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王引之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63,共19页
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维度看,王引之古典语言学研究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共有九个方面:一是新语义的发掘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二是揭示古代汉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复杂现象;三是对"假借"说的发展;四是批评... 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维度看,王引之古典语言学研究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共有九个方面:一是新语义的发掘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二是揭示古代汉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复杂现象;三是对"假借"说的发展;四是批评训诂学中"缘词生训"的方法;五是揭示汉字书写形态变化造成字义、词义讹错的典型形态;六是框谬古代典籍中出现的各种文字错误;七是批评"增字解经"和以虚词作实词的经典训诂方法;八是通过对虚词的系统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汉语虚词的系统研究;九是保持经学训释传统中的异说,体现了其经学训释思想中的阙疑精神与审慎态度,合乎乾嘉时代"实事求是"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引之 古典语言学 经学训释 古典人文知识 知识的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举行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学术讨论会
2
作者 王海根 《辞书研究》 1984年第1期14-14,共1页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于1983年11月24—27日在扬州举行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学术讨论会。殷孟伦、徐复、杨潜斋、周祖谟、胡厚宣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界人士150余人与会。共有论文77篇。叶圣陶专门为这次讨论会题词。与...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于1983年11月24—27日在扬州举行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学术讨论会。殷孟伦、徐复、杨潜斋、周祖谟、胡厚宣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界人士150余人与会。共有论文77篇。叶圣陶专门为这次讨论会题词。与会者还应邀参加了王氏父子纪念馆揭幕典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王引之 王念孙 段玉裁 训诂学 王氏父子 叶圣陶 胡厚宣 纪念馆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讀王引之《經義述聞·爾雅》札記二則
3
作者 郭鵬飛 《岭南学报》 201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高郵王念孫(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父子,爲清代樸學巨擘,學養深邃,其於典籍訓釋,論述嚴密,舉證精確,故結論往往一言九鼎,阮元(1764—1849)稱其'一字之證,博及萬卷'2,誠非謬讚。王氏之學,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然智者千... 高郵王念孫(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父子,爲清代樸學巨擘,學養深邃,其於典籍訓釋,論述嚴密,舉證精確,故結論往往一言九鼎,阮元(1764—1849)稱其'一字之證,博及萬卷'2,誠非謬讚。王氏之學,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然智者千慮,容或有失,今就《經義述聞·爾雅》'業,叙也'及'揚,續也'兩則,檢其可議之處,略陳己見,以供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義述聞》 《爾雅》 王念孫 王引之 經學訓詁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王氏训诂方法的科学性及其局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维辉 《现代语文》 2022年第8期4-11,F0002,共9页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举世公认的清代乾嘉学派最杰出代表,《高邮王氏四种》中,精彩的校勘、训诂实例举不胜举,其间贯穿着他们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梁启超将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总结为六点:注意、虚己、立说、搜证、断案和推论。这...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举世公认的清代乾嘉学派最杰出代表,《高邮王氏四种》中,精彩的校勘、训诂实例举不胜举,其间贯穿着他们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梁启超将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总结为六点:注意、虚己、立说、搜证、断案和推论。这已涵括了王氏父子“科学的研究法”之大要。不过,其中有的并非“研究法”,比如“立说”和“断案”;有的则语焉而未详,尚可补充,如“搜证”。“搜证”首先要寻绎文理,其次还要有系统的观念,即掌握一部书或一个时代遣词造句的“通例”。这两点都是王氏父子所最擅长者。在对梁启超所列的六条列举实例加以阐释和补充的同时,多以俞樾的相关研究做比较。指出王氏父子的局限性,正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王引之 训诂方法 科学性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大昕思想新探——评《钱大昕思想研究》
5
作者 张杨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I0003-I0003,共1页
清朝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先生,在历史上的成就非常高,被许多学者,诸如王引之、阮元、段玉裁、凌延堪等公推为“一代儒宗”;不仅如此,钱大昕在史学、文字音韵训诂学、金石、诗文等领域均成就卓著。其渊博与专精也使得他... 清朝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先生,在历史上的成就非常高,被许多学者,诸如王引之、阮元、段玉裁、凌延堪等公推为“一代儒宗”;不仅如此,钱大昕在史学、文字音韵训诂学、金石、诗文等领域均成就卓著。其渊博与专精也使得他被誉为一位“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的学者。他也是“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乾嘉考据学 王引之 段玉裁 汉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
6
作者 王大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7-10,共4页
