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及其脱毒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凯龙 刘昆仑 +2 位作者 辛颖 杨趁仙 王子坤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4,共9页
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污染物,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经济损失。在霉变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高检出率,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 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污染物,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严重经济损失。在霉变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高检出率,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成为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在降解ZEN的同时也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食品相关产业一直在寻求具有更高专一性、靶向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的生物降解技术。本文综述ZEN毒性及其危害、ZEN降解菌株与降解酶及现代生物技术在ZEN脱除中的应用,重点分析ZEN生物降解产物类型及其脱毒机制,并展望ZEN生物脱毒的潜在应用方向,为ZEN生物脱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生物降解 脱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检测
2
作者 曲涵婷 刘嘉乐 +4 位作者 王丹 王丹彧 马彧 姜瀚博 李正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8-110,I0022,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在0...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在0.526~2.63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在95.91~99.33%,相对标准偏差RSD≤1.5%。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10.03μg·kg^(-1)。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玉米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实仓应用研究
3
作者 卢献礼 陈雪峰 +11 位作者 刘付英 郭颖 王忻 卢兴稳 张祥 史会蓉 许辉 孙宇贤 朱延光 严晓平 李守星 杨鹏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为探索臭氧对实仓玉米籽粒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效果,通过在实仓玉米粮堆内布置通风立管,将臭氧浓度保持在1000 mL/m^(3)及以上对加标玉米赤霉烯酮玉米样品、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质控样品、实仓玉米样品进行臭氧处理,结果表明,3种玉米样... 为探索臭氧对实仓玉米籽粒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效果,通过在实仓玉米粮堆内布置通风立管,将臭氧浓度保持在1000 mL/m^(3)及以上对加标玉米赤霉烯酮玉米样品、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质控样品、实仓玉米样品进行臭氧处理,结果表明,3种玉米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分别为37.9%、73.5%、61.2%,均可实现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的目的。同时对臭氧处理前后玉米水分、脂肪酸值和粮温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玉米水分、脂肪酸值和粮温的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玉米赤霉烯酮的臭氧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探索实仓分区臭氧连续处理降解真菌毒素的工程化工艺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臭氧降解 玉米烯酮 通风立管 工程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结构类似物在免疫亲和柱柱容量实时监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子尧 马海灵 +3 位作者 吴光杰 赵佳莹 王李平 刘仁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目的探索一种可以在检测过程中实时监测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免疫亲和柱柱容量的方法。方法将两种ZEN的天然结构类似物:α-玉米赤霉烯醇(α-zearalanol,α-ZEL)、β-玉米赤霉烯醇(β-zearalanol,β-ZEL)与戊二酸酐酯化反应合成... 目的探索一种可以在检测过程中实时监测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免疫亲和柱柱容量的方法。方法将两种ZEN的天然结构类似物:α-玉米赤霉烯醇(α-zearalanol,α-ZEL)、β-玉米赤霉烯醇(β-zearalanol,β-ZEL)与戊二酸酐酯化反应合成了ZEN的两种人工结构类似物(α-ZEL-G、β-ZEL-G),样品纯化后,通过荧光、紫外、高分辨率质谱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利用免疫亲和柱的抗体建立了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曲线,通过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比较它们与抗体之间的亲和力。分别将α-ZEL-G和β-ZEL-G作为柱容量示踪物,与不同浓度的ZEN一起加入免疫亲和柱结合,探索建立一种免疫亲和柱柱容量实时监测的方法。结果ZEN、α-ZEL-G和β-ZEL-G的竞争ELISA曲线的IC_(50)分别为:2.0、1.3和10.0 ng/mL,表明α-ZEL-G与抗体的亲和力略高于ZEN,而β-ZEL-G与抗体的亲和力则明显低于ZEN与抗体的亲和力。实验结果表明:α-ZEL-G在不同柱容量的免疫亲和柱中会影响ZEN的回收率,而β-ZEL-G的加入量在柱容量50%时,不同浓度的ZEN的回收率大于80%。结论与抗体亲和力更低的β-ZEL-G更适合用于柱容量实时监测,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容量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同时测定六神曲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
5
