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王文诰对纪批苏诗的继承与驳难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5,共6页
王文诰对纪昀的苏诗评点多有采用,其主要原因是二人对苏诗善于变化、不守故常等特点有着相近的看法,同时都注重对苏诗艺术的阐释和解析。但王文诰对纪昀评点也多有不满和驳难,王文诰反对纪昀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评论苏轼,同时反对纪昀...
王文诰对纪昀的苏诗评点多有采用,其主要原因是二人对苏诗善于变化、不守故常等特点有着相近的看法,同时都注重对苏诗艺术的阐释和解析。但王文诰对纪昀评点也多有不满和驳难,王文诰反对纪昀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评论苏轼,同时反对纪昀对苏诗用语、用韵方面的指责。透过这些现象可以考察王文诰的诗学宗尚、注释特点和注苏心态,确定其在苏轼研究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诰
纪昀
引用
驳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致广大而尽精微”——论王文诰的苏诗评点对苏诗本意的探索
2
作者
林阳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王文诰对苏轼诗歌的评点,体现出自觉探索本意的意识。其所采用的评点方式,有"旁证"、"内证"、"臆说"三种,即"以史证诗"与"以经证诗’、"以诗文证诗"、"以诗解诗",具...
王文诰对苏轼诗歌的评点,体现出自觉探索本意的意识。其所采用的评点方式,有"旁证"、"内证"、"臆说"三种,即"以史证诗"与"以经证诗’、"以诗文证诗"、"以诗解诗",具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点。他之所以自觉探索苏诗本意,与清代注评苏诗的学术特点、乾嘉学派重视从经史层面治学的风气、他的敏锐洞察力和渊博学识,以及有意识地宣扬苏轼思想人格有紧密的关系。他对苏诗本意的评点虽然存在失误,但瑕不掩瑜,功劳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诰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苏诗评点
苏诗本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诗歌注释的视野看王文诰的苏诗批评
3
作者
何泽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6-151,共6页
自汉代以来,古代诗歌注释就包含了在详细释意的基础上开展诗歌批评的传统。受此影响,清代苏诗注释者王文诰一反清代诗歌注释重视实证、轻视批评的风气,在总结苏诗的立意、发掘言外之意,并分段释意的基础上,在随文注释中评论苏诗的创作方...
自汉代以来,古代诗歌注释就包含了在详细释意的基础上开展诗歌批评的传统。受此影响,清代苏诗注释者王文诰一反清代诗歌注释重视实证、轻视批评的风气,在总结苏诗的立意、发掘言外之意,并分段释意的基础上,在随文注释中评论苏诗的创作方法,总结创作技巧,其中包括:对苏诗的总体创作成就做了精辟的概括;对夺胎换骨、以文为诗等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苏诗的开头与结尾、行文的章法结构等创作技巧;还分析了苏轼咏物诗、和答诗、挽词、应制诗、转韵体等题材或体裁的创新之处与独到之处。这种寓诗学研究于注释中的方法,在诗歌注释史与诗歌批评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诰
苏轼诗
诗歌批评
诗歌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困境:苏轼在海南
被引量:
10
4
作者
蒲友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5-83,共9页
在中国古代史上,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典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他在结束三年的儋州流放生活,渡海北归时写下的诗句。这两句诗,作为他这一段流放生活的总结,是绝对如实的:既...
在中国古代史上,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典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他在结束三年的儋州流放生活,渡海北归时写下的诗句。这两句诗,作为他这一段流放生活的总结,是绝对如实的:既没有美化其险恶,也没有被险恶所压倒。在此,他获得了一个让后世永远神往的人生境界!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但他总因“愁神苦思”,最后“自沉汨罗”;柳宗元被贬岭南,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却由于未能摆脱”堙厄感郁”的困境而“卒以谪死”。只有苏轼,虽以年逾花甲的高龄被贬逐到更为偏远穷荒的海南儋州,却战胜了种种迫害和磨难,不仅终于身还北地,而且登上了他诗歌创作和文学思想的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海南
儋州
《和陶诗》
儋耳
王文诰
渡海
苏诗
苏辙
桄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苏诗札记
5
作者
一平
《远程教育杂志》
1997年第1期38-40,48,共4页
东坡化用前人诗句有其独到之处。钱钟书《谈艺录》谓:“唐人衰飒之语,一入东坡笔下,便而旖旎缠绵,真所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也。”(121页)。翻开《苏轼诗集》(清王文洁辑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此类“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妙笔时时可见,...
