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维护女性尊严的爱情故事——《王桂庵》的深层意蕴
- 1
-
-
作者
袁世硕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4年第2期70-76,134,共8页
-
-
关键词
《王桂庵》
《聊斋志异》
爱情故事
女性人物形象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浅谈《王桂庵》篇中的梦境描写
- 2
-
-
作者
楚爱华
-
机构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4年第4期14-14,24,共2页
-
-
关键词
《王桂庵》
梦境描写
古代小说
中学
语文
阅读指导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略论蒲松龄的情爱观——《聊斋志异》爱情小说管窥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赵美科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89年第1期44-57,共14页
-
文摘
爱情婚姻题材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从有文字记载的文学创作开始,就能看到它是被咏歌的重要主题。这说明,爱情婚姻问题,确实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展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
-
关键词
爱情小说
聊斋志异
孔生
文学创作
娇娜
孟生
宦娘
王桂庵
子楚
荷花三娘子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聊斋志异》中关于儿童心理特征的描写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林植峰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89年第1期97-109,共13页
-
文摘
把我国文言文小说推到最高阶段的《聊斋志异》,是一部富于幻想色彩和审美教育意义的奇书。自从它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不仅成人读者十分欣赏,而且少年儿童也很爱听、爱读《聊斋》故事。蒲松龄自称《聊斋》为“孤愤之书”,本意并不是为少年儿童而作的,但是,许多篇章却能在少年儿童中找到知音。这类文学现象在国外也同样存在,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心理特征
王桂庵
狼穴
但明伦
心理活动
股掌之上
克雷洛夫
葛巾
寓言诗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志异》艺术“空白”论…
- 5
-
-
作者
赵伯陶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2年第1期36-46,共11页
-
文摘
《聊斋志异》一书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不同层次,不同时代广大读者的青睐,它在保留作者蒲松龄个性及其所处时代、社会的独特性的同时,也反映和暗示出人类某种带有普遍意义的情感。表达了人类对命运的思索、抗争和对美好事物的理想追求。《聊斋》具有广阔的接受天地。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但明伦
冯镇峦
王桂庵
王六郎
葛巾
宦娘
司文郎
娇娜
经验世界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稀树居丛札——谈《聊斋》札记
- 6
-
-
作者
李灵年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1年第1期5-19,共15页
-
文摘
我喜爱《聊斋》,平时读书看报,碰到与《聊斋》有关的资料,便随手摘录下来,抄在三会本《聊斋志异》的书页上。日积月累,有的篇章上也就塞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
关键词
《聊斋》
树居
王桂庵
刘尧举
宦娘
荷花三娘子
但明伦
刘子卿
绿衣女
使君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作品
- 7
-
-
作者
胡明伟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2年第3期50-60,共11页
-
文摘
真正的艺术是说不尽的。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说、可发掘、可汲取、可借鉴之处是很多很多的。本文从情爱观、情爱文学模式、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聊斋志异》情爱作品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 一、情爱观的演变 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人,他本身所具有的爱的能力,是由这种文化对这个普通人的性格所产生的影响决定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农业社会血缘宗法制上以伦理为中心的人生理想。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人生理想
人物形象
说不尽
刘子固
文学模式
孔生
娇娜
《聊斋》
王桂庵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浅谈《聊斋志异》的艺术心理节奏美
- 8
-
-
作者
李厚基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2年第2期40-49,共10页
-
文摘
《聊斋》是一部奇丽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出众,体现在难以尽说的艺术表现的诸多方面。其中也包括着它有鲜明而感人的艺术心理节奏美。它的艺术创造美既新颖而又合乎美的韵律,那节律的和谐、富于变化是它美的一种体现。 《聊斋》是短篇小说的汇集,因此,小说篇与篇间,存在着变化的美,这种变化着的美,也体现在节奏处理的不重复性上。 这种节奏美既体现在它所构成的情节展叙的起伏里,也体现在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蕴涵的描写中。正是由于这些,它的美的节奏,足以唤起读者审美心理上良好的节奏感。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短篇小说集
艺术描写
思想性格
节奏美
王桂庵
不重复性
张鸿渐
石清虚
行思坐想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志异》艺术描写二题
- 9
-
-
作者
王枝忠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86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
文摘
精确典型的细节描写 我们读《聊斋志异》总感到:形象描写生动,刻画细致入微,一个个人物的神态动作是那么逼真,性格特征是那么鲜明。这些印象的得来,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还得力于一系列具体而微,典型精彩的细节描写。我们不妨来看以下两段文字: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艺术描写
细节描写
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
葛巾
绿衣女
池北偶谈
王桂庵
信手拈出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 10
-
-
作者
赵民安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1年第2期65-81,共17页
-
文摘
文学是人学。小说家要进行创作,主要的是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中的中心问题,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人们对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进行评价,主要是看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如何。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文学作品。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
艺术成就
席方平
性格特征
文学作品
形象塑造
王桂庵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