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蜀黍平脐蠕孢拮抗细菌YB01的鉴定及拮抗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梅 彭帅 依艳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54,163,共5页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对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拮抗细菌YB0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苍白杆菌属的一种(Ochrobactrumsp.),序列号为HQ141339。YB01对玉蜀黍平脐蠕孢的拮抗作用研究表明:YB01培养...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对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拮抗细菌YB0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苍白杆菌属的一种(Ochrobactrumsp.),序列号为HQ141339。YB01对玉蜀黍平脐蠕孢的拮抗作用研究表明:YB01培养液可以有效抑制玉蜀黍平脐蠕孢的生长、孢子的形成与萌发。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用YB01培养液处理的玉蜀黍平脐蠕孢菌丝体膨大变形,细胞质发生浓缩,表明YB01的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代谢产物影响玉蜀黍平脐蠕孢细胞壁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蜀黍平脐蠕孢 鉴定 拮抗作用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豆模式下玉米叶斑病菌对大豆的潜在危害分析
2
作者 孙华 安晓玲 +4 位作者 常佳迎 郭宁 石洁 张海剑 刘树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42-47,共6页
为明确玉豆模式下3种玉米叶斑病菌对大豆是否具有潜在危害性,以冀豆30为供试品种,将PDA培养基上培养的玉蜀黍平脐蠕孢、玉米生平脐蠕孢和新月弯孢打取菌饼接种到离体叶片上,将PDA培养基或含有小麦秸秆的水琼脂培养基上产生的孢子制成2&#... 为明确玉豆模式下3种玉米叶斑病菌对大豆是否具有潜在危害性,以冀豆30为供试品种,将PDA培养基上培养的玉蜀黍平脐蠕孢、玉米生平脐蠕孢和新月弯孢打取菌饼接种到离体叶片上,将PDA培养基或含有小麦秸秆的水琼脂培养基上产生的孢子制成2×10^(5)个·mL^(-1)孢子悬浮液,采用喷雾法人工接种到苗期大豆上,随后对大豆叶片上是否可以产生病斑以及病斑颜色、形状等进行调查,然后将发病叶片的病健交界处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从而明确玉米叶斑病菌对大豆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3种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均能侵染大豆离体叶片,并在菌饼处形成从内到外依次为黑褐色、褐色、黄色的病斑;3种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均能侵染苗期大豆,玉米生平脐蠕孢侵染在叶片上形成不规则黑褐色病斑,新月弯孢则形成中间灰白色,周围褐色的圆形或连片病斑,玉蜀黍平脐蠕孢形成中间灰白色,周围黑褐色病斑;玉米生平脐蠕孢和玉蜀黍平脐蠕孢还能够侵染大豆茎秆,分别形成黑褐色和褐色病斑;进一步对叶片和茎秆上的病斑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分离到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为同一病原菌。由此可见,引起玉米叶斑病的3种病原菌(玉蜀黍平脐蠕孢、玉米生平脐蠕孢和新月弯孢)均有引起大豆叶斑病的潜在风险,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下,需对其进行密切关注,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防止新病害的发生和大面积流行,降低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人工接种 叶斑病 玉蜀黍平脐蠕孢 玉米生蠕孢 新月弯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霞 王素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60,共4页
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和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测定渤海海洋霉菌的抑菌活性,再用牛津杯扩散法对初筛获得的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67... 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和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测定渤海海洋霉菌的抑菌活性,再用牛津杯扩散法对初筛获得的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67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和大豆尖孢镰刀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菌株32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将菌株67在28℃,180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66h,生物量达到7.054mg/mL,在54~120h的发酵时间内,发酵液均具有抑菌活性,发酵96h时抑菌效果最明显,对F.oxysporum和B.maydis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3mm和13.6mm。同时发现,菌株67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不仅与发酵时间有关,而且与发酵液的PH值相关,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的发酵液的pH范围为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蜀黍平脐蠕孢 大豆尖孢镰刀菌 抑菌作用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智强 张祥辉 刘文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8,共9页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饲、工兼用作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玉米受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由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小斑病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是制约玉米高产与...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饲、工兼用作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玉米受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由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小斑病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是制约玉米高产与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该病害的发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均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玉米小斑病发生概况,包括发生时期和引起的主要症状;概括了玉米小斑病菌的侵染过程和相关功能基因的致病机制;总结了抗玉米抗小斑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功能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措施等,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玉米小斑病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 玉蜀黍平脐蠕孢 致病基因 抗病基因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巨菌草内生生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昭昭 贾雨雷 +3 位作者 黄在兴 林标声 梅兰 林占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32-639,共8页
以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 sp.)内生细菌为试验材料,利用平板对峙法筛出对玉蜀黍平脐孺孢(Bipolaris maydi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巨菌草内生菌,并采用Illumina Miseq PE150对该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分析、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 以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 sp.)内生细菌为试验材料,利用平板对峙法筛出对玉蜀黍平脐孺孢(Bipolaris maydi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巨菌草内生菌,并采用Illumina Miseq PE150对该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分析、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直系同源簇[COG]聚类分析等。结果表明,抗菌作用最强的内生菌JK7-2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通过基因组测序分析,获得290 Conrigs,整个基因组大小约8.4 Mb,GC含量为73.17%,序列已提交至NCBI数据库SRA BioProject获得登录号:PRJNA451251。同时,预测其编码7 432个基因,并发现多个与链霉素、青霉素和四环素产生等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巨菌草内生生防菌的抗菌机制以及挖掘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相关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内生链霉菌 玉蜀黍平脐蠕孢 拮抗 基因组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