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穆木天王独清早期诗论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派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四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3,共4页
穆木天、王独清的“纯粹诗歌”理论主要包括诗的“纯粹性”、“统一性”、“持续性”;“诗的思维术”;“诗的文章构成法”等内容。诗的“纯粹性”主要是指诗歌形式的“纯粹性”;诗的“统一性”是说一首诗所表现的内容要单纯、完整;... 穆木天、王独清的“纯粹诗歌”理论主要包括诗的“纯粹性”、“统一性”、“持续性”;“诗的思维术”;“诗的文章构成法”等内容。诗的“纯粹性”主要是指诗歌形式的“纯粹性”;诗的“统一性”是说一首诗所表现的内容要单纯、完整;诗的“持续性”是说一首诗所表现的内容应该是连续的和延续的;“诗的思维术”是指诗的思维方式;“诗的文章构成法”是指诗歌创作中所使用的“暗示”手法和“‘色'‘音'感觉的交错”。穆木天、王独清的诗论明显地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木天 王独清 纯粹诗歌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独清域外诗作的音乐美
2
作者 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8,共6页
王独清作于域外的新诗,或因含叙事的成分而表现出情节和节奏的融合,或因诗体造型的有规律排列而促成韵律的形成,几乎每首都以韵脚的复沓及声调的抑扬顿挫而具有音乐美感。诗歌音乐美是王独清创作刻意追求的目标,它不仅表现在探索新诗字... 王独清作于域外的新诗,或因含叙事的成分而表现出情节和节奏的融合,或因诗体造型的有规律排列而促成韵律的形成,几乎每首都以韵脚的复沓及声调的抑扬顿挫而具有音乐美感。诗歌音乐美是王独清创作刻意追求的目标,它不仅表现在探索新诗字句、体式方面,还表现在矫正新诗某些偏颇的努力上,其结果却出现颓废的迹象;这一定程度与他在欧洲浪游的经历有关,就是说,他能从都市生活的底层体验中提炼诗歌的语言并制造出和谐的韵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独清 新诗 音乐美 游欧 域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徘徊在象征与唯美之间——论王独清和蓬子诗歌的“两面性”
3
作者 薛家宝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0,共4页
在流派林立的中国新诗史上,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非常明确的唯美主义诗歌流派,但唯美主义诗歌却表现出与其他流派诗歌迥异的一面,即它并未独立形成流派,而是坚实地附着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各流派的诗歌上,以一股潜流的方式贯穿... 在流派林立的中国新诗史上,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非常明确的唯美主义诗歌流派,但唯美主义诗歌却表现出与其他流派诗歌迥异的一面,即它并未独立形成流派,而是坚实地附着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各流派的诗歌上,以一股潜流的方式贯穿了几乎整个中国新诗史。在现代诗人中,王独清和蓬子便是典型的具有"两面性"特点的诗人,他们的创作虽然被贴上了象征主义的标签,但唯美主义却是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容否认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王独清 蓬子 中国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独清《威尼市》与中国颓废主义文学及欧洲文学传统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立安.高利克 李凡 +1 位作者 何东玉 臧术美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4,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王独清(1898-1948)在法国(1922-1923)、意大利(1923、1925)特别是旅居威尼斯市期间的生平经历与创作情况。与《死前》一样,《威尼市》也是王独清颓废主义文学时期的作品。尼采、瓦格纳、萧邦、古诺(Ch.Gounod)、柴可夫斯基... 本文旨在研究王独清(1898-1948)在法国(1922-1923)、意大利(1923、1925)特别是旅居威尼斯市期间的生平经历与创作情况。与《死前》一样,《威尼市》也是王独清颓废主义文学时期的作品。尼采、瓦格纳、萧邦、古诺(Ch.Gounod)、柴可夫斯基、拉弗格(Laforgue)、魏尔伦及兰波,都对其异域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独清 威尼斯 中国颓废主义文学 欧洲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Ⅱ DEC·》的若干史实考辩——从《三闲集》一条注释谈起 被引量:1
5
作者 郜元宝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71,共14页
1981年版《鲁迅全集》修订了1958年版《全集》中所涉王独清《ⅡDEC·》的注释(该注释为2005年版《全集》所沿用)。这个修订颇为侥幸,完全依赖偶然发现。若当时征求唐弢意见,当会看到唐氏收藏的《ⅡDEC·》原版,有关问题即可迎... 1981年版《鲁迅全集》修订了1958年版《全集》中所涉王独清《ⅡDEC·》的注释(该注释为2005年版《全集》所沿用)。这个修订颇为侥幸,完全依赖偶然发现。若当时征求唐弢意见,当会看到唐氏收藏的《ⅡDEC·》原版,有关问题即可迎刃而解。《鲁迅全集》1958年版、1981版、2005年版对鲁迅批评郭沫若《一只手》皆有所辨正,其实鲁迅对《ⅡDEC·》的批评也有待澄清。鲁迅执着于他对"革命文学"的一贯判断,编《三闲集》而重校《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演讲记录时,不愿再看被他批评过的《ⅡDEC·》。郑超麟回忆披露了《ⅡDEC·》得名之由来,以及王独清受马雅可夫斯基影响之可能。王独清既未否认"模仿勃洛克……而无其力和才"的说法,还流露过跟鲁迅意见相同的自我剖析。鲁迅与"创造社"围绕"革命文学"的分歧在此显出互有出入、正误掺杂的状况,应予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三闲集》 王独清长诗《ⅡDEC·》 《鲁迅全集》注释 郑超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与郁达夫
6
作者 张毓茂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郁达夫 鲁迅 创造社 反革命 郭沫若 《沉沦》 广州 革命策 政变 王独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鲁迅的《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的一点更正和一个质疑
7
作者 陆耀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十二个》 王独清 勃洛克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鲁迅 中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