东坡化用前人诗句有其独到之处。钱钟书《谈艺录》谓:“唐人衰飒之语,一入东坡笔下,便而旖旎缠绵,真所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也。”(121页)。翻开《苏轼诗集》(清王文洁辑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此类“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妙笔时时可见,神彩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
钱钟书
苏诗
《谈艺录》
《管锥编》
王若虚
东坡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宋词
王文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游山赴筠先后谈
6
作者
周九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4-87,共4页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四月,苏轼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岗)。五年后,“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沿长江舟行,途经九江(今江西九江),特意转道去辞别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的弟弟苏辙,并游览了名胜庐山。对苏轼游山赴筠的日程,历来有两种见解...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四月,苏轼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岗)。五年后,“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沿长江舟行,途经九江(今江西九江),特意转道去辞别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的弟弟苏辙,并游览了名胜庐山。对苏轼游山赴筠的日程,历来有两种见解,一以游山为先,一以赴筠为先。这两种见解都缺乏充分考订,沿用至今,致使对这段时期苏轼活动的陈述和苏诗顺序的排列亦此亦彼,不相统一,给当时的苏轼思想和苏诗含义的理解带来影响。为此,澄清呈异的见解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庐山
白塔
归宗
《总案》
汝州
山南
王文诰
圆通
苏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亡伯提刑郎中挽诗》系年
7
作者
枣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8-48,共1页
苏轼有《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甲辰即抬平元年(1064)。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五云:“挽词应作于前,此乃手录挽词之日月也。”此论不确。据苏辙《伯父墓表》,
关键词
苏轼
挽诗
王文诰
苏辙
治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奏《风将雏》”析疑
8
作者
马德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98-98,共1页
苏轼((寄刘孝叔》一诗云:“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哪得谱。”王文诰注云:“忽令独奏《凤将雏》”乃谓“误占久虚之等”也。 按:王说误。“误占久虚之等”,出《东坡集》卷十六《谢制科启》。
关键词
独奏
苏轼
制科
王文诰
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9
作者
成善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79-79,共1页
元符三年庚辰(1100)五月,东坡被命移廉州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此二诗离儋耳过澄迈时所作。近人陈迩冬定为“元符三年在儋州为琼人姜君弼题”(见《苏轼诗词选》注),不知何据。考东坡过澄迈,只有五言古诗一首,题为《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
元符三年庚辰(1100)五月,东坡被命移廉州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此二诗离儋耳过澄迈时所作。近人陈迩冬定为“元符三年在儋州为琼人姜君弼题”(见《苏轼诗词选》注),不知何据。考东坡过澄迈,只有五言古诗一首,题为《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王文诰编注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海
五言古诗
合浦
苏轼
儋耳
琼州
王文诰
绍兴
昌化
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不如陶生”与“我生不如陶”
10
作者
成善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10,共1页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第一首首句“我不如陶生”,宋景定本作“我生不如陶”。纪昀说:“于义应作‘我生不如陶’。然(第)四句乃有‘生’字,则原本固‘陶生’矣。此称未免生造。”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认为。“一本作‘我生不如陶’,...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第一首首句“我不如陶生”,宋景定本作“我生不如陶”。纪昀说:“于义应作‘我生不如陶’。然(第)四句乃有‘生’字,则原本固‘陶生’矣。此称未免生造。”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认为。“一本作‘我生不如陶’,此后人疑‘陶生’二字不类而妄改也。……今据渊明《饮酒》诗云:‘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陶饮酒
苏轼
王文诰
“生”
纪昀
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订误篇
11
作者
胡守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15-118,共4页
订误篇胡守仁一、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诗注释订误古人写文章,不自作注,注出自后人。一部《诗经》,有毛传、郑笺、朱集注,说法不一;李商隐《无题》诗,解者纷纭,所谓“诗无达诂”。然其为说,各有所见,亦有是非,而非文字上之...
订误篇胡守仁一、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诗注释订误古人写文章,不自作注,注出自后人。一部《诗经》,有毛传、郑笺、朱集注,说法不一;李商隐《无题》诗,解者纷纭,所谓“诗无达诂”。然其为说,各有所见,亦有是非,而非文字上之疵病。今人作文,间有疵病不能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误
《史记》
《庄子》
《无题》诗
东方朔
徐霞客
司马迁
王文诰
《春秋》
张鸣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苏轼的西湖诗
12
作者
段小毛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3期49-50,共2页
西湖,风物迷人的景观,赢得历代诗词家讴歌吟唱,令天下游人心驰神往。欧阳修有《采桑子》词十首,每篇均以“西湖好”句开头,从不同角度盛赞其湖。这个西湖在安徽颖州,苏轼于哲宗元祐六年(1091)出知于此,有《饮湖上舟中对月》、《小饮西...