作者 张伟 杨直 +4 位作者 金䑃娜 周燕 刘宇文 伍勋 邹耀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六神曲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60%乙腈超声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XBridge^(®)Phenyl苯基色谱柱(4.6 mm×250 mm,5... 目的建立一种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六神曲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60%乙腈超声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XBridge^(®)Phenyl苯基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和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光化学衍生仪衍生,通过切换荧光波长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0.108、0.500~2.500和0.202~1.009 ng,6种毒素的线性关系在0.9994以上,检出限分别为1.2、100.0和40.3 n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3.2%~92.3%,相对偏差为2.1%~5.4%。结论该方法具有专属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能够有效用于六神曲中3种毒素的同时检测和安全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黄曲毒素 玉米烯酮 赭曲毒素A 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热稳定性及底物特异性改造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秦立晔 刘晓萌 +4 位作者 王寿南 张晓琳 印铁 任顺成 仉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51,共10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污染范围较大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小麦和高粱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对饲料行业和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对ZEN及其衍生物进行降解和脱除是未来解决ZEN污染...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污染范围较大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小麦和高粱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对饲料行业和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对ZEN及其衍生物进行降解和脱除是未来解决ZEN污染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发现的ZEN降解酶热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难以满足工业生产中高温、酸、碱等极端条件的需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蛋白质工程提升ZEN降解酶热稳定性和底物特异性的改造策略,阐明ZEN降解酶改造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为开发ZEN降解酶的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降解酶 热稳定性 底物特异性 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筛选优化玉米赤霉烯酮特异性多肽的荧光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雷 左文鹏 +6 位作者 赵雷兴 黄信娥 李亦宸 牛富申 王宏利 赵晓丹 刘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3期157-165,共9页
该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优化筛选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特异性多肽,并建立快速监测体系,预防ZEN中毒。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和量子点标记模拟肽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建立ZEN快速检测体系,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异硫氰酸检... 该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优化筛选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特异性多肽,并建立快速监测体系,预防ZEN中毒。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和量子点标记模拟肽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建立ZEN快速检测体系,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异硫氰酸检测方法,ZEN浓度0.1~40.0μg/L,线性关系(R^(2)=0.9907),检出限(S/N=3)为0.04μg/L。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量子点检测方法,ZEN浓度对数在0.08~65.00μg/L,线性关系(R^(2)=0.9929),检出限为0.03μg/L。对两种方法进行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评价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玉米烯酮 模拟肽 量子点 异硫氰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葡聚糖的合成及吸附玉米赤霉烯酮(ZEA)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学明 张丽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9-143,共5页
本文以酵母葡聚糖为原料,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在碱催化条件下合成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葡聚糖。以取代度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交联羧甲基葡聚糖(CCMG)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 本文以酵母葡聚糖为原料,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在碱催化条件下合成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葡聚糖。以取代度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交联羧甲基葡聚糖(CCMG)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氯乙酸用量3.0g,NaOH浓度50%;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取代度为0.5左右。研究了交联羧甲基葡聚糖对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葡聚糖对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量达到18.643μg/mgCCMG,高于酵母葡聚糖的吸附量2.296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羧甲基葡聚糖(CCMG) 复合变性 玉米烯酮(zea) 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酵母β-D-葡聚糖吸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丽霞 徐学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本文用碱法,碱酸法和酶碱法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碱不溶性葡聚糖,对产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产品主要为β-D-葡聚糖,且不含甘露糖。研究了三种产品对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酶碱法提取的葡聚糖具有较好... 本文用碱法,碱酸法和酶碱法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碱不溶性葡聚糖,对产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产品主要为β-D-葡聚糖,且不含甘露糖。研究了三种产品对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酶碱法提取的葡聚糖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反应条件:β-D-葡聚糖100μg/ml,玉米赤霉烯酮40μg/ml,37℃,200r/min振荡2h,吸附量最大可达到2.296μg/mg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真菌毒素 啤酒酵母 Β-D-葡聚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中药成分对玉米赤霉烯酮致小鼠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
