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北部湾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占海
何梁
王保华
陈艳
韩运红
-
机构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47,共4页
-
文摘
针对环北部湾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地下水超采、挤占河道生态用水、局部水污染等问题,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通过水利工程节点网络图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经模型分析计算并综合考虑水系河网结构、水资源特点、缺水地区分布、水源解决方案及行政区划的空间位置,统筹本地水与外调水等关系,初步提出环北部湾地区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总体布局,为构建环北部湾地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依据。
-
关键词
环北部湾地区
水资源配置模型
水资源供需平衡
水资源优化配置
-
Keywords
BGR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model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water resources optimal allocation
-
分类号
TV212.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申芳
杨晓灵
王丽
-
机构
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2019FY101900)
广东省涉农资金项目(117000067-2021-0000130005)。
-
文摘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抓手,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与污染物入河总量可控为底线,以污染防治措施为手段,以“天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为保障,通过科学核算控制单元水域纳污能力,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方案,建立了“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五位一体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等5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污染问题,实现“增水不增污”的目标。在全面落实170项水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完善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的基础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2035年工程受水区废污水入河量虽较现状增加了183.22%,但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入河量较现状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2%,61.7%,77.5%。研究成果可从关键技术体系的视角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指导,可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
关键技术体系
控制单元
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
Keywords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ceiving area of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key technology system
control unit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water environment risk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Project in the Beibu Gulf
-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不同堵水限排措施对隧洞衬砌外水压力影响研究
- 3
-
-
作者
凌小康
张淑芳
麻建飞
陈征
-
机构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
-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9-243,共5页
-
文摘
堵水限排措施是保障隧洞安全健康运行的关键。选取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中某段隧洞为研究对象,针对“注浆圈+排水孔”和“注浆圈+汇水层+泄水阀”两种堵水限排方式,开展了引水隧洞外水压力作用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注浆圈渗透系数、注浆圈厚度和泄水阀水头等堵水限排设计参数对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合理的堵水限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排水孔”和“汇水层+泄水阀”两种排水方式均可以引排渗入注浆圈的地下水。“排水孔”的排水降压具有一定的范围效应,降压范围约为30°。“汇水层+泄水阀”可以有效解决排水孔降压范围有限、拱腰下部外水压力较大的问题。(2)注浆圈可以减小作用在衬砌表面外水压力。注浆圈厚度越大,注浆圈的渗透系数越小,衬砌外水压力越小。拱腰上部衬砌外水压力减小幅度大于拱腰下部衬砌外水压力减小幅度。(3)结合已有工程经验,建议允许排水量控制标准为3m^(3)/(m·d)。相应合理的注浆圈厚度为6~8 m,合理的注浆圈渗透系数为围岩渗透系数的1/30~1/50,合理的泄水阀间距为20 m。
-
关键词
引水隧洞
堵水限排
注浆圈
渗控标准
衬砌外水压力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
分类号
TV67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