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王大新在科学论文中,有时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要引用他人的论断作为自己的论据,这时要用引号把别人的话标示出来,同时在引文后再用括号注明引文出处。这样就出现了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 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王大新在科学论文中,有时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要引用他人的论断作为自己的论据,这时要用引号把别人的话标示出来,同时在引文后再用括号注明引文出处。这样就出现了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的情况。如果引文处在一段文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符号用法 后括号 逗号 引号 《经义述闻》 《马氏文通》 句号 王引之 《说文释例》 结构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人之谬应慎重
7
作者 陈福季 《辞书研究》 CSSCI 1997年第5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康熙字典 王引之 引文错误 出版说明 《中华大字典》 可靠性 影印本 医学院图书馆 中华书局 木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义述闻》的修辞学成就
8
作者 相宇剑 赵慧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6期155-156,共2页
王引之《经义述闻》在研究训诂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修辞现象。当时修辞学尚未 脱离训诂学而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背景下,《经义述闻》在修辞学上的成绩有其筚路蓝缕之功。
关键词 王引之 《经义述闻》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连文浅说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启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2年第2期92-95,共4页
何谓连文?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卷七》“连语”条中解释道:“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指,如训流貤,则曰无有差次,不得流失。挢虔,则曰矫称上命,以货赂用为固。或曰,称诈为矫,强取为虔。……... 何谓连文?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卷七》“连语”条中解释道:“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指,如训流貤,则曰无有差次,不得流失。挢虔,则曰矫称上命,以货赂用为固。或曰,称诈为矫,强取为虔。……凡若此者,皆取同义之字,而强为区别,求之愈深,失之愈远,所谓大道以多岐亡羊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三字连文 王念孙 读书杂志 同义复词 顾炎武 校勘学 王引之 解释 语法构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劳军”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志锋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5-126,共2页
也说“劳军”周志锋蔡正发先生《“劳军”释义补》一文(载《辞书研究》1992年第6期),认为司马迁《报任安书》“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中的“劳军”与其常义有别,不能训为“慰劳军队”,其说甚韪,笔者完全赞同。但是,蔡先生... 也说“劳军”周志锋蔡正发先生《“劳军”释义补》一文(载《辞书研究》1992年第6期),认为司马迁《报任安书》“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中的“劳军”与其常义有别,不能训为“慰劳军队”,其说甚韪,笔者完全赞同。但是,蔡先生接着说,这里的“劳军”应训为“要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吕氏春秋 军队 《报任安书》 《月令》 《汉语大词典》 王引之 王念孙 《孟子》 使动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尔雅》“二义同条”系郭璞发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文熙 《辞书研究》 1988年第4期112-113,共2页
二义同条,又称一训二义、一名两读、一条两解,即不同义项的若干被释词错列于同一条中,而共用一个释词训解,该释词的两个义项分别对应于一条中的两组被释词。如《尔雅·释诂》:“治、肆、古,
关键词 被释词 尔雅 郭璞 义项 王引之 王氏父子 训解 发现权 错列 义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彻底否定“‘施舍’古有二义说”──“施舍”古义再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惠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4-88,共5页
应彻底否定“‘施舍’古有二义说”──“施舍”古义再考释肖惠兰“施舍”的先秦语义,清代王引之最先作出概貌性描绘。他的“‘施舍’古有二义说”至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辞书。从现在常用的一些重要辞书来看,对“‘施舍’古有二义说”... 应彻底否定“‘施舍’古有二义说”──“施舍”古义再考释肖惠兰“施舍”的先秦语义,清代王引之最先作出概貌性描绘。他的“‘施舍’古有二义说”至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辞书。从现在常用的一些重要辞书来看,对“‘施舍’古有二义说”有两种处理模式:一种是大胆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引之 彻底否定 《左传》 韦昭注 《国语》 《汉语大词典》 施舍者 语言结构 二义 郑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
13
作者 陈海英 刘松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2,共2页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的“行”字,到底是读háng还是读xíng呢?这还得从句意、词义、音韵等方面去分析研究.要理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句意,首先要谈及“贰”的词性用法.对于“贰”字,...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的“行”字,到底是读háng还是读xíng呢?这还得从句意、词义、音韵等方面去分析研究.要理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句意,首先要谈及“贰”的词性用法.对于“贰”字,历代名家多所训释,但举其要者却只有两家:一是东汉的郑玄(唐孔颖达附和其说),一是清代的王引之.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云:“贰当为黄之讹,黄音他得反,即‘忒’之借字也.”[1]忒,差错,过失.这样诗句“爽”“贰”同义对举,翻译为:女子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出现了差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 辨正 读音 《经义述闻》 王引之 孔颖达 句意 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尔雅义疏》及其作者郝懿行 被引量:2
