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球囊联合肌电引导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1例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温红梅 万桂芳 +6 位作者 唐志明 曾佩珊 史静 戴萌 李超 安德连 窦祖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8-1091,共4页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其中由环咽肌失弛缓引起吞咽障碍所占比例是5.7%[2-3]。环咽肌是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ter, UES)的主要组成部分,UES 由环咽肌、下咽缩肌及颈段食管近端组成。正常情况下,环咽肌在...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其中由环咽肌失弛缓引起吞咽障碍所占比例是5.7%[2-3]。环咽肌是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ter, UES)的主要组成部分,UES 由环咽肌、下咽缩肌及颈段食管近端组成。正常情况下,环咽肌在呼吸时处于收缩状态,阻止气体进入食管,而在吞咽过程中松弛从而令食团通过。环咽肌失弛缓既可表现为松弛幅度减少或无松弛,也可表现为松弛持续时间缩短,导致通过食管的食物减少或不能通过,增大了渗漏及误吸的风险[4-5]。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的常用方法有环咽肌扩张术和环咽肌切开术。近年来,国外肉毒毒素注射应用于多种疾病所致的环咽肌失弛缓取得了一定效果[2,6-12],国内鲜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咽肌切开术 肉毒毒素注射 脑卒中后 电引导 治疗 上食管括约 超声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