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马王政时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保护关系与通婚问题
1
作者 胡庆钧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0-67,共8页
本文认为,罗马王政初期贵族与平民之间已经形明显的等级界限,它们分别从财产占有、职业分化以及政治权利等不同方面表现出来。这种等级界限又通过保护与被保护关系体现出贵族对平民一定程度的人身占有。古典作家的记载,实际上肯定了王... 本文认为,罗马王政初期贵族与平民之间已经形明显的等级界限,它们分别从财产占有、职业分化以及政治权利等不同方面表现出来。这种等级界限又通过保护与被保护关系体现出贵族对平民一定程度的人身占有。古典作家的记载,实际上肯定了王政时代罗马贵族与平民之间曾经存在过通婚。罗马新贵族成为保护人与平民成为被保护民的保护制度,对于罗马新的贵族与平民的分化,明显地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应该承认,罗马人推行的保护制较邻邦有很大的改进,缓和了内部矛盾并且壮大了自已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贵族 平民 被保护民 王政时代 保护关系 元老院 职业分化 保护制 保护人 奴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王政时代贵族与平民的分化及其源始
2
作者 胡庆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4-90,共7页
本文利用古典文献资料和民族学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对罗马王政时代贵族与平民的分化及其源始进行剖析,认为王政时代罗马存在古典奴隶、授户奴隶和平民三个被统治等级;并指出平民产生的四条途径和氏族贵族的划分标准。
关键词 王政时代 平民 家内奴隶 氏族贵族 民族学材料 五十年代 姓氏 部落 塞尔维乌斯 故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王政后期的塞尔维乌斯改革
3
作者 胡庆钧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6-95,128,共11页
约于公元前578至前534年,王政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在罗马进行了著名的改革。与原有的贵族及平民等级制度相互交错,改革的核心是树立了根据财产等级以确定公民权利义务的新的国家制度。它标志着王政时代的历史进入一个发展的... 约于公元前578至前534年,王政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在罗马进行了著名的改革。与原有的贵族及平民等级制度相互交错,改革的核心是树立了根据财产等级以确定公民权利义务的新的国家制度。它标志着王政时代的历史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代,获得了当时罗马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改革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尔维乌斯改革 罗马人 财产等 伊达拉里亚 氏族贵族 下层平民 王政时代 奴隶 步兵 五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春秋》说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晁岳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孟子》中关于《春秋》的三节文字,是《春秋》学史的源头。其内容大致包括:一、“《春秋》作”的时代背景;二、孔子作《春秋》;三、《春秋》之义;四、孔子作《春秋》的意义。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旨在反映世道衰微,与三王盛... 《孟子》中关于《春秋》的三节文字,是《春秋》学史的源头。其内容大致包括:一、“《春秋》作”的时代背景;二、孔子作《春秋》;三、《春秋》之义;四、孔子作《春秋》的意义。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旨在反映世道衰微,与三王盛世形成强烈对比,为重建王道政治奠定了基础。孟子对《春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作《春秋》 孟子 王者之迹 王政时代 《春秋》之义 时代背景 王道政治 诸侯国 历史进程 历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罗马共和国保民官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瑞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0-87,共8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罗马共和国保民官制度产生的原因:王政时代后期到共和国初年,平民和贵族两大集团的矛盾是保民官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共和国初年相对民主的政治环境及平民与贵族还具有同一性的一面,是保民官制度产生的重要历史...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罗马共和国保民官制度产生的原因:王政时代后期到共和国初年,平民和贵族两大集团的矛盾是保民官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共和国初年相对民主的政治环境及平民与贵族还具有同一性的一面,是保民官制度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平民自身力量的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民官 罗马共和国 元老院 平民阶级 社会根源 贵族阶级 执政官 王政时代 独裁官 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