10
作者 朱云迪 杨青 +2 位作者 王新芳 刘晓旺 姜国均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442,共9页
【目的】探究中药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致动物肝损伤的缓解作用。为临床研发新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3只8周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对照组,上、下午灌胃生理盐水各1次;ZEA组,上午灌胃20 mg/... 【目的】探究中药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致动物肝损伤的缓解作用。为临床研发新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3只8周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对照组,上、下午灌胃生理盐水各1次;ZEA组,上午灌胃20 mg/kg ZEA,下午灌胃生理盐水;槲皮素、山奈酚、芦丁和成分复方组为中药成分治疗组,上午灌胃20 mg/kg ZEA,下午分别灌胃50 mg/kg槲皮素、50 mg/kg山奈酚、100 mg/kg芦丁、100 mg/kg成分复方(V_((槲皮素))∶V_((山奈酚))∶V_((芦丁))=1∶2∶2);阳性对照组,上午灌胃20 mg/kg ZEA,下午灌胃100 mg/kg维生素E;每只每次均灌胃0.2 mL,连续7 d。于第8天称量各组小鼠体重,眼球摘除采血,分离血清,脱颈处死小鼠,剥离肝脏并称重,计算肝脏指数,检测血清肝脏功能、抗氧化酶活性和肝脏炎症指标。【结果】生长发育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小鼠体重降低、肝脏重量升高(P<0.05);与ZEA组相比,芦丁和成分复方组体重升高(P<0.05)。血清肝脏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升高(P<0.05);与ZEA组相比,中药成分和维生素E治疗组各个酶活性均降低(P<0.05)。肝脏氧化应激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降低(P<0.05),丙二醛(MDA)和LDH含量升高(P<0.05);与ZEA组相比,中药成分和维生素E治疗组SOD、CAT活性、GSH含量和T-AOC均升高(P<0.05),MDA和LDH含量降低(P<0.05)。炎症因子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组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ZEA组相比,中药成分和维生素E治疗组机体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P<0.05),槲皮素和维生素E治疗组肝脏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3种中药成分槲皮素、山奈酚、芦丁和维生素E均可缓解ZEA致小鼠肝脏的损伤,山奈酚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肝脏 槲皮素 山奈酚 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Am-07-22发酵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效果影响及机理初探
11
作者 王泽贤 赵宇楠 +5 位作者 贾丹丹 纪晚唐 许丁 向杨玲 蔡丹 刘景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机理进行初探,分析了菌丝体、发酵上清液、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作用,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pH、金属离子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的影响,以及降解效果与菌株产漆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蜜环菌Am-07-22对ZEN的降解效果良好,当ZEN浓度为5μg/mL时,最适降解条件为培养时间8 d,培养温度27℃,初始pH7.0,接种量10%,此时对ZEN的降解率为78.72%。菌丝体、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率分别为47.42%、37.05%和13.08%,蜜环菌Am-07-22分泌的胞外酶是降解ZEN的主要方式,而且菌体细胞对ZEN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另外,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与漆酶酶活的相关性较高为0.973,且Cu^(2+)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蜜环菌 真菌毒素 微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ZEA)阳性结果确证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振霖 苏明明 +3 位作者 张颖焱 董伟峰 李妍 曹际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 15批玉米样品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其中有2批样品疑似阳性。通过本实验对结果进行确证。方法比较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乙腈:水=65:35)时重复进标准样品和疑似样品对保留时间的稳定性影响,采用等度洗脱时不同流动相配比(乙腈:水分别为65... 目的 15批玉米样品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其中有2批样品疑似阳性。通过本实验对结果进行确证。方法比较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乙腈:水=65:35)时重复进标准样品和疑似样品对保留时间的稳定性影响,采用等度洗脱时不同流动相配比(乙腈:水分别为65:35和55:45)时标准样品的出峰时间,以及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乙腈:水=55:45)时,不同溶解液配比(乙腈:水为65:35和乙腈:水:甲醇为46:46:8)标准品的出峰时间。结果排除干扰,确定此两批玉米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呈阳性。结论多方面对疑似阳性结果进行确证,为日常玉米样品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科学的验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流动相 溶解液 玉米烯酮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脱毒及降解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晨亮 孙长坡 +1 位作者 管骁 常晓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67-377,共11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是由镰刀菌(Fusarium)产生的真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生物降解作为一种靶向性强、绿色、安全的脱毒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因稳定性和催化效率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生物学的...