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南省玉溪市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毒原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李帅
朱敏
+6 位作者
夏子豪
王廿
周涛
董家红
陈永对
张仲凯
范在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玉米。对采集样品进行RT-PCR检测,所有样品中都同时检测到了MC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到了MCMV、SCM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玉米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防治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文桥
李耀发
+4 位作者
孟润杰
赵璞
李梦
及增发
马春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2015—2016年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拌种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玉米种子用70%噻虫嗪WS 300 g+10%溴氰虫酰胺SC 900 mL拌种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7.4%~80.5%),明显优于用70%...
2015—2016年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拌种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玉米种子用70%噻虫嗪WS 300 g+10%溴氰虫酰胺SC 900 mL拌种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7.4%~80.5%),明显优于用70%吡虫啉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2.7%~65.2%)和用70%噻虫嗪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3.9%~66.3%),且无药害反应。喷雾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50%吡蚜酮WG 150 g/hm^2、再在拔节期喷施30%毒氟磷WP 800 g/hm^2+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 150 g/hm^2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防治效果(75.8%~79.2%)明显优于苗期2次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WP 750 g/hm^2的防治效果(52.3%~55.6%)、2次喷施30%毒氟磷WP 900 g/hm^2的防治效果(64.6%~65.5%)及2次喷施10%宁南霉素SP 50 g/hm^2的防治效果(68.2%~71.8%),且无药害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内吸杀虫剂
抗
病
毒剂
拌种或喷雾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敬娜
王乃顺
+2 位作者
宋伟
赵久然
邢锦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番茄丛矮病毒科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可通过机械、种子和昆虫介体传播。其单独侵染玉米仅能引起轻微症状,但其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甘蔗...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番茄丛矮病毒科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可通过机械、种子和昆虫介体传播。其单独侵染玉米仅能引起轻微症状,但其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或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等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病毒复合侵染会引起严重的玉米病害——玉米致死性坏死病(Maize lethal necrosis disease,Mlnd),造成玉米产量损失惨重。Mcmv在全球广泛分布,对玉米产业构成很大威胁。深入了解Mcmv并掌握其防治措施对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就Mcmv的生物学特性、分布与危害、鉴定与检测及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防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Mcmv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
褪绿斑驳
病
毒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省玉溪市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毒原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李帅
朱敏
夏子豪
王廿
周涛
董家红
陈永对
张仲凯
范在丰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8003-001)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CH007)
文摘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玉米。对采集样品进行RT-PCR检测,所有样品中都同时检测到了MC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到了MCMV、SCM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关键词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玉米
RT-PCR
Keywords
corn lethal necrosis disease
maize
RT-PCR
分类号
S432.41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防治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文桥
李耀发
孟润杰
赵璞
李梦
及增发
马春红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外事处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基金
科技部科技伙伴计划项目(KY201402017)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6396306D)
文摘
2015—2016年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拌种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玉米种子用70%噻虫嗪WS 300 g+10%溴氰虫酰胺SC 900 mL拌种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7.4%~80.5%),明显优于用70%吡虫啉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2.7%~65.2%)和用70%噻虫嗪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3.9%~66.3%),且无药害反应。喷雾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50%吡蚜酮WG 150 g/hm^2、再在拔节期喷施30%毒氟磷WP 800 g/hm^2+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 150 g/hm^2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防治效果(75.8%~79.2%)明显优于苗期2次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WP 750 g/hm^2的防治效果(52.3%~55.6%)、2次喷施30%毒氟磷WP 900 g/hm^2的防治效果(64.6%~65.5%)及2次喷施10%宁南霉素SP 50 g/hm^2的防治效果(68.2%~71.8%),且无药害反应。
关键词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内吸杀虫剂
抗
病
毒剂
拌种或喷雾
防治效果
Keywords
maize lethal necrosis disease
systemic insecticides
anti-viral agents
seed treatment or spray
control efficacy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敬娜
王乃顺
宋伟
赵久然
邢锦丰
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基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JNKYT201603)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4BAD01B09)
文摘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番茄丛矮病毒科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可通过机械、种子和昆虫介体传播。其单独侵染玉米仅能引起轻微症状,但其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或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等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病毒复合侵染会引起严重的玉米病害——玉米致死性坏死病(Maize lethal necrosis disease,Mlnd),造成玉米产量损失惨重。Mcmv在全球广泛分布,对玉米产业构成很大威胁。深入了解Mcmv并掌握其防治措施对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就Mcmv的生物学特性、分布与危害、鉴定与检测及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防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Mcmv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玉米
玉米
褪绿斑驳
病
毒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防治策略
Keywords
maize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aize lethal necrosis disease
control strategy
分类号
S435.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南省玉溪市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毒原的分子鉴定
李帅
朱敏
夏子豪
王廿
周涛
董家红
陈永对
张仲凯
范在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防治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王文桥
李耀发
孟润杰
赵璞
李梦
及增发
马春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
李敬娜
王乃顺
宋伟
赵久然
邢锦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