西湖,风物迷人的景观,赢得历代诗词家讴歌吟唱,令天下游人心驰神往。欧阳修有《采桑子》词十首,每篇均以“西湖好”句开头,从不同角度盛赞其湖。这个西湖在安徽颖州,苏轼于哲宗元祐六年(1091)出知于此,有《饮湖上舟中对月》、《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西湖戏作一绝》等一系列诗作。广东惠州有一西湖,苏轼晚年谪居此地,筑有苏公堤,亦有诗词吟唱。此外,福建福州、亦有西湖,湖中有台,四面通明,名水晶宫,风光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苏轼
审美意识
审美体验
艺术成就
西子
欧阳修
《宋诗精华录》
王文诰
广东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文诰对纪批苏诗的继承与驳难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超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文摘
王文诰对纪昀的苏诗评点多有采用,其主要原因是二人对苏诗善于变化、不守故常等特点有着相近的看法,同时都注重对苏诗艺术的阐释和解析。但王文诰对纪昀评点也多有不满和驳难,王文诰反对纪昀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评论苏轼,同时反对纪昀对苏诗用语、用韵方面的指责。透过这些现象可以考察王文诰的诗学宗尚、注释特点和注苏心态,确定其在苏轼研究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
王文诰
纪昀
引用
驳难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广大而尽精微”——论王文诰的苏诗评点对苏诗本意的探索
2
作者
林阳华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文摘
王文诰对苏轼诗歌的评点,体现出自觉探索本意的意识。其所采用的评点方式,有"旁证"、"内证"、"臆说"三种,即"以史证诗"与"以经证诗’、"以诗文证诗"、"以诗解诗",具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点。他之所以自觉探索苏诗本意,与清代注评苏诗的学术特点、乾嘉学派重视从经史层面治学的风气、他的敏锐洞察力和渊博学识,以及有意识地宣扬苏轼思想人格有紧密的关系。他对苏诗本意的评点虽然存在失误,但瑕不掩瑜,功劳值得重视。
关键词
王文诰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苏诗评点
苏诗本意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诗歌注释的视野看王文诰的苏诗批评
3
作者
何泽棠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6-15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人对宋代诗集的整理
笺注与评点研究"(12YJC751108)
文摘
自汉代以来,古代诗歌注释就包含了在详细释意的基础上开展诗歌批评的传统。受此影响,清代苏诗注释者王文诰一反清代诗歌注释重视实证、轻视批评的风气,在总结苏诗的立意、发掘言外之意,并分段释意的基础上,在随文注释中评论苏诗的创作方法,总结创作技巧,其中包括:对苏诗的总体创作成就做了精辟的概括;对夺胎换骨、以文为诗等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苏诗的开头与结尾、行文的章法结构等创作技巧;还分析了苏轼咏物诗、和答诗、挽词、应制诗、转韵体等题材或体裁的创新之处与独到之处。这种寓诗学研究于注释中的方法,在诗歌注释史与诗歌批评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王文诰
苏轼诗
诗歌批评
诗歌注释
Keywords
Wang Wengao
Su Shi’s poems
poem criticism
poem annotation
分类号
I207.22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困境:苏轼在海南
被引量:
10
4
作者
蒲友俊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5-83,共9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史上,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典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他在结束三年的儋州流放生活,渡海北归时写下的诗句。这两句诗,作为他这一段流放生活的总结,是绝对如实的:既没有美化其险恶,也没有被险恶所压倒。在此,他获得了一个让后世永远神往的人生境界!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但他总因“愁神苦思”,最后“自沉汨罗”;柳宗元被贬岭南,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却由于未能摆脱”堙厄感郁”的困境而“卒以谪死”。只有苏轼,虽以年逾花甲的高龄被贬逐到更为偏远穷荒的海南儋州,却战胜了种种迫害和磨难,不仅终于身还北地,而且登上了他诗歌创作和文学思想的顶峰。
关键词
苏轼
海南
儋州
《和陶诗》
儋耳
王文诰
渡海
苏诗
苏辙
桄榔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苏诗札记
5
作者
一平
机构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97年第1期38-40,48,共4页
文摘
东坡化用前人诗句有其独到之处。钱钟书《谈艺录》谓:“唐人衰飒之语,一入东坡笔下,便而旖旎缠绵,真所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也。”(121页)。翻开《苏轼诗集》(清王文洁辑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此类“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妙笔时时可见,神彩各异。
关键词
苏轼诗
钱钟书
苏诗
《谈艺录》
《管锥编》
王若虚
东坡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宋词
王文诰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游山赴筠先后谈
6
作者
周九成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4-87,共4页
