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素替换构筑环亮氨酸冠醚型超分子相变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娜 胡宏志 +2 位作者 余炳德 刘洋 刘尊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13,共15页
本文通过Cl/Br卤素替换,选用客体环亮氨酸和主体18-冠醚-6设计并构筑两种冠醚型包合物(C_(7)H_(14)NO_(2))^(+)(18-crown-6)[FeCl_(4)]^(-)(1)和(C_(7)H_(14)NO_(2))^(+)(18-crown-6)[FeBr_(4)]^(-)(2)。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单... 本文通过Cl/Br卤素替换,选用客体环亮氨酸和主体18-冠醚-6设计并构筑两种冠醚型包合物(C_(7)H_(14)NO_(2))^(+)(18-crown-6)[FeCl_(4)]^(-)(1)和(C_(7)H_(14)NO_(2))^(+)(18-crown-6)[FeBr_(4)]^(-)(2)。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赫什菲尔德曲面分析(Hirshfeld surface analysis)、介电以及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其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构解析显示在低温(100 K)和室温(293 K)条件下,化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材料内甲酯化环亮氨酸阳离子与18-冠醚-6分子呈现分子内转子-定子结构。卤素原子替换导致无机阴离子无序、18-冠醚-6分子无序-有序运动及甲酯化环亮氨酸阳离子分子动态摆动,引起材料呈现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尤其化合物2在230 K和250 K附近表现出良好的连续可逆热能相变及连续可逆介电异常,显示其为新型具有电催化-介电循环可逆型多功能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素替换 甲酯化 18-冠醚-6 相变材料 介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体系下水合物法提纯低浓度瓦斯实验研究
2
作者 赵田 徐永亮 +2 位作者 王兰云 吕泽成 霍兴旺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9-150,共12页
开发利用低浓度瓦斯资源,对于缓解能源紧缺、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亮氨酸、色氨酸是促进水合物生成的高效绿色动力学促进剂,为了促进水合物快速生成,选择亮氨酸、色氨酸及来研究其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促进效果。然而,其与1... 开发利用低浓度瓦斯资源,对于缓解能源紧缺、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亮氨酸、色氨酸是促进水合物生成的高效绿色动力学促进剂,为了促进水合物快速生成,选择亮氨酸、色氨酸及来研究其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促进效果。然而,其与1,3-二氧五环协同作用下对水合物法分离瓦斯的影响尚不清楚。氨基酸是一种促进水合物生成的高效绿色动力学促进剂,可用于气体储存与运输技术。为了研究氨基酸与热力学促进剂1,3-二氧五环两者协同作用下对水合物分离低浓度瓦斯的影响,以亮氨酸、色氨酸和1,3-二氧五环为添加剂,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添加剂体系下30%CH_(4)+70%N_(2)混合气体的水合物生成动力学过程和气体分离效率,分析了在氨基酸协同作用下的水合物形貌、诱导时间、气体消耗速率、气体消耗量、气体分离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分解而出的气体中的CH_(4)体积分数相比于原料气体有了极大提高,分解气体中的CH_(4)体积分数范围为43.92%~57.41%,CH_(4)回收率为42.11%~62.20%,所有体系都能有效分离30%CH_(4)+70%N_(2)混合气中的CH_(4)气体。其中当压力为6 MPa时,0.3%质量分数亮氨酸+1 mol%1,3-二氧五环复配体系中CH_(4)+N_(2)的分离提纯效果最好,CH_(4)体积分数为56.46%,回收率为64.2%。相比单一的1,3-二氧五环体系,加入亮氨酸、色氨酸之后的复配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分离提纯30%CH_(4)+70%N_(2)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为低浓度瓦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氧五 水合物 煤层气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羟化酶和GTP环水解酶-1基因修饰永生化成纤维细胞及其表达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先文 陈生弟 +2 位作者 许德华 徐羚飞 郑仲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酪氨酸羟化酶 (TH)和GTP环水解酶 1(GCH)基因修饰的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和表达能力 ,为其混合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PD)作准备。方法 SV40大T抗原转化成纤维细胞使其永生化。构建TH和GCH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永生化成... 目的 探讨酪氨酸羟化酶 (TH)和GTP环水解酶 1(GCH)基因修饰的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和表达能力 ,为其混合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PD)作准备。方法 SV40大T抗原转化成纤维细胞使其永生化。构建TH和GCH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永生化成纤维细胞 ,利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检测其在体内外的表达。结果 TH和GCH基因修饰的永生化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可长期传代培养且可有效表达 ,脑内移植后TH基因至少可表达 8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氧化酶 成纤维细胞 帕金森病 治疗 基因疗法 GTP 水解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赖氨酸环二肽水凝胶因子的合成与凝胶化研究
