511.30 mm、平均风速1.29 m/s、年日照时数2952.22 h;在此条件下骏枣的质地品质指标优化值分别为:硬度7.73 N、黏附性-2.49、弹性3.54、内聚性0.85、胶着度6.54 N、咀嚼度6.19 N、回复性0.79。【结论】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质地品质特征有较大差异,气象因子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质地品质 气象因子 环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果树资源与生产现状的考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锋 刘威生 张玉萍 《烟台果树》 2003年第3期3-4,共2页
由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主办的第八次全国李杏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研讨会暨环塔里木盆地果树资源与生产现状的考察,于2002年6月17~29日在新疆如期举行.笔者参加了全程考察活动,先后参观了轮台、和田、皮山、英吉沙、喀什、阿克苏、库车... 由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主办的第八次全国李杏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研讨会暨环塔里木盆地果树资源与生产现状的考察,于2002年6月17~29日在新疆如期举行.笔者参加了全程考察活动,先后参观了轮台、和田、皮山、英吉沙、喀什、阿克苏、库车,途经4个地、州,总行程3000km.现将新疆的果树资源及生产现状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果树资源 果树生产 现状 气候条件 树种 果品加工业 绿色品牌 良种化 栽培技术规范化 龙头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有害生物防控技术集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帆 《新疆林业》 2015年第3期29-32,共4页
塔里木盆地气候类型独特,生态和生产环境优越,具有发展多种特色林果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主产区作为自治区建设的四大林果基地之一,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产业面积占新疆总林... 塔里木盆地气候类型独特,生态和生产环境优越,具有发展多种特色林果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主产区作为自治区建设的四大林果基地之一,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产业面积占新疆总林果面积的84%,果品产量占全疆的68%。目前,林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在逐步向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综合效益转变,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特色林果 防控技术 林果产业 香梨优斑螟 林果业发展 果基 梨小食心虫 大林 性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价指数的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风险评估
19
作者 席磊 冯益明 +3 位作者 戚曌 曹晓明 丁杰 崔梦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6-1136,共11页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固碳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环塔里木盆地作为荒漠化问题突出的生态脆弱区,易受...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固碳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环塔里木盆地作为荒漠化问题突出的生态脆弱区,易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及时准确地监测并评估荒漠化风险是防治荒漠化的基础和前提。单一的评估方法在荒漠化风险评估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主客观结合法可以提升荒漠化风险评估精度。研究基于“三因子”理论,通过建立包括气候条件、人类活动、荒漠化监测现状等3类16个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客观结合的熵组合权重法构建了荒漠化风险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CEI),并对环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化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三因子权重分析显示:暴露性因子权重最高,脆弱性因子权重最低;(2)环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的荒漠化危险性小于东部地区,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较高的区域集中在绿洲外围,原生荒漠区危险性较低,绿洲边缘地区较易发生荒漠化;(3)环塔里木盆地区域的荒漠化风险主要呈现为极低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呈狭长、零稀分布,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和居民点工矿用地区,原生荒漠区的荒漠化风险较低。高风险以及极高风险区仅占总体面积的3.0%;(4)基于地理探测器探究环塔里木盆地区域内人类活动和环境因素对荒漠化风险程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方法显示土地利用类型(0.68)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双因素交互分析方法显示各因素之间主要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影响最大的组合为:土地利用类型∩载畜量(0.78)和耕地面积∩载畜量(0.78),荒漠化风险程度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禁止随意丢荒和耕地扩张以期实现耕地的集约高效经营,是荒漠化防治的有效策略之一。研究利于准确掌握区域荒漠化风险各程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机制,为区域开展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风险评估 环塔里木盆地 综合评价指数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幼龄枣树滴灌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安焱 魏光辉 +1 位作者 董新光 马英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6,99,共3页
结合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的气象条件,采用525、450、375 m3/hm2共三种试验灌水定额,研究了幼龄红枣树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并对不同耗水量的枣树产量和水分生产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25、450、375 m3/hm2三种灌水定额下的耗水量分别为596... 结合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的气象条件,采用525、450、375 m3/hm2共三种试验灌水定额,研究了幼龄红枣树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并对不同耗水量的枣树产量和水分生产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25、450、375 m3/hm2三种灌水定额下的耗水量分别为596、503、435 mm。不同处理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均呈现出盛花期>幼果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萌芽期的耗水规律。耗水量503 mm处理的产量为506 kg/hm2、水分生产率为1.67 kg/m3,均为最优,因此该区适宜的灌水定额为45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耗水规律 幼龄红枣树 干旱区 环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