文摘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四月,苏轼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岗)。五年后,“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沿长江舟行,途经九江(今江西九江),特意转道去辞别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的弟弟苏辙,并游览了名胜庐山。对苏轼游山赴筠的日程,历来有两种见解,一以游山为先,一以赴筠为先。这两种见解都缺乏充分考订,沿用至今,致使对这段时期苏轼活动的陈述和苏诗顺序的排列亦此亦彼,不相统一,给当时的苏轼思想和苏诗含义的理解带来影响。为此,澄清呈异的见解很有必要。
关键词
苏轼
庐山
白塔
归宗
《总案》
汝州
山南
王文诰
圆通
苏诗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亡伯提刑郎中挽诗》系年
7
作者
枣庄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8-48,共1页
文摘
苏轼有《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甲辰即抬平元年(1064)。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五云:“挽词应作于前,此乃手录挽词之日月也。”此论不确。据苏辙《伯父墓表》,
关键词
苏轼
挽诗
王文诰
苏辙
治平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奏《风将雏》”析疑
8
作者
马德富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98-98,共1页
文摘
苏轼((寄刘孝叔》一诗云:“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哪得谱。”王文诰注云:“忽令独奏《凤将雏》”乃谓“误占久虚之等”也。 按:王说误。“误占久虚之等”,出《东坡集》卷十六《谢制科启》。
关键词
独奏
苏轼
制科
王文诰
密州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9
作者
成善楷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79-79,共1页
文摘
元符三年庚辰(1100)五月,东坡被命移廉州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此二诗离儋耳过澄迈时所作。近人陈迩冬定为“元符三年在儋州为琼人姜君弼题”(见《苏轼诗词选》注),不知何据。考东坡过澄迈,只有五言古诗一首,题为《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王文诰编注集成本。
关键词
渡海
五言古诗
合浦
苏轼
儋耳
琼州
王文诰
绍兴
昌化
路线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不如陶生”与“我生不如陶”
10
作者
成善楷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10,共1页
文摘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第一首首句“我不如陶生”,宋景定本作“我生不如陶”。纪昀说:“于义应作‘我生不如陶’。然(第)四句乃有‘生’字,则原本固‘陶生’矣。此称未免生造。”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认为。“一本作‘我生不如陶’,此后人疑‘陶生’二字不类而妄改也。……今据渊明《饮酒》诗云:‘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关键词
和陶饮酒
苏轼
王文诰
“生”
纪昀
汉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订误篇
11
作者
胡守仁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文摘
订误篇胡守仁一、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诗注释订误古人写文章,不自作注,注出自后人。一部《诗经》,有毛传、郑笺、朱集注,说法不一;李商隐《无题》诗,解者纷纭,所谓“诗无达诂”。然其为说,各有所见,亦有是非,而非文字上之疵病。今人作文,间有疵病不能免者。...
关键词
订误
《史记》
《庄子》
《无题》诗
东方朔
徐霞客
司马迁
王文诰
《春秋》
张鸣岐
分类号
G256.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苏轼的西湖诗
12
作者
段小毛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3期49-50,共2页
文摘
西湖,风物迷人的景观,赢得历代诗词家讴歌吟唱,令天下游人心驰神往。欧阳修有《采桑子》词十首,每篇均以“西湖好”句开头,从不同角度盛赞其湖。这个西湖在安徽颖州,苏轼于哲宗元祐六年(1091)出知于此,有《饮湖上舟中对月》、《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西湖戏作一绝》等一系列诗作。广东惠州有一西湖,苏轼晚年谪居此地,筑有苏公堤,亦有诗词吟唱。此外,福建福州、亦有西湖,湖中有台,四面通明,名水晶宫,风光迷人。
关键词
杭州西湖
苏轼
审美意识
审美体验
艺术成就
西子
欧阳修
《宋诗精华录》
王文诰
广东惠州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王文诰对纪批苏诗的继承与驳难
赵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致广大而尽精微”——论王文诰的苏诗评点对苏诗本意的探索
林阳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诗歌注释的视野看王文诰的苏诗批评
何泽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超越困境:苏轼在海南
蒲友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读苏诗札记
一平
《远程教育杂志》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轼游山赴筠先后谈
周九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苏轼《亡伯提刑郎中挽诗》系年
枣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独奏《风将雏》”析疑
马德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成善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我不如陶生”与“我生不如陶”
成善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订误篇
胡守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论苏轼的西湖诗
段小毛
《中国文学研究》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