14
作者 虞万里 《辞书研究》 1984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尔雅》一书,疏通故训,系类繁称,堪称经典的钤键,故戴东原说:“儒者治经,宜自《尔雅》始。”又因为它区别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能丰富人们的知识,所以直可称作古代的一部百科词典。汉武帝时,选取经学博士必须精通《尔雅》,于是朝野诵习,... 《尔雅》一书,疏通故训,系类繁称,堪称经典的钤键,故戴东原说:“儒者治经,宜自《尔雅》始。”又因为它区别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能丰富人们的知识,所以直可称作古代的一部百科词典。汉武帝时,选取经学博士必须精通《尔雅》,于是朝野诵习,盛极一时,樊光、李巡之注应时而生。迨及晋代,注家蜂起,郭璞博稽群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义疏 山海经 十三年 说文 王引之 被训释词 体例 百科词典 嘉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注》的校对工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舒宝璋 《辞书研究》 1985年第5期35-42,共8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据经韵楼原刻缩小影印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精装一厚册,附录齐全,正文含三十一篇(卷),基本上保持了原刻的本来面貌。引人注意的是,原刻本几乎在每篇(卷)之末,都印有负责校对者的姓名。今汇录于下: 第一篇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据经韵楼原刻缩小影印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精装一厚册,附录齐全,正文含三十一篇(卷),基本上保持了原刻的本来面貌。引人注意的是,原刻本几乎在每篇(卷)之末,都印有负责校对者的姓名。今汇录于下: 第一篇上受业祁门胡文水校字下元和顾广圻校字第二篇上 [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古籍出版 刻本 校对 王引之 六书 本来面貌 阮元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籍籑诂》和辞书编写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振铎 《辞书研究》 1986年第1期42-46,共5页
清代学者阮元编《经籍籑诂》,将汉唐的训诂资料汇集到一起,给阅读和研究古籍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正如王引之在为这部书作的序中所说:“展一韵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这部书在古籍整理方面的作用,讨论的人已经很多了,这里准... 清代学者阮元编《经籍籑诂》,将汉唐的训诂资料汇集到一起,给阅读和研究古籍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正如王引之在为这部书作的序中所说:“展一韵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这部书在古籍整理方面的作用,讨论的人已经很多了,这里准备就它在辞书编写中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书 经籍 清代学者 义项 资料汇集 淮南子 王引之 古籍整理 随文释义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人注解的取舍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绍柏 《辞书研究》 1981年第4期49-57,共9页
旧辞书是理解古代文献的钥匙,也是《辞源》修订的基础。然而旧辞书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的训释不仅要靠古籍中的大量语言材料,而且要参考前人的注说。例如被称为我国第一部训诂学经典的《尔雅》,它不过是对前人所作传注的整理... 旧辞书是理解古代文献的钥匙,也是《辞源》修订的基础。然而旧辞书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的训释不仅要靠古籍中的大量语言材料,而且要参考前人的注说。例如被称为我国第一部训诂学经典的《尔雅》,它不过是对前人所作传注的整理和归纳。即使象《说文解字》这样一部以形说义、推求字原的文字学专著,也同样引用了近四十种诸家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注 以形说义 王引之 训释 语言材料 辞书 训诂学 说文解字 古代文献 古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书疑义举例》在语法、修辞学上的贡献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冠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修辞学 《古书疑义举例》 古代汉语 《经义述闻》 《马氏文通》 实词活用 文学批评 汉语修辞学 王引之 词类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经传释词》中的“异字同条”现象
19
作者 杨巧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作为一部虚词专著,《经传释词》中高频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条”现象,本文以这种特殊的编排体例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现象中使用术语情况的调查来分析同一词条中不同汉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王引之 《经传释词》 异字同条 异字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假借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双棣 《辞书研究》 1980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一假借,是汉语和汉字发展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现象。弄通假借,对于真正读懂古书,特别是研究汉字和字义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清代学者朱骏声说:“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王引之说:“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 一假借,是汉语和汉字发展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现象。弄通假借,对于真正读懂古书,特别是研究汉字和字义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清代学者朱骏声说:“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王引之说:“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读之,则以文害辞。”他们说的都是很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字 区别字 本义 说文通训定声 清代学者 王引之 汉字 左传 说文解字注 同音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