4
作者 宗倩颖 叶霖 +2 位作者 张爱英 邵自强 冯增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874,共6页
在严格控制投料比的条件下,赖氨酸环二肽与Fmoc-OSu反应首先得到Fmoc单取代赖氨酸环二肽,进而再与环酸酐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一类具有热可逆性的小分子水凝胶因子.SEM和TEM显示凝胶因子在水中自组装成直径纤细的微纳米纤维结构,相互紧密... 在严格控制投料比的条件下,赖氨酸环二肽与Fmoc-OSu反应首先得到Fmoc单取代赖氨酸环二肽,进而再与环酸酐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一类具有热可逆性的小分子水凝胶因子.SEM和TEM显示凝胶因子在水中自组装成直径纤细的微纳米纤维结构,相互紧密缠绕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红外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水凝胶形成的过程中π-π堆积和氢键共同发挥驱动力的作用.根据XRD测试结果,采用Rietveld法全谱图拟合精修得到了FLGa水凝胶干胶的晶体结构模型,表明凝胶因子以单分子层方式进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 水凝胶 亲疏水平衡 Π-Π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脑血管平滑肌细胞Ca^(2+)池操纵性Ca^(2+)内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临溪 关永源 +2 位作者 贺华 丁岩 熊大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牛脑血管平滑肌细胞 (CSMC)Ca2 + 池操纵性Ca2 + 内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CSMC ,在生物荧光双波长影像分析系统用Fura 2 /Am荧光探针测定单个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结果  (1...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牛脑血管平滑肌细胞 (CSMC)Ca2 + 池操纵性Ca2 + 内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CSMC ,在生物荧光双波长影像分析系统用Fura 2 /Am荧光探针测定单个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结果  (1)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内皮素 1(ET 1,10 -7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5 6%± 2 .9%、2 5 6%± 3 9%、48 9%± 3 7%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vanadate ,2 ,4,8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升高CPA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增加比率分别为8 2 %± 3 9%、18 8%± 4 9%、46 6%± 6 9% ;(2 ) genistein(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ATP(10 μ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 6 7%±2 6%、2 4 6%± 6 5 %、5 1 3 %± 6 9% ;vanadate (2 ,4,8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升高ATP刺激引起的CSMCCa2 +内流 ,增加比率分别为 4 8%± 2 0 %、2 8 5 %± 4 6%、49 6%± 3 3 % ;(3 ) genistein (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环匹阿尼酸 (Cyclopiazonicacid ,CPA ,10 μ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 6 5 %± 3 0 %、2 2 5 %± 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蛋白 ATP 内皮素-1 苑阿尼 动脉 平滑肌细胞 CA^2+内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CA-Tyr协同改性聚环氧琥珀酸及对氟垢的阻垢性能
6
作者 张益豪 秦哲 +3 位作者 白昕竹 马丙太 赵春霞 路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136,共10页
