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莽变法前后知识群体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6
1
作者 阎步克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2期49-57,共9页
在《秦政、汉政与文吏、儒生》①一文中,我曾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在社会分工的角色体系中区分出“知识分子”与“技能官吏”这两种角色,而把战国时之“文学游士”看作前者,把变法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文吏群体看成后者。秦代文吏政治全盛而知... 在《秦政、汉政与文吏、儒生》①一文中,我曾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在社会分工的角色体系中区分出“知识分子”与“技能官吏”这两种角色,而把战国时之“文学游士”看作前者,把变法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文吏群体看成后者。秦代文吏政治全盛而知识群体消歇,汉代则文吏儒生并用,二者在冲突中又趋融合,遂形成了既承担文化责任又承担行政责任的“士大夫”形态。但知识群体的历史演进过程事实上更为复杂,本文拟从秦政、西京汉政、新政与东京汉政的关系中,进一步探讨这一过程。为达其目的,本文还将引入社会学家韦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析方法。概括地说,价值理性指涉对各种“绝对的”精神价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群体 王莽变法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文吏 儒生 知识分子 意识形态 霸王道杂之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