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城游憩带疗愈性对游憩者感知健康效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党宁 代希 +1 位作者 丁春彬 吴必虎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1,共17页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游憩与健康关系密切。文章从健康地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剖析环城游憩带的资源现状与环境特质提出,环城游憩带具有疗愈性。基于网络文本数据的定性研究发现,环城游憩带的疗愈性由4个属性及12个副范畴构成,...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游憩与健康关系密切。文章从健康地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剖析环城游憩带的资源现状与环境特质提出,环城游憩带具有疗愈性。基于网络文本数据的定性研究发现,环城游憩带的疗愈性由4个属性及12个副范畴构成,是自然属性、建成属性、社会属性、象征属性四维属性整体交互、凝结而形成的环境特质,疗愈性价值生成于人地关系的互动中。进一步地,研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环城游憩带疗愈性的四维属性对游憩者感知健康效益的作用机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环城游憩带的自然、建成和社会属性显著正向影响游憩者感知健康效益;2)恢复性体验对环城游憩带的疗愈性属性与游憩者健康效益感知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而言,远离感、魅力性体验在自然属性、建成属性与感知健康效益间起中介作用;延展性体验在自然、建成、社会和象征属性4个维度与感知健康效益间均存在中介作用;兼容性体验在建成属性、象征属性与感知健康效益间起中介作用。该研究为环城游憩带环境与游憩者健康的互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切入点,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疗愈性 感知健康效益 恢复性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模型的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开发决策路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铁 张宪玉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35,共6页
针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一哄而上",本研究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在EC11.5(Expert Choice11.5)的帮助下构建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子体系和概率计算模型,并与门槛值相结合建立了环城... 针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一哄而上",本研究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在EC11.5(Expert Choice11.5)的帮助下构建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子体系和概率计算模型,并与门槛值相结合建立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开发决策路径,以期将客观的概率模型引入乡村旅游开发决策,从定量角度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同时,本研究根据矩阵计算和检验结果,对影响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主要因子和指标进行了分析,初步论证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在实践上的特殊性以及在理论上的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模型 乡村旅 环城游憩带 决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城游憩带成长模式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体验经济视角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鲁芳 王伟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5-59,共5页
本文从体验的角度对环城游憩带作了新的诠释,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发育机理,提出了三种普遍存在的环城游憩带成长模式,并从体验界面增长和体验质量升级的角度对环城游憩带的培育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体验经济 体验界面 发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内陆城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晓华 虞敬峰 孟晓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远离热点旅游区、民族众多且经济发达程度不高,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近程休闲与旅游需求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远离热点旅游区、民族众多且经济发达程度不高,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近程休闲与旅游需求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旅游空间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目前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为满足市民的近程休闲需求以及促进城乡统筹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对环城游憩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可以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乌鲁木齐市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城市 乌鲁木齐市 环城游憩带 形成机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465
5
作者 吴必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359,共6页
定义了环城游憩带 (RecreationalBeltAroundMetropolis ,ReBAM)的概念 ,并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为案例 ,对影响ReBAM的形成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特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旅游成本与土地租金的相互作用是决定ReBAM区位的主要... 定义了环城游憩带 (RecreationalBeltAroundMetropolis ,ReBAM)的概念 ,并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为案例 ,对影响ReBAM的形成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特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旅游成本与土地租金的相互作用是决定ReBAM区位的主要力量 ,而游憩需求、投资偏好和政策导向是影响ReBAM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ReBAM的土地利用特征根据游客进入成本的不同可以区分为高、中、低 3种不同等级 ;ReBAM的空间特征可由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REBAM 城市旅 上海 土地利用特征 空间结构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城游憩带视角下的大都市游憩空间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战强 张蕾 翁时秀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92,共10页
环城游憩带理论对于理解以大都市游憩需求带动的土地利用演化和乡村振兴均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的环城游憩带理论,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定量化研究,特别是新型数据支持下的大都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兴趣点(POI,point of int... 环城游憩带理论对于理解以大都市游憩需求带动的土地利用演化和乡村振兴均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的环城游憩带理论,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定量化研究,特别是新型数据支持下的大都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基础,利用回转半径法和空间分布曲线、平均城市中心距离和空间离散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广州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广州市环城游憩资源存在从内圈层到外圈层分布的距离衰减效应,主要影响区域为40 km以内的圈层范围;环城游憩空间可划分为20 km以内的内环城综合游憩带、20~40 km外环城次级综合游憩带、40~70 km郊区休闲带以及70 km以外的远郊度假带。广州市环城游憩资源类型丰富,不同类型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集聚形态差异显著;以行政区为单元,辨识出番禺综合型游憩区,白云综合型游憩区,黄埔次级综合型游憩区,花都次级综合型游憩区,增城生态休闲型游憩区,从化温泉度假型游憩区,以及南沙海滨休闲型游憩区等游憩资源特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特征 广州市 P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市场需求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华荣 王晓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1,128,共5页