为了缓解反渗透膜的CaF2垢堵塞情况,使用2-磷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和酪氨酸(Tyr)对聚环氧琥珀酸(PESA)进行改性得到PBTCA-PESA和PBTCA-Tyr-PESA。通过表征确定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测试阻垢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缓解反渗透膜的CaF2垢堵塞情况,使用2-磷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和酪氨酸(Tyr)对聚环氧琥珀酸(PESA)进行改性得到PBTCA-PESA和PBTCA-Tyr-PESA。通过表征确定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测试阻垢性能。结果表明,静态实验中,投加量为200 mg/L时,PBTCA-PESA和PBTCA-Tyr-PESA对CaF2的阻垢率分别为94.92%和98.72%,具有络合Ca2+的能力,能够延长结晶诱导时间;动态实验中,膜比通量下降率分别为34%和27%,展现出较好的分散CaF2性能,有效缓解了膜堵塞。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显示,PBTCA-PESA和PBTCA-Tyr-PESA可以引起CaF2晶体的不规则生长,破坏晶体的形成并改变晶型,主要阻垢机理为分散作用、晶格畸变及螯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丁烷-1 2 4-三羧 氧琥珀 氟化钙垢 动态实验 阻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肽、3-苯乳酸与苯丙酸组合物对双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佳珣 张秋香 +5 位作者 唐鑫 毛丙永 崔树茂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09,共9页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产生的3种代谢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测定了3种代谢物的组合物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产量...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产生的3种代谢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测定了3种代谢物的组合物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产量、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产量及生物被膜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分子对接的方式探究小分子代谢物结合致病菌靶点的方式和构象。结果表明:组合物的干预使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减少了79.4%,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的产量分别减少了63.8%、60.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产量减少了80.7%,同时破坏了生物被膜结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组合物可以与变异链球菌PtxA蛋白和白色念珠菌Fba蛋白的靶点结合,影响其糖代谢,进而抑制二者形成生物被膜。通过探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抑制双菌生物被膜潜在的物质基础,旨在从分子水平揭示组合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可能的抑菌机理,为植物乳杆菌CCFM8724及其代谢物组合物开发口腔益生菌和后生元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龋齿 变异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二肽 3-苯乳 苯丙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L-丙-L-脯)二肽的合成
8
作者 郭帅 黄龙江 滕大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1期6501-6502,6507,共3页
以L-(+)-丙氨酸和N-叔丁氧羰基-L-(+)-脯氨酸为原料,分别经中和、缩合、脱保护、环化反应后,以65.3%的总产率合成得到了新型催化剂环(L-丙-L-脯)二肽,结构经IR、1HNMR、13CNMR、元素分析等表征。
关键词 (L--L-脯)二肽 L-(+)- N-叔丁氧羰基-L-(+)-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棱的环二肽类成分抗凝活性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贝 王淑美 +4 位作者 王佰灵 许亚韬 闫二磊 胡旭光 梁生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研究从三棱中分离得到的环-(酪氨酸-亮氨酸)、环-(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和环-(苯丙氨酸-酪氨酸)这3个环二肽类成分的体外抗凝活性。方法使用试剂盒测定三棱乙醇提液分离得到3个环二肽类成分对取自雄性SD大鼠腹主动脉贫血小板血浆的凝... 目的研究从三棱中分离得到的环-(酪氨酸-亮氨酸)、环-(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和环-(苯丙氨酸-酪氨酸)这3个环二肽类成分的体外抗凝活性。方法使用试剂盒测定三棱乙醇提液分离得到3个环二肽类成分对取自雄性SD大鼠腹主动脉贫血小板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环-(酪氨酸-亮氨酸)、环-(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和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均可使大鼠血浆PT、APTT和TT显著延长(P<0.1)。前二者未呈现出量效关系,后者呈现正性量效关系。结论三棱的环二肽类成分均具有抗凝活性,以环-(苯丙氨酸-酪氨酸)的抗凝作用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 -(苯丙-苯丙) -(苯丙-) 抗凝血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环二肽成分(英文)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双明 谭宁华 +1 位作者 杨亚滨 何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3-386,共4页