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是由镰刀菌(Fusarium)产生的真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生物降解作为一种靶向性强、绿色、安全的脱毒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因稳定性和催化效率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以蛋白质分子设计和结构模拟为基础在提高酶活力和稳定性,以及优化底物选择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该文系统综述了ZEN降解酶的挖掘及生物催化机理,总结了基于蛋白质结构设计策略提高ZEN降解酶性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工业化ZEN降解酶制剂的开发及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的系统控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玉米烯酮 生物脱毒 降解酶 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疑似赤霉病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监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晶 魏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2,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的方法。以疑似赤霉病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考察在不同储藏条件下DON和ZE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乙腈与水(体积比9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的方法。以疑似赤霉病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考察在不同储藏条件下DON和ZE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乙腈与水(体积比90∶10)作为提取溶剂,样品振荡提取20 min,以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时,DON和ZEN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5.0μg/kg,定量限为15.0μg/kg,回收率为90.6%~94.6%,变异系数为1.72%~3.45%。储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分别在高温高湿和常温条件下储藏一段时间,其DON和ZEN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DON和ZEN可能主要来源于小麦生长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玉米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pi 293F细胞的玉米赤霉烯酮重组全长抗体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王何瑶 梁赟 +3 位作者 钟于红 郭原臻 黄斌辉 何庆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6,共10页
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抗体是免疫分析的核心元件。然而,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所使用的抗体主要基于多克隆抗体或通过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而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不仅涉及动物福利及病毒污染问题,还可能面临非... 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抗体是免疫分析的核心元件。然而,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所使用的抗体主要基于多克隆抗体或通过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而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不仅涉及动物福利及病毒污染问题,还可能面临非靶向抗体污染和细胞抗体基因丢失等挑战。以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所在实验室自制的抗ZEN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Z14),采用亚型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抗ZEN抗体的重、轻链全长基因序列,构建了ZEN重组全长抗体的表达载体,并使用PEI介导实现了ZEN重组全长抗体在Expi 293F细胞内的瞬时转染表达。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结果显示,基于重组全长抗体建立的ZEN抑制标准曲线,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2.43 ng/mL,线性范围(IC_(20)~IC_(80))的质量浓度为0.66~8.88 ng/mL,亲和常数Ka为3.87×10^(10)L/moL,性能均优于传统腹水制备的ZEN单克隆抗体,为未来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抗ZEN的重组全长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重组抗体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向固定化抗体的侧向流免疫检测试纸建立食用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16
作者 王庆信 毛心怡 时国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56-63,共8页
目的基于定向固定化抗体的侧向流免疫检测试纸建立食用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检测方法,并考察市售食用油中ZEN污染状况。方法通过链球菌蛋白G将ZEN抗体定向固定化在铕荧光微球上制备了免疫探针,构建侧向流免疫检测(latera... 目的基于定向固定化抗体的侧向流免疫检测试纸建立食用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检测方法,并考察市售食用油中ZEN污染状况。方法通过链球菌蛋白G将ZEN抗体定向固定化在铕荧光微球上制备了免疫探针,构建侧向流免疫检测(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试纸,并建立了食用油中ZEN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65个市售食用油样品中的ZEN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采用抗体定向固定化方式制备免疫探针可以使检测曲线线性范围收窄,提高试纸的检测精密度。建立的食用油中ZEN快速检测方法前处理步骤只需1步,检测用时仅15 min。方法的检出限为3.93μg/kg,线性范围为22.40~800.00μg/kg。市售食用油样品中ZEN的检出率为58.5%,其中,玉米油中的ZEN检出率为100%,且ZEN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可以快速、准确检测食用油中ZEN含量的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并且所探究的抗体定向固定化技术对于提高其他小分子污染物免疫检测技术的分析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固定化抗体 侧向流免疫层析 玉米烯酮 食用油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对玉米加工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效果
