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实受众参与的电影越界叙事——对玛丽-劳尔·瑞安叙事理论再思考
1
作者
陈瑜
李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4,共13页
玛丽-劳尔·瑞安将数字技术作为“新媒介”并将此前的各门艺术归为“旧媒介”的处理简单而武断。因此,对瑞安的叙事理论既需要继承,也需要质疑,更需要发展,尤其是要结合各数字技术亚类型的叙事形式来分析。电影观众(即现实世界中的...
玛丽-劳尔·瑞安将数字技术作为“新媒介”并将此前的各门艺术归为“旧媒介”的处理简单而武断。因此,对瑞安的叙事理论既需要继承,也需要质疑,更需要发展,尤其是要结合各数字技术亚类型的叙事形式来分析。电影观众(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受众)在对电影多重故事世界的重新编码下,演变为通过大脑参与电影互动的“后电影观众”。真实受众参与的越界叙事具有“变形”和“递归”两个特点,可以小说电影和环形循环电影为代表,其引发的效果是真实受众的认知悖论与时间佯谬。真实受众对游戏化电影中越界叙事的再媒介化非常明显,如主人公身份设定、越界的“游戏机制”、沉浸式体验方式的设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受众
越界叙事
玛丽-劳尔·瑞安
数字技术的电影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拟世界的叙事认知:当代西方沉浸诗学及其问题
被引量:
3
2
作者
管海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6-226,共11页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一词开始受到叙事研究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叙事学的跨媒介理论建构。虽然各种“沉浸”理论的侧重点与阐释方式各有不同,但均以虚拟叙事的读者/用户体验及认知过程为基点,试图摆脱经典叙事学的局限性,开启...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一词开始受到叙事研究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叙事学的跨媒介理论建构。虽然各种“沉浸”理论的侧重点与阐释方式各有不同,但均以虚拟叙事的读者/用户体验及认知过程为基点,试图摆脱经典叙事学的局限性,开启叙事研究的数字转向。其中尤以简妮特·穆雷、玛丽-劳尔·瑞安与迈克尔·海姆的“沉浸”理论为代表,他们或深耕于“低技术”沉浸模式,或主张借用数字技术概念建构超越媒介的广义沉浸诗学,或从“高技术”的沉浸的极致感官体验中提取其“终极显现”性,构成了西方学界探讨虚拟世界沉浸体验的三种主要路径。“沉浸”是理解数字时代叙事认知的关键、对各种阐释路径的厘清,是理解和批评当代叙事学的技术介入与审美转向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
虚拟现实
叙事认知
玛丽-劳尔·瑞安
简妮特·穆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实受众参与的电影越界叙事——对玛丽-劳尔·瑞安叙事理论再思考
1
作者
陈瑜
李晴
机构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4,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时代的电影叙事研究”(22BC056)。
文摘
玛丽-劳尔·瑞安将数字技术作为“新媒介”并将此前的各门艺术归为“旧媒介”的处理简单而武断。因此,对瑞安的叙事理论既需要继承,也需要质疑,更需要发展,尤其是要结合各数字技术亚类型的叙事形式来分析。电影观众(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受众)在对电影多重故事世界的重新编码下,演变为通过大脑参与电影互动的“后电影观众”。真实受众参与的越界叙事具有“变形”和“递归”两个特点,可以小说电影和环形循环电影为代表,其引发的效果是真实受众的认知悖论与时间佯谬。真实受众对游戏化电影中越界叙事的再媒介化非常明显,如主人公身份设定、越界的“游戏机制”、沉浸式体验方式的设计,等等。
关键词
真实受众
越界叙事
玛丽-劳尔·瑞安
数字技术的电影叙事
Keywords
authentic audience
transgressive narrative
Mary
-
Laure Ryan
digital technology in film narrative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拟世界的叙事认知:当代西方沉浸诗学及其问题
被引量:
3
2
作者
管海佳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6-226,共11页
文摘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一词开始受到叙事研究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叙事学的跨媒介理论建构。虽然各种“沉浸”理论的侧重点与阐释方式各有不同,但均以虚拟叙事的读者/用户体验及认知过程为基点,试图摆脱经典叙事学的局限性,开启叙事研究的数字转向。其中尤以简妮特·穆雷、玛丽-劳尔·瑞安与迈克尔·海姆的“沉浸”理论为代表,他们或深耕于“低技术”沉浸模式,或主张借用数字技术概念建构超越媒介的广义沉浸诗学,或从“高技术”的沉浸的极致感官体验中提取其“终极显现”性,构成了西方学界探讨虚拟世界沉浸体验的三种主要路径。“沉浸”是理解数字时代叙事认知的关键、对各种阐释路径的厘清,是理解和批评当代叙事学的技术介入与审美转向的前提。
关键词
沉浸
虚拟现实
叙事认知
玛丽-劳尔·瑞安
简妮特·穆雷
Keywords
immersion
virtual reality
narrative cognition
Marie
-
Laure Ryan
Janet H.Murray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实受众参与的电影越界叙事——对玛丽-劳尔·瑞安叙事理论再思考
陈瑜
李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虚拟世界的叙事认知:当代西方沉浸诗学及其问题
管海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