从三七 (Panaxnotoginseng)的根中分离得到 14个环二肽成分 ,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环 (亮氨酸 苏氨酸 ) (1)、环 (亮氨酸 异亮氨酸 ) (2 )、环 (亮氨酸 缬氨酸 ) (3)、环 (异亮氨酸 缬氨酸 ) (4 )、环 (亮氨酸 丝氨酸 ) (... 从三七 (Panaxnotoginseng)的根中分离得到 14个环二肽成分 ,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环 (亮氨酸 苏氨酸 ) (1)、环 (亮氨酸 异亮氨酸 ) (2 )、环 (亮氨酸 缬氨酸 ) (3)、环 (异亮氨酸 缬氨酸 ) (4 )、环 (亮氨酸 丝氨酸 ) (5 )、环 (亮氨酸 酪氨酸 ) (6 )、环 (缬氨酸 脯氨酸 ) (7)、环 (丙氨酸 脯氨酸 ) (8)、环 (苯丙氨酸 酪氨酸 ) (9)、环 (苯丙氨酸 丙氨酸 ) (10 )、环 (苯丙氨酸 缬氨酸 ) (11)、环 (亮氨酸 丙氨酸 ) (12 )、环 (异亮氨酸 丙氨酸 ) (13)、环 (缬氨酸 丙氨酸 ) (14 )。其中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 4~ 10为新天然化合物 ,化合物 2~ 3、11~ 14为已知化合物 ;化合物 2和 11、3和 4、12和 13分别为一对混合物 ,比例分别为 2∶1、1∶1和 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 三七 新化合物 波谱解析 二肽 成分 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来源白浅灰链霉菌中环二肽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古静燕 刘红兵 +1 位作者 崔承彬 顾谦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8-620,共3页
为了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采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albogriseolus(A2002)中分离得到3个环二肽;利用理化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丙氨酸缬氨酸)[cyclo(AlaVal),1],环(丙氨... 为了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采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albogriseolus(A2002)中分离得到3个环二肽;利用理化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丙氨酸缬氨酸)[cyclo(AlaVal),1],环(丙氨酸脯氨酸)[cyclo(ProAla),2]和环(脯氨酸酪氨酸)[cyclo(ProTy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结构鉴定 STREPTOMYCES 分离 SEPHADEX 肽类 海洋 高效液相色谱 活性化合物 谱学方法 抗肿瘤 柱色谱 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可生物降解聚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霞 郑元锁 +1 位作者 高积强 陈家昌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9,45,共5页
以天然氨基酸(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环二肽,以环二肽为单体用光气法合成了属于拟聚氨基酸的聚碳酸酯,该聚合物的结构特点为主链肽键与非肽键重复排列,其主链结构中既有水解键又有酶解键。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的... 以天然氨基酸(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环二肽,以环二肽为单体用光气法合成了属于拟聚氨基酸的聚碳酸酯,该聚合物的结构特点为主链肽键与非肽键重复排列,其主链结构中既有水解键又有酶解键。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分析结果显示,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100℃,热降解温度在300℃以上,聚合物多分散度为1.338。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为无定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性 L- 二肽 聚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可生物降解聚碳酸酯及其加速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霞 郑元锁 +1 位作者 高积强 陈家昌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2-34,36,共4页
以天然α-氨基酸为原材料合成了环二肽,并以环肽为聚合单体合成了一种新的主链包含水解键与酶解键的碳酸酯。表征了合成单体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析了合成聚合物的热性质,并用W/O法制备了该聚合物的水解试样,对试样进行了2种浓度碱性... 以天然α-氨基酸为原材料合成了环二肽,并以环肽为聚合单体合成了一种新的主链包含水解键与酶解键的碳酸酯。表征了合成单体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析了合成聚合物的热性质,并用W/O法制备了该聚合物的水解试样,对试样进行了2种浓度碱性介质的加速水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水解性能,其水解率对碱性降解液的浓度有一定依赖性,并表征了其在水解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二肽 拟聚碳酯水解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抑制剂联合舒尼替尼增强对荷瘤小鼠肾癌抑制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奇 胡骁轶 +2 位作者 王国民 郭剑明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7-533,共7页