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导向规划理念,以武汉市为样本,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研究环城游憩带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特征,提出指导该市及同类型城市环城游憩带景区规划的系列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心城市市民周末近程出游需求潜力巨大,... 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导向规划理念,以武汉市为样本,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研究环城游憩带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特征,提出指导该市及同类型城市环城游憩带景区规划的系列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心城市市民周末近程出游需求潜力巨大,但近程旅游市场并非卖方市场,投资应注意规避风险;(2)客源市场对目的地选择有明显偏好,市民出游目的相对集中;改善交通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是提升景区竞争力的关键;以旅行社为媒介的景区推广模式存在局限;(3)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提高会增加旅游消费总量,长假期间仍有相当比例市民可能选择近程出游,设计景区容量时须综合考虑不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规划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空缩减”视角看环城游憩带发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连璞 付修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99,109,共4页
环城游憩带(ReBAM)是城市旅游产品空间拓展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在信息化与全球化过程中,环城游憩带原有的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在旅游“时间剩余”前提下游客旅游行为存在多种可能性。“时空缩减”过程给环城... 环城游憩带(ReBAM)是城市旅游产品空间拓展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在信息化与全球化过程中,环城游憩带原有的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在旅游“时间剩余”前提下游客旅游行为存在多种可能性。“时空缩减”过程给环城游憩带的开发带来机遇,但同时具有高风险性。以距离的多维尺度特征为切入点,分析游客的出游距离及目的地选择变化规律,对大城市旅游市场规模变化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指出对客源市场的准确预测及在更大尺度范围对旅游地的竞争力分析是环城游憩带开发建设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时空缩减 客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玮 赵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7921-7923,共3页
以南京市行政区域内除了主城区之外的包括栖霞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高淳县和溧水县的4区2县中的105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地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类型交叉组合的复合方法将南京周边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并对这5种类型的105... 以南京市行政区域内除了主城区之外的包括栖霞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高淳县和溧水县的4区2县中的105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地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类型交叉组合的复合方法将南京周边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并对这5种类型的105处旅游地的大量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最终得出南京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地类型 空间结构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城游憩带发展对策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江敏 鄢志武 +2 位作者 李志飞 梁玥琳 柴海燕 《理论月刊》 2008年第7期134-136,共3页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会加速城乡间人口流、资金流和物流,促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融合发展。本文回顾了武汉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历程,分析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城游憩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现阶段的发展对策:整合营销,...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会加速城乡间人口流、资金流和物流,促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融合发展。本文回顾了武汉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历程,分析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城游憩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现阶段的发展对策:整合营销,打造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休闲之都的形象;完善环城游憩出行系统;创新开发环城游憩带内活动;引导当地居民和开发商的经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改革试验区 环城游憩带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小丽 成宇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推动或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科学的识别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中国乡村旅游主要发生在大中城市的环城游憩带中,因而该研究以梳理环城游憩带和...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推动或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科学的识别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中国乡村旅游主要发生在大中城市的环城游憩带中,因而该研究以梳理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通过筛选和甄别影响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探寻中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为未来针对二者之间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乡村旅 影响因素 研究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吉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浩 南颖 刘继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830-14833,共4页
通过对延吉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深化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系统认识。延吉市应在当前环城游憩带雏形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契机,挖... 通过对延吉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深化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系统认识。延吉市应在当前环城游憩带雏形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契机,挖掘环城游憩的需求市场潜力,优化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布局,完善延吉市城市旅游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SWOT分析 延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土地优化利用:环城游憩带的路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江敏 李志飞 郑姿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9-41,共3页
