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两次印尼地震环型振荡剪应变方向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唐磊 邱泽华 阚宝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60,76,共6页
利用泰安台YRY-2型钻孔差应变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两次印尼苏门答腊地震的环型振荡的剪应变方向。首先对差应变仪观测数据进行实地标定,然后用标定后的数据检测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两次大地震激发的环型振荡,... 利用泰安台YRY-2型钻孔差应变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两次印尼苏门答腊地震的环型振荡的剪应变方向。首先对差应变仪观测数据进行实地标定,然后用标定后的数据检测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两次大地震激发的环型振荡,发现基频环型振荡0T11~0T18最明显,且两次地震的振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次地震得到的0T11~0T18型环型振荡的最大剪应变方向随时间变化比较小。通过与理论预期的对比,发现实测值的平均值与理论值之差仅为2°。这不仅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证实了该观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差应变仪 实地标定 地球环型振荡 最大剪应变方向 苏门答腊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地球环型振荡 被引量:24
2
作者 万永革 周公威 +1 位作者 郭燕平 张德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3天的VHE、VHN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提取了2001-11-14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T2~0T40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3天的VHE、VHN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提取了2001-11-14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T2~0T40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环型振荡振型周期与PREM预测的环型自由振荡周期符合得很好。频率与PREM模型略微不一致的环型振荡振型可以解释为地球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所致。因此地球自由振荡信息可用于揭示地球的三维不均匀结构信息或各向异性信息,并可能对区分地幔对流模式(全地幔对流或上地幔对流)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密度估计 地球环型自由振荡 地震观测 数字地震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差应变仪观测的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环型自由振荡 被引量:61
3
作者 邱泽华 马瑾 +1 位作者 池顺良 刘厚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7-805,共9页
我们率先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球自由振荡.泰安地震台有差应变和体应变两种钻孔应变观测仪器,都观测到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体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球型振荡,而差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环型振荡.两... 我们率先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球自由振荡.泰安地震台有差应变和体应变两种钻孔应变观测仪器,都观测到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体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球型振荡,而差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环型振荡.两种观测还记录到环型振荡与球型振荡相互的耦合作用.观测也记录到明显的一些振型的谱线分裂现象.用直接观测到的高质量的环型振荡资料求解了0T8-0T19等主要振型的Q值.根据两个方向的剪应变观测数据,求解了环型振荡的最大剪应变方向,发现这个方向是相当稳定的.这种研究表明,高精度钻孔应变观测仪是一种理想的地壳形变观测仪器,可以为地球自由振荡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仪 差应变仪 地球自由振荡 环型振荡 品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钻孔应变数据探测2011年日本Tohoku大地震激发的低频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及其谱峰分裂
4
作者 张赓 徐建桥 +3 位作者 陈晓东 张凌云 孙和平 龚立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3-1397,共15页
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中,环型自由振荡(特别是低频环型自由振荡)的精确探测相比于球型自由振荡更加困难.环型自由振荡对SH波速度结构更加敏感,能更好地监测走滑断层运动,因此精确估算环型自由振荡的谱峰参数可为地球内部大尺度SH波速... 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中,环型自由振荡(特别是低频环型自由振荡)的精确探测相比于球型自由振荡更加困难.环型自由振荡对SH波速度结构更加敏感,能更好地监测走滑断层运动,因此精确估算环型自由振荡的谱峰参数可为地球内部大尺度SH波速度结构和大地震的震源机制提供更强约束.本研究利用2011年日本Tohoku地震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资料,提取了该地震激发的1.3 mHz以下低频环型和球型自由振荡信号,与STS-1宽频带地震仪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对1 mHz以下的环型自由振荡具有更强的探测能力.本研究还采用频率域自回归方法精确估计了0T2—0T6的简并频率,结果与PREM模型理论值相差非常小,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52×10^(-4).此外还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探测到了0T2谱峰分裂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仪能有效探测到大地震激发的低频地球环型自由振荡信号,可为地幔大尺度各向异性结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型自由振荡 钻孔应变仪 Tohoku地震 简正模谱峰分裂 STS-1地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补偿恒温控制条件下铂电极BZ反应体系中的电化学时间自组织——从极限环型电化学振荡到环面跳跃型非连续电化学振荡 被引量:4
5
作者 钟东辉 范昱煜 罗久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8-2131,共4页
在实验室的热补偿恒温控制条件下,理论预测的等温恒电流(电压)电化学振荡实际上将发生变异.用慢流型上准定态的线性化稳定性分析法全面分析了此类恒温控制条件下铂电极BZ反应系在以温度为慢变参数的慢流型上的准稳定性及绕温度轴慢变轨... 在实验室的热补偿恒温控制条件下,理论预测的等温恒电流(电压)电化学振荡实际上将发生变异.用慢流型上准定态的线性化稳定性分析法全面分析了此类恒温控制条件下铂电极BZ反应系在以温度为慢变参数的慢流型上的准稳定性及绕温度轴慢变轨迹的动力学行为.发现在温度围绕控制值上下往复波动的每一个周期内,准定态点将穿梭跨越于振荡区与非振荡区之间,表现为间隙性的沿温度轴的环面型电化学振荡.计算机模拟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电极BZ反应系 热补偿恒温控制 极限环型电化学振荡 环面型电化学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力作用下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勇 姜万录 郑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7,共8页
以电液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非线性摩擦力对系统动态特征的影响规律.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研究,指出非线性摩擦力作用可以用Van Der Pol方程描述.通过数值试验分析,揭示了系统... 以电液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非线性摩擦力对系统动态特征的影响规律.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研究,指出非线性摩擦力作用可以用Van Der Pol方程描述.通过数值试验分析,揭示了系统内在的分岔现象及典型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用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对实测的电液伺服系统的动态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摩擦力引起的"极限环型振荡"现象.发现摩擦力的非线性作用会引起电液伺服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非线性振动,其对系统动态特征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系统建模与动态特性研究时应该将摩擦力的非线性作用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非线性摩擦力 极限环型振荡 分岔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振动诱因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万录 朱勇 +1 位作者 康宏志 胡浩松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23,共5页
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建立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索非线性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对伺服系统运动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研究,指出非线性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的耦合作用特征可以用Duffing-Van Der Pol方程描... 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建立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索非线性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对伺服系统运动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研究,指出非线性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的耦合作用特征可以用Duffing-Van Der Pol方程描述。通过数值试验分析,发现系统外加激振力、阻尼系数和弹簧力非线性项系数的大小影响系统的运动状态,当三者参数变化时系统可能做极限环型振荡、倍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非线性振动 跳跃现象 极限环型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