目的通过COX-2抑制剂与舒尼替尼联合用药,观察其对荷RenCa肾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外周血、脾脏、淋巴结的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 目的通过COX-2抑制剂与舒尼替尼联合用药,观察其对荷RenCa肾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外周血、脾脏、淋巴结的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方法建立BALB/c小鼠RenCa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动物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舒尼替尼治疗组、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治疗组、舒尼替尼+COX-2抑制剂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按时给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中Treg、MDSC数目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选MDSC,提取蛋白质,Western blot检测STAT-3水平。结果联合用药组相较于对照组,脾脏MDSC数目明显降低(1.22%±0.15%vs.9.34%±0.58%,P<0.01),外周血MDSC数目明显降低(12.7%±0.85%vs.23.0%±1.68%,P<0.01),脾脏Treg明显降低(11.3%±1.69%vs.22.4%±2.31%,P<0.01),外周血Treg明显降低(3.30%±0.64%vs.11.9%±1.53%,P<0.01)。经流式细胞术分选后的脾脏MDSC中,联合用药组较单用药组STAT-3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COX-2抑制剂与舒尼替尼联合用药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优于任何单独用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免疫抑制细胞,调节机体肿瘤免疫环境,从而增强分子靶向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肾细胞癌 氧合酶-2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药效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以琳 陈翰 +2 位作者 李进 李祥 陈建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0-785,共6页
目的研究板蓝根水提醇沉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水提醇沉物经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LH-20、反相C18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离出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酪氨酸... 目的研究板蓝根水提醇沉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水提醇沉物经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LH-20、反相C18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离出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酪氨酸-亮氨酸)二肽(1)、肌-肌醇(2)、5-甲氧基-8-羟基补骨脂素(3)、对羟基苯甲酸(4)、(1’R,2’R,3’S,4’R)-1,2,4-三唑核苷(5)、依靛蓝酮(6)、靛蓝(7)、(9E,2S,3R)-3-羟甲基-2-N-(2'-羟基二十九碳酰)-9-十三碳硝氨醇烯(8)、尿嘧啶(9)、(+)-异落叶松树脂醇(10)、7S,8R,8’R-(+)-落叶松树脂醇-4,4'-二-0-B-D-吡喃葡萄糖苷(11)、吲哚-3一乙腈-6-0-p-D-吡喃葡萄糖苷(12)、紫丁香苷(13)、鸟苷(14)、腺苷(15)、蔗糖(16)、胡萝卜苷(1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化学成分 分离 (-)二肽 -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娜 王钧篪 +3 位作者 陈丽华 沈连刚 李广志 斯建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3-617,共5页
目的建立康复新液(美洲大蠊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种成分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TOSOH TSK-GE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7%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10批样... 目的建立康复新液(美洲大蠊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种成分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TOSOH TSK-GE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7%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10批样品(Ⅰ~Ⅹ)指纹图谱中有24个共有峰,相似度0.932~0.993(除样品Ⅰ)。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肌苷、原儿茶酸、环(甘氨酰-酪氨酸)分别在3.460~173.0、3.960~198.0、3.596~179.8、1.338~66.9、3.672~183.6、3.552~177.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9.8%(2.65%)、98.0%(2.55%)、99.7%(1.59%)、100.7%(2.80%)、102.0%(2.09%)、99.6%(1.88%)。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简单,可用于康复新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HPLC指纹图谱 尿嘧啶 次黄嘌呤 黄嘌呤 肌苷 原儿茶 (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