环城游憩带发展能促进"两型社会"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及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本文基于武汉城市圈环城游憩带功能和空间演变视角,分析其在"两型社会"城乡土地利用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两型... 环城游憩带发展能促进"两型社会"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及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本文基于武汉城市圈环城游憩带功能和空间演变视角,分析其在"两型社会"城乡土地利用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两型社会"土地利用面临的压力,提出"两型社会"土地优化利用措施:统筹城乡区域科学规划、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土地多样化利用构建和谐环境及实现土地的动态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两型社会” 土地优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城郊土地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江敏 张立明 《理论月刊》 2005年第5期82-83,共2页
环城游憩带是近年来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新现象,对城郊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影响。本文分别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城郊土地发展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城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环城游憩带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实现环城... 环城游憩带是近年来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的新现象,对城郊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影响。本文分别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城郊土地发展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城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环城游憩带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实现环城游憩带建设与城郊土地利用两者良性互动为目的,提出了新的发展背景下城郊土地永续利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城郊土地 永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环城游憩带的定位及其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岳军 侯志强 陈金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9-64,85,共7页
本文以厦门环城游憩带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厦门环城游憩带的空间范围和现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得到各个旅游点的综合得分情况,并进行了等级的划分。研究结论认为,厦门环城游憩带的... 本文以厦门环城游憩带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厦门环城游憩带的空间范围和现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得到各个旅游点的综合得分情况,并进行了等级的划分。研究结论认为,厦门环城游憩带的旅游资源可分为3个等级,总体上旅游资源品质较高,综合评价结果和实际存在问题,提出了厦门环城游憩带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资源评价 AHP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城游憩带发展动力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江敏 谭丽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134,共5页
生态文明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明形式,环城游憩带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和重要途径。通过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城游憩带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环城游憩带发展动力系... 生态文明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明形式,环城游憩带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和重要途径。通过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城游憩带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环城游憩带发展动力系统——由游客、当地居民、政府和旅游企业四大主体,需求、供给、支持、中介和生态五大子系统共同组成。环城游憩带动力系统的生态构建可以为旅游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也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城游憩带 驱动因素 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城市化演进对环城游憩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辉 郭玲玲 宋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32-38,共7页
环城游憩带是当今城市旅游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城市化的演进对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对环城游憩带理论的补充和城市化研究的发展和延伸。本文选取案例城市大连市,在分析其城市化和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和特征... 环城游憩带是当今城市旅游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城市化的演进对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对环城游憩带理论的补充和城市化研究的发展和延伸。本文选取案例城市大连市,在分析其城市化和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城市化对环城游憩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为环城游憩带提供了充足和稳定的客源,增强了游憩地的可进入性;游客的增多也给环城游憩带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阻碍其健康持续发展。最后,本文提出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应特别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即游憩地的区位选择与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城市化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城游憩带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鲁芳 王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5,150,共3页
随着国内城市旅游的迅猛发展,假日经济蓬勃兴起,环城游憩带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一块重要版图。本文对环城游憩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文献综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728-4731,共4页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具有典型的内陆山地景观特色,开发应以旅游资源特色和游憩空间特色分析为基础,定位游憩主题、形象、产品、市场,以实现重庆市区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源特色 开发 重庆市 环城游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经济理论的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志玉 胡秀丽 徐伟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82-2386,共5页
针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武汉市周边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空间分布图,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对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分布进行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 针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武汉市周边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空间分布图,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对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分布进行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图,以此来探讨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产品类型 空间结构优化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