17
作者 王泽贤 赵宇楠 +4 位作者 高飞 孙小焯 刘立鹏 张鑫 蔡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60-66,195,共8页
以蜜环菌Am⁃07⁃22为发酵菌株,以玉米皮和玉米黄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接种量对玉米皮和玉米黄粉中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的影响,并研究蜜环菌Am⁃07⁃22对玉米皮和玉米黄粉不... 以蜜环菌Am⁃07⁃22为发酵菌株,以玉米皮和玉米黄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接种量对玉米皮和玉米黄粉中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的影响,并研究蜜环菌Am⁃07⁃22对玉米皮和玉米黄粉不同比例混合物的毒素降解效果及产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蜜环菌降解玉米皮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7℃、料液比1∶1.5(g/mL)、接种量10%,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为93.63%,蜜环菌降解玉米黄粉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7℃、料液比1∶2(g/mL)、接种量12.5%,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为96.60%。蜜环菌Am⁃07⁃22固态发酵不同质量比的玉米皮、玉米黄粉(1∶1、1∶2、2∶1)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分别为95.93%、96.62%和96.97%,质量比为2∶1的玉米皮、玉米黄粉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提高,分别提高91%和52%。蜜环菌Am⁃07⁃22不仅对玉米加工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同时提高产物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Am⁃07⁃22 玉米烯酮 微生物降解 玉米 玉米黄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ZEA)残留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清云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8年第1期26-28,31,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玉米中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的方法。样品用甲醇、乙腈、水混合液提取,提取液经液-液分配萃取、硅镁吸附剂柱层析纯化后,用反相柱ODS-Hypers...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玉米中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的方法。样品用甲醇、乙腈、水混合液提取,提取液经液-液分配萃取、硅镁吸附剂柱层析纯化后,用反相柱ODS-Hypersil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或者甲醇与水混合液。经实验证实:对ZEA的定量测定用荧光检测法或紫外检测法均有效,该方法对ZEA在0.4μg/g水平上添加的回收率为78.6%—85.3%,平均值为(81.2±7.9)%,当使用荧光检测时,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酮 玉米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玉米赤霉烯酮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的研发和应用
19
作者 王振芳 孙秀兰 +4 位作者 纪剑 赵兰兰 谈婷 丁丽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成功研发了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快速、简易的双T线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通过对比ZEN检测卡检测线数量(单T线、双T线)的灵敏度,主要利用双T线的增补作用优势抬高灵敏度。对比了独立C线、非独立C线体系工... 成功研发了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快速、简易的双T线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通过对比ZEN检测卡检测线数量(单T线、双T线)的灵敏度,主要利用双T线的增补作用优势抬高灵敏度。对比了独立C线、非独立C线体系工艺,利用非独立C线工艺,C值与T值呈现负相关来提高灵敏度。筛选出羊抗鼠-自身鼠抗非独立C线工艺,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筛选标记抗体量(5、10、20、30μg/mL),选择标记抗体量10μg/mL效价25429,10~500μg/kg抑制率33.57%~98.30%,灵敏度、效价最佳。用液相色谱与玉米赤霉烯酮(ZEN)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同时检测不同基质的样本,两者的符合度很高,准确度在90.89%~119.33%,浓度CV6.18%。研究表明,用荧光层析检测卡检测粮食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稳定性好,货架期符合要求,可测范围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快速定量检测 时间分辨荧光 免疫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在玉米赤霉烯酮降解中的应用
20
作者 和肖营 朱延光 +1 位作者 王平东 陈晋莹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9,共8页
采用传统的热裂解法合成了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研究了其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降解效率。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g-C3N4结构进行了解... 采用传统的热裂解法合成了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研究了其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降解效率。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g-C3N4结构进行了解析。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在紫外光(254 nm,包括185 nm)下,g-C3N4可诱导光催化效应,释放活性氧自由基,降解ZEN。对ZEN光催化降解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光催化材料的质量为20mg,紫外灯的波长为254nm(功率为50W),初始浓度为0.5μg/mL,照射时间为60 min时,ZEN的降解率为96.0%。同时,对ZEN粉末样品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光催化材料的质量为800mg、紫外灯的波长为254 nm(功率为50 W)、照射时间为50 min时,ZEN的降解率为80.0%。该结果为光催化降解ZEN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